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写景作文小提示

写景作文小提示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作文的形式很常见,但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写景作文小提示,欢迎大家分享。

写景作文小提示篇一

一、回忆游览顺序,以此确定文章思路。

1、从阅读中感悟文章的序

A、可以按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比如《海上日出》的2、3自然段就是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写景物的变化的。

B、我觉得应该按我们游览的路线来写,先到那儿,再到哪儿。一一写出来。

是的,在游览中,我们是移步换景,随着观察点的变化,映入眼帘的景物也在发生着变化。

如叶圣陶爷爷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中,按游览顺序这样安排了文章的写作思路:

金华城——罗甸——山路——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如此这般,游览顺序一目了然,文章层次清楚明白,不是就符合了言之有序的要求了呢?

2、现在,我们细细地回忆一下,当时的游览顺序是怎样的,先后到了哪些景点?然后自主选择在括号里填一填。

()()()()

3、如果一次游览去了五六个景点,在尊重游览经历的基础上,要有选择地写一些景点和景物,不必面面俱到。

二、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写。

在游览中,景点中的景物是最吸引人眼球的。这些景物可能是自然景物,也可能是一些人文景观。I不管那种,只要你感觉它是这处景点的代表作,是你喜欢的,那么就应该好好观察,并在习作中抓住其特征进行具体描写。

如何把景物特征写的具体形象呢?有以下几点建议:

1、描写景物的色彩。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色彩斑斓的。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色彩。用语言再现景物色彩,将会使读者犹如亲眼所见。

如:

(1)天空中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

(2)夜丁香的茎是棕色的,十分坚硬,好像是自卫的武器。瞧,那碧绿的叶子,犹如块块透明的碧玉雕琢而成,绿得可爱、诱人。

2、描写景物的形状。

世界上很难找到两个一模一样的事物。只要仔细观察,你一定能捕捉到景物的与众不同之处,而景物的形状就是你不可忽视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如写假山石形状的奇特:

湖边有许多假山石,人们可以坐在上边歇息。这些假山是多么奇特:有的像一只怒吼的雄狮,正准备扑向猎物;有的像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青蛙,坐在荷叶上,“呱呱”地唱着歌;有的像白玉无暇、亭亭玉立的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上面两段话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护栏”上的图案和山石的各具神态。

三、通过回忆,把握住景物的特点和写法。

写景作文小提示篇二

一、“分解法”——写植物的好方法

??用“分解法”写植物,是在对植物整体观察的基础上,按一定的顺序把植物分成若干部分,然后再一部分一部分地去细致观察,抓住每部分的特点,写的时候也照此办理。这样做的好处是,写时有序,言之有物,写出的作文内容就具体了。??

习作例文《爬山虎的脚》就是运用“分解法”的实例。??

作者在对爬山虎进行整体观察的时候,注意到它长在什么地方,叶子是什么样的。而在细致观察叶子的时候,就采用了“分解”的办法,即静态时叶子怎样,动态时叶子怎样。对静态再“分解”,抓叶子颜色的特点、形状的特点。颜色的特点是:(1)由嫩红到嫩绿;(2)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形状的特点是:(1)一顺朝下;(2)铺在墙上那么均匀。?

“脚”是这篇习作的重点,也是作者观察的重点。对“脚”作者是怎样“分解”的呢?首先,作者发现了爬山虎是有脚的,然后分别观察了脚的样子和颜色,观察了爬山虎怎样通过脚向上爬的,还进行了对比观察,脚没触着墙和触着墙的不同结局。??脚的样子:(1)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2)颜色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脚的变化是:(1)触着墙的细丝头上变成小圆片,巴住墙;(2)细丝由直变弯,拉紧嫩茎。脚触墙和不触墙的对比是:(1)没触墙的枯萎了,连痕迹也没有了;(2)触墙的颜色变成灰色,巴在墙上相当牢固。??理解了《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分解的,对于我们学会写植物很有好处。同学们都知道,任何植物都是由根、茎、叶、花和果实组成的,所以可以按这些部分分别观察。对每个部分进行观察时,要注意形状、颜色、大小和气味。这样观察,有依有循,心里踏实,写出的作文内容也就充实了。当然,要根据每种植物的具体情况“分解”,不一定面面俱到,如《爬山虎的脚》一课,只是分解了叶子和脚。?

下面,请看一位同学写一种植物的习作,研究一下他是怎样使用“分解法”的。[例文]???? 扫帚梅

?一棵扫帚梅,好像是一把倒立着的扫帚。每个枝杈上面,顶着一朵梅花似的花朵。这也许是扫帚梅得名的原因吧!??

扫帚梅的根不算太深,可是须根繁多,把扫帚梅牢牢地固定在泥土里。扫帚梅的主茎很粗很高,主茎四周伸出许多枝杈,每个枝权上都可以开花,所以一棵扫帚梅能开几十朵花,甚至上百朵。扫帚梅的叶子是互生的,很像柏树的叶子。?

扫帚梅的花虽然不十分娇艳,但也值得一看。八九个花瓣平铺开,仿佛是一只彩色的盘子。粉色或白色的花瓣中间,有桔黄色的花芯,好像撒在彩盘里的碎金。你走到花前,便可以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扫帚梅花开得较晚,可是它一旦开起花来,就会没完没了。别的花已经凋谢了,但扫帚梅仍是梅花怒放,一直到有霜冻的时候,它才和人们告别。?

扫帚梅,生命力极强的一种花,我爱你!?

这位同学是怎样“分解”扫帚梅的呢?观察了整体,也观察了根、茎、叶、花各个部分,每部分都抓出特点,所以写出的作文条理分明,内容比较具体。?

“分解法”不仅适用于写植物,也适用于写其他事物,愿同学们逐步掌握好这种方法。

二、“美丽”用得再多也不美丽

―――――描写要生动形象

阅读提示: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是美丽诱人的,但是在文章中花草树木的美丽,不是靠说空话所能达到,而是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来展现的。读读下面的这篇短文也许会受到一些启发吧!??

有些同学写的作文,竭力想把景物描写得美丽一些,因此他们总是不厌其烦地把“美丽”这个词儿往文章中塞。在他们看来,似乎“美丽”用得越多,所写的景物就越美丽。其实,事情并不是这样简单。有一个同学写的《美丽的校园》,其中有这么一节:

走进校园,我立即被那美丽的鲜花吸引住了。你看,那美丽的美人蕉,那美丽的金丝菊,那美丽的白菊花,那美丽的红月季,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多美丽啊!

短短的几句话,小作者接连用了六个“美丽”,可效果呢?人们看了并不感到校园里的花儿美丽,反而觉得内容干巴,词语重复。如果仔细观察一下,它们都有不同的形状美、颜色美、味道美,具体描写出来,让读者自己去感受它们的美。如:

“月季像火一样红,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鲜艳;白菊花像雪一样白,成堆成片,似天边的云霞,又似海里的浪花;美人蕉远看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近看像小姑娘头上的蝴蝶结;金丝菊芳香扑鼻,它伸出千百条纤细的金手臂,在微风中向我们频频致意,有时又舞动起绿叶和含苞欲放的花蕾,为我们翩翩起舞。”

如果能抓住这些特征进行描写,那末,校园里的花就写活了,即使不用“美丽”一词,人们读了文章,如同身临其境,或者会情不自禁地赞叹:“校园里的花儿真美啊!”

三、生动源于细致观察

总之只有观察仔细,文章才能写得生动形象。下面的例子足以说明这一点。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道:

“鹤城广场里有许多串红,种在甬路两边。现在都开花了,鲜红鲜红的,好像在跳舞。串红的花很特别,好看极了,花里有许多蜜。许多花连成一片,非常漂亮。串红又叫炮竹红,我很喜欢它。”

这篇日记写了广场里有许多串红,现在都开花了。它种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的,叫什么名字,都写得很清楚,但是,串红“非常漂亮”,在文章里没有写出来。串红到底怎么漂亮呢?怎么才能把串红漂亮这一特点写出来呢?最重要的是对串红进行仔细认真地观察。

观察的方法:先选一棵长得好的串红,看看花是怎样排列在茎上的,是一排还是两排?是对排的,还是隔着排的?再数数看,一棵串红上到底有多少朵花?然后,再仔细看一朵花,它可以分成几部分,花瓣是什么样的形状,像什么?花中间还有什么?有多少?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像什么?风吹来时候。花又怎样,又像在干什么?最后,你在走到远处,看看这一大片串红,在阳光照耀下,是什么样的,像什么?

在老师的提示下,这位同学对串红进行了重新观察,然后对日记进行了修改,下面是他修改后的日记。

“鹤城广场里的甬路旁种了许多美丽的串红,都开花了。鲜红的花儿整齐地排列在花茎上,背靠着背,十几朵连成一串,就像一小串炮竹。难怪它又叫炮竹红呢。串红的花很特别,三片通红通红的花萼托着花瓣,圆筒形的花瓣很像一只红色的小喇叭。小喇叭中间包着三四根花蕊、淡红色的,那模样就像豆芽菜一样。有时,小蜜蜂飞来停在喇叭口上采蜜。花儿轻轻抖动,好像在跳舞。远远望去,许多串红连成一片,红得耀眼,真像燃烧得火苗,漂亮极了。”

经过修改后的日记把串红描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这来源于小作者仔细认真的观察。

在写作前,要选择好你喜欢的一种植物进行认真仔细地观察,观察时尽可能调动身体的各个器官去参与,用眼睛看、鼻子嗅、耳朵听和手触摸等方式,去感受这一植物,了解这一植物的特点。观察的重点是植物的干、枝、叶、花(花萼、花瓣和花蕊)及颜色,了解它的大小,高矮、形状、色彩、味道等。观察要有顺序。可以先从远处观察,把握植物的总体印象,再从近处观察,抓住植物的局部特点:茎的特点、叶的特点、花的特点、果的特点等。

从整体来说,可以写整株植物的大小、如一位小朋友写对仙人球的整体印象是这样写的:“仙人掌小的时候,毛茸茸的,像童帽上的绒线球;现在长大了,又像一只小一刺猬了。”用“绒线球”和“小刺猬”,形象地说明了仙人球的形状。

从部分来说,可以写的根、茎、叶、花、果,写出它们的形状、颜色、气味。写的时候,要有一定的顺序。有一位小朋友写月季花,先写茎的颜色:“月季的茎上又细又长,墨绿色的茎长着许多暗红色的小刺”;再写叶子的颜色。开头写道:“月季的叶子是深绿色的,四周带着软刺,就像一个小齿轮”;然后写花的颜色:“月季花的颜色真多:有粉红色的,有深红的,有玫瑰红,还有橘黄和银白色”;最后写花的气味:“一阵风吹来,月季花散发出阵阵清香。我用鼻子一闻,觉得挺舒服的。”

写多种植物,要抓住每种植物的主要特征。如《美丽的花坛》这篇文章,小作者是这样写花坛中的刺松、鸡冠花、喇叭花、狗尾巴花的:

“花坛中央有一棵刺松,像一座玲珑的宝塔,高高耸立着。它的周围开着各种各样的花。鸡冠花,远远看去红得像一团火。走近一看,朵朵都像大公鸡头上的红冠子。喇叭花呢,远看白得就像一团雪。近看,一朵朵喇叭花好像能发出进攻命令的号角。狗尾巴花,和小狗的尾巴完全一样,毛茸茸的,在风中摇摇摆摆,也很好看。”

对每种植物,小作者都只写了主要特点。用“宝塔”“鸡冠”“号角”“小狗尾巴”分别形容四种植物的形状;用“火”“白雪”分别形容鸡冠花和喇叭花的颜色。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