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西周王年论稿的读后感大全

西周王年论稿的读后感大全

《西周王年论稿》是一本由张闻玉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0,页数:45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周王年论稿》读后感(一):西周王年论文集

这本书可以看成是作者张闻玉先生的论文集,本书的主要内容分为了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理论和方法,在这一个部分中我们能够看到张闻玉先生在研究西周王年时运用的是什么样的理论和方法,张闻玉采取的是三证合一的方法,他提出要以地下材料(出土文物)、纸上材料(典籍记载)、天上材料(实际天象)三者结合的形式对西周王年进行研究,以往都是以出土文物和典籍记载即两证的方式进行佐证。这一方法张闻玉也没有说是自己的主创,说都是从他老师张汝舟那里学过来的。

第二个部分则是西周王年考,在这一个部分我们能很直观的感受到张闻玉是如何运用三证合一的方式去推断西周王年的,三个方面都达成一致才能去说西周王年的确切时间。西周王年的确定对于历史的研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周前面还有夏和商,而如果周的时间不确定那么夏和商的时间就更不用说了。在西方学者看来中华文明的形成是3000年前左右,而我们国内学者一般都认为是5000年前左右毕竟经常说中华上下五千年,而西周王年的确定对于我们国家的历史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就可以将国家历史再至少往前推几百甚至上千年。

西周王年其中最重要的时间点就是武王克商,也就是商朝灭亡的时间,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国内之前对于武王克商的说法有三十多种,年度的差别也是很大,张闻玉推断的公园前1106年可以说为我国历史的确定提出了一种比较有力的说法。毕竟是3000年前的历史,各种这样那样的事误差还是会有的,所以不可能真的下定论。看这一部分的推论还是挺废脑子的,不仅历史数学要好还得会天象。

第三个部分就是西周王年概览,也就是张闻玉具体提供的西周王年,都是结合了出土文物、典籍材料和实际天象而提出的。

这本书的再版对于西周王年研究感兴趣的人来说还是很不错的,光是本书的序就有三个,读后感也有四个,可以说是排面满满了,读后感里面的评价也很中肯,没有很吹捧就是实事求是的评价张闻玉的研究成果。一部分论文的发表也有很多年了,随着各种新的文物以及新的研究方法出现西周王年的年份也会越来越确定越来越清晰。

《西周王年论稿》读后感(二):从历法看西周

在《天象与历法》(评《铜器历日研究》)一文里,我们谈到了张闻玉的历日研究何以可能:古人观象授时,今人推象定历。

这一做法的现代模式发端于清末民国,西方文化大肆入侵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可靠的科学技术,特别是崭新的、系统的观念思路和研究方法,使中国学者对金文甲骨、天文历法的认识取得了显著突破。当时号称“甲骨四堂”的罗振玉雪堂、王国维观堂、郭沫若鼎堂、董作宾彦堂都是学贯中西的人物,既受传统私塾、家学里的经典教育,又了解西方学术的要略和进展,方能令不成体系金石学面目一新。最为广为人知的,就是王国维提出结合纸上文献材料与地下考古材料的二重证据法。

张闻玉师从张汝舟,进一步把天文历法所提供的时序信息拿进来,变成三重证据法。这一步是可取的,因为华夏先民历来重视自然规律的周期次序,始终把祭祀、历日、编史视为要事,通过金文、甲骨、史传、墓葬等等渠道为我们了解天象与对应的时间和事件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线索。同时,天象规律在数千年内也非常稳定,足以为我们依据这些线索推定时序建立稳固的基础。最突出的就是周人在铭刻金文歌功颂德、赞扬祖先时,也一定要记下那些事件发生时的月相(历日时间)和场所(地点)。这使得通过“铜器历日”追究史实特别有用。

不过,今人的天文观测和推理水平远超古人,又有追究严苛的同行检验,犯错的可能性极小。古人,尤其是上古时期的先民们,还在摸索发现天文规律的阶段,在历法上本就容易犯错。再加上中国历史十分漫长,中间无法避免地出现了许多佚失、疏漏、错误。刘歆生活在两汉之交,公元元年附近,西周的建立却在公元前一千年以前。二者无论如何也相隔千年之远,无论制度、风俗、语言、历法、礼仪,还是房屋、农桑、动物、器物、墓穴,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又失去了成体系的文献遗存,刘歆在精细问题的处理上自然就会失真。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里也说:“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本于兹,於是略推,作三代世表第一。”

因此,近一百年来,如何正确地解读文献、考古和天象材料成为了主要问题。尤其是当它们彼此冲突、难以协调的时候,就必须搞清楚是谁出了错,是写文献的人认知错误、写作错误还是文献传播过程中被错误修改了,又或者是编订历法的人认知水平不足,导致当年出现了不合常理的临时调整?

《西周王年论稿》所呈现的几个案例,也就是明确武王克商的年代、西周中期共孝懿夷四王的次序、金文对号法的相关问题,以及整个西周的纪年等等,共同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魅力:在天象历法推步正确的前提下,逐一理清古人制定历法时可能的错误、古人对更古之人制定历法的误解、文献的源流与篡误、散落的线索渐渐编织为网络……应当说,这些趣味是所有从历史中探索发掘的人多少有所体会的。只不过它在渺茫幽微的上古史里比较明显,而在添加了天象与历法这些特别精细严谨的推定之后更是别有风味——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西周王年论稿》读后感(三):西周年代学研究

张闻玉:“只要我们承认重要,承认历日所反映的历朔干支之间的内在联系,那就得以历日为断代的主要手段(当然不是唯一手段),而不必曲从形制、纹饰之类。考古专家在这个问题上应与天文学家携手合作,切忌偏执。因为铜器历日不是今人的臆造,而是周人的自铸,绝不可视而不见。”

之前阅读过张闻玉《铜器历日研究》,了解到张老师所采用的文献、器物与天象“三证合一”的研究方法。

张老师在本书中延续了此法,将其运用于“王国维《生霸死霸考》志误”等文章,力证此法比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更具说服力,同时也指出王国维“月相四分说”的疏漏之处等。

天文历法里的“霸”是指阴历月貌,泛指月球受光及背光之态势而非月相;月球受光面,即农历十五叫“生霸”,既望为农历十六,即“既生霸”、农历十七叫“既旁生霸”;月球背光面叫“死霸”;朔为“既死霸”。

张老师认为,王国维多引各家之说,对霸、朏不得其解,将二者混而为一,又将生霸死霸的区别混淆,是王氏最为明显的两次错误。

张老师灵活运用铜品历日与实际天象勘合的历术,来推演武王克商的具体年代及年月日,从而诠释《武成》所记月相,复其原著者之本义,在根本上解决王国维之误。

张老师在本书中,以方法论的方式整理出西周诸王年表、事略——

本书比《铜器历日研究》易读N多,阅读难度不大,尤其适合西周年代学研究爱好者。

《穆天子西游》的封面设计采用汉画像砖拓片、青铜器铭文等“西周元素”,契合书籍内容,非常不错!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