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北大or港大读后感100字

北大or港大读后感100字

《北大or港大》是一本由范亚飞 / 孙海亮著作,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北大or港大》读后感(一):听过这些道理 过好你的青春

在图书馆发现这本书的时候,是在报道后的第四天。

不上不下的分数,不上不下的学校,可是我不想过不上不下的人生。

再后来,满怀希望的我在社团面试全部被刷,就像一盘冷水让我顿时变得很丧,觉得很迷茫,连自我安慰都派不上用场,所以我就跑去借了这本书。

北大是国内文科的最高学府,里面牛人很多,我小时候也懵懂的以为那是个触手可及的学校。但就像麦兜所说:“原来有D嘢,唔得就系唔得”,我不过芸芸众生,去不到也不觉得遗憾,只是看书时偶尔羡慕作者能在周末淘自己喜爱的书,羡慕他能在泊星地找语伴,羡慕他有北大未名BBS,羡慕他能看到北大的朝阳和星辰。

本书介绍了北大,港大的衣食住行方面,以及两校宝贵的文化底蕴和特色,也有许多针对考研的、人生的相关意见和建议,值得有需要的人士作为参考。

“也许这正是大学时代的真实样子:四处张望个不停,好像要去探究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多彩里又有一点忙乱,轻松中又总有一些负担。”引用书中很喜欢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吧,我这个尚处于大一的新生,正如作者所说一般,对世界保持着好奇,却又处于迷茫之际。而能从此书中窥探些许学霸们的生活足迹,能有所借鉴,也算是收获了。

合上书,已看到全新的生活在向我招手。

《北大or港大》读后感(二):一口气将这本书讲给你听

首先这本书讲到了在北大旁听的日子,两年。

我兴趣盎然地读了北大的课堂百态,听课技巧。饶有兴致地随读者走过咖啡厅,驻足在猫身旁。观社团炫技,领恩师信仰。

对作者与名校死磕到底的勇气深表敬佩。

然而,作者并没有考上北大。

当我确认了一遍作者确实是未能如愿以偿地读上北大的研究生之时,我停顿了好久。

这碗鸡汤毒得我一晚没缓过劲儿来。

也许作者也会感到伤心挫败吧,至少我替他感受到了如此,但作者对这些只字未提。

第二天一早接着读作者对香港的印象。

一切从求学开始,学术的干货过后,还有五彩斑斓的生活。

那些美食,那些娱乐,让读者感到作者一个真真切切的人,而不是一位高高在上的“过来人”。当然,作者也亲口说,他不喜欢用“过来人”的口吻。

流连沉醉于留学的美好,却被高昂的学费吓到。

愿读此书的也必是一个乐于求学的人,忧作者所忧。我担心自己因为经济不支,白读一堆干货。

好在作者很快掏出一大堆对策,用漫画描述了“香港租房记”,连租房网站都推荐到了。真是萌到了极点,不得不佩服作者才艺惊人。

最后一部分,趁着午间的悠闲时光读完。听作者絮叨了些感悟。

阅读超重要。想要在学术上有所建树,必然要有普通人数十倍的阅读量。而且重要的是质量。

除了攻读学术外,那些看起来无用的“通识”课最最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

孤独的时候思考思考人生,包括“生与死”。

逸黎说:留学是一种经历。当新东方的考验规划老师问起我们考验的动机时,我说我想要经历和快乐。

经历。

无论万水千山,还是冷热寒暑。纸上得来终觉浅,去体悟,去接受,去抱有一颗积极的心。

这本书值不值得读?

我读完了,觉得还是值得的。

那些经验,恐怕除了这本书跟你说,其它地方也难觅了。

《北大or港大》读后感(三):从北京到香港:学生年代的回忆依旧鲜活

偶然在书店看到这本小书,便拿起来翻了翻。因为自己也有相似的经历,从北京的高校毕业,再入香港的高校读研,所以读来倍感亲切。在窗前坐上一下午,将书看完,跟随作者的脚步,行走在冬季北京的大雪纷飞、穿梭在炎热香港的闹市街头,或轻松、或紧张,鲜亮活泼的文字仿佛又把我带回自己的学生年代。

摘三段看完之后最有共鸣的话吧:

1.关于大学的奋斗

我每次来都要待到深夜,直到整个自习室只剩我这一盏黄灯,直到图书馆开始响起轻柔的闭馆音乐。我总是很享受深夜阅览室里的安静,周围空空荡荡的,稍微掉一点东西都会有回音。此情此景下,你会想到很多历史人物,蔡元培、毛泽东、李大钊、胡适……许多伟岸的身影在眼前浮现,那一刻,你不会觉得自己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北大自习的日子》

让我想起上大学的时候,自己也喜欢去图书馆看书、自习。闲时,早早地到图书馆占一个窗边位置,悠然自得地看上一本小说、一篇美文,窗外的鸟叫蝉鸣,宁静入耳;忙时,也是早早地到图书馆占据一个“有利阵地”,复习、啃书,鏖战一天……到了闭馆时分,偌大的图书馆,稀稀拉拉往外走的人,灯一盏一盏熄灭。那种学生时代常常挂在嘴边的奋斗精神,稚嫩却有力。

2.关于大学对人的影响

大学的四年时光如白驹过隙,但这四年可以让你学到很多,也可以改变很多。大学是短暂的,生活是漫长的;大学是单纯的,生活是混沌的。但愿当你读完大学,当你逐步开始平凡的生活,你能以大学里的思索和认知为起点,能不断完善和审问自己,做一个宽容而坚定的人,做一个有君子之风的人。

——《浪漫与科学,港大只做到了一个》

大学对人的影响不言而喻。当然不仅是上课、考试最后得到一纸文凭,还有课堂里培养出的思维、教授老师言传身教的价值观导向,以及看过的书、接触的人、面向的世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个人毕业后独自生活的态度。读完书,觉得作者是个智慧的人。

3.关于成长和生活

我选择积极地活着。我把有意义、有目的、积极地活着归结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无数人;寻师者与贵人;最后是自悟。这个世界上,唯一能让人不空虚的办法也许就是不断挖掘我们内在的好奇心,并通过读书、旅行、交流、请教、思考满足我们的好奇心。没有好奇心的人活着也已经死去。

——《你是否在漫无目的地活着》

毕业之后踏入社会,当歌里唱着“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也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但也不得不勤勤恳恳埋首工作,赚取生存的面包。生活可以无聊,也可以有趣,全在自己的态度和选择。喜欢作者的乐观与积极,并且keep growing。

----------

大学生活就像我生命书页里一片美丽的书签,所以当我看完这本书时,确是勾起了我一些感性的回忆和思索。当然,书里也有一些关于中港两地学术氛围、生活状态、风土人情的理性思考和判断,对于有志去香港留学或工作的朋友,一定是非常有帮助。诚意推荐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