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今天我们可以这样读书作文

今天我们可以这样读书作文

提升写作能力,做到手到擒来,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作文能力提升有帮助,特地精心编写的今天我们可以这样读书作文。

第一篇

踏入钟小的我,也深深受到学校读式文化氛围的熏陶,每每看到一本好书,都会忍不住捧起来就读,正如《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一书,刚发下来,趁着青年教师总结大会还没开始的间隙,我就迫不及待翻开了它。

书名虽然叫做《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但并没有生硬的条条框框、说教理论,告诉我们该如何做。在我看来,这本书应该是名师故事合集,每一页都记录着这些名师们在自己教育岗位上挥洒的点点汗水、滴滴爱意。

作为一名教师,这些故事读来既让我感动,又让我向往;既让我震惊,又让我汗颜;既让我钦佩,又让我自愧……

翻开书的第一部分,我们就能看见一个亲切而熟悉的名字——桂贤娣老师,书里给她的解读是:小学里的大师。不用读,桂老师的经历和故事就在我的脑海里流淌。可以说桂老师的从教之路是让钦佩的,从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走到如今全国闻名的教育大师行列,她凭借的是对学生的爱以及爱的智慧。小红帽、叶辉、垃圾篓里的贺卡、64个红包……这一个个浸润着爱的教育生活堪称一个个教育奇迹,看似平凡,却饱含着教师爱的智慧,这样智慧总是让我感到感动而又向往,向往自己也能有那样的教育智慧——爱的智慧!

平时和桂老师相处,最能感受到的就是桂老师的真诚、善良。我也在悄悄观察、默默思考,发现桂老师的智慧都有一个源头——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无论是小红帽还是叶辉,无论是垃圾篓里的贺卡还是64个红包,都是桂老师在为“他”着想。在小红帽的故事里,桂老师肯定是想到因化疗而掉光了头发的吕晶会不好意思顶着一个光脑袋回到班级,害怕班级同学异样的眼光,而给自己和全班同学都准备了一顶“爱”的小红帽;在叶辉的故事里,桂老师也一定是设身处地为叶辉着想,想到他的腿不方便、想到大冬天里那不方便活动的腿会冷,所以给他准备了“爱”的“绑腿”;在垃圾篓里的贺卡这个故事中,桂老师之所以会“讨”要那张贺卡,也是因为她想到如果是自己送出去一张贺卡遭到了这样的对待,自己也会伤心难过,也才有了那“爱”的一抱;在64个红包的故事里,桂老师也一定是想到那个一时失足拿了别人钱的孩子即便想要退还这不义之财,也会担心同学们的另眼相待,所以准备了“爱”的64个红包…… 真诚、善良、为他人着想,这就是桂老师爱的智慧之源吧!

如果说,桂老师用她爱的智慧让我感到感动和向往,那么前苏联教师阿莫纳什维利和俞玉萍老师则让我震惊和汗颜,只因为他们在开学第一天里所做到的看似平凡实则不平凡的点点滴滴。

自1997年担任班主任至今的十五年里,为了迎接开学第一天,俞玉萍老师都会在开学前一天晚上为她的每一个学生设计胸卡。新生名单直到前一天下午三四点才发放到她的手里,所以,开学的前一天晚上俞老师往往很少睡觉。胸卡正面上端印着红色字体“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我有美丽的花”,卡片正中是三颗淡蓝色的星星,是让孩子们自己写名字的地方,下端是盛开的几朵洁白的百合。卡的背面则根据学生的名字写上的个性化寄语。到了开学的这一天,她早晨6点,准时到教室,学生陆续来到,她让第一个到的学生引导第二个学生到座位上坐好,第二个引导第三个,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学生到来坐好。接下来请学生阅读卡片,猜星星的用处。再请学生说说自己名字的由来及含义。之后,俞玉萍老师会为学生朗诵一个故事,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百合花开》。就这样,俞玉萍老师在开学第一天,就将一朵美丽而坚韧的百合花深深地种植在学生的心田,迎风而立。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俞玉萍老师十五年如一日的坚守,这种超出智慧的坚守,难能可贵,不也恰恰是俞玉萍老师的魅力所在吗?

而前苏联教师阿莫纳什维利居然能在开学第一天,第一次和学生见面时便能叫出每一位学生的名字,当我看到这一标题时我不禁想惊呼:这是一则教育神话吗?!看完故事,我又不禁被一个个细小的动作所感动:笑眯眯、握握小手……打消了孩子们的恐惧,也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这种种,正是让我这样一个青年教师既震惊又汗颜的地方。

继续翻阅,我们会发现更多有趣而又令人大叹神奇的故事:雷夫先生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李成良的备课“懒”、上课“懒”、不留作业,菲利普·比格勒给学生“活的教学”……这样一个个发生在教室里的鲜活的教育技艺真的是“神乎其神”。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李成良老师的观察和实验。李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学生在老师监督和指导下完成作业的效率比较高,学校里20分钟做完的作业,回到家里可能60分钟都做不完;学校里做不出来的题目,可以问老师和同学,回到家里,就没有人可以问了。而在1982年,李老师居然当真拿自己所教的两个班进行了实验,最后,作业在课内边讲边练做完的班级成绩还略胜于另一个作业留到课外做的班级。这不禁让我联想到目前我自己教学中的一个困境。这两年连续接的都是年级中成绩靠后的班级,班级里孩子的学习习惯较差,家长对孩子们有要求但不知如何配合,在短时间里要扭转孩子们的学习现状,尤其是要求孩子们回家后完成练习的质量,真的是太难。布置回家的作业完成情况总是让我很苦恼。看到这里,我似乎总算找到原因了。而应对之策,似乎也初现端倪,只是,孩子们现在课业负担较大,学校里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呀!哎!不管怎么说,这位老师对孩子的细致观察、思考,以及所作出的变革仍旧让我倍感钦佩和自愧。

轻轻合上书的最后一页,看着封面上的青青翠绿,那象征着希望和生命的绿色,似乎让我感到蓬勃的生命力,一如孩子们的明天和我的教育之路。我想,无论是感动还是向往,无论是震惊还是汗颜,无论是钦佩还是自愧,都激励着我,在新的一年、新的一个学期中蓄积力量,蓬勃前行!

第二篇

寒假里,阅读了《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这本书,对自己启发较大,下面就谈谈自己对如何做教师的一些感悟。我默默从事教学工作以来,一直以为“在其位,谋其职”。教师就是把书教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教育学生作一个品行端正的人。

首先,教师要有充分的知识储备,要有好的教学方法“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应该是作为一个老师的充要条件。这就要求老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要求老师的知识储备十分丰富,要求老师要“学无止境”,要终身与书为伴,跟着时代的节拍,走在时代前沿。这样才能给学生永不枯竭的新知识。不止如此,教师除了博学多才,还要讲究教学方法。老师上课的方式是否能被学生乐于接受,关键看这堂课是不是一堂好课,是不是符合学生的口味,是不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风趣幽默的话语,新颖的授课方式,化繁琐为简单、死板为生动的能力,必将使学生听起来轻松而易掌握。这是大多老师一直孜孜不倦追求的一种境界。我也多次尝试向此方面改进教学方法,虽然小有进步,但仍需更进一步努力。

其次,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健康。教师不能将教学活动简单理解为传授道理、讲授知识、解答疑难问题,而是除此之外,更应注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关心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是做好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充分条件。有人说:现在的学生在家里是小皇帝,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我们再去关心他们的生活岂非多余,如果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生活在学校里的学生当然希望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爱护。而且老师的关心往往更理性,也更让学生接受。此外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会让学生感觉到长辈的关怀,集体的温暖。也会让学生家长更加理解老师,和老师形成合力,教育好学生。而不关心学生的生理健康有可能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教育得就得尊重、理解、贴近他们;还要建立正确的学生观,了解学生的需要,做一个服众的威而有信的老师;更应该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责任感。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再次、教师自己应该有健康的心理 。老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个心理有问题的老师我们怎么能寄希望他能教好学生。近年来的大量调查资料表明有相当多的老师有心理疾病。资料表明,老师把学生打成残废有之,让学生相互打耳光者有之,罚学生抄作业几十遍者有之,要学生吃屎者有之,等等,也许教师是有很大压力,是有很多委屈。但我们面对的是正处花季的儿童、青少年啊,我们得对他们的未来负责,得给他们作榜样。如果老师因为自身原因是而体罚学生,甚至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这些都是教师自己心理有疾病的表现。老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老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老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会使其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机能都得到正常的发挥,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应该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上课,尽管我们在课前受了委屈,我们也应该把这些抛在脑后。不应该把丝毫对他人或领导的不满情绪带进课堂。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调整自己的心理,维护和提高心理健康,从而保持自身良好状态的心理健康去影响学生。

作为新世纪的一名老师,不仅要上好一堂课,还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更应提高老师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一个好老师必须要做到这三点。

第三篇

最近读了《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这本书,让我特别有感触,让我从新思考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情怀对待教育,对于刚踏入教师岗位的新教师来说,很容易去模仿身边的同事,今天看这个教师严厉严肃,于是就去学着做严师,明天看那个教师和善可亲,于是就去学着宽容,可是到底哪种态度对会教学产生优的质量呢,经过一两个月的教学实战,或许我们可以找出一个答案,我们也可以给自己一个定位。可是无论我们平日的摆出的态度是严肃,还是和善,我们都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第三条明文规定,关爱学生,爱心和热爱全体学生。社会的舆论,也要求我们用爱去呵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在《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这本书中,桂贤娣的教育故事,无疑在诠释情感是最好的教学方式,提起桂贤娣大家也许会陌生,但是提到“情感育人教育法”和班主任工作“因生给爱十法”大家一定如雷贯耳,所谓因生爱十法,就是作为教师光有爱是不够的,还要懂爱,会爱,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如此,讲学生按照不用的特征分为十类,即病残生爱在得体,体弱生爱在关心,过失生爱在信任,屡错生爱在严厉,向师生爱在珍惜,背师生爱在主动,个性生爱在尊重,普通生爱在鼓励,进步生爱在赏识,后进生爱在鞭策。文中举了两个例子分别讲述桂贤娣是如何用情感教学和育人的,关于育人,文中有两个故事,在这里只说一个吧,讲一个临班的孩子送给他的班主任一张贺卡,在出门之后背班主任随之丢弃在垃圾桶里,正巧被他们班的另一位同学看见,得知后奔到老师桌下的垃圾桶找到卡片哭的很伤心,桂贤娣知道后把这位学生拉倒自己的跟前抱在自己的腿上,诚恳的请她把卡片送给自己。她抱住了孩子,也抚慰了孩子,在这件小事中,我们看到了她的教育艺术,是直抵孩子心灵深处的情感教育。

是的,爱,是一种重视,一种呵护。我们要站在珍视每个生命价值的高度去关爱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去保护学生的自助发展权。我们要重视每个个体的存在,每个人都是同样重要的,所有的人都应该得到发展,不管是优秀的,还是发展有困难的,甚至是家庭特殊的,要不带任何功力性的眼光。

我曾经看过一段写的非常好的文章,拿来跟大家分享,作者说: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

多美的一段话啊,希望我们大家用我们的去爱感动学生,用我们的真诚去征服学生,愿我们都拥有这世界上最圣洁的师道精神!

第四篇

“序”里有这样一个情景和对话: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我的办公室里来了一位刚刚退休、有32年教龄的小学数学教师,她想应聘兼职教育理论图书编辑。我问她:“你对新课程理念怎么看?”她回答:“我没去看,我教我的书”我又问:“那你能编辑中学数学方面的书稿吗?”她回答:“不行,我全忘掉了,我教的是小数数学。”我又问:“那你对小学数学有何研究?”她的回答更干脆:“教书很忙的,哪有那么多时间研究?”我诧异地问:“那你来这里想做些什么?”她的回答让我吃惊:“我熟悉小学教材,我擅长的就是编练习、做练习。”呜呼,没想到32年的教学,已经把她变成十足的小学生的!当教师难道就这样当吗?

看到这里,我的内心一紧,我有16年的教龄,上面的问题我应该怎样回答?我又能回答什么?汗颜,我已经变成半个小学生了。情绪复杂。再从教16年,我将以什么样的文凭“毕业”呢?我得去学习,向这些古今中外的教学大师们学习;我得去思考,如何完善和提升自我的能力;我得去实践,在行动和反思之间不断前行。

开学了,我能做些什么?我也即将面临开学第一课,这样的教师是怎样做的呢?他们在开学的第一天,给学生带来无比的惊喜;他们在开学的第一天,把幸福之花种在孩子心田;他们在开学的第一天,教给孩子无比有爱和自信;他们在开学的第一天,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他们在开学的第一天,让孩子在教室诗意的栖居;他们在开学的第一天,给予每一个孩子美好的期盼和憧憬。

开学了,我也得好好思考,我能给予孩子们什么。用心去做,让孩子们感受到我的信任和期待。

这本书是一面旗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案例引导着我去学习,这本书也是一面镜子,不断的引发我的反思和顿悟。常读常思。

第五篇

几千年前韩愈老先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对教师的功能作了一个界定,传授知识,解答疑惑,这就是教师要做的,而教师也一直是这么做的,而《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告诉我们“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们要学会做“有WEI”的教师。

“有滋味”的教学设计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一直饱受诟病,即使是素质教育大旗高举了这么多年后的今天,即使是新课改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的现在,语文课堂的低效、无效一直是不争的事实。最为讽刺的是,报纸报道去年某校一个初三学生因感觉语文课没劲而在中考前两个月开始不上语文课,最终中考考出了110分的班级最高分,让语文老师愕然、费解乃至羞愧。语文课无趣无味到学生拒绝上课,而不上语文课居然也能考高分。难道语文教学当真如同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当然不行,语文课堂应该有滋有味才行。语文课的有味首先源自设计的精巧,构思的独特。

读完《余映潮——真正的国学大师》,敬仰之情真是如滚滚江水绵延不绝,余老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当真让我拍案叫绝。他对教材的处理艺术归纳为六种方式:“一课多得”、“长文短教”、“难文浅教”、“短文细教”、“浅文趣教”、“美文美教”,他对教材处理的独到视角、使他的教学设计追求创意新颖实用,思路清晰简明,创建了全新的“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阅读教学艺术体系,课堂教学精妙绝伦。

教学《祝福》,余老师提出“作者笔下的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请同学们研读课文,证明这种看法。教学《边城》,请同学根据“读出课文中的‘美丽’”和“读出课文中的‘忧愁’”这两个话题自读课文,接着根据话题讨论交流得出结论:“美丽总令人忧愁”这一普遍的人生哲理。

如此精彩的创新设计俯拾即是,显示了余老师的智慧,独特解读如璀璨珍珠,深深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彰显着教学设计的“有味”,有滋有味。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只有课堂教学有趣和精彩,才能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也是一个老师受到欢迎的前提和保证。当然,“有滋味”的课堂教学源自对教学“有品位”的追求。

“有品位”的教学追求

做个有“品位”的老师,品位不仅仅指的是衣着光鲜,名牌傍身,而指的浑身上下弥漫的书卷气、学识味儿。用雷玲编著的《教师的幸福资本》一书中的话来说,“一个有品位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具有理性精神,善解人意,具有良好生活习惯和修养,在生活细节各方面都表现出良好教养的人,是一个气质优雅、兴趣高雅、心胸豁达、幽默风趣的人”。读《常丽华:小蚂蚁们的伟大起点》一文,我深深地感觉到,常老师就是一个有品位的老师,一位让一线教师重新审视自己从而点燃追逐梦想激情的人。

从一年级小学生开学第一天入学给每个孩子一张粉红色的纸开始,常老师就有意识地传递“仪式感”,就是把日常生活中那些重要的时刻凝固下来,让我们关注并留住短暂生命中那些可以永恒的时刻。而接下来的“读写绘课程”、“拼音国的旅行”、“阅读课程”、“写字课程”、“生日故事”、“旅行课程”……一个个精彩的课程,让孩子们对教室充满了热爱,对学习充满了向往。

晨诵时,常老师把日本童谣诗人金子美玲的儿童诗进行重新编排,她带领着孩子们到梦之国、秋之国、雪国、友爱国、亲情国去旅游,用生命唤醒诗歌,用诗歌唤醒黎明。而以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为主线的特色课程——“在农历的天空下”,更是打造了新教育实验“晨诵”项目最浪漫的诗篇。只有有品位的老师,才会有如此的追求!常老师常说:“我希望每一个生命都在教室开花,每一个孩子能在醒来时,对即将开始的一天充满期待和向往;每一个孩子结束一天的学习回家时,能对教室充满留恋和不舍。”

“有品位”的教学追求离不开对学生的爱,对生命的敬畏,“有敬畏的”教育理念才是对生命负责的教育。

“有敬畏”的教育理念

这里的“有畏”不是畏惧,而是敬畏。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一个班级里,总会有学习困难的学生,通俗地称作“差生”。然而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作为老师,我们要从平等、全新、发展的观点,欣赏每一个孩子,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怀着敬畏之心,敬重每一个生命,用心地雕琢他们,不敢有丝毫的倦怠和忽视。

在《王金战:让“倒数第一”考上北大》一文中,当我看到王老师愿意接受一位很多老师“联名上书”要“开除”的一个男生时,我也替他捏了一把汗。先不说这位男生的成绩,单是他经常旷课、经常违纪、经常考试作弊,已经让所有老师唯恐避之不及了。王老师的接纳,以及随后经常的鼓励,不间断地表扬,让这个“倒数第一”的孩子开始挑战自己,开始玩命地学习,还是创造生命的奇迹,最终,他真的考上了北大。敬畏生命,敬畏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潜力,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时刻!真正让我感动的不是最终那孩子考上了北大,而是在他处于人生悬崖边缘,被周围的人孤立甚至异化的时候,王老师把他当做一个有无限可能的生命一样对待,不是排斥,不是歧视,也是不是唾弃,而是敬畏。

王老师认为,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差生”,在当今这样一个时代,绝大多数孩子通过努力都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学。作为父母老师,不能紧盯着学生身上“最短的那块板”,用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态度没玩没了地指责学生,这种日甚一日的打击和唠叨,是对人性的摧残,是对自信心的打击。而应该用敬畏的眼光,肯定每一学生有自己的特长和潜力,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才华,创造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

“有敬畏”的教育理念才是真正的生命教育,也是一个“有作为”的教师该有的坚守。

“有作为”的教师坚守

一个教师,到底能走多远?教师,真的能“有作为”吗?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肯定的回答,他从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成长为一位世界级的教育大师,他为我们留下了四十多部教育专著,八百多篇教育论文,他的这些思想、结晶被人们称作“中学教育的百科全书”,称作“活的教育学”。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教师,真的可以大有作为!

看到《魏书生:中国教育永远的神话》一文,更是让我看到了一定要做一个“有作为”的老师。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可以用20个课时就教完200个课时的内容,而且学生成绩还好地出奇。从教六年,年仅34岁的他就被评为特级教师;刚步入不惑之年,就成立了几家以他名字命名的教育思想研究会。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奇迹告诉我:魏老师当之无愧是中国教育永远的神话,是今日中国最著名的教育改革家。他的四个坚守——坚守理想、坚守信念、坚守宁静和坚守常识,是一个“有作为”的教师该有的坚守。

在那个工人是“老大哥”,工人饭碗是不折不扣“金饭碗”,而教师是“臭老九”的年代,魏老师就梦想着做一名教师,他觉得那是他的人生理想和归宿。他在六年多做工人的时间里,向领导提出了一百五十多次的申请,那是怎样的坚持,那是怎样的一种精神!而在如愿以偿做了老师后,他带的班级最好;做校长,他带的学校最好;做局长,他管辖的地区在全国各项教育评比中都遥遥领先!我想,“有作为”,当如斯!

而另一个要说的“有作为”的教师当属从民办教师走出的特级教师齐鲁名师朱良才,18岁的他以民办教师的身份任教于自己的母校,从最基本的写教案写起,他就下决心把他的班级带好,让他的学生成为全校最好的学生。为此,他反复观摩名师实录,领悟名师的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不断地借鉴、吸收,成长!朱老师还是一个特别喜欢读书的人,他有一个理想,就是:把自己的书放到别人的书架上,为此,他坚持读书,坚持写作,坚持思考,笔耕不辍,最终,不仅成功地出版了自己的书,而且在教师之路上越走越远,当上了特级教师,评上了山东省年度教育创新人物,还光荣跻身“齐鲁名师”建设工程团队,而他现在正在做的,是“谣体模式研究”,就是把一些知识点变成歌谣题材的形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要以博客的形式写下自己的思想,他说,他最喜欢这样一句话:“即使生活中没有纯粹的东西,也要用纯粹的境界来支撑,用自己的欢喜和专注,保持对生活的发现和热情,化浊为净。就用这种欢喜和专注装点我们的每一天;就让这种坚守成为永恒的美丽,带领我们快乐地前进!”

是啊,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个教师,到底能都多远,外界的因素不可或缺,但重要的还是教师自己。《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好教师,就要有“有滋味”的教学设计,要有“有品位”的教学追求,“有敬畏”的教育理念,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有作为”的教师坚守,做教师,做个“有WEI”教师,这是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触!

第六篇

这是我第四次去补习班上课,对于之前的初次体验,我感到自己特别的胆小。然而现在我觉得既自然又悠闲,对这里的恐惧感抛到了九霄云外。我可以大胆的在课堂上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也可以爽快的与同学聊天,所以我来上课的心情也就变了许多。

“哎,怎么回事啊!”原来是老师发现了黑板上大大的三个字“免作业”,顿时,下面爆发出天大的声音,“免作业,免作业,免作业”于是,老师每讲几个字,就得下来管纪律。终于老师实在忍受不了了,对我们说:“下课请你们吃冰激凌和薯片,请别吵了!”我惊呆了,发现原来老师也可以对学生屈服。在深圳,我本来以为我们四(1)班纪律是绝对不敢恭维,但今天我看到了这种场面后,我才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吵!

可是同学们的游戏到此还没有结束,还是在课堂上不停的恶作剧。我记得当时老师问我们一句话“现在这里摆着一个天平,左右两边放一个一模一样的粉笔,它们是不是平等的?”结果同学们却回答道:“不是,因为左边那个是钢铁做的粉笔!”于是课堂又在吵闹声伴随着度过了。原来课堂真的可以这样吵!

下课了,老师觉得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结果同学们又一窝蜂涌了过去,一齐嚷着:“请客,请客!”老师只好硬着头皮带着同学们浩浩荡荡的走向超市。伴随着同学们的欢叫声,两大袋子东西被搬进了教室,一种是冰激凌,另一种是薯片,我拿起一个冰激凌迅速吃了起来。两大袋子东西一下子就被清空了。这时上课铃响了,可大部分同学们还没吃完呢!于是,老师特许我们边上课边吃,我又一次惊呆了,原来上课还可以吃零食,我心里代表学生为老师鼓掌!

第七篇

“中国人的浪漫,向来令世人为之动容,那是刻在骨子里的5000年渊远流长。”这是我在人民日报上摘录的一段话,他完美的诠释了中国人的情怀,尤其是前几天发生的事,让我联想到这段话,为之动容。

前几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在湖南去世,享年92岁,当听到消息的那一刹那,泪水浸湿了我的眼眶,在袁老去世当天,灵车驶出医院的时候,成千上万的长沙人民有序地排在医院门口,一声声“袁老一路走好!”令人落泪,他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将他高高举起…当灵车向大路中驶去的时候,整条街的车辆都鸣笛致哀,人们在雨中等待着,当灵车向明阳山驶去时,人们买断了长沙的菊花,放在了袁隆平母校南开大学的雕像下,当天长沙的出租车免费载人到悼念袁爷爷的现场,有人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免费发放口罩,还有人在袁爷爷医院门口放了三束水稻,带着泥土的芳香,带着人民的气息…

当我从电视上看到这些实况转播后,泪水再一次浸湿了双眼,模糊了视线。原来也可以这样,一个人是如何对待人民的,人民看得见,他将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将他高高举起!

无独有偶,在李白的墓前,总是摆满了酒,那酒来自世界各地,人们都知道诗仙爱饮杜康,并让这位谪仙人即使已长眠,也要在死后继续豪饮,“酒入豪肠,三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七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便是中国人的浪漫。

前不久在昆仑山中印发生冲突时牺牲的那几位战士,名字我已不大记得清了,这很惭愧,但他们的日记摘录在我有幸看过后,便不会忘记了。年龄最小的那位战士,好像是姓陈,他在日记中写道“一生最高的爱,只给祖国”,只有这一句,却是我决定铭记一生的话语,祖国给予了我们太多太多,我们将生命献给她,都不为过,怎能抛弃她?这也是我对更改国籍的行为深恶痛绝的原因,可能我有些片面,也有些偏激,但是我是真的想不通,那些为外国工作的人,损害祖国利益时,有没有想过他们对不对得起那些为我们牺牲的战士、警察?

《觉醒年代》正在热播,剧中感人肺腑的故事无不令人触动,那段屈辱的历史,国人不会忘记,只会砥砺前行,不忘初心。5000年的历史沉淀,造就了我们不折的风骨,所以,坚守自己的理想叭!我们要爱,要攀登,要勇敢,要挺直腰板,要为了祖国尽自己所能,去使她更美好,更繁华,原来也可以这样,却有一天实现自己的价值!

第八篇

似乎每个人都想把悲伤的记忆,从记忆库里按下Backspace键,把它删掉。

但是,有多少人能这样做呢?几乎没人能这样做,除了一个名叫丢丢的女孩,她有一种叫“选择性记忆”的病,能把自己想忘记的努力忘记、拼命地忘掉。对呀,我也很想像她一样把不想要的回忆统统都扔掉。

在玩具拍卖会上,在矢车菊二十七号拍卖成功时,丢丢的心情可以说是,从珠穆朗玛峰峰顶,跌倒谷底。那个对她来说,又爱又恨的矢车菊二十七号,就要落到别人手里了,她当然不愿意,因为,那本来就是她的。

丢丢有一个像爸爸一样粗心的妈妈,像妈妈一样细心的爸爸。

在她某一年的生日里,妈和她到商场去买礼物,母女俩都看中了又有趣,有精致的矢车菊二十七号,正当要付钱时,才发现钱包丢了,明明要到手的礼物又没了,于是,就空手回到了家。

丢丢很伤心,拼命地哭,大声地哭。我想:我不也一样吗?次次父母做事情不顺我的心时,我就跟他们唱对角戏。

她那个细心的爸爸,就冒着大风大雨,去给她买。在回家的路上,被东西砸到了脑袋,到医院去检查,没什么大碍,就是失明了。丢丢又伤心,有内疚。是自己害得爸爸失去光明的。我也有内疚的时候:小时候,我喜欢转圈圈,有一次,我不小心弄到弟弟的眼睛了,我心里既难过,有内疚。

大家听到丢丢的故事以后,都很感动,决定无限期帮丢丢保管。

其实,不只有丢丢的爸爸会这样做,很多父母都会这样做。

我的妈妈曾经也这样做过:那是一个下雨天,妈妈怕我那5岁的弟弟滑倒,于是,就背着他,让我帮她们打雨伞。“嗖”,我感觉有一阵风从我身边滑过,我赶紧扭头去看,只见到惊人的一幕:弟弟从妈妈的背上滑到右肩上,妈妈立刻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右手接住了弟弟的头,接着,她整个人就趴到了地上,弟弟压在她的身上。

我赶紧把她们扶起来。妈妈的脸上露出了狰狞的表情、看起来十分痛苦,好像要哭了。我从来没有见过妈妈这样,看到她这样,我心里又难过,又害怕。伤心的泪水从眼眶里涌了出来。妈妈都这样痛苦了,她还在不停地问弟弟哪里疼,似乎在询问中,她能够忘记手上的痛苦。

妈妈是脱臼了,但,她有一颗最最最善良,最最最慈爱的心,这一切,足以令人感动!

第九篇

暑假里,大多数的孩子在家不是玩电脑,就是看电视。我觉得这样的暑假意义不大。我们应该利用暑假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帮助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和父母一起去旅行等等。

爱学习的同学,可以到少年宫或参加暑假兴趣班。

喜欢运动的同学,不妨去学游泳,这样既可以晒太阳,又不会受到太阳的炙烤,还可以起到健身的作用,不是一举多得吗?

如果你觉得这些还不够,也可以到经商的叔叔阿姨家,到他们的店里帮忙打打杂,学学做生意,不仅有趣,还能增长见识。

当然,要过得有意义,还可以做许多事情,最重要的是在玩得开心的同时能有所收获,同学们,抓紧时间,赶快行动吧!

第十篇

我们每天呼吸着空气,因为平常,忽略了它;我们每天用汉语拼音,读书、打字、上网,同样因为平常,也忽略了它。当有一天,有人问你,汉语拼音是哪来的?恐怕很少有人答得出。

在北京,有位年逾百岁仍笔耕不辍的学者,他就是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

“转眼一百多年过去了”,周有光今年已经108岁。他幽默地说:“上帝太忙,把我忘记了。”上帝把他忘记了,但这几年读者却对他的作品津津乐道。

读他的人生故事,你会喜欢上求知、友爱、讲真话的周有光,也会感慨,一位一百多岁的老人,居然会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

这位百岁老人,每天花时间最多的事情不是去公园遛弯儿吊嗓子,不是吃这吃那惴惴于生命无常,而是读书。他一直以“终生自我教育,百岁自学”自勉,说“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长跑,不要太在乎一时的长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来时迎,去时送,万事顺应自然,万事莫要勉强,就是最好的了。”这就是一位百岁老人的人生智慧吧。

别人五十岁准备回家抱孙子,周有光五十岁时才改行,还是大改行。他早年留学日本,学的是经济,曾在美国华尔街工作过。新中国成立后,周有光作为经济学教授,先后任教于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上海财经学院。周有光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是屈指可数的与爱因斯坦面谈过的中国人,还是《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三位编委之一(其他两位编委是刘尊棋和钱伟长院士)。

周有光改行研究文字学,是偶然也是必然。早在欧洲学经济时,周有光就对文字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买了大量的书自学,当时中国还没有文字学。1955年,国家进行文字改革,年过半百的周有光被委以重任。三年后,汉语拼音方案在全国人大会上通过并在全国推广。

周有光也不是一帆风顺,他年轻时得过肺结核,当时是不治之症;八年抗战数度死里逃生;“”期间被下放到西北二十多年……他从未悲观过。

我最初读周有光,是他的《语文闲谈》,里面的文章,既长知识,又有趣。比如,“”期间,知识分子遭到不公正待遇。周有光在短文《斯文扫地》中写道:“斯文扫地,原义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现代汉语词典》),引申义:知识分子劳动改造,罚作扫地工作。”但作者并不是让你哈哈大笑了事,他告诉你:“词义不仅有时代性,还有特定的历史背景,以及特殊的用法。”全文就这么点内容。《语文闲谈》出版后成了畅销书,于是周有光又写了两本,叫“续编”和“三编”。

《百岁新稿》《朝闻道集》《拾贝集》《周有光106岁自选集》……百岁周有光告诉我们:人可以这样慢慢变老。他更像个博学的长辈,教我们换个角度看世界:萨满教不仅是我国满族人的,在俄罗斯和西亚也深入人心;沙皇就是蒙古族“大汗”的意思;马克思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全貌,因此资本论只可能是“哲学推理”,不可能是“科学论证”;八股文不是贬意……文章有长有短,思维敏捷,观点犀利,让人拍案叫绝。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