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Designing Your Life读后感摘抄

Designing Your Life读后感摘抄

《Designing Your Life》是一本由Bill Burnett / Dave Evans著作,Knopf出版的Hardcover图书,本书定价:USD 24.95,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Designing Your Life》读后感(一):鼓起勇气面对自己的人生,是新的一年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本书特别适合有以下症状的人阅读: 缺乏自信、常常还没迈出第一步就打退堂鼓; 想要追求成功却对未来缺少规划,并因此而十分焦虑;对现有的生活状态不满意,却不知道如何着手进行改变。

本书的作者比尔·博内特和戴夫·伊万斯都是上世纪70年代斯坦福大学的本科生,后来都成为了杰出的设计师,且都曾为苹果公司工作 。 作为斯坦福大学人生实验室的创始人,两人合作教学的《人生设计课》开设第八年,是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帮助了无数曾经迷茫的年轻人学习运用设计思维进行自我定位、找到目标、有效执行、开始有意识地设计和充实自己的人生。

这本书一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教授自我定位的方法; 第二部分讲述如何拓宽思路、创造性地假设自己未来五年的人生规划;第三部分是最实际的指导守则,即如何在众多可能性中做出选择。

在我看来,这本书最妙的一点是全书的写作也充满了“设计性思维”。“人生”是个容易让人望而却步的宏大命题,而这本书却以极其简明的方式把“人生设计”拆解成一个个切实可行的步骤:首先,把人生分成Work, Play, Love, Health四大部分,以便于自我剖析及定位,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Work View和Life View, 制定让生活和工作更统一、不冲突的目标;接着,通过思维导图和奥德赛计划等工具进行人生规划,畅想自己未来人生的不同可能性,用原型设计的方法规划下一个五年的人生;最后,缩小并且确认更适合自己的人生选项,并且在执行的过程中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作为一本教授方法论的书,它让我明白人生设计的重要性,让我更有勇气和动力去面对自己的人生。书中所讲的各个步骤都并不复杂,可信度高(proven effective)且执行容易(No one has failed)。下面,我想讲一讲本书中给我收获最大的三点:设计思维、大胆假设、以及不怕失败。

第一个收获:设计思维——这些思维工具能帮你更有目标地生活

o 保持好奇:这是让你找到更多灵感和机会的源泉。

o 敢于尝试:设计师会设计不同的模型并且频繁尝试,总是在思考下一步如何调整去做得更好

o 重构问题:设计师擅长重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而不是止步不前。

o 关注过程:任何设计和产品的诞生都需要时间,关注过程和优化的方案,而不是仅仅关注“成功”的结果。

o 寻求帮助:设计任何产品,包括人生,团队协作都会比单打独斗做得更好。

这五条设计思维贯穿全书,将这些思维方式内化并且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将事半功倍。

第二个收获:大胆假设——如何制定下一个五年的人生计划

“奥德赛计划”是本书中介绍的人生设计主要方法,以五年为单位,计划三个不同的人生版本。

第一个版本:你所希望的主线人生(That Thing You Do)

第二个版本:假设第一版完全不可行,譬如某个行业完全饱和、或被人工智能替代而不复存在(The Thing You’d Do if Thing One Were Suddenly Gone)

第三个版本:你放飞自我时的人生图景,不考虑钱、社会地位等任何制约因素(The Thing You’d Do or the Life You’d Live if Money or Image Were No Object)

给每一个版本的人生起一个标题,提出三个关于该版人生的问题,以五年为时间轴列出每年的人生进展,并且以资源(Resources)、喜爱程度(How You Like It)、自信程度(Confidence)、统一程度(Coherence)进行自评。

进行这个步骤的关键点是开拓思路,不要自我设限。在真正的人生中,我们可能根本没有机会将对人生的设想至“五年规划”的地步,很多时候我们倾向于自我否定,认为某些想法过于不切实际就让他们白白溜走,最后只好走上随波逐流的道路。

下面是一位科技公司高层管理者Martha的“奥德赛计划。

“Martha is a technology executive who was looking to try something more meaningful for the latter half of her life. She came up with three very different plans for her future, each a little more risky and innovative, but all involving some kind of community building. Her three plans were: doing her first Silicon Valley– style start-up, becoming the CEO of a nonprofit working with at-risk kids, and opening a fun and friendly neighborhood bar in the Haight-Ashbury district of San Francisco, where she lived.”

我用这个方法设计的三个版本的人生分别是:进入法学院,成为律师和人权、宪法学学者,有足够的自由和资金支持自己研究有关中国的社会问题;进入出版业/网络传媒公司成为一名编辑/策划,创作有趣有益的内容;成为一名喜剧演员( standup comedian)&情景喜剧的编剧,make people laugh.

第三个收获:不怕失败——正确的失败是成长的契机

急于求成、患得患失是大多数当代年轻人的通病,而这本书试图告诉我们的是,人生并非只有一个最优解,你能够在不同的人生选择中获得快乐和充实。然而,无论你选择了哪一种人生,都必然要经历失败和挫折。人生设计的要义就在于,设计模型、不断尝试,以小步骤、低成本的失败换取更大、更重要的决策和行动的成功。擅长分类的作者们把失败也分为了三类:

Screwups: 搞砸。通常不会失败的情形下因失误而失败,对于这种类型的失败,搞明白是怎么回事就可以继续前行,不需要再多花精力破解。Just acknowledge you screwed up, apologize as needed, and move on.

Weaknesses:弱点。一次又一次失败,试图改变却仍然无法成功。对于这种失败,最好的方式是避短扬长,而不是死磕到底。

Growth:成长的契机。这类失败是你能够通过努力而改变的,找出失败根源 ,一步步去解决它。

重要的是,不要害怕失败。因为每一次失败,都能使你更加接近真实的自己。

“You are always playing the infinite game of becoming more and more yourself and designing how to express the amazingness of you into the world, you can’t fail.”

以上就是我阅读这本书所得的收获 。大家如果对这本书的内容感兴趣,可以在网上搜索“Designing Your Life”(英文版)、《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中文版)购买。

新浪微博上一位斯坦福学姐@宝妮BR 对这门课的内容有一个更加详细全面的介绍,安利大家去看。

《Designing Your Life》读后感(二):斯坦福最火的课程:像设计iPhone那样设计人生

-【以下内容来自纽约时报】

斯坦福大学的比尔·伯内特与戴维·埃文斯教授。二人教授一门名为《设计人生》的课程,其中将设计理念运用于人生选择。

加州斯坦福——拿出你写的禅境日记吧,我们要来谈谈那些身与意合、物我两忘的时刻。

你将学习如何找到一个能带来充实感的职业,学习如何更好地做出生命中的重大决策,终结那些“烦人的问题”。

究竟该怎么做呢?答案是:训练自己像设计师那样思考。

至少,这便是斯坦福大学教授的《设计人生》课程(根据《快公司》杂志[Fast Company]的报道,它是该校“最热门的课程”)给出的前提。脱胎于这门课的新书《设计人生:如何打造美好快乐生活》(Designing Your Life: How to Build a Well-Lived, Joyful Life,Knopf出版社)也是这么说的。

开设这门课并著书立说的是曾经在硅谷打拼的比尔·伯内特(Bill Burnett)与戴夫·埃文斯(Dave Evans)。两人相信,他们无意间找到了能帮助大家应对几乎所有挑战的办法。

“怎么找到另一半——我们不涉及,”伯内特说。“我们也不会给出减肥建议。”

至于其他事情呢?两位教授宣称能按照乔纳森·艾夫(Jonathan Ive)设计iPhone的方式来设计美妙人生。他们表示,课上和书中传授的办法可以帮助大家(从设计人生的角度来说)“重新定义”困扰着人生与职业决策的无用信念,通过崇尚行动、原型设计、团队建设等设计界的信条,协助你在纷乱的世界中“找到路径”。

在过去九年时间里,伯内特与埃文斯向未来的谷歌(Google)产品经理与创业天才传授自己的秘诀,现在他们要把这门课开放给所有人。二人表示,“我长大之后想要成为什么样?”、“我目前的生活有意义吗?”这些话题并非仅会出现在深夜由大麻驱动的宿舍闲聊里。

“‘我那美妙而混乱的余生,要拿来做什么?’的问题印在每个人的脑海里,”埃文斯说。

伯内特回忆起与斯坦福工学系主任在主任退休之前的一段对话。“伯内特说:他说‘我能来上你的课吗?’我不当主任了,现在不知道自己要变成什么样。”

伯内特还说:“市面上存在着一种说法,你应该在25岁之前想清楚,或者现在大概说的是27岁。后来又出现了腾空失败、千禧一代是懒鬼之类的说法。我们允许大家做的其中一件事是:重新定义。本来就不需要想清楚。”

伯内特与埃文斯的大约50名学生拿出他们的禅境日记,念诵起来,而二人在一旁观察。接下来,他们把课堂分为六七个讨论组。

此时是5月初,学生们还有几周就会上完《设计人生》课。伯内特与埃文斯站在教室前方,开始讲解播放着的幻灯片。

“你什么时候看起来最充满活力?最投入?”伯内特这样引导讨论组。

艺术史专业的学生西尔维娅娜·伊尔库斯(Silviana Ilcus)在斯坦福完成了逾230个学分,却还没有打定主意自己想要怎样的人生。她在同组其他成员面前讲了话。

“我搞艺术史的时候体会不到物我两忘,”伊尔库斯说。“我讨厌写作。”其他人耐心地听着。“我搞数学的时候才会进入那种状态”她说,看上去像是突然大彻大悟了。“我奇怪它怎么没有指导我选择专业。”

课后,伯内特和埃文斯坐在校园里的一处露天就餐区,对这样的交流点头赞许。“这个课程能让人们尚未解决的问题浮出水面,这些问题几乎是普遍的。”埃文斯说道。

伯内特说,“我们在这里进行这样的对话,因为没有人会问他们这样的问题,他们也不会问自己这些问题。”

大学生们是没有盛放任何东西的器皿,充满希望,那些让我们其他人夜间辗转反侧的权衡与妥协也不会困扰他们——比如一方面讨厌自己在企业的工作,一方面又喜欢用这个工作赚的钱买的房子;或者心里一直梦想着背着包漫游欧洲,可是家里还有两个在上学的孩子。为了让《设计人生》同样适用于那些处于事业生涯中期的人,两个教授得重新设置这门课程。

书中包括了课上没有讲过的内容,比如被伯内特和埃文斯称为“锚问题”的东西——过分受束缚的人生选择,让人们动弹不得,闷闷不乐。他们说,人们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假定人生中只有一个正确的解决方案或一个乐观的版本,如果你选错了,一切就都搞砸了。

这太荒谬了,埃文斯说:“你有很多种可能性。人生也有很多正确答案。”

作为自我实现的传播者,这两人堪称一个奇怪的组合。伯内特59岁,是个内向、尖刻的存在主义无神论者,戴着一只耳环;63岁的埃文斯则是个外向、滔滔不绝的基督徒,留着一把哲学家式的花白胡子。

两人都毕业于斯坦福,都有漂亮的履历(伯内特在成为斯坦福的设计项目执行总监之前,曾经参与设计过最早的《星球大战》[Star Wars]玩具,还在苹果公司工作过;埃文斯也在苹果工作过,还是电子游戏公司艺电[Electronic Arts]的联合创始人之一),但他们都说,假如自己年轻时上过这门课,将会获益良多。

埃文斯说,他曾经努力成为一个生物系学生,他选择这门专业是因为小时候看过雅克·库斯托(Jacques Cousteau)的电视特别节目,后来坚持这个专业则是因为“我觉得当时的我无法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其实并不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

他转到了机械工程专业,于70年代中期研究生毕业。但是当苹果公司的招聘人员打来电话时,他一开始挂断了,因为他厌烦电脑。现在,埃文斯懊悔地说,他当时的做法违背了“设计你的人生”中的若干原则,比如说,要对“潜在的精彩”保持开放心态。

“如果你是错的,你会说:‘啊,计算机真没劲,好吧,我回家了’,”埃文斯解释说。“说‘好’容易。说‘不’可就很难挽回了。”

在加入斯坦福的这个设计项目,并得到一份终身职业的历程中,伯内特的经历看上去要容易些。通过一个教授导师,他开始做一份玩具设计师的工作,之后获得了更大的成功。

但是,他说:“我的方式就像摸索着行走。我没有任何战略。我相信自己的直觉,但是我也担心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么。”

两人合作这个计划之前,曾经在波托拉谷名叫Zott’s(Rissotti’s的缩写,如今名叫Alpine Inn)的啤酒花园就着两扎啤酒吃午餐时详细讨论过相关概念,他们想使用自己的人生经验,作为这项课程的素材。

在斯坦福这样的地方,每年的正式学费大约需要5万美元,他们觉得,让学生掌握寻找满意工作并且能在岗位上出色发挥的实践知识,是非常有价值的。

几年前,他们就开始为成年人主办座谈会,其中包括谷歌的雇员。这个座谈和这本书是他们试图冲破校园范畴的努力。

正如埃文斯说的,“我们试着把这件事传播开来。”

如果你能掌握充满各种术语的语言,并且是硅谷需要的人才,《设计人生》中的许多原则对你来说是有帮助的。这本书中提出的设计思维就是以一种更加即兴的方式来对待人生。这对于当今充满数据导向和工程意识的文化来说,是一种受欢迎的平衡力量。

听了伯内特和埃文斯的教导,充满焦虑的决策过程一下子变得好玩多了。他们的方法是实验式的,并且把失败视为过程的一部分。

这种哲学的核心是原型设计(prototyping),这个概念是从产品设计中借鉴而来的。这么说吧,如果你在考虑改变自己的事业生涯,可以去拜访某些正在做你想做的工作的人。更好的办法是要求跟他们一天,或者周末去实地做这项工作。如果感觉很好,那就继续向前一步;如果感觉不好,那就忘了这回事吧。

“这是设计的经典模式,”伯内特说。“你建造一大堆东西,尝试一大堆东西。但都还不是最后的产品。”

在进行转换职业这样的重大决策时进行原型设计,可以避免你一头冲进诱人的未知,从而毁掉你的生活,还可以避免更糟的情况:年复一年不采取任何行动,同时又闷闷不乐。

25岁的斯坦福毕业生、麦肯锡公司(McKinsey & Company)顾问爱玛·伍德(Emma Wood)在读本科时上过《设计人生》这门课,她说,这门课帮助她释放了面对毕业生活时所感到的压力。

“你的整个未来和幸福并不维系在这一项正在进行的计划之上,”她说。“你可以犯错。失败是好事。”

斯坦福这门课程的顶点,也是这本书的核心部分,就是一项包含三项“奥德赛方案”的作业,要以各种极为不同的方式,描绘出接下来五年内你的生活。

这项活动是用来进一步加强你拥有多种可能性选择的意识,释放想象力,消解未知选项的诱人魅力。

去年毕业于斯坦福的孙灵通(Lingtong Sun,音)说,他仍在继续使用“奥德赛方案”以及这门课上的其他概念,来规划自己的长期事业生涯。

“在更大的层面上,我还没有找到自己到底想做什么,”如今在湾区一家初创技术公司担任软件工程师的孙说道。“但是我对尝试其他事物变得更加开放,愿意看到它如何发展。这就是行动的倾向。你无法只靠思考走进未来。”

埃文斯像设计师那样,把系统拆解为最基本的零件,“我们在课堂上只教两样东西:观念和工具。”

他补充说,“如果你使用这些观念来思考,而不是你以前的那些观念,并且使用了我们教授的这些工具,我们相信,你会更有机会确立和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Designing Your Life》读后感(三):如何设计你的人生?

不管你是20岁、30岁还是40岁,如何过好自己想要的人生,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也必须要想方设法回答的问题。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何在我们垂垂暮年的时候,不至于对年轻时代唉声叹气,是很多人想知道的答案。

作者比尔和大卫是斯坦福大学艺术设计的老师,他们在斯坦福为毕业生开了一个设计你人生的课程,这本书就是那个课程的一个总结。

以设计的理念来处理人生问题,那么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设计?

任何设计都是来自于问题,首先有了问题,才有了如何进行设计的方法。人人都会提出问题,但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能提出正确的问题。相反,很多人正是因为没有能提出正确的问题,才导致了人生的设计的难题。所以,设计人生的第一步就是正确地构建问题。

构建问题之后,就是要如何像设计师一样地思维了。这里面,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好奇心、行动优先、重新构架、保持清醒以及积极合作。简而言之,就是充满好奇心理、尝试不同的东西、重新分析问题、知道这是一个过程、寻求他人的帮助。

这里面就有一个关于热情的问题。人生要和自己的热情结合起来,这一点是没有错的。但问题,人生的热情不是靠坐在椅子上想出来的,而是靠日常的生活和习惯培养出来的。知道了这些,我们可以正式踏上设计人生的道路了。

一、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美的人生设计

但是从哪里开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呢?我们每个人都处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职位,因而,首先要知道自己处于那个位置,面临什么样的难题。换句话说,就是首先要认识你自己。

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健康,就是对你而言,身体健康意味着什么,有哪些最主要的指标,你要注意什么东西;第二,工作,假设你没有实现经济独立,你选择靠什么样的职业来维持自己的生活;第三,玩乐,在什么事情中你可以获得快乐;第四,爱情,对不同的人而言,爱情的对象和状态都不一样,那么,对你而言,到底爱情意味着什么。

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不知道自己正在往那个方向前进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如果你不知道你在什么位置,你就不可能知道往哪里走。

在生活中,你可以设计一个工作、玩乐、爱情和健康的仪表盘,对不同时期的你标注出来,明白自己当前最缺的到底是什么。

最后,你要认真分析一下,在这四个维度中,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不是可以解决的?如果你觉得这个问题是不可以解决的,那么就换一个思考的角度,直到找到一个正确的解决方式。

二、制作一个指南针

你需要两个工具去制作自己的人生指南针-工作意义和生活意义。你为了什么而工作?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到底什么使得优秀的工作优秀?

那么如何来制定了?首先看工作意义反思,你可以尝试问自己以下这样几个问题:

为什么工作?

为了什么而工作?

工作意味着什么?

这个工作与个体、他人和社会有什么关系?

什么是好的工作、值得做的工作的标准?

金钱对工作有什么影响?

经历、成长和成就感对工作有什么影响?

在生活视角的反思当中,你可以问自己如下几个问题:

为什么你在这里?

生命的意义或者目标是什么?

个人和他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如何适应家庭、国家和其他世界?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世界上有一种更高的力量,上帝或者其他的什么超越的东西吗,如果有,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影响?

快乐、悲伤、正义、不义、爱情、和平以及琐事在生活中的意义是什么?

工作和生活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你的工作观和生活观在什么地方相互补充?

在什么地方相互冲突?

是否一个驱动着另一个?如何驱动的?

这些问题很简单,但是只有你自己才能回答。作者给出的建议是,你一定要拿出一张纸,认真地对照这些问题好好地把自己的答案写下来。也就是说,想办法先认识你自己。

三、找寻道路

知道了方向和目标,下面的一步就是如何找到前进的道路了。

作者指出,在判断前进道路的时候,我们最重要的是关注4个指标:

(一)心流:完全投入

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会产生心流,当产生心流的时候,你会全身心的投入,在工作中获得一种快乐。

扑捉自己的心流时刻是很关键的,它能让你真正理解自己的快乐。

(二)精力

你的精力在什么地方花费最大,做什么事情最耗费你的精力。一旦你精疲力竭,你在很长一段时间都难以恢复。所以,必须要高度关注自己的精力情况。

(三)快乐

做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是有好处的。知道做什么能让自己感到快乐,能够让你更为准确地选择自己的职业。如果你天天愁眉苦脸地面对自己的工作,那么不仅做不出成绩,还会极大地影响你的健康。

(四)目的

这是个非常伟大的问题,你来到这个世界上要完成什么。你的工作有多大的内在一致性决定你是谁以及你相信什么。

当然,如果你不知道这四个方面,或者对这四个标准不是很清楚,那么你可以采取良好状态记录练习

拿出一个笔记本,把自己每天的行为都记录下来,写出对每个行为的反思。

然后,认真分析这些行为,从这些零碎的行为中,找到那些本质性的共同特点。

当你在反思自己的行为记录的时候,可以采取AEIOU的方法:

1、行为:你到底在做一件什么事情?

2、环境:你身处什么样的环境?

3、互动:你是喜欢与人打交道,还是与机器打交道?更适应正式的交流方式,还是非正式的交流方式?

4、对象:你在和什么东西打交道?

5、用户:还有谁在那里?他们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四、摆脱困境

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障碍是很正常的事情,每个人都会遇到挠头的时候,有时候也想不出办法,仿佛自己的人生“卡住了”。

每当遇到困境的时候,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

1、思考新点子。这个世界上解决问题的答案并非是唯一的,当你觉得好像走投无路的时候,试试其他的办法。记住:当你有很多选项的时候,你往往选的更好;通常,第一个想出来的办法,往往不是最好的办法。

2、利用思维导图。围绕某一个主题,试试思维导图的方法,把你能想到的内容用图示的方式画出来,找到其中关键的概念。

3、绕开“锚问题”:有些问题,不是不能够得到解决,但是在你现在的实际条件下,不可能得到解决。这些问题,就是所为的“锚问题”。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我们最好的方式就是绕开它,想办法解决掉更简单、更小的问题。在解决小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找出把“锚问题”解决的方法。

五、设计你的人生

每个人都是多重性格的,一个人拥有许多不同的梦想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对此,我们要做的不是否定自我,而是承认自己的多重人格。

当然,一个人的梦想很多,但时间是有限的。在设计你的人生梦想的时候,也不要指望一开始就设计一条唯一的道路。相反,你至少要设计三条道路:

道路1:你所做的事情。就是你正在做的,或者你已经有所想法的事情。这是最简单的。

道路2:假如道路1无法实现,那么你会选择一个什么样的人生。

道路3:如果金钱和个人形象对你来说不重要,那么你会选择做什么事情。

按照这三个方面,我们就可以来制定自己的五年计划。

设计自己未来五年的计划,按照年度划分,明确每年要做的事情,画出自己想象的样子。即使中途你的人生目标发生变化,或者实现人生目标的条件变化,那么你也能够很快地找到另外一条道路。

六、设计原型

不管是设计一个产品,或者完成一项工作,很少有一次性成功的情况,大部分情况下,需要我们采取不同的方法试错。

在产品设计中,设计师往往先制作出一个模型样板,通过这个样板来查找缺陷,制定修改意见,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人生也是一样,我们设计的人生不一定就能成功,而且,一旦失败往往不可挽回。因此,在决定自己干什么工作之前,我们可以先去“尝试”一下,在能够控制影响的范围之内,尝试去做这件事情,从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除非遇到了涉及生死攸关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在设计人生的时候都必须采取一个缓慢且稳定的步骤。

设计原型可以有很多种方法:

1、进行人生访谈。一个人能够尝试的工作和经验是有限的,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最好的方式就是询问其他人,从不同职业的人群中,利用二手经验了解情况并做出判断。

2、对原型经验来一场头脑风暴。在这场头脑风暴中,构建出一个好的问题,为全身投入热身,查看最终的结果。

由此来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

七、关于寻求工作

有网络的时代,找寻工作变得更加简单和方便,利用搜索引擎可以很容易地收集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找到工作,首先要理解工作。通过网上,找到所有关于这个工作的职位要求,查看这个工作需要哪些技能,要干些什么事情,什么样的人才会突出出来。然后以此来准备你的简历和能力。

八、设计你的梦想工作

工作不是坐在那边等着你,而是需要你寻找并创造它。

不管是网络也好,还是职业中介也好,张贴出来的工作其实不到实际工作地点四分之一,还有许多工作并不会公开招聘。这些工作往往更加优秀,更好,也更符合你的梦想条件,但是这些工作需要你花时间去寻找,去沟通。

1、利用你的人脉网络。除了因特网之外,人脉也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越是重要的岗位,越需要值得信赖的人。所以,在公开场合寻找的同时,也要积极通过人脉网络去发现新的工作。

2、关注岗位,而不是工作。关键是要认清工作的本质是什么,你需要提供什么样的产品,而不是纠结于某个具体的工作。

九、选择幸福

在人生设计中如何做出选择呢?

1、收集和创造。你要收集相关的信息,然后创造出各种各样的选项。

2、缩小范围。你可能会列出很长的选项清单,但最后要把清单缩小到一个范围之内。

3、认真选择。必须要仔细地分析各种选项,然后选择出那个与你一致的选项。

4、放下,并超前进。不要总是假设过去如果做过什么事情就好了,而是要在现在的这个条件之上,继续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十、失败免疫

设计中存在失败是很正常的事情,谁都有做出错误的时候。人本来就是在试错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和进步的。

人类的存在是靠自己的行为存在的,比如说,你做好了什么事情,最后你才能靠这个事情生存,如果你的事情工作不够,那么你只能是不断地进行一个尝试。

人生的过程不是一个一次性的成败问题,而是有输有赢,是一个不断循环和发展的过程。不要以静态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人生,而人生往往是不同的。

十一、组成团队

组成一个团队是开始的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只有在团队之中,我们可以找到支持者、参与者、模仿者和团队本身。

团队的原则:相互尊重、保守秘密、积极参与和富有创造

把一个团队变成一个社群,在这个社群之中,我们才能看到成长和进步。

人生是可以设计的,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但你每天做出的选择就决定了你自己。

失败是很正常的,任何一个运动员在训练的时候都会面对失败,即使是反复经过了训练,在比赛的时候,仍然可能会面对失败的问题。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