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茜茜公主的读后感大全

茜茜公主的读后感大全

《茜茜公主》是一本由[奥]布里姬特·哈曼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9.00,页数:6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茜茜公主》读后感(一):《茜茜公主》读后感

一直对十九世纪的欧洲很有兴趣,《茜茜公主》这本书正好对那个时代有很好的描述。第一次听说茜茜公主的故事,知道了欧洲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特立独行甚至有些偏激的女性,就感到非常的有兴趣。她不愿意扮演传统环境所赋予她的角色,妻子,主妇,母亲,第一夫人这些身份,她都不屑一顾,她的努力只为了自己,“自我实现”这种超越时代的思想,已经在她身上开始萌芽。她与身周的一切格格不入,就像一场从头到尾的叛逆,皇后伊丽莎白没有身为社会顶层的架子,但尽管她不断强调自己是一个普通人,她却始终没能做到这一点。历史与社会赋予了她皇后的地位,她以个人的选择拒绝完成使命,却在整个社会造成了影响。在一个大帝国的末期,一切都向着衰败发展,和大多数人的不幸相互映照,组成了一幕庞大的悲剧。

《茜茜公主》读后感(二):遁入虚无的泰坦妮亚

伊丽莎白不属于任何国家,任何人,她只属于她自己,她的一生,都在为了实现“自我”而挣扎,却从未为此奋斗过。她拒绝承担妻子,母亲,皇后的责任,度过了逃避的一生。

在阅读这本传记的时候,我的内心也很痛苦,一方面,一个不同于电影里甜美天真的伊丽莎白皇后渐渐浮出水面,那是令人心碎的真实的历史;另一方面,她明明是那么聪慧,犀利,却终身采取无为的作风,逃避自己身上的责任,选择放浪形骸于山水之间。

不可否认,在19世纪“三纲五常”式的传统中,伊丽莎白的自我觉醒是一股清流。她质疑贵族制度和帝王制度的不合理,她对于繁琐的宫廷礼仪和无用社交的厌倦,她对于自己精神世界的追求,身材的管理,都和那个时代格格不入。

可是,她在讽刺贵族从未劳动而获得头衔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自己作为贵族,正在充分地享受着优渥的生活;当奥地利打完败仗面临财政危机时,她是否想过在这一困难时刻节衣缩食,而不是斥巨资去购买匈牙利的一所行宫呢;在鲁道夫皇太子因为长年得不到母亲关怀,导致精神步入极端而自尽时,她有没有想过自己的一丝责任。她享受了身为皇后的种种权力,却丝毫没有履行身为皇后的义务。

她自始至终思考的都是“自我”,却从来,从来没有为提高自我福祉做出切实的行动,她只是想想而已,然后逃离。

《茜茜公主》读后感(三):像魔幻现实小说一样有趣

商务印书馆引进的这本《茜茜公主》在一开始作者就用严谨的考据研究与引用态度让我交出了很大的信任去阅读,收获了非常多的有价值信息和相当大的乐趣。

不过多对人物下定义的叙事和尽可能针对现存信件等资料大量查证、对可能出现偏差来源、能反映相关人物境况的时代背景与诸多行为细节等等全面而详细的介绍和解释导致这本传记的厚度或多或少超出了“剧情”本身应有的篇幅,但对我这种特别不爱看情感过于丰富、带有演绎性质传记的读者来说是最适合不过的了。

不知道这本书原作在世界范围内的权威性如何,但我读完真的觉得是非常厉害的文献资料集成,对茜茜和她身边重要人物的展现太完善太有真实感了,人物本身亦富有传奇色彩,读起来像小说一样有趣。感觉如果要找茜茜相关的资料完全可以将这本书作为一个几乎面面俱到的索引。

几点小感受:

茜茜大半生难以被他人理解的痛苦和自我挣扎如今也依然在困扰非常多的现代人,但不可否认造成这般局面逃不开她自身因素;

约瑟夫·弗兰茨其实是一个挺可爱的皇帝……是这本厚传记趣味性的最大担当;

我真的越来越喜欢鲁道夫了……,但可惜国内好像没有引进关于他的专著,读到他的章节分分钟心痛到窒息,一方面非常认可他的能力和思想,另一方面他的人生可以说是更加彻头彻尾的大型悲剧,和他母亲不一样,他的噩梦从童年就已经伴随着皇太子身份开始蔓延,也因此连选择逃避离开的可能性都完全没有。

《茜茜公主》读后感(四):读后感

翻译质量一般,好多句子前后矛盾,不知所云。原著作者为了尽量还原真正的茜茜,引用了大量不同角度的多方材料,但是感觉这些材料其实也是经过作者筛选的,明显带有作者个人观点,也许她急切地想要给奥地利皇后祛魅。童话故事永远只在故事里,现实世界的皇后,一个独特,敏感、神经质,边缘,特立独行,愤世嫉俗,玩世不恭,生活奢侈,沉迷哲学,醉心吟诗,思想前卫,属于未来的女人,我想,即使她生活在现在,同样会争议缠身,得不到理解和赞赏,哪怕她智商超高,其实人们不需要一个超智商的人,而需要一个普通的皇后。茜茜不屑于给他们,特别是哈布斯堡的贵族统治者,她敏锐地预测了奥匈帝国的衰亡,把这个家族的尔虞我诈看作是无休止的闹剧。孤独,痛苦是她的宿命,她在晚年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然而,周围的“俗人”怎么能理解呢?他们没有能力理解。婚姻初期在宫廷受到的不公平对待,是她终身的痛,如果这个姑娘是另一个女人,也许就被收伏了,但是她是伊丽莎白,任性,自我,什么都能做出来,在追求自我和屈服于家庭责任(她作为皇后还有国家义务)中,她选择了自我。女性主义欢呼她的先驱性,传统主义者鄙视她的失职,把皇室的不幸都归因于她。然而都忽视了她作为人的不幸。她的很多观点充满睿智,尖锐,玩世不恭,然而从传记来看,周围没有人能够赞同和理解,甚至就是传记作者本人都没有从客观的语气来阐释,而是明显带有嘲讽意味。所以,她注定孤独,哪怕是她寄希望的未来人,能理解的也几乎没有。她从不认同自己的皇后身份,这也是她悲剧的根源,这种缺乏认同感的生活,引来的是个人生活的错乱,周围人(包括宫廷内部和普通臣民)的敌视,她的个人声望并不高。也许她真的不应该是一个皇后,然而历史没有也许。

《茜茜公主》读后感(五):倾国倾城倾己

作者根据茜茜公主诗作铺展开来,所完成的这本带有“评传”印记的传记,显然比那些过于自我粉饰的“自传”相对会更加客观一些。

茜茜公主的美貌征服了当时的奥匈帝国乃至欧洲,被世人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皇后”。遥想当年,朴实的民众面对美貌的皇后,心底的虚荣一定会得到巨大满足,但过后,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想象着这美貌的皇后应该能带给他们安宁、详和、福祉、幸福,但实际呢,什么都没有改变。茜茜公主在政治上、宫廷上、家庭上的贡献乏善可陈,从皇后位置的“职能”来讲,她是不称职的。她特立独行,感情脆弱、过于沉迷自我,内心里一直拒绝扮演妻子、母亲、皇后以至帝国形象代表的角色,骑马、写诗、旅行这些本应“顺带”而做的却成了她的“主业”。先不去评判,你想象一下,假如这发生在当今,你会作何而想呢?

因此,站在今天的立场,来控诉是旧王朝旧封建理制束缚了人性束缚了自由,才带来茜茜公主或戴安娜王妃等的悲剧命运,这样的说法是不合适的。当你渴望穿上那双水晶鞋时,你其实已经认可了那套规矩。与其说是这些造成了茜茜公主郁郁寡欢的一生,不如说是个人的性格悲剧使然。茜茜公主是不幸的,她无力改变别人,也无法改变自己,悲剧是一定的。

美貌可以改变命运,但这样的命运往往不是很美。茜茜公主在倾国倾城之后,也倾了自己。

但由于那部在国内家喻户晓电影的先入为主,会经常干扰你的阅读,让人产生文字、影像、真实、虚构的思维跳跃与思考障碍。其实在今天的奥地利、匈牙利,人们心中向往的是罗密施奈德演绎的清新活泼、高贵典雅的茜茜公主,而一定不是郁郁寡欢、过于自我的伊丽莎白。

说了这些,丝毫不否定茜茜公主人格中光彩的一面,特别是当今天不知多少人在跪拜、跪舔别人的屏、脸、嘴、手、大腿或什么的时候,不知多少人盼着穿上水晶内裤、渴望国民老公临幸的时候,也不知有多少人要“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时候(真是脑残、性不残呀),更让人怀念这不应仅仅是说说而已的高贵与独立人格。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