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适度养育》的读后感大全

《适度养育》的读后感大全

《适度养育》是一本由[澳]朱迪思·Y. 洛克(Judith Y. Locke)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2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适度养育》读后感(一):为人父母的一堂必修课——《适度养育》

爱孩子并没有错。但过度爱孩子并不是一件好的事情。为人父母的使命感,以及爱孩子的本能让我们在养育这件事情有点过度了。当了妈妈六年整,在这个时间节点上突然间有了一个体会,爱孩子,需要一些克制。 女儿把自己心爱的扇子扔到了楼下的一个雨棚,那把扇子没有了。女儿大哭,见此情形,我告诉她,妈妈知道你现在很伤心,因为你最喜欢的扇子没有了。虽然这把扇子不在你手上了,但你知道,那把扇子它永远就在那里,看似没有了,但又好像还在。女儿慢慢止住了哭声。 说实话,换作以前的我,可能会跟她说,妈妈再买一把更漂亮的给你。但现在我不会了。正如《过度养育》一书当中说的一样:父母应学会让孩子体验各种情绪,包括负面情绪,这样他们才能建立起面对困难的自信,并养成从困难中恢复心态的心理弹性。

失去自己最爱的扇子是生活中出现的不顺,孩子需要去经历这种生活的真实,感受一下伤心的情绪,然后调整起来。而不应该像我以往一样,用“再买一个更好的”的方式,确保孩子快乐。孩子需要去经历这种不顺。 本书的作者朱迪思•洛克在观察了现代的养育方式,认为我们中的一些父母陷入“盆栽式养育”——不断地修修剪剪,确保孩子快乐成功,让孩子长成父母眼中想要的模样。可是,这样又会剥夺孩子去经历生活风雨的机会,孩子很难成长为独立自信的成年人。 我们需要好好思考,有没有陷入“盆栽式养育”,然后克制一下我们对孩子的爱,给他们成长的机会和空间,毕竟,终有一天,我们都要学会放手。 一、希望孩子始终成功快乐的初心是好的,但生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盆栽式养育”,顾名思义,就是把孩子当成盆栽一样,照着父母自己的想法,对他进行修修剪剪,利用自己的手段,改变他所处的客观环境。 当孩子的班级要进行班干部的选举,有些家长开始找老师,希望能让自己的孩子竞选成功,帮助孩子获得成功。 当孩子想要在班里组织的舞台剧里当王子公主,最后却落选了,有些家长就开始跟老师进行沟通,帮助孩子获得主角的角色。 但其实班干部选举落选,主角落选都是孩子必须要经历的事情,他们需要去接受这种心理落差感,以及努力总结原因,争取在下一次选上。 就算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帮助他成功了,未来我们还能帮助他成功吗?我们希望孩子的履历看起来很漂亮,成为班干部,是主角,我们可以有这样的愿望,但不能人为地干预,有一些挑战,他们需要自己去应对,如此,才能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信面对未来生活的人。 二、“盆栽式养育”最后的结果是与期待的恰恰相反 我们之所以想要帮助孩子成功快乐,很大的原因就是我们想要孩子成为这个样子,所以我们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开始努力,动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孩子成功。 可是,这样子会让孩子有一种感觉,就是,生活就是这样的一帆风顺,我想要的什么都会有。而生活的真相恰恰就是不会永远一帆风顺,想要的不一定都会有。一旦孩子遇到一点挫折,就会容易对自己失去信心,并且难以恢复过来。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就是,父母帮助孩子取得成功,会让孩子在心里怀疑自己,是因为自己没有能力,所以父母才帮助自己。正如作者在书中说的一样:过度的帮助可能向孩子暗示他们既需要这种支持,也缺乏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以从挫折中恢复信心,又认为自己可能无法解决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如何在充满风雨的人生上获得快乐,取得成功,成长为父母希望的样子呢? 三、“孩子总是比你以为的更有能力,你自己也是。” 有的时候我会想,我们这么焦虑孩子的教育,其实在内心是害怕孩子做不到,甚至比我们更差,可是难道我们就没有想过,孩子能成长出属于他自己的样子,过上他自己的人生。 我不否认,孩子需要教育,需要引导。但除此之外,孩子是不是也需要有一定的空间,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成长为他本身的样子。我们时时刻刻拿着自己的标准对孩子进行修修剪剪,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发展,既然限制了,他又如何能活出精彩的样子。 我们害怕孩子做不到,实际上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否定,我们把对自己的不自信投射到孩子身上,于是,我们开始帮助孩子成功,孩子成功了,就能减少一下我们内心的焦虑,给一点安慰。 教育需要引导,但也需要学会适当放手。不大包大揽,不利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孩子成功,孩子的成功需要他们自己去努力,经历挫折,克服困难,取得成功,活成自己的样子。 《适度养育》这本书更像是对我们做父母的一种提醒,爱不要过犹不及。出于爱孩子的本能,我们希望他们成功快乐,可孩子的能力有限,也无法事事如意,我们就会从中去干涉,人为地帮助孩子获得成功。 孩子需要自己亲身去经历,去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他们亲自去努力获得的成功比我们帮助他们获得的成功更加地精彩。

《适度养育》读后感(二):“过犹不及”的养育

译者序

作为一名从教十余年的大学老师,我遇到过很多让我印象深刻的人和事,有一类现象常常引起我的反思:有的学生考试挂科了,家长比学生本人还着急,他们可能通过各种渠道联系老师试图帮孩子解决问题;有的学生在学校做出违规行为,家长会直接跑到学校或联系老师为孩子求情;有的家长给我打电话请求我帮她的女儿解决宿舍矛盾;甚至曾经有一个学生的父母每天早上都给辅导员打电话,请辅导员叫学生起床上课……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没错,这些行为都是已经成年的大学生的家长做出来的,并且这种行为并不少见。这令我十分困惑,这些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到底是怎么了?的确,这些家长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他们的做法真的能帮助孩子生活得更好吗?

我偶尔会给成年人上心理学课,讲授与家庭教育相关的内容,很多焦虑的父母总是会在课下向我咨询养育方面的问题,比如:对孩子说重话会不会给孩子留下阴影,孩子不愿意早起锻炼身体怎么办,孩子周末不学习只是玩手机怎么办,有没有必要给孩子报辅导班、兴趣班……

这些父母真的太焦虑了!

我后来在阅读研究文献的时候,无意间看到过度养育(over parenting)这一主题,我觉得上述问题好像都有了答案。这些父母在养育孩子的时候不是做得不够,而是做得太多了。接着,我发现了朱迪斯·Y. 洛克(Judith Y. Locke)博士的这本《适度养育》 。在读了此书的英文版后,我觉得很有必要向中国的父母介绍此书,我立刻给洛克博士写了封邮件,表示想翻译此书并在中国出版,此提议得到洛克博士的热烈回应。在与洛克博士的邮件交流中,我发现这种过度养育现象同时存在于东西方文化中,虽然很多人认为西方的父母更倾向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但是在养育孩子这件事情上,西方父母和东方父母所遇到的常见困难和所需要花费的努力并无差异。虽然此书的写作背景为西方文化下父母的养育状况,但是在如何培养孩子方面,对当代中国父母而言,仍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为人父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他们期望给孩子创造最好的生活条件,期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也期望自己能给孩子足够的爱。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一些父母可能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和足够的爱,当他们成为父母后,期望孩子不要再经历他们所经历过的,因此他们可能选择与自己父母完全不同的养育方式来养育孩子。也有一些父母对养育孩子的信心不足,导致他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无法坚持采用对孩子有益(孩子也不一定喜欢)的养育方式。

养育孩子就如同培育一株植物,若缺少阳光、水、肥料,植物是无法健康生长的,但是如果经历暴晒,被过度浇水、施肥,植物也无法健康生长。养育植物还需要主人对其进行适当的牵引和修剪,不能任其肆意生长。在养育孩子方面,父母对情感和爱的剥夺将对孩子造成严重的影响,但是父母给予的爱和保护如果超出合理范围,孩子也将无法成长为健康的成年人,他们无法承担起对生活的责任。父母若过度严厉或者对孩子完全没有要求,将无法养育出独立、自信、对自己负责的孩子。这正是本书想传递的理念,父母对孩子的爱、照顾和要求都要适度,过度养育可能把孩子变成“盆景孩子”,束缚孩子的潜能,削弱他们的心理弹性,还将给父母带来更多的养育负担。

洛克博士基于自己的研究和临床实践经验,在本书的第一部分对这种养育方式的特点及其对孩子和父母可能造成的影响做了非常详尽的论述,并在本书的第二部分提供了一些有关养育方法的调整策略。相信对于存在过度养育问题的父母来说,本书可以提供完全不一样的视角。

当然,本书基于西方的家庭养育研究结果和临床观察实践写成,因此部分内容可能与我国的国情不一致。比如有关成年子女与父母住在一起的主题,在我国可能不是一个太大的问题,此外,本书提到的一些具体解决方法(比如暂停冷静)的有效性也需要读者自行斟酌。不过瑕不掩瑜,总的来说,本书是一本非常不错的养育之作。

如今,市面上有关家庭养育的书多如繁星。很多父母在阅读的时候可能产生一种感觉,读的当下觉得书中内容讲得很有道理,一旦回归生活,却无法将书中的理论付诸实践,或者他们的实践并没有达到期望的效果。借用当下一句流行的话来说:

“读过那么多有关养育的书,还是养育不好自己的孩子。”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养育孩子不能照本宣科,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个家庭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所以,如果各位家长在读罢本书后发现自己的养育之路仍然困难重重,我建议各位求助专业的机构。

最后,感谢我的学生黄阳睿、张文丰、黄怡,三位同学曾协助本书部分章节的翻译工作;感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学前专业的张豹副教授,他在本书翻译过程中提供不少建议;还要感谢人民邮电出版社的梁清波和黄文娇编辑,她们在本书出版过程提供了很多帮助,也正是她们的努力使得本书可以顺利出版。

陈晓

《适度养育》读后感(三):新文化时代,让孩子玩好电子产品

美国一家非盈利性组织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美国青少年每天都要花上大约九个小时的时间在网络上。据统计,2021年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96%。

数字产品就像空气和水一样,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在几乎人人都成为低头一族的场景下,智能产品带来的负面影响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尤其是大脑和心智还没有发展成熟的儿童以及青少年。

“我的孩子总是玩游戏和社交软件,我能做什么”,这是朱迪思·洛克博士编著的《适度养育:培养独立且自信的孩子》书中父母们咨询的一个典型问题。

朱迪思·洛克博士是一位从事儿童、青少年、父母临床咨询工作的心理学家,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当今流行的、和过去完全不同的养育方式做了大量调研,并结合多年来的临床实践,为众多焦虑的父母们,写了《适度养育:培养独立且自信的孩子》这本书。

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一些流行、且被现代父母认可,却又不被证明的养育理念,如盆景式养育的后果和表现。第二部分,为父母们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养育实用技能,指导父母帮助孩子提升自信、社交、心里弹性和自我调节的各项能力,在数字时代,让孩子健康成长。

01.数字产品彻底改变孩子们的生活

到目前为止,这个世纪充斥着彻底改变童年生活的数字产品,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些肩负着抚养孩子重任的人在很大程度上毫无准备。

——美国媒体心理学家戴安娜·格雷伯

每次家庭聚会,发现除了吃饭的时间,年龄小的孩子拿着父母的手机,大点的孩子拿着自己的手机,全部低着头盯着手机。

要么玩游戏,要么生怕错过重要信息。为了活跃这尴尬的气氛,家长们时不时在手机里发个红包,之后,才会听到孩子们抢到红包后开心的尖叫声。

心理学家兼作家吉恩·特温格,把1995~2012年出生的孩子称为“i世代”。这段时间出生的孩子,是第一批在身上带着手机长大的孩子。

手机彻底改变了孩子们的生活,过度使用,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就像放出魔瓶的妖魔,再也收不回去了,家长恐慌和担忧的心情可想而知。

因为滥用数字,未成年人网络暴力每天都在发生,我们经常会在网上看到校园欺凌的视频。

美国作家蕾切尔·西蒙斯,在一部作品中是这样描述的:“今天朋友没搭理你,生气了?点击发送。对模仿你打扮的女孩感到生气?点击发送。有个女孩和你暗恋的男生暧昧不清,嫉妒她?点击发送。”

实施欺凌、暴虐只是点点手指的成本。

过度沉溺于电子产品,也让孩子丧失认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太多负面消息,让父母们如临大敌。于是,在孩子的养育上,掀起了一波波和屏幕的争夺战。

11岁男孩晚上一点左右还在偷偷玩手机,被起来吃宵夜的爸爸发现,惩罚他不能睡觉,连续玩了17个小时的手机,期间除了吃喝不限,睡着会被喊醒,直到孩子求饶。

8岁女孩每天仅短视频就刷三个小时,网上刷单,领福利,交易游戏装备,掉入陷阱被骗钱的案例数不胜数。

电子产品真的像洪水猛兽,能把孩子们毁掉吗?

02.无节制孩子的背后是没有规则的父母

朱迪思·洛克博士认为,孩子只有建立了自信,拥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和心里弹性,养成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才会拥有控制欲望的能力,远离即时满足,该学习时绝不拖延,该娱乐时痛快玩耍,该睡觉时,不会偷偷玩手机。

《适度养育》中讲了这样一个研究结果,3~7岁的孩子是发展自我调节能力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孩子是会自己调整自己行为的,如果在孩子6~7岁还是做不到,再培养就会有些困难。

说到底,孩子过度迷恋手机,是养育出现了问题,这和如今流行的养育观念,父母对孩子的低要求,过度满足孩子需求有直接关系。

纵观如今的养育现状,是父母对孩子不怕做的太多,只怕做的不够。而且很多家长会认为,鼓励支持孩子这个办法好使,但是严格要求孩子,并且做出相应的规定就有些难。

对于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更是狠不下心来进行惩戒。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父母的没有规则,最终导致孩子的放任和无节制。

03.正确的训练和引导,让电子产品成为孩子的翅膀

如今,电子产品就像父母们小时候玩的沙包,跳皮筋一样,成为孩子们的玩具,只是一味抵制不可能,也不现实。让孩子学会怎么去玩,才是明智之举,也是父母的责任。

孩子沉溺电子产品,除了必要的引导,也必须要进行惩戒来规范他们的行为。

对家长提出“我的孩子总是玩游戏和社交软件,我能做什么”这个问题,朱迪思·洛克博士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技能,发展孩子自我调节能力的组合拳。

①设立规则,分配家务。

②设置有效指令。

③对违抗行为实施惩戒。

在应该培养孩子好习惯的年龄,不要心软,不要不忍心,不要担心孩子怨恨,也不要担心会对孩子造成伤害,才能培养出一个具有建设性、自信、广受欢迎的孩子。

父亲惩罚11岁儿子连续玩17个小时玩手机的做法,虽然不可效仿,但是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这位父亲至少做对了自我调节能力组合拳中的第三条:

☆冷静,音调平稳(没有情绪化,让孩子集中注意力)

☆不威胁(相信孩子会执行,而不是让孩子产生内疚心理)

☆沉着、自信(相信有掌控孩子的能力)

☆展示权威(沉着冷静地命令孩子继续玩游戏)

适当的惩戒,孩子就会知道,过度和适度的界限在哪里,一旦越界,就必须承担后果,从而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明辨是非界限。

朱迪思·洛克博士还传授了一种简单却行之有效的养育方式:耸耸肩。

面对孩子的各种抱怨,只需要耸耸肩就好了。这个动作向孩子传递这样一个积极信息:理解,相信他们能够应付得来。

一个面对各种诱惑都能够应付得来的孩子,先进的科技产品会为他们的成长插上翅膀。

结尾

每个家长都有责任在数字时代培养有责任心的孩子。

——罗斯·艾利斯

朱迪思·洛克编著的《适度养育》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好的养育指南。给予过多、没有要求的爱,养育出的是没有责任心、更无法对社会作出贡献的盆景小孩。

作为父母,运用好自己的天职,履行好自己的责任,用适度的爱和约束,培养出独立自信的孩子。在这个内卷循环的新文化时代,玩好数字产品,孩子会走得更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