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The Surrender Experiment》读后感锦集

《The Surrender Experiment》读后感锦集

《The Surrender Experiment》是一本由Michael A. Singer著作,Harmony出版的Paperback图书,本书定价:USD 16.95,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The Surrender Experiment》读后感(一):能进能退进就对了

Do whatever is put in front of you with all your heart and soul without regard for personal results. Do the work as though it were given to you by the universe itself—because it was. 我认为,作者感受到的力和读者感受到的力是不同的,大多数人所感受到的生活或是宇宙在生命里施加的力是一种向下的压迫的力,如果我们曲解为向这种力臣服,那么我们会被打败。而作者说的By surrendering the hold those powerful forces had on me, I was allowing my life to be guided by a much more powerful force, life itself.作者感受到的flow of life 是在自己足够优秀后不断遇到的机会和挑战,而每一次可进可退的时候,作者都选择了往前一步抓住挑战,并且竭尽所能。这种力是把人往上托往前引的力,反观自己,资质平平,难得的机会出现时,还总是不想不屑。不过不管是哪个力,作者都倡导要为己所用,把生命不断往上托。说来好玩,Zen 禅这个思想体系在CEO传记里出现频率极高,之前的乔布斯传还有Nike创始人shoe dog,追寻生命的意义都会去日本,去印度,练习冥想,吃素食,barefooted,有时间可以深入了解一下书里提到的 three pillars of zen 还有 autobiography of yogi

《The Surrender Experiment》读后感(二):我猜每个真正领悟了辛格老师智慧的人,都永远地失去烦恼了。

前几天看到李一诺跟本书作者对话的小视频,我立刻被这个老头吸引了,于是如饥似渴读了起来。

几乎每一次,作者写到一些感动的瞬间,我都会跟着感动落泪。

他的想法我没觉得多新鲜,什么正念,当下,mindfulness,还有其它这那的, 感觉跟我们老祖宗的智慧差不多,比如吃饭时吃饭、无所住、致良知、我有明珠一颗,一切福田不离方寸等等,大家的道都是相似的。

但我依然沉迷,因为觉得他的方法,他的“术”,对我这种没什么灵性的人,比王阳明这些老教师说的更简单好学。

虽然他的经历有些奇幻,但我相信他是真诚的。

这种信任很难解释,反面例子比如南怀瑾,看着看着就em……挺一言难尽的。

我估计迈克尔大概有点子天才在身上,佛州达芬奇,不然很难解释他那些像磕了药一样喷薄而出的灵感。

这书看得太上头,昨天晚上我连看几小时,累到脑壳疼,但是他给的心灵能量太足了,于是我休息的间隙又看了他跟奥普拉做的一个访问,也是高质量的对话,虽然节目里她们聊的是他另一本书,能感觉到奥普拉的确读懂了他。

今天看到37章了,明天应该能看完,等我看完,也要开始我的灵修之旅了。

不是拉踩啊,只是个人感受,我觉得个人修行来说,跟这个老师,比跟少有人走的路轻松愉快太多了。

我猜每个真正领悟了辛格老师智慧的人,都永远地失去烦恼了。

《The Surrender Experiment》读后感(三):不是每个人都能通过“臣服”来过上更好的一生

真算是充满神迹的一生啊。

他在读博期间一次偶然的“顿悟”与自省,从此踏入对自我内心的探寻之路,并在瑜珈与冥想中找到了内心深处的宁静。从此以后除了冥想,其他任何东西都可以放弃,包括正在攻读的博士学位。他买下了一块地,盖了间木屋,此后几十年人生都在这片土地上度过。他一边在大学里兼职任教,一边沉浸于冥想世界里。对于所有事情,他惟有一个原则,就是顺应生命之流,顺其自然,响应生命该来的昭唤,不拒绝一切的变化与可能性。这种“顺其自然”带来的结果在我看来就像是“神迹”一样,一些人、一些事、甚至一些钱,总是在他需要的时候适时地出现,帮助他渡过每一个困难,推动他不停地往前走。他帮监狱上了几十年的冥想课,成立了冥想中心,吸引了大量同好者聚集在他的这片土地上;事业上也非常成功,他成立了一家建筑公司,公司也赚不少钱,后来他偶然遇到电脑,又迷上编程,以至于后来成立一家医疗软件公司,还把这公司做上市了。

看作者这一生,有时真觉得这不是迷信么?跟我妈“拜拜”似乎也没有特别本质的区别。他把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解读为,他始终在接受、臣服于生命中的一切。也就是书名所说的,这对他来说是一种“臣服实验”。他接受它们,观察这些来到他生命中的人、事、物会如何自然而然地发生、演变、呈现。就算他不愿意,就算他想拒绝别人的请求,但他也说服自己去接受,听外界的声音与要求,而不是听自己的声音。

离开“自我”,忘记“自我”,让生命之流自然流趟,把生命交给未知。

过去,我所接收到的观念与这完全不同。我们提倡要掌控自己,要做规划,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不是被生活带着走、推着走,而是走出一条自己想要的道路。回望自己目前的状态不就是这样:一直在思考,我想要什么、我到底喜欢什么、我想过什么样的一生?我应该要找一条自己想走的路,然后坚定地、不受旁人影响地走下去,不是吗?

但作者说,不要倾听自己,顺应生活与生命自然地引导你。他就是这样接受了一切出现在他面前的选择,不管他愿不愿意、喜不喜欢、想不想要,他都全部接受。

我不知道怎样的方式是对的。

对于作者来说,他有天赋(至少有轻松读完经济学博士的实力)、他很努力(不管是冥想、学编程,他都极尽专注投入),这些都是他几乎每件事都成功了的原因,而不仅仅是他遵从“生命之流(the flow of life)”的指引。

虽不能如此迷信他的方式,但倒真是勾起了我对冥想的好奇。想尝试一下。

《The Surrender Experiment》读后感(四):既为演员,也是观众

生命是一出戏剧,我们自己既演戏,也看戏,静静的看着生命准备的剧本,卖力地演着。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带着觉知的活”的另外一种描述吧。

整本书最触动我的一句话, 不是什么咬更大一口之类的,而是,In fact, I had lost interest in everthing else, I only wanted to meditate my way back beyond myself.

这句话之所以触动我,是因为我也处在这样一个状态很长时间了。第一次禅修回来,我就对我之前感兴趣的一切丧失了兴趣。我之前喜欢旅游,徒步,爬山,看展,看话剧,插花,这些我几乎没有停歇过在做的事情,突然之间从我的生命之中消失了。totally lost interest in everthing的一个状态。唯一留下来三样东西,打坐、瑜伽、弹古琴。上面那句话之所以触动我,是让一个无助的我感受到,我不是一个人。

拿到书的那几天,每天只要有时间,即便是去饭店吃饭等上菜的时候都在看这本书,从来没有一本英文书能让我看得这么顺畅。几乎完全没有查过单词,顺顺的看下来。中间的时候还刷完了 autobiography of a yogi。这唤起了对god的思考,其实作者所说的life和god性质上很像啊。比如类似的,把自己交托给上帝,让上帝在我们里面活,感觉是同一种性质。之前叫了不同的名字。想起克里希那穆提在回答上帝是否存在时说,we create god。

我在看这本书时,最大的困惑就是,所谓的臣服,所谓的surrender,所谓的no like and dislike,的标准在哪里。没有自己,完全臣服,不在心中做出判断,给出足够的信任,wait and see,我都明白。可是我内心中的直觉依然会冒出来让我变得非常struggle,直觉告诉我,我应该离开,可是如果我再离开,我就不知道要去哪儿了,我在等待更多的指示,可是等待的这个过程,让我觉得有些待不住。我想起书中的一个例子,有个人来Singer这里谈生意,谈完之后他表示要来Temple这边,Singer说,让我们再等等看。然后过了几个月,这个人的公司就被收购了,这个人就辞职来到了Temple。我觉得这个人的心里其实是清楚的,他会来,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不知道会在何时发生。那么他所在的公司被收购的时候,他其实一定还是有其他选择的,比如他可以继续留在那家公司,那我们如何判断,那个选择是surrender to life了呢?还是不是呢?比如我年初的时候特别想离开公司,心里已经完完全全打算好了,然后经历了组织架构变更,变得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了,那我所谓的surrender to life是留下还是离开呢?

写着写着,感觉自己有了答案。

保持觉知的活着,打开心,去看,去感受,放弃主观的like、dislike,放弃主观的利益导向的判断,怎样的选择都会是surrender to life的。

这大概是我到目前为止能给出的答案了。

《The Surrender Experiment》读后感(五):改变与否 生活都会多一种选择

机缘巧合,瑜伽老师向我推荐了这本书。如今读完,所谓的机缘巧合,可以理解为the flow of life带给我的这本书。但我依旧坚持认为,一定是内心先有了需求及关注,才会意识到哪些是生活给你的指引。在人生的半成品阶段,如果身处困境,精神困境或是现实困境,你会需要这本书。就像能帮你重新画一条起跑线,给你再启程的动力。因为它描述的人生态度,与我们喊着口号长大的这一代人所受教的,完全不一样。

书中以回忆个人成长经历的传记形式,一点一点呈现了作者选择surrender的起因,过程,深入以及每次心灵的收获。如果以灵修来讲,就是通过surrender to life,心灵在得到平静的同时不停的成长,认识不断的深入。作者在不同阶段得到的经验许多,读书时我的感慨也很多,只是快速读完,没能回顾思索,一时无从说起,强行总结会像堆摞,没什么意思。所以只记下刚刚读完这一心的感想,想起什么写什么。

初读时,是有些摸不着头脑的看热闹心情,什么所谓的“冥想”,“感受身体周围现实环境的远离”,“感受能量聚集在眉间,在身体四周筑起无形的墙”以及因为大师的指引而感受的“短暂的心脏停跳而得到最深刻的平静”。首先原谅我乏味直白的翻译,原谅我投靠自然科学太多年一时不好转变的理念,原谅我还没有与灵修有一点点相通之气。但是不必在意这些形式,就像作者可以建造一个多种信仰的共同灵修地一样。不同的信仰,不同的学科科学,不同的精神境界等等,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它们所要阐述与证实的生命或生活的理念是一致的,是仅作为读者的简单个体可以体会与借鉴的。

作者说“we actually believe that the world around us is supposed to manifest in accordance to our own likes and dislikes.If it doesn't, surely something is very wrong.This is an extremely difficult way to live,and it is the reason we feel that we are always struggling with life ”。他点出了我正在经历的也意识到却不能突破困境,但是,他难道要人们无视自己的喜好,对世间不平事妥协吗?要做随波逐流,做比中庸还懦弱的人吗?我是要捍卫的,捍卫不了人间正义,至少我还得捍卫一下自己人格的独立!只是,我是对作者有误会。他把一切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均归类为生命本身。由于人们喜欢与自己喜好相符的一面,因此用尽全力去抗争去控制,这是人类与生命的抗争。胜利时,我们舒心,失败时,我们困扰沮丧。往复循环,只是在消耗生命。Surrender的做法:1 放下自身的喜好;2.以平静的心态面对生活对你展现的一切。接受这个观点,是像要将过往的信念从身体中撕裂剥离一样,要反复掂量许久。愿意接受这新的观点,又不愿抛弃骨子里面抗争的精神,害怕变成柔软无骨的橡皮泥。但是,可以类比一下“真正的勇士,不是为了理想勇敢的赴死,而是为了理想屈辱地活着”这句话。对于生活,真正的抗争或许不是反抗和扭转,而是用最平静的态度及全部才智,接受和应对一切境遇。

作者对自己生命的实验就是这个surrender to life。是对所谓“成功学”的一大挑战。没有伟大的理想与目标,没有拼搏进取的心路历程。一切只是基于内心平静,就是他最喜欢的stillness。但这绝不是听天由命,也不像随遇而安。为了最透彻的完成这个实验,他能够完全放下自己的喜好,平静的接受“生活”借周边人之‘口’或‘手’安排给他的境遇;最重要的,他是要全心全力的完成,绝不敷衍。身体只是他灵魂的执行者而已。

他的实验,没有成功与失败,只是在践行一种对待生命的态度,它不能指导人们的成功,但是却能够给人们对待生命更虔诚的态度,对待生活更开阔的境界。

喝任何鸡汤,尝尝味道而已,喜欢就多喝几口,可以学习烹饪;不喜欢就放下碗,不要强求。生命和生活,都是因人而异。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