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作文七巧》读后感精选

《作文七巧》读后感精选

《作文七巧》是一本由王鼎钧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页数:19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作文七巧》读后感(一):入门技巧

刚读了第一章节,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耐心的教导一个不识字的人去认字,一笔一画地教。当然,一点也不枯燥。我就是那个不识字的人。

好了,以下内容都是为了满足“请不要少于140字”的限制了,不然无法发表评论。产品经理太low,不懂得惜字如金的道理吗?害的我多写了这么多字,污染了读者的眼睛。算算差不多也够了。下次我直接用标点符号吧!

《作文七巧》读后感(二):想提高写作能力,看这本书吧

虽然我看的版本不是这个版本,无论哪一个版本,作者的这本书都是不错的。

感觉和《文心》这本书有一些相通之处,《作文七巧》更加强调了几中表达技巧。

作为一个喜欢写作的成年人,依然觉得这本书很好,

希望喜欢写作的人可以看看,尤其是刚开始写作的人,会给你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他讲述了抒情、叙述、议论如何使用,我们为什么要这样使用他们?

看完就会感觉原来写作这样简单,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复杂。我们之所以觉得复杂,是因为我们没有想清楚写作是什么?什么样的写作是好的?

只要我们知道了写作的方向,我们写作的路就不会走偏。

《作文七巧》读后感(三):写作入门书

本书是著名作家王鼎钧为指导年轻人写文章而写的一套《作文四书》中的一本,内容短小精悍,特别实用,是一本很好的写作入门书。 本书所说的作文技巧一共分四大类,即记叙的技巧、抒情的技巧、描写的技巧和议论的技巧。其中记叙技巧之下又有直叙和倒叙,议论技巧下有归纳和演绎。最后是四种写法的综合,另外还附录了很多习作。 全书语言通俗简洁,就像一个精通写作技巧的过来人以最简单直白的语言把各种写作技巧娓娓道来。尤其是书中列出一些小作文进行对比分析,让人看到不同作文的好坏优劣。短短一篇《桃花源记》,经作者解读,让人领略到陶渊明高超的写作技巧。还有苏轼的《赤壁赋》,经过分析,让人进一步明白苏轼纯熟的写作手法和精妙的文章结构。 好文章不可能一挥而就,除非你有像王勃写《滕王阁序》时那样的天赋异禀。但即使文笔再差,通过有目地练习也能慢慢提高。怎样才能有的放矢地练习写作?首先要明白文章的不同类型,以及每一不同类型文章最基本的写作技巧,而本书就是很好的一本写作入门书,值得想入写作这个大门的人去阅读和参考。

《作文七巧》读后感(四):最基本写作功夫:叙述、描写、抒情、议论(思维导图)

“我是赤着脚走路的那种人,路上没有红毯,只有荆棘。中年以后整理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了一个疑问:当年走在路上,前面明明有荆棘,为什么走在前面的人不告诉我呢?前面有陷阱,为什么没有人做个标记呢?前面有甘泉,为什么去喝水的人不邀我同行呢?经过一番研究,我知道一般人在这方面是很吝啬的。于是我又衍生出一个想法:我一边赤脚行走,一边把什么地方有荆棘、什么地方有甘泉写下来,放在路旁让后面走过来的人拾去看看。”

——王鼎钧

世界上优秀的作品都需要性情和技术相辅相成,性情是不学而能的,是莫之而至的,人的天性和生活激荡自然产生作品的内容,技术部分则靠人力修为。——基于这样的认知,作者将直叙、倒叙、抒情、描写、归纳、演绎、综合汇成“作文七巧”,以具体实际的程式和方法,为习作者讲述作文的捷径。

《作文七巧》读后感(五):读《作文七巧》笔记

王鼎钧先生于本书开篇之处即表明要做栽树之前人,旨在将前路之荆棘、醴泉一一标记,使后人少费周折,当真是用心良苦!

(1)记叙

1、起落:读者反应的强弱,跳脱出平铺直叙的泥潭,所写内容可以营造情绪上的波动

2、详略:取材有主次之分,文章有繁简,切忌平均

3、表里:材料有隐有显,能引发想象和推论,读者能感受到言外之意

(2)倒叙

1、动用五感( 形、声、闻、味、触 )加一思(想象)

2、伪装成直叙,打乱时间线,将关键移后,制造悬念和伏笔,使读者有所期待有所满足

1、抒情文中,事件本身只是引子,不宜详细,方便情感抒发

2、写好抒情文,需要新鲜的角度、丰富的感应和率性的真诚。

1、描写的三个层面:说明眼前的景象(形状、特征等具体情况)、描写眼前的景象(运用修饰方便他人感受,情景交融)、描述心中的景象(想象和思考)

2、“像”的三种变化:“是”型(山是眉黛聚,水是眼波横),“想”型(云想衣裳花想容),“成”型(把自己炼成钢铁)

3、烘托的运用:即间接描写,离开主体通过周围事物的变化来侧面反映(踏花归去马蹄香)

4、比喻的运用:以已知物喻未知(珠走玉盘、水行花底),以未知物喻已知(明月=皓魄,洁白的精灵)

1、议论文要使人“想”,使人“信”,注重平日积累,尤其要分类整理材料

2、归纳是对现有经验进行总结,多中求一,找出共性和规律

3、演绎帮助探索“未知”,是从一般道理推演到个别事物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