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描写木匠刻东西像的作文

提升写作能力,做到手到擒来,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作文能力提升有帮助,特地精心编写的描写木匠刻东西像的作文。

第一篇

在我们山区土葬还是占主流,因而有本事发造棺材的木匠在乡下是很吃香的。

我村有一个会造棺材的老木匠,姓朱,但大伙儿不称他的姓,直接尊称他“老木匠”。村里人讲,老木匠造棺时能断棺材主人命数,传奇故事颇多,现在摘录两个,以嗜读者。

有一年,我们村有个人王年雄的人,在山上砍柴,不小心跌入深涧,摔成重伤。被人发现送到镇卫生院时,已是奄奄一息。

医生看后直摇头,表示无力回天,劝慰家属趁尚有气息,赶紧抬回家,不然不能进家门了(乡下规矩:凡是死在外面的人,丧是不能放在自家屋里的)。

在乡下,一般人过了花甲的人才开努置办棺材。王年雄才四十八岁,自然没有棺材。王年雄的二弟王年楚一遍张罗去接病人,一边叫人将村里的老木匠火速请来,赶制棺材。

老木匠赶到王家。

谁也没有想到,老木匠进门砍了第一块料一斧头后,却把斧头往地上一扔,说要回家去种玉米。

王年楚一听急了,以为是自己怠慢了老木匠,惹他生了气。说了几大箩好话,老木匠不理睬,仍是坚持要回家去干农活。

王年楚的火一下子上来了,指着老木匠大吵大嚷:“等着棺材用,你这不是耽搁人家的正事吗?”

老木匠仍不理会,头也不抬地收着工具。

旁边的邻居忙打圆场说:“老木匠,大家一个村的,又不是外人,你快搞出来,王年雄怕是不行了!医生都不治了!”

老木匠停手说:“这棺材造了用不上!着什么急呢!”

王年楚本是一个火爆脾气,一听火冒三丈,气呼呼说:“你是个神仙啊!”

老木匠不紧不慢说:“我不是神仙!这样,要是你兄弟没用上这棺材,你买两瓶茅台酒我,要是我耽误了你的事,工钱一分不收!”

王年楚说:“除非你是神仙,别说两瓶,干脆搞五瓶你!……”

王年雄被接回家,亲戚朋友都来了。

毕竟年轻力壮,儿女又都还小,遭此厄运,着实令人感到凄惨,一时间家里的人哭成一团。

老木匠在一旁也不说什么,不紧不慢地干着手上的活。

等到了下午,王年雄的后事安排得差不多了。谁也没想到,躺在床上的王年雄忽然动一下,随后竟然微微开口,叫他老婆熬点稀饭给他喝

一个月不到,被医生“判了死刑”的王年雄,开始下田干活,且与常人无异。

俗话说,愿赌服输。王年楚乖乖地给老木匠送去了五瓶茅台酒。

据村里的人讲,老木匠还有一件比较有名的事。村里有个老头马大华,六十上下,精神矍铄,背似门板,声若铜钟,夸口从出生没吃过药打过针。

老木匠在他家给他造完棺材,临走时对他儿子马小强说:“这棺材,半个月就可以开始上漆。”

当时马小强也没在意。

哪知道,马大华不二十五天后突然暴毙,棺材都没来不及漆。

马小强有点生气,背后常对人说:“都说老木匠有本事,我看都是蒙人的!”

有一天,喝醉酒后老木匠在村头碰到了马小强。

老木匠对他说:“我跟你说过你爸的寿材半个月就可以上漆呢?”

马小强说:“确实说过!但是你说的是半个月开始上漆!”

老木匠淡淡地说:“漆好后差不多要几天才能干,你算一下你爸走得时间,看我是不是蒙对了呢?”

马小强仔细一回味,信服得五体投地

造棺断生死,是玄机,还是迷信?至今已经成为一个谜!

第二篇

绿树。

白栅栏。

木房子。

住着一个木匠。他什么都会做:桌子、椅子、床……他做的东西又结实又好看,因而也就很受欢迎。

一位邻居找他定做一个妆奁盒,木匠找到一块橡木,手指轻触,嘟哝着:“这是块上好的橡木,纹理如此细腻,做妆奁盒最适合不过了。”他先把木料锯成薄厚均匀的板材,再用刨子刨光滑。年纪大了,眼睛不如从前了,他一不小心刨到了自己的手,留下一道深深的伤口。木匠那饱经风霜的手长满厚厚的茧,也留下了许多做工时的伤口。他简单包扎后,继续拿起刨子刨木头。刨子刨下去,木头上卷起一个个木花。每刨一轮,便卷起一朵木花,不多会儿,木花积满了他的脚旁,白灿灿的。然后木匠拿出墨斗,在光滑的木板上弹出直直的黑线。

“吱呀——”木匠的孩子轻轻推开苍老的门,来到木匠身边,可木匠全身心投入在雕刻中,他左手握着凿子,右手拿着小锤子,锤子轻击着凿柄在木块上来回游走,不一会就雕刻出了图案的雏形,接着他又换上了木锉,仔细地锉削着每个棱角和凹槽,工序越来越细,孩子便帮忙打打下手。半小时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一个半小时过去了……木匠雕完了,盒子四周是不同形态的凤凰,盒子顶部是一颗树下,有一个端着杯子,正在喝茶的少女,头发随风飘动。

“来吧!”木匠缓缓开口,“今天我教你识别木头。”孩子愣了一下,点点头,赶紧扶父亲起来,去到仓库。“孩子,不同木头纹理是不同的,有的清晰,像风筝线,又细又直;有的朦胧,像大波浪卷儿,又粗又弯。木头气味也不一样,细细闻就可分辨,还有,不同木头密度、颜色、手感也不一样……”木匠絮絮叨叨讲起木头,他对每一块木头都有感情,一谈起木头就有说不完的话。“咳……咳咳咳……”木匠长时间的讲述,再加上哮喘,开始剧烈咳嗽,孩子赶紧去端水,扶父亲坐下,帮他轻轻拍背。木匠的妻子做好晚饭,招呼父子俩时,天已经完全黑了。

黑夜无声无息笼罩这个村庄,一轮皎洁的明月悬挂在天边,银色光芒倾泻而下,繁星点点嵌在天边,亮闪闪,一点儿不刺眼……

第三篇

一个木匠,造一手好门,他费了好多时日给自家造了一个门,他想这门用料实在,做工精良,一定会经久耐用。

后来,门上的钉子锈了,掉下一块板,木匠找出一个钉子补上,门又完好如初。后来又掉下一颗钉子,木匠就又换上一颗钉子;后来又一块板朽了,木匠就又找出一块板换上;后来门栓损了,木匠就又换了一个门栓;再后来门轴坏了,木匠就又换了一个门轴……于是若干年后,这个门虽经无数次破损,但经过木匠的精心修理,仍坚固耐用。木匠对此甚是自豪,多亏有了这门手艺,不然门坏了还不知如何是好。

忽然有一天邻居对他说:“你是木匠,你看看你们家的门?”木匠仔细一看,才发觉邻居家的门一个个样式新颖、质地优良,而自己家的门却又老又破,长满了补丁。于是木匠很是纳闷,但又禁不住笑了,“是自己的这门手艺阻碍了自己家门的发展。”于是木匠一阵叹息:“学一门手艺很重要,但换一种思维更重要,行业上的造诣是一笔财富,但也是一扇门,能关住自己。”

第四篇

木匠和一个富人门对门。富人经常欺负木匠。

一天,木匠为了报复,悄悄把富人家的大门砸坏了。富人没看见是谁砸的,只好叫木匠来重新做一扇大门。木匠说:“做大门需要好木料。”富人拿出一堆木料,刚刚够做一扇门。

富人整天在家里算帐。

木匠进来问:“门做好了,还要做什么?”富人以为还有剩余的木料,说:“做一扇窗户”。

木匠把刚打好的门拆掉,做了一扇窗户,然后去问富人还要做什么,富人以为还有剩余的木料,说:“再做一个锅盖。”

木匠把窗户拆了,做了一个锅盖。又去问富人还要做什么,富人说:“再做一个砂壶盖。”

木匠把锅盖拆了,做了一个砂壶盖。最后,富人问剩余的木料还够做什么,木匠说:“可以做一个鼻烟盖。”

他把砂壶盖拆散,做了一个小小的鼻烟筒盖。

一天,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木匠拿着鼻烟壶盖对富人说:“木料全部用完了,我们是好邻居,工钱我就不要了。”富人咧开大嘴笑着说:“我今后会考虑给你工钱的。你真是个好木匠,没有浪费一点木料。现在,你把大门、窗户、锅盖、砂壶盖、鼻烟盖全部交给我的管家吧。”

木匠好象十分惊讶,“主人啊,你说什么,我用那些木料做好了门,问你还要做什么,你说做一扇窗户,但没再给我木料,我只好把门拆了做窗户,然后又把窗户拆了做锅盖;把锅盖拆了做砂壶盖;把砂壶盖拆了做鼻烟盖。瞧,鼻烟盖在这里。”

木匠说完,把小小的鼻烟盖交给了富人。

第五篇

从前在一个国家里有两个都非常杰出的木匠。他们都建造过很多雄伟的建筑和雅致的亭台楼阁。他们的手艺都十分精湛,难分高下。

有一天,国王突然想从他们两个之间选出一个最好的木匠。他决定让他俩比赛,谁赢了就封谁为“天下第一木匠”。于是国王把两个木匠宣进宫,让他们开始比赛,看谁在三天内雕刻出的老鼠最逼真、最完美。谁要是赢了不光可以得到很多奖品,还有册封。

在这三天里,两个木匠都专心致志地工作,因为他们都希望得到“天下第一”的头衔。

到了第三天,他们都把自己雕刻好的老鼠交给国王。国王把所有的大臣都召集到王宫,让他们一起来评审。

第一个木匠的老鼠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眼珠子还会自己转来转去,胡须也能抖动。

第二个木匠的老鼠远看还有点老鼠的模样,近看怎么也不像老鼠。

胜负立马就分了出来,国王和大臣们一致判定第一个木匠获胜。第二个木匠却站了出来对国王说:“陛下的评审不公平。”

国王问:“怎么不公平了?”

第二个木匠接着说:“要判定谁雕的老鼠更像真的老鼠,应该由猫来决定,您不觉得猫看老鼠的眼光比人要锐利的多吗?”

国王觉得第二个木匠说的有道理,就派人去抓几只猫来。

没想到,猫刚被放到地下,都不约而同地扑向那只不像老鼠的“老鼠”,一个劲地啃咬,抢夺了起来。然而,却没有一只去光顾那只很像老鼠的“老鼠”。

国王觉得不可思议,但是事实摆在面前,他只好封第二个木匠为“天下第一木匠”。

但是国王想弄个明白,于是问第二个木匠:“你是怎么让猫认为你雕的老鼠是真的老鼠的?”

第二个木匠笑着说:“其实很简单,我只是没用木头而是用的鱼骨雕的老鼠。猫在乎的根本不是像还是不像,而是腥味啊!”

第六篇

自从小木偶会哭,会笑,会生气,会向别人表示同情和关心之后,小木偶突然记起来,再过几天就是爸爸的生日了。

小木偶想,我又没有钱那该怎么办呢?小木偶灵机一动,想到:我可以到外面表演赚钱给爸爸过生日。

第二天早上,小木偶高高兴兴地走在大街上。他看到一个决好的地方就停了下来开始表演,他一边耍杂技,一边做鬼脸。他的表演多种多样,一会儿脸是笑嘻嘻地,一会儿垂头丧气,一会儿又是放声大哭。人群中有的都笑弯了腰,有些不开心的人都变的开心了。大家都往小木偶的盘子里扔钱,小木偶看到高兴极了。最后,他拿着手里的钱去蛋糕店里给自己的父亲买蛋糕以及买礼物,想回家快给爸爸过生日。当老木匠看到眼前的情景,眼泪唰地流下来。他一把搂住小木偶说:“我的儿子真的长大了。”

小木偶感受到了被爱的温暖,心里甜蜜蜜的,或许这就是真正的快乐!

第七篇

“小木匠,大木匠,统统都是木匠……”这一首歌你没有听说过吧!这可是我的原创之歌中的一首。你问我为什么会唱这种歌,因为我家的新房子正在装修中我去帮帮忙罢了。

我家的新房子正在装修中,我家虽然现在不好看,但等我们装修好了,一定是另一番景象。

说倒装修,大家就一定会想到木匠啊、瓦匠啊、油漆工啊……今天,我就要体验一下木匠的感觉。因为我家请了一位木匠,所以我就和他一起呆了半个小时。

这半个小时真好玩!一开始,我一手拿着锤子,一手拿着钉子走到一张木匠自制的桌子前,“叮咚叮咚”地打起来了。我刚打完,就连锁想到这钉子他们还要用呢!所以就大手大脚地拆起来,一会儿用手拔,一会儿拿榔头敲下面,后来还是让木匠来,只见木匠用榔头的头地敲得后面的那个东西先把钉子卡在里面,再把柄用力向后仰,钉子就出来了。他还对我说:“当木匠难,因为辛苦,当一名好木匠难,因为除了辛苦,还得用用脑!”但他的脸却一直是笑着的,在剩下时间里我和木匠做了一的梯子。

“做木匠也挺好的!”我说“你想做?我让你去学!”爸爸幽默地说道“哈哈,哈哈,哈哈!”全家都大笑了起来。

原来做个木匠也是很难得,如果数学学得不好或在计算面积马虎的话,房间面积一算错那可命名!

第八篇

王木匠做牌坊

最近刘大户遇到了点烦心事。

刘大户的小儿子考取了状元,按理,刘大户该高兴才是,可刘大户的小儿子差人从京城捎回家书,说要回乡祭祖,这可愁坏了刘大户。

按旗镇的规矩,谁家考取了功名,都要在镇前立一座功名坊,旗镇一百年间出了三个状元、一个榜眼,四家的牌坊高大巍峨,着实光了宗耀了祖,令人羡慕。如今轮到刘大户了,知府也准了,可官银却迟迟不到位。刘大户就琢磨着来年开春一定要大兴土木,盖过那四家。哪怕多掏些银子也值得。可儿子突然要回来,一下子把刘大户的计划都打乱了,人回牌坊在,老辈的规矩不能破啊,可这冰天雪地的,咋整啊?

“昨整?找王木匠呗。”管家的话一下子点醒了刘大户,他眼前一亮:“对,快请王木匠。”

提起王木匠,在旗镇可以说家喻户晓。他四十多岁,外乡人,身材颀长,十指关节粗大,据说力大无穷,丈把长牛腰粗的木头在王木匠手里,就像儿童的积木似的,摆在哪儿都服服帖帖。最绝的是,王木匠有一手绝妙的雕工,雕出的龙啊、凤啊、麒麟啊、貔貅啊个个栩栩如生,跟活的一样。

有一次,一个惯贼到一户人家偷东西,得手后从后院逃走,猛抬头,借着月光看见阁楼上有双眼睛正死死地盯着自己,再一细看,竟是钟馗,惯贼吓得屁滚尿流,扔下东西逃回了家里,从此一病不起,没过俩月,竟一命呜呼了。他的同伙悄悄溜到那户人家,发现阁楼上供奉着王木匠雕刻的钟馗像,虬髯圆眼,跟真的一样,难怪惯贼被吓破了胆。王木匠的名声不胫而走,坊间更是越传越神。王木匠雕的钟馗像一时间洛阳纸贵。

王木匠还有一手绝活,就是速度。有人亲眼看见王木匠一个下午雕了一百零八个罗汉像,个个神态逼真,姿态各异,竟没一处败笔。王木匠雕完罗汉像时,神态自若,气不长出,面不改色,期间还喝了一壶茶,休息了一个时辰。好像那些罗汉本来就在王木匠心里,只不过是搬了趟家似的。

三天后,王木匠被请到了刘大户家的书房。

刘大户命人奉上最好的茶,恭恭敬敬地说明了要建功名坊的事。

王木匠没吭声,端起茶杯呷了一口,这才缓缓地说:“难啊!”

刘大户说:“只要王师傅办好此事,价钱随您定。”

王木匠说:“这不是钱的事,冰天雪地倒好说,可您让我上哪找干活的人去呀。”

王木匠说的是实情。那年,恰逢洪灾,地里几近绝产,家家户户寅吃卯粮,很多青壮年客走他乡,剩下的,不是走不动的,就是老弱病残,想找个壮劳力实在是难上加难。即使有几个年轻力壮的,也一脸菜色,饿得连走路都打晃,更别提干活了。

刘大户叹了口气:“这可如何是好呀?”

王木匠说:“要想建功名坊,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您能出一万担麦子。”

刘大户倒吸了一口凉气,心说:他咋知道我囤了一万担麦子呢?

原来,刘大户新近从外地买回了一万担麦子,就为明年开春青黄不接时能暴赚一大笔,所谓无商不奸,这十几年刘大户就是靠着倒买倒卖发家的。

看王木匠看着自己,刘大户说:“一万担太多了,两千担如何?”

王木匠说:“至少一万担,少一粒也不行。”

刘大户咬着后槽牙说:“好吧,建好了才给。”

王木匠说:“得先付一半儿。”

刘大户戏谑地说:“好,那你必须半个月内完工,否则......”

“用不了那么久,三天足够。”

“只要三天?”

“就要三天。否则倒赔您一万担。”

“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第一天,刘大户派管家去看,只见修建功名坊处一块石头、一根木料也没有。

第二天,刘大户又派管家去看,那里还是空空如也。

第三天,刘大户坐不住了,他坐着马车亲自去看,修建功名坊处别说人,连个喘气的活物也没有。他心说:完了,肯定上当了。这王木匠一定是带着五千担粮食跑了。这小子,竟敢太岁头上动土,也不好好打听打听,我刘大户可是马王爷在世,头上长着三只眼呢!他咚地跺了一下脚,吩咐管家带上家丁,就是掘地三尺也要把王木匠找出来。

不用找,王木匠自己来了,他是来要剩下的五千担麦子的。

刘大户说:“好你个王木匠,三天到了,功名坊影都没有,竟还有脸提麦子?”

王木匠说:“刘员外,您说的这是哪的话呀?”

刘大户二话不说,薅起王木匠的衣服领子来到了建功名坊处,还没到地儿,他的手就不自觉地松开了。

只见镇外广场上,一座高大的功名坊矗立在云端。走近一看,四柱三间七楼的功名坊,汉白玉的底座,晶莹剔透,泛着圆润的光,上面是一座碉楼,高大巍峨,朱漆立柱,平实稳健,上书一副对联“紫气东来,十年寒窗志得意满;德被天下,一身正气傲雪斗霜”。立柱顶端是蓝红相间的门楣,气派典雅,牌楼正中三个楷书金字“状元坊”,大气庄重,和刘大户家这座功名楼相比,其余的四座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刘大户不禁看得呆了,过了好一会儿才想起鼓掌叫好来。

春节前三天,刘大户的儿子终于回来了,刘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好一顿热闹。

除夕夜,更是鞭炮齐鸣,烟花漫天。和刘大户家的热闹有一拼的,是旗镇老老少少家家户户都吃上了热乎乎的面食。

第九篇

一座青石小巷,两侧红砖老屋,细雨绵绵,迎着满风,往里慢慢的走着。不高不矮的围墙挡在小巷两侧,斑斑驳驳的青苔,墙上挂着苍翠欲滴的绿萝。而小巷的尽头,一位老人正在摆弄着木块,拿着锉刀,小心翼翼地打磨着,又细细雕刻,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那是一间破旧的平房,里面有一张大木桌,上面摆了很多工具,旁边还有两把小凳,然后就是随处可见的木料。

里面坐着一位老爷爷,耳边夹着一只木铅笔,那支铅笔似乎陪伴了他很多年,现在只有一根手指那么长了。他的一双大手上布满了老茧,厚厚的,硬硬的。左手大拇指上一根木刺扎入其中,拔不出来,便与老爷爷融为了一体。爷爷个子高高的,健康的小麦肤色,给他平添几分阳光。

房屋里的木料有的像耄耋老人,有的已被老爷爷打磨平坦,有的已打磨成器。正方的桌面,笔挺的桌腿,好似那血气方刚的男儿。

老爷爷拿起一块木料,先刨木板,看似笨重的刨刀在爷爷手中灵活而轻巧。他的眼睛就是一把刻度精准的鲁班尺,一只眼睛微眯,另一只与木板水平扫过去,刨刀在木料上面往复。木屑飞落,一块平整的木板就成型了,再经过他的测量,铅笔标记,锤子敲打,雕刻组装,经过半个月的忙活,做成了一张复古圆盘桌。爷爷反复摩挲着,嘴里呢喃:“嗯,这里不错,这里……”

老爷爷在干活时,什么声响也听不见,你若去打扰他,原本和善老爷爷就会不耐烦的把你推开,凶巴巴的警告几句,之后,老爷爷又会找到你表示抱歉。老爷爷的每一样作品都要大半个月,总是精雕细刻,从不马马虎虎。

生活里的匠人,将毕生岁月奉献给一门手艺,一项事业,一种信仰,他们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且孜孜不倦。

第十篇

鲁班是我国春秋时期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他在建筑史上有许多创造发明。攻城的云梯和磨粉的磨是他发明的,一些木工工具,如锯、钻、刨也是他创造的,人们称他是建筑工匠的“祖师”。

鲁班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的施工,有一定的实践体会。相传鲁班年幼时调皮贪玩,这本属儿童的天性,但他的玩,不是无目的“撒野”,而是每天花很多时间玩建筑工艺。如用树枝搭个房子,拆了又搭,搭了又拆;用砖石垒座小桥;找些树根雕个什么玩意儿……有时一玩就是一整天,连吃饭都忘记了。左邻右舍的人见鲁班整天摆弄这些东西,认为他没有出息,说有出息的孩子应该用功读书写字。

小鲁班不被人接受,只能说明这些人眼光短浅。而鲁班的母亲却不然,她认为鲁班玩得很有意义。她想摆弄这些建筑是很动脑筋的,所以,母亲认为小鲁班很有心计,将来能成大器。于是,母亲鼓励儿子去做他喜欢做的事,发展他的才干,开拓他的智慧。最后,鲁班终于从贪玩的孩子成长为建筑工匠的祖师。

鲁班年少时,十分孝敬父母。有一年,父亲死于吴国,鲁班母子俩要赶去奔丧,可路途太遥远了。小鲁班担忧母亲走不动那么多路。于是,他连夜进行设计,制造了一辆车子。这车子用木材制成,车内安装有木制摇把。只要摇把一转,就能驱动车子向前行进。不断摇动,可让车子不断向前运动。车子造好后,小鲁班让母亲坐在上面,又快又省劲地到达了吴国。

古代伐木都用斧子,干活又累又慢。有一次,鲁班上山伐木,不料手指被山上的野草划破了,血流不止。鲁班想,一棵小草都如此锋利,如果用铁打成这样的刺,不就可以锯树了吗?于是鲁班发明了锯,至今人们还沿用这种工具。鲁班一生中发明了许多东西,为人类造福不浅,不仅后世的木匠尊崇他为“祖师”,还有更多的人追念他的功绩,把鲁班当做勤劳智慧的化身。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