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家乡的米糕的作文

关于家乡的米糕的作文

提升写作能力,做到手到擒来,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作文能力提升有帮助,希望以下这些关于家乡的米糕的作文,能对您有帮助。

关于家乡的米糕的作文篇一

白雪飘飘,炊烟袅袅,过年了,家家户户真热闹,包粽子、做年菜,大家忙忙碌碌,其乐融融。在我的老家浮牌却别有一番年味儿,在这里流行着一种传统美食——花糕。

“咚咚咚,锵锵锵”,四面传来敲打声,还伴着甜甜的糖香,这就是做花糕独有的“交响曲”。小小的花糕上雕刻着各种图案,有金鱼、寿桃、元宝等一些象征着吉祥与幸福的图案,但是你可别小看了这一块小小的花糕,它里面可有着不少的学问呢。

首先,得先熬出糖油来。奶奶在一个盆子里盛了半盆水,然后把白糖用水瓢一瓢一瓢地倒入水中,我连忙制止:“奶奶够了吧!太多糖太甜了!”奶奶笑了说:“还不够呢,太少了。”我一脸疑惑,望着奶奶一瓢一瓢地将糖像倒水似的倒入盆中,又将这盆糖水倒入锅中熬糖油,心想:“要是我能尝一尝那会是什么滋味呀!”

不久,大锅里传来噗噗的声音,哦!原来是熬糖油的声音。揭开锅盖,糖油呈现棕黄色,上面不时会有黏稠的气泡慢慢升起,就好像一锅沸腾的快要喷发的岩浆却散发着诱人的气息。奶奶把熬好的糖油倒回盆里,哇!这油如一注蜂蜜流入盆中,如胶似漆地粘在勺子上,又粘又稠。装好的糖油被放在桌上用布封好备用。

接着,就是做米粉了。奶奶把大米放在水中浸一会儿,然后放入锅中翻炒,一阵阵米香便扑鼻而来,把我“困”在其中。我们将炒干的大米装进一个大箩筐里,整装待发,背上炒过的大米,来到了一座青砖黑瓦的老房子。

站在门外我往里瞟,只见里面已经挤了好多人,村里的阿婆们,背着、拎着一袋袋、一桶桶的炒米,满屋子的米香,令人陶醉。原来这是一座石磨作坊,家家户户都来这里碾米。闲着的人都喜气洋洋,趁机拉拉家常;忙着的人则挥汗如雨,面红气短;小孩子则兴高采烈的玩游戏,吹牛皮。

终于轮到我们了,我和妈妈一起推着磨柄,石磨开始旋转起来,奶奶则缓缓地往磨口倒米,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不一会儿,两块石磨间出来了米粉,我兴奋地对妈妈说:“咦!妈妈你看那白白的就是米粉了吧!”妈妈一看也高兴地点了点头,于是我们推得更卖力了。一番辛苦之后,终于将米碾成了粉。我早已累得上气不接下气,瘫坐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回到家,我们把米粉与糖油和在一起。咦,奶奶怎么不见了!我好奇地问妈妈:“奶奶呢?”妈妈环顾四周笑道:“奶奶去拿秘密武器了。”我心想:“秘密武器是什么呢?”这时,奶奶拿了两块磨具,上面雕刻着许多花纹。

只见奶奶将面团压在磨具上,小心翼翼地用小刀刮下多余的面团,然后用一块惊木“咚咚咚,锵锵锵”地敲着模具,再“啪”地将米糕倒到一个用铁丝网做成的筛子上,这样一块块栩栩如生的米糕就做好了。那小麻雀,张开纤柔的翅膀想要飞向蓝天;那八条腿的螃蟹,举着两个壮实的大钳子在向你挑战;还有咧着嘴的石榴、红透了脸的仙桃,我真是舍不得吃了它们。

不过,还是抵挡不住那诱人的香味,尝了一块小仙桃,甜而不腻,还夹着淡淡的豆香和橘子皮的芳香,真是人间美味啊。

这就是我家乡的米糕,它成了新年不可或缺的美食,而那“咚咚咚,锵锵锵”的敲打声则是飘扬在乡间最动听的交响乐。

关于家乡的米糕的作文篇二

我的家乡在化州,有一种特色美食是米糕,在乡下又被叫簸箕炊,簸箕是一种用竹篾编制成的盛具,这种美食以盛具为名。

这种美食与石磨肠粉有一点相同之处,都是先用泡好的米磨成浆,再将米粉浆分三层灌入簸箕蒸熟,待每层熟透了才灌下一层,不然会是爆破面。最后在蒸笼温度最高时取出簸箕炊,把簿簿的米浆倒入最上面一层,双手左右来回摇摆,做成皱纹面。大火蒸熟后,取出簸箕炊凉冻。这样才算做完成一个簸箕炊。

另外一道工序是将簸箕炊用干净小刀切成井字小格状,再把特制的香油和炒熟的芝麻淋在簸箕炊上。我和伙伴们就会拿着竹签争先恐后去“抢”吃了,这种美食的味道,真是妙不可言,一口咬下去,真是“香飘十里、陶醉其中。”

每年回家乡时,我都去品尝这道美食。小伙伴们有机会一定要来化州品尝簸箕炊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