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我们都一样读后感摘抄

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我们都一样读后感摘抄

《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我们都一样》是一本由何亚娟著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页数:3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我们都一样》读后感(一):关于梦想

现在总是处于一种比较浮躁的心态,说到梦想这两个字,我第一感觉都不知道要说什么,我的梦想是什么呢,小时候,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老师,后来填志愿的时候,我却又放弃了,改学经济,现在,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可以陪伴家人,朋友,过着平凡而简单的日子,看了这本书里分享的故事,就是会觉得很激励,很震撼,这本书值得分享

《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我们都一样》读后感(二):万一实现了呢?

其实说到底,你努力或不努力,梦想就在那里。

梦想总会被实现的,不是你,就是别人。

这简直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我们都一样。

结果只有两个,

实现了,或者被PK掉了。

我想这才是作者最想说的。

而且作者说的很透彻。独木桥大家都得过,迷茫啊,受伤啊,难过啊,眼泪啊,谁不是这样走来的呢?

你放弃了,就别眼红后来实现了的人。

就是这样。

所以梦想还是要有的,做个追风少年。

万一实现了呢?

《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我们都一样》读后感(三):我要的生活不是这样的

作为一个高中生,也许当下最大的梦想就应该是 高考顺利。

但我是一个眼光长远的高中生。

我们都讨厌透了家长说的,你要上好大学,然后出国,然后然后然后。

简直烦透了这样的生活。

那我们要有自由意志干什么呢?那我们要思想干什么呢?

就只是考试机器吗?吃喝拉沙吗?

就像小时候,别人问这是什么,这个叫苹果,来宝宝跟着我念,苹果。

不,我要的生活不是这样的。

我要过我自己想要的生活。

十多年了,我都在过他们想要的生活。

以后的以后,我要有自己的梦想,虽然我知道那条路会很难走,会遇到很多猛兽和险阻,可是我不怕。

因为相比起来,那种被父母规定好的傀儡一样的生活,生不如死。

我宁愿,在追求梦想的路上,赤脚奔跑,那怕一次次摔倒。

这也是我自己在奔跑

《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我们都一样》读后感(四):也曾在无数个不自知的情况下与梦想仅有一步之遥。

《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我们都一样》这本书不仅文字真诚真实质朴,就连故事中的主人翁也都普通得真诚真实质朴。

TA曾是找工作被拒寻出版无门被人嘲笑的应届毕业生,却怀揣出版人的梦想;

TA曾是拿着一千块月薪的憋屈小青年,却怀揣设计师的梦想;

TA曾是独自一人闯巴黎被老师排挤的90后小姑娘,却怀揣糕点师的梦想;

TA曾是主动追求对方却遭受忽视的资深暗恋者,却怀揣终成眷属的爱情梦想;

TA曾是辞掉高薪工作受家人质疑的外企高管,却怀揣写作者的梦想;

《www.ycbdt.com》……

他们在无数个瞬间想过要放弃,却最终没有放弃。

日后回想起来,他们想的却是:“幸好当初没放弃。”

也许,不仅人和人之间是讲究缘分的,就连梦想,大抵也是如此。

我们每个人在生命里都曾有过很多很多梦想,有的梦想微小而具体,有的梦想遥远而宏大。

曾为了心中的坚持甘愿吃苦流泪甚至不惜自尊;

在追求梦想的路上,大家都一样。

可是,Who Cares!

你要做的是,和他们不一样。

分道扬镳,与众不同。

《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我们都一样》读后感(五):80后的起居注

有一群人叫80后,无依无靠,白手起家,凭着自己的坚韧和努力,挣下了生活的一席之地。在北京这样的人有上百万吧。

其中有一个叫何亚娟。认识她的时候她很弱的样子。现在她在做图书策划,在写书。写了一本《在追求梦想的路上,我们都一样》。

这本书写她自己的,这个初到北京、举目茫然的小姑娘,如何奋勇打拼,屡挫而不退,在不适合生存的土壤里坚定地活着。现在她有了家,有了女儿,还有着不错的事业,和几年前比,上了很大一个台阶。这本书也是写她周边的同龄人的,写他们如何吃饭睡觉、如何恋爱、如何生病和忍受辛苦,又如何乐观并且积极地生存,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努力扎根。他们互相扶助,彼此欣赏,就像抱团取暖的小动物,柔软而且顽强。

在这些年里,有人倒下了,有人受伤了,留下了很多令人心碎的印记。但更多的人还在走着,那些每天奔波在路上的滚滚人流,就是他们。

这本书不是小说,但何亚娟在里面讲了很多故事,忠实地记录着他们的性格、价值观,他们所经历的曲折和欢乐。这本书更像是这个时代年轻人的群像,一篇篇看下去,就会对他们有个整体的印象,没错,他们就是我,就是自己。相信很多人都会找到自己的影子,面对冰冷坚硬的城市,用炙热一点点融化它。

这本书似乎也不够励志,没有那些过山车一样的成功经验与感受,更不会像《奋斗》和《北京青年》一样充满令人发指的正能量。不过,这本书更精准平实一些。它以一个女性的思维和视角,观察和理解着周边人的生活,说的都是点点滴滴,是筋疲力尽之余的悲欢。它的包装很漂亮也用心,有充满旅行风格的彩插和童话一样的外封和明信片。不过,我更喜欢内封,白色和简单的黑体字。看过之后我就是这样的感觉,这是80后们的一本起居注,起居注就是朴实的样子,装满干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