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阅脑:命运戒恶定律》读后感1000字

《阅脑:命运戒恶定律》读后感1000字

《阅脑:命运戒恶定律》是一本由北京大学出版社著作,88出版的385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2-1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阅脑:命运戒恶定律》读后感(一):看完前两章节略评

很受用。言语是行为方式的一种。能够做到言行一致是一种最基本的修养,但还不是最高级的修养。最高级的修养是思行一致。一个人行为表现为善,不一定思维不想作恶。因为思维不可见,而行为是看得见的。所以行为表现出来的良善,是法律道德约束下的规范。信仰是在思维不可见的情况下一种强制行为倾向。是否忠诚信仰,思行未必一致,从行为上未必能反映全貌。因为思维不可见,所以修正自己的思维完全是个人选择的事情,也是让自己不断强大的最根本保证。

《阅脑:命运戒恶定律》读后感(二):“思维成为可见=道德成为本能”

很钦佩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虽是一部科幻小说,但是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内心,真希望阅脑器能变成现实,从而实现“思维成为可见=道德成为本能”的理想,因而作者不仅是心理学家更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猜想他的这一理想又是基于对现实世界中种种欺骗现象的观察及产生的反感,希望实现一个没有欺骗的世界,他把这个理想寄托在这本幻想小说中了。

无论是理论文章还是文学作品都要讲究逻辑。大凡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情节发展所遵守的逻辑,我称之为“生活逻辑”,而理论论文则必须遵守“演绎逻辑”。这部著作给我强烈的印象是严谨的演绎逻辑。后来,我翻看作者的后记时才发现他也强调写作此书时的逻辑。可见我没有判断理解错。实际上此书虽以小说的形式出现,但实际的特色却是演绎逻辑。

该书将阅脑器应用于英国的议会斗争,以此作为主要情节展开,尽管应用了许多西方理论家的研究结论,但是最生动最形象的典故则是中国的,使人有一种亲近感。至于哲学诗我没有涉猎过,没有什么体会,只是感觉添加的这些哲学诗使得全书更多彩了。

戴昌钧,2022年12月16日

《阅脑:命运戒恶定律》读后感(三):如果思维是可见的,世界将会怎样

书名:《阅脑:命运戒恶定律》 作者:陈承德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后汉书·烈女传》中这样写道: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意思是告诫人们,善事越小越能彰显人之高尚情操,小恶累积则会酿成恶果。不要因为一件好事很小就觉得没有用不去做,也不要认为一件坏事很小,就觉得无关紧要就去做。 康德曾经说:“人性这根曲木造不出笔直的东西。” 然而世间事纷繁复杂,往往很难用“善恶”二字来简单界定,一个人如何才能多行善,少作恶?人性中那些损人利己的恶如何才能根除?许多人心中难免会想,要是我们能拥有“命运戒恶定律”就好了。

本书作者陈承担先生系旅英诗人,英国作家协会会员作者,是海外有一定影响的学者、作家、诗人,陈先生通过这部人文科幻小说旨在设想人类应该如何根除恶。 本书讲述的是牛津大学的牛曼教授一家三口幸福地生活在牛津北郊,可是一次意外的车祸,却令他接连遭遇失去儿子、蒙冤入狱、妻子与其离婚、被抢劫等一系列变故,往日的天体物理学家身陷囹囵,大脑中满是令他感到困挠的问题,为什么这个世界充满欺骗,欺骗为什么会存在?人类的思维是否可见?如果思维是可见的,任何损人的念头都将害己,那就本能地不会产生...... 从而推理出人类命运应该遵从的“戒恶定律” 思维成为可见=道德成为成本

为了实现戒恶定律,牛曼教授通过不断地努力最终发明了阅脑器,其引入具有使人类共存合理化的四大效应: ①使道德成为本能; ②让人际关系真诚; ③将世界效率最大化; ④把自由解放出来。 随着阅脑器的发明,令人类的思维可见,有人为了鉴别真正的爱情,有人为了实现戒谎,阅脑器的出现消除了产生“恶”的可能性,从而使人不可能成为坏人,不过还有人将阅脑器应用于英国政坛,继而发生了利用与被利用的不同闹剧。 正如英国有句老话所讲:“你可能一时地蒙骗所有的人,也可能永远地蒙骗一些人,但不可能永远地蒙骗所有人。” 人类究竟应该如何根除恶? 我想,阅脑器仅仅是工具而已。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