绿林网

以七步诗与反七步诗为话题的作文(精选10篇)

以七步诗与反七步诗为话题的作文(精选10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作文的形式很常见,但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以七步诗与反七步诗为话题的作文(精选10篇),欢迎大家分享。

第一篇

《七步诗》改写

广东省江门市范罗岗小学六年四班苏晓琳 “噔噔……”一阵急速的脚步声,曹植急忙来到富丽堂皇的大殿:大理石柱子,汉白玉地板,曹丕坐在龙椅上,双手搭在椅把上,死死地盯着殿门口。曹植迈入殿内,顿时气氛变得很不自在,充满杀气。

曹丕待曹植行完礼后,马上说:“你这畜牲,竟敢勾引大嫂!本王要置你于死地,但念你我兄弟情深,姑且放你一马。听闻三弟文采好,如今若能在我七步之内作诗一首,便免死。”曹植一听,心里顿时凉了半截,心想:这是我哥哥吗?为什么非把我整死不可。

曹丕瞟了曹植一眼,从龙椅上走了下来,说:“三弟,开始了。”曹植心想:如果让爹看见了,这是何等伤心?眼泪直在他眼内打转。曹丕说:“一步!”曹植咬着嘴唇没作声,当曹植喊“两步!”时,曹植终于开口了,吟:“煮豆持作羹”这时两颗伤心的泪珠滴落在晶莹的汉白玉地面上,汉白玉变得不再晶莹。“三步!”“漉菽以为汁。”曹丕冷冷地斜了曹植一眼,说:“四步!”曹植无可奈何地仰望天穹,两行泪挂在他脸上,心如刀宛,声音颤抖地答“萁在釜下燃。”“五步!”“豆在釜中泣。”“六步!”“本是同根生。”曹丕把头扭向一边说:“七步!”曹植叹说:“相煎何太急?”曹丕一愣神,望着大理映入石柱子里的自己,好像看到了狼心狗肺,他失去了人性。

曹植扔下一句“大王,在下告辞!”匆匆离开大殿,他对此地绝望了,曹丕连亲情也不顾,祝亲兄弟为敌人,难道他的江山还可以保住吗?

第二篇

与诗为友,就是与世间最美妙的音符为乐。诗歌,乃是世界上十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犹如一汪清泉,滋润了我们每一颗干涸的心,又如一首轻快的小曲,唤醒我们心中的火苗。

繁华人世,因为有了古诗的存在,而多了一份曼妙与精彩。

而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唐诗、宋词,元曲,又更是像夜空中最亮的星辰,一直熠熠生辉,照亮华夏儿女前行的路。

阅读诗歌,成了我心中的一种信念,一种习惯。幼年时期,那一句家喻户晓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成了我推开唐诗大门的钥匙。天真的我探寻着这些有趣的诗词,时常会在嘴里念叨“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这一句句的诗词,成了我“炫耀”的一种财富。

稍微长大了一点儿,诗词在我心中的地位依旧很重要。哪怕是很多孩子被家长强迫着背古诗,我也觉得无可厚非。我家中有一本唐诗大全,我就跟着上面学。清晨的时候,伴着晨光,我就不可抑制地发了诗兴,兴冲冲地捧着书就出来朗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些诗词犹如闪耀在我心底的玫瑰和星子,一点点地点亮了我一颗孤独寂寞的心。在那些难熬的岁月,是诗词给予我最大的力量。

记得当时有同学问过我:“你这么喜欢读诗词,究竟是为了什么啊?”那一刻我下意识地就说:“因为喜欢!”

是啊,因为喜欢,因为传承。且不说中国诗词是多么美好的一笔财富,但是我阅读诗词时,心中流淌的那份快乐、满足于期待都给了我极大的希望。

只有在捧着书,闻着那沁人心脾的淡淡墨香,一字一句朗读诗词的时候,我才能真正感觉到自己是活着的,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

与诗为友,我逐渐敞开自己的心扉,拥抱更好的自己。有人说,阅读诗词,就是穿越时空的限制与遥远的距离,去与自己喜爱的诗人进行毫无阻碍的对话。对于一个热爱诗词的人来说,自然是能明白这句话的。

记得有一段时间,因升学压力太大而感受恐慌的我,在诗歌中找到了自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曹操大笔一挥,激扬内心的一种超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屈原行走于漫漫人生长河的初心与砥砺前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诗仙李白放眼天下,不畏一切的雄心与豪情……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写下的每一句诗词,都值得我们细心品味,去体验,去琢磨。而我最喜爱的一位词人——李清照,她又是用自己的满腹才情给了我心灵上极大的享受。“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是她夏日乘舟偶遇的惊喜;“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她对丈夫最深情的思念;“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她对官僚的鄙夷……我能从她的每一句词当中读到一个她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词之美,真的令人震撼,如三月春风,清酒入腹,令人陶醉。

与诗为友,就是与智慧同行,与幸福为伴,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篇

总有一些文字如梅魂幽香,彻悟灵魂;总有一些文字如暮鼓晨钟,静谧深远;总有一些文字如百年陈酿,醇美悠长……

——题记

推开一直紧拉着的厚重窗帘,不带任何杂念,闭上眼睛让阳光轻摸脸颊。十六年的岁月悄然流逝,有着欢笑,有着悲伤,有着遗憾,亦有着满足。当年那个肆意妄为的少女,未曾想过,她的灵魂会因那一缕书香而沉静安然。当迷茫与青涩褪去,岁月的沉淀与阳光下悄然生长。品一口茶香,奏一曲琴音,书香萦梦诗为伴,骄阳下,书香伴我成长……

第一次翻开那厚厚的文学史,未见烟尘,却嗅得书香扑鼻。书之香,沁鼻、沁心、沁魂,在那里,我听见了诸子百家的争鸣,看到了屈原不朽的诗魂,领悟了魏晋傲岸的风骨,嗅到了唐诗宋词的芳芬,感受了唐宋八大家的隽永;在那里,回响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壮志豪情,激荡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豪迈,飘洒着“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梧桐细雨,流转着“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的清风明月,萦绕着“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浓愁忧伤……

漫步在这片溢满书香的天地,年少的我忘却了自己的姓名,忘却了自己的朝代,已然不知,我是庄周,还是蝴蝶?是朱自清的荷塘,还是沈从文的边城?是玛格丽特的乱世佳人,还是拜伦笔下的翩翩少年郎唐璜?是莎翁塑造的罗密欧,还是莫言心中那火红的高粱?

书香萦梦诗为伴,漫步于书香之中,感受那缕缕幽香洗涤着灵魂,不知多年以前,那丁香少女的清香,是否让这雨巷充满甜蜜?不知那剑桥的青荇,在康河的柔波里,是否满载着星辉?不知那无情的撒哈拉沙漠,是否被三毛的足迹染上一层别样的温情?

“一年三百六十天,风刀霜剑严相逼”,那可是红楼女儿国里的一帘幽情?“竹枝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那可是豁达的东坡先生于黄州抚琴高歌?“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武穆王可否化作历史天空上最壮丽的星辰?

以书为伴,我与桃源之人笑谈《三国》,细品《红楼》,戏讽《水浒》,大笑《西游》,夜话《围城》,悲慨《复活》,看书香之中,韩如潮,柳如泉,苏如海,欧如澜,荡气回肠,气象万千,何其美哉?

其实红尘之中,百花皆艳,闻之,亦有香气淡雅,沁人心脾。曾有人问我,何必贪恋那他人闻不到的书香,感受这大千世界之美,亦不是乐事?我静默,百花之香,纵香矣,不过俗香,唯有书香,唯有墨香,才能经得住岁月,扛得住庸俗,耐得住寂寞。而世间乐事,若不能洗涤灵魂,滋养心灵,又何谈乐事?

与人交谈,懂得语言即可,但与心灵交谈,却唯书而已。“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可消闲愁的,唯有书香。“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能与我心灵相通的也唯有书香。明媚含笑的春光中,与心灵低语,可曾缺的了书?大雪纷飞的冬日中,与知己湖心亭闲话,又可曾缺的了书?那一缕书香,氤氲于生命中,静静飘散,而充盈于灵魂,萦绕在鼻尖的,是那亘古有充满智慧的味道,令人忘怀,令人沉迷,仿若般若的梵音,仿若细瓷青花,仿若美酒佳酿,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更加醇美与静谧。

曾扪心自问,能否潇洒的舍弃这人世间的红尘俗事,真正超然的活于桃源之中?我不能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答案,世俗中仍有我所眷恋的事,所牵挂的人,我无法冷漠的弃之不顾。但我并不为此烦恼,为此纠结,既然红尘纷扰,无法如古人一般参禅悟道,归隐山林,剃度修行,那何不暂忘纷扰,在本心因为世俗功名而墨染时,于心之桃源中,洗去浮华,坚守本心?何不于桃花流水,墨色浅淡,流觞曲水中,寻找内心独有的一份宁静,那一方净土,那一份桃源?“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种生活,不是逃避,更不是虚假,而是真正回归本心,用那一缕幽香,洗涤内心的浮躁与虚华。书香萦梦诗为伴,月色朦胧,过着这样简单却充盈的生活,与书为伴,梅妻鹤子一生,又何曾不是人生佳话?又何愁找不到心之所向?

书香萦梦诗为伴。古人曾说,“人生一世,浮华如梦,却有赏心乐事,美酒良书亦足矣”。我不知道我未来的人生是否会拥有“赌书消得泼茶香”的闲适悠然,亦不知未来的我是否会在某一个黄昏的下午,于心之桃源,悟得“大道至简”的哲理。但我始终坚信,漫步于书香之中,与书为伴,以香为魂,定会坚守本心,寻得心之所向。

过去的自己,懵懂而迷茫,亦不知那书墨是这样悄然而坚定的改变着我的生命、我的灵魂。千年的历史中,那些叱咤轩昂的义气,那些红尘的离合悲欢,那些浸染真情的离愁哀怨,在千年之后,皆化作一缕书香,一滴墨痕,与悠然的午后感动了时光,在静谧的午夜安抚了灵魂,在微明的熹微中彻悟了你我……

第四篇

2014年眉山中考作文题目:二选一

1.语言是一首诗

2.以《假如我被欺骗了》这首诗为材料作文

第五篇

我有一位姐姐,已经年过而立之年。但是,平时和她聊天谈吐的时候,总感觉她还是更像一个年轻人,不仅对于一些网络流行语信手拈来,并且对许多新鲜事物都怀着热情与好奇心,她的心态和年龄仿佛不太一致。

在我身边的成年人很多,却更多庸俗无趣,少有这位姐姐这样的青春活泼、浪漫温柔。一次,我便好奇地和她提起了这个话题。

听到这个问题,姐姐笑着说,有很多人都问过她类似的问题。她告诉我,她能给人一种年轻的感觉,一方面是因为平时经常上网,跟网络接触得比较多,所以习惯于和我们聊天的时候使用一些网络的语言;另一方面是因为她选择的是丁克,日子里没有那些柴米油盐和一地鸡毛,经济条件也不紧张,想要吃喝玩乐随时都可以去。

“你知道吗?我保持了一种比较年轻的心态,但也失去了很多。”那位姐姐说。你的岁月静好不一定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也有可能是你自己放弃了肩膀上的重担。那位姐姐说,丁克最大的一个好处,便是不会把生活陷落于厨房、奶瓶和学区房。他们不需要接送孩子,不用担心辅导作业的鸡飞狗跳,也不必去研究各种各样的育儿经验,并且也不会因为养育孩子的开销变得捉襟见肘,进而深陷在金钱的困境里把日子过的特别无聊。

记得是哪位作家说过,结婚之前每个母亲也都是怀着梦幻的少女,吹着肥皂泡做着粉红色的梦。父亲想必也一样有着他们自己的愿望,想要鲜衣怒马、浪迹天涯、做个江湖大侠吧?但是,一旦他们有了孩子,就不得不整天想着一些比较“俗气”的事情,生活就会逐渐变得越来越平凡无奇、琐碎无趣,他们的状态也离我们口中的年轻人越来越远了。当我们想着如何买到一本新书、一件新裙子,他们却要想怎么样用比较少的钱买到更多的东西。

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变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不比往昔,那些浪漫的梦幻也就渐行渐远。选择了生育,那么注定就不再自由。只是,这份放弃背后是更加伟大的付出与拥有,当孩子长大成人,那份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这也是为人父母的伟大之处,是他们最值得钦佩的奉献。

当他们老了,也当我们老了,如果有子女膝下承欢,有阖家团圆、四世同堂,那么所有的放弃都值得,也都伟大。他们放弃了诗与远方,成就了更为宏大的事业。

第六篇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是高二十班的姜宇乾,非常高兴今天能在这里作国旗下讲话,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诗与远方》。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是高晓松身处困境写下的感受,而对于我们,我们即使享受着眼前的生活,自由,仍然值得去远方走一走,而五月出访则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我也终于再一次踏上了德国的土地。抵达地球的远方和触及心灵的远方是我这次游学的最大收获。

相比上一次酷热难耐的天气,这一次则显得轻松愉快。早在出发的前两周,我便和我的小伙伴取得了联系,她是一个乐观,外向的女生,我们的交流也很愉快,这让我对即将到来的出访更加期待。4月24日,我们踏上了德国的土地,赶往友好学校,在那里我们第一次见到了我们的伙伴,伴着我们不太流利也不太标准的德语,我和我的小伙伴一路聊回了家。她的父母也盛情招待了我,不仅特地烤了水果蛋糕,还带我游览了他们所在的小镇。那里抬头便是碧蓝的天空和紧挨着地面的大片白云,也难怪每个人脸上都充满微笑,一路走着,路上的人都纷纷和我打招呼,坐在婴儿车里的小朋友朝我开心的挥手,骑着自行车的骑手朝我比出胜利的手势,漫步的老人朝我亲切的问候:Guten Tag。顿时,幸福感洋溢在每一寸肌肤上。一周的住家让我感受到德国人自由而又严谨的生活,自由是因为他们的时间多,地方小,空气好,设施好,他们才能过着沐浴在阳光中喝咖啡吃甜点的日常生活;严谨则是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要求高,对时间的把控准,对礼仪的意识强。这些似乎都在我背后不断重复着:这才是我身心向往生活的地方。

游学的第一个星期以在校学为主,我们跟随小伙伴们去了他们学校,参与了他们的课堂,他们的课堂和我们最大的不同就是多样化,或者说是一种实践体验。在急救课上老师讲到一半会让我们来扮演伤者,模拟急救的过程;在生物课上老师会拿来标本,让我们自己观察,交流,总结;在艺术课上老师会抛给我们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让我们自由发挥……这些都是培养创造力的地方,创造力不仅是他们的重心,更是他们的优势。我们也应当培养起自己的创造力,才有真正可以与他们竞争的地方。

第二周的学则在路上。一路上,看得见的是德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人文,看不见的是凝固在建筑中的历史。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建筑还是凝固的艺术,凝固的诗。伟大的德国文学家歌德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和诗都是情感的表达,艺术的倾泻,遍布德国的古典建筑,皇宫,花园,街头艺人,都是远方的艺术,远方的诗。再现代的城市也会有属于自己的历史印记,那是那座城市的根,很庆幸,德国的城市都还是有故事的城市,而我们呢?我不禁陷入了遗憾。我们去的每一个城市,都能让我们的身心在街道间跨越时空,回到过去,一转眼又醒来,这样的奇妙感觉更让我爱上了德国。

出访确实可以给人很深的感受,至少对我来说已经坚定了我要在德国留学的信心,虽然和学校一起出去的机会已经不多了,但是我们空下来的时候确实应该多出去看看,只要是远方,一定还有你没读过的陌生而奇妙的诗。

谢谢大家!

第七篇

在民间,有一首民谣,它由高晓松作词,里面的一句歌词就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诗和远方到底是什么,它为什么能够牵引无数人们继续探索的足迹?

在我看来,诗与远方是人们对于自己美好理想生活的期盼。许多人们在当今时代已不满足“当下拥有,止步于此”,他们充满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为自己构建一张人生的蓝图,心之所向。所以人们夜以继日的不停奋斗,马不停蹄的满地奔波。有了这份动力,诗与远方是人们对未来的憧憬,因此在披荆斩棘的道路上,他们精神有寄托、灵魂有激情、未来有希望。社会形态也正因每个人的满腔热情变得更加积极向上。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这些都少不了诗与远方的力量。

诗与远方也是一种心境。高晓松向往江南,追求诗和远方背着一把吉他走遍南北,闯荡江湖,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像高晓松这样的洒脱。我们总会被现实所牵制。我个人认为,追求诗与远方不一定需要做到周游列国,奔走四方,诗与远方更像是一种心境,是一种看遍生活中所有的不堪之后内心依旧充满美好的达观。诗与远方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诗与远方在内心,心中有诗便有远方。

诗与远方是青少年对于梦想破釜沉舟的追求。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们,人们常说:“年轻就是好,有活力,有追求。”但随着年代的更替,青少年也有许多方面的压力,不仅仅在学习中体现,但这些都是我们眼前的苟且,我们不应该被这些眼前的苟且而导致为追求梦想的绊脚石。所以,我们要学会调节好心态,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脚踏实地,在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的时候,那诗与远方一定是散发着你的锋芒。既然想成功,就应该大胆怀梦。像歌德曾说过“不要怀有渺小的梦想,它们无法打动人心。”就算梦想一次次的落空,也不要自暴自弃。享乐并不是作为一个青少年该有的心态,最好的心态应该在路上,在追寻诗与远方的道路上,努力的人,清晨的阳光最先照耀你!如果说青春是足迹,那么梦想一定是远方。以拥抱美好的精神状态靠近自己的目标,以豁达的心境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衡中学子张锡峰曾说过“生活明朗,万物可爱,人间值得,未来可期。”

书中有日月山河,世间有凡尘杂事,而我们心中满载着的是——诗与远方。

第八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初识此诗大概在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并没有深挖多少蕴含在这首诗中的情,只是让我们朗读、背诵。那时,李白对家乡的思念,我也没感受出来,只觉得诗里面的月光好亮,我从未见过。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到了一年级,我认识了这首诗,还是李白的诗,在一遍遍诵读中,除了美丽的黄鹤楼,我还感受出了一些依依惜别的友情,感受到了一些不舍,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朋友。还记得我的语文书上记满了笔记,当其他同学看见时都目瞪口呆,我不禁有一种骄傲的心情。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三年级,我学习了这首诗,那时我知道了有一种夸张的手法,突出这首曲子很好听,我读出了曲调之美,却不知,这首诗里的隐隐讽刺,讽刺当时的昏庸统治,直到如今才知晓诗中的深意。我懂得了不能只活在歌舞升平的世界,要靠双手劳动去创造世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五年级,再与李白相识,学习他的诗。只记得这首诗背了一下午都不熟。如今,我能背得滚瓜烂熟,也品味到李白慷慨激昂的情,感受到了李白的悲愤,但不屈于现状,更让我懂得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现如今,古诗积累得多了,比喻、夸张、拟人、对偶……这些都教了我很多,有必背的,有自己想背的,背《桃花源记》《岳阳楼记》,又背《阿房宫赋》《逍遥游》《琵琶行》……从小到大,诗里的情是那么多,只有多读、多品,才能真正体会到诗中的情。品味诗情,也让我爱上了古诗,爱上了五千年中华民族独有的浪漫。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