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故事新编读后感100字

故事新编读后感100字

《故事新编》是一本由鲁迅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页数:2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故事新编》读后感(一):理水

高考只截取了第三部分,还删改了些内容,这会特地找来看全了,获得舜给的特权的禹最终还是没有把他的实干精神带入社会里,社会风气最终没有改变,考场上品读,发现人物刻画真是传神,寥寥几笔,就把脑满肠肥,搜刮民脂民膏的官员们形象勾勒出来,大家果真是大家。理水的原型不止是大禹治水,还有1933年的黄河决堤,先生关心民间疾苦,更是痛恨不作为的官员,一针见血的讽刺啊。后面再琢磨一下,尧舜禹里面只有禹有私心,开启家天下,成为特权阶级的禹没有保持秉性,是不是也是理所当然的?这样算照应了历史吗。

《故事新编》读后感(二):重温经典

看完整本书,突然有些莫名的伤感,倒不是因为文章的缘故,而是因为由文章引起的太多的回忆。想起了上学时学的课文,想起了老师对于鲁迅文章的评价(干练,直指人心)。想起了当年有人问毛泽东主席,如果鲁迅现在还活着,他还会继续写批判社会的文章吗,毛主席斩钉截铁的回答:会。想起了鲁迅的生活,当年在北京买了一个大的四合院和其兄弟以及家属一起居住,后来因为家事而搬出,在北京换了一个小宅子的许多故事。太多的回忆萦绕在脑海,太多的过去触及到了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感叹时间如白驹过隙一般,转瞬间人已到中年,到了一个爱怀旧的年纪。。。

《故事新编》读后感(三):启蒙之后如何

学界认为《故事新编》改编历史及神话,在古代故事中穿插“维他命”、“巡警”等现代词汇,具有“油滑”的特点。我却不这么看,我读时,并未觉得油滑,反倒见严肃,讲女娲补天,谈嫦娥奔月,论老子出关,叙墨子非攻,实际上都在严肃地暗喻一个现实命题——启蒙之后如何。当然,《故事新编》还有深刻的超越性内涵,但是,鲁迅首要的还是一位现实的关注者,因此,暂时就先论这八篇文章的现实层面意义。

《故事新编》中的七篇小说和一部戏剧,都写于二三十年代,启蒙的时代已经过去而中国现实依旧不堪乐观。因此,鲁迅便“夫子自道”,借古讽今。

本想细论,但写到这里,发现书中每一篇作品都可以解读出大量内涵,八篇再一整合,那还了得?必定需要巨量文字,不是短短一篇豆瓣上的读后评论所能容纳的。幸而书上有笔记。

《故事新编》读后感(四):我们离鲁迅有多远

鲁迅文章的接触一直只限于课本上的章节和选取,真正地去阅读还是第一次。阅读过之后发现原来自己看不懂鲁迅的文章。伤心之余与朋友谈及此事,得知她曾经的一位文学老师也是在很久以后才真正看懂了鲁迅文章中的一些,心里遂有了些许安慰。不知道这样的自我安慰算不算阿Q精神的表现。

在鲁迅先生的文章里似乎总能感知到些许对国民性格的描述,对社会阶层等级的批判,乃至于对当时整个人性中贪婪、自私等的痛恶。这些感知是来源于生活中的接触,却始终不知如何用文字将其说清楚道明白,而偏偏鲁迅先生却不明说,只是描述故事。让我们在文字里看到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现实中的人物。

有太多太多的隐喻在鲁迅先生的文章里,缺乏时代内容的我看不出其中更深层的含义,唯愿有朝一日,再翻先生的作品时,能有顿悟。

《故事新编》读后感(五):不仁

《故事新编》里借古讽今,一些文趣,几分刻薄,愚众遍地,到《呐喊》的选篇里更明显。

《彷徨》的选篇里,即从《伤逝》之后,我就觉得鲁迅有点像芥川龙之介,但更坚决,没有日本作家懦懦的温和,且仍然残酷,便显得分外凉薄,这凉薄归于人心,又显出世道的不公。

鲁迅持大义而不仁。我敬归敬,可是不喜。

———————————————————

《补天》《追月》几篇都有几分可爱,《铸剑》颇诡异,也是鲁迅移情最深的一篇。

毕竟是一个成长的故事,“不冷不热”的眉间尺如何复仇,一个不成熟的人搏斗命运。里面总能看到作者的影子。

“他听到最初的鸡鸣;他知道已交子时,自己是上十六岁了。”

这是鲁迅爱眉间尺,给他一个十六岁的生日。

黑衣人的孤毅坚决,某种程度上可说是鲁迅的理想化身。

而那些庸碌糊涂的妃子大臣,都是他忍不住骂几句的庸众,可不明着骂,只是任他们出丑。

我希望他全不理会这些人,可要真放下,似乎又不是鲁迅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