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宽容》读后感摘抄

《宽容》读后感摘抄

《宽容》是一本由[美] 房龙著 朱振武等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1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宽容》读后感(一):关于宽容

其实最开始看书名以为劝解人要有宽容之心。仔细一读才发现自己错了,不得不说对于一个无神论者来说读这个说难度很大,且房龙的写法也有点超过我的阅读舒适区。很多句子需要仔细体会和反复揣摩,每章的观点分布也比较散,当然可能也是因为我的水平确实有限,很多宗教派别和理论需要查阅资料,这算是毕业以后认认真真每章都做笔记的一本书,值得推荐。其实在我看来,信仰是寄托精神或者慰灵魂的一种东西,不能因为别人的信仰和自己不一样靠武力让别人屈服~~~战争恐惧~~抛却不宽容,追求公平与正义、不妄加评论、不忘记历史,远离不宽容

《宽容》读后感(二):房龙《宽容》摘抄

宽容(来源于拉丁字tolerare):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的耐心公正的容忍。

历史多次证明,群众的宽容心不如统治者。因为他们只是穷人,没有必要把自己搞的多崇高。对品格高尚的公民而言,良心会允许他们在积累财富时做出必需的妥协退让,还能保持富足、愉悦。

我们抬头仰望同一片星空,我们同是这片土地上的过客,居住在同一片蓝天之下。我们殊途同归,何必在意每个人的选择?生命的奥秘太过玄妙,通往真理的道路不应只有一条。

现代的不宽容也可以分为三类,即懒惰导致的不宽容、无知导致的不宽容和自私自利导致的不宽容。

生活本是一场光荣的历险,历经多少岁月流逝,它却变得毛骨悚然。这是因为,人类一直生活在恐惧中……所有不宽容的根源都是恐惧。

无知的人因为无知而变得危险。

熟悉可以消除人们在面对一无所知的神秘事物时的敬畏和恐惧。

宗教教会大部分人信仰的不是爱,而是恨……有的人对宗教比任何人都虔诚,却仇恨地看待世界;有的人不懂宗教为何物,却对世界万物充满悲悯之情。

从内心世界来划分,这世上存在两种迥然不同的人——过去一直是这样划分,将来可能还是这样划分。少部分人,通过不懈的研究和思考,以及对永恒灵魂的严肃探索,达到了某种超然的哲学境界,从而置身于尘嚣之外,远离世俗的烦恼。但大部分人在精神上并不能满足于“清茶淡饭”,他们喜欢刺激点儿的,最好还能灼烧舌头,刺痛食道,好让他们振奋精神。而这个东西是什么倒无所谓,只要符合要求,且唾手可得,取之不尽就行。

现代心理学告诉了我们关于我们自身的几件有价值的事情,其中之一就是我们做的事,极少是出于单一的动机的……出于天性,我们总会从这些动机中挑选出最有价值的,听起来最令人敬佩的理由,为了迎合大众,将其粉饰一番,然后告知世人,“那就是我这么做的原因”。

《宽容》读后感(三):不宽容

本来以为是一本谈论道德上的宽容的书,结果是一本历史书,写的也不是宽容,而是人类不宽容的历史。

难怪觉得这本书和房龙的名字似曾相识,原来初中的时候语文课本上选了《宽容》的序言。房龙能写出这本书,不仅要对历史有所认知,还要对哲学和宗教也有所认知,由此可见是个博学多才的人。但房龙对节奏把握得很好,对宗教的部分点到为止,从而避免了这本历史书变成宗教书的尴尬。上海译文的这个版本装帧非常精美,尤其是中间插了很多房龙的画作,生动又让读者见识了房龙的多才。

从原始人开始,不宽容就一直伴随着人类。最原始的人用禁忌和巫术建立了一个不宽容的体系,从那之后不断发展,宗教产生以后不宽容更是主宰了宗教的世界。

宗教不宽容。

它对异教徒残忍而苛刻,在神的名义下发动了一场又一场非正义的战争,人类的暴虐引发了一次又一次的屠戮。在这无边的黑暗中,也曾闪过点点微光,那是一个个闪亮的名字:伊拉斯谟、索齐尼、伏尔泰、布鲁诺、斯宾诺莎,一直到托马斯潘恩。他们在不宽容的体制中为宽容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虽然已经被历史的河流淹没,但好在后世还有人记得。

本书的主体部分从原始人写到托马斯潘恩,但这距我们最近的一百年的历史却只用了一章来述说。房龙1944年去世不可能写完,但更重要的可能是他在最后一章中提到的,步入20世纪,整个人类历史变得更复杂,原先只有一种人类互相残杀的体系,现在却有一百种。这每一种不宽容的体系下都是赤裸或隐藏的偏见、狭隘、残忍,述说起来也更为复杂。

但就是在最后的一章中,房龙通过对所有不宽容历史的体察,提出了本书最重要的观点:不宽容的根源是恐惧。无论迫害以什么形式出现,它都是由恐惧引起的。

我们通过对人类历史的回望知道了一个不宽容的体系将给人类带来多么巨大残忍的灾难,又通过房龙知道了要避免这种宽容关键是要战胜恐惧。

虽然很难。

那将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真正的胜利。

《宽容》读后感(四):从不宽容到宽容,世界会越来越好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官方性不宽容而不是私人性不宽容(二者的区别详见文末金句摘录)。

说实话我本人不是很喜欢读这本书,虽然整体上还是以“宽容”这一话题为主线,但其中内容太零碎,而且很多东西我云里雾里,或许是我自己无知吧。但不管怎样,这本书还是给我带来些许震撼,让我看到人类历史中由不宽容而给人们带来的无尽的苦痛与灾难,这是值得人类反思的。

“恐惧是不宽容的根源”“不宽容是集体防御本能的体现”,西方历史上特别是中世纪时期的不宽容主要体现在宗教上。宗教的兴起特别是基督教,为了本宗教群体的生存与发展,不择手段地对异端群体甚至无辜的人进行惨无人道的迫害,批判、囚禁、砍头、火刑……各种手段让人不堪入目。 从历史进步的角度看,之前我一直认为(很多人可能也是)宗教改革是继文艺复兴之后又一次的人性解放,崇尚个体自由的运动,使得人们能够摆脱天主教的枷锁和桎梏,自行去解读《圣经》,对话上帝。但就本书所言,事实并非如此(当然,它的进步性也不应忽视)。书中说,宗教改革不过是世界由以前一个监狱变为两个监狱,无论是路德还是达尔文的新教只不过是另一个天主教,换汤不换药。新教的兴起甚至加剧了宗教的不宽容,它们仍然会对非本教群众(异端)进行迫害、残杀,仍然会有许多无辜受害者,凡此种种丝毫不逊于它们的“母亲”——天主教。 说回到欧洲的近代,民族国家林立,国与国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疏于谈判,冲突不断,争端并起,战争频发,人民痛苦不堪,两次世界大战就是最好的典型。归根结底,都是由于国家间的不宽容造成的。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联合国的前身)的建立,人类才真正学会用谈判妥协的方式而不是战争来解决各种利益争端。 这些种种的不宽容行为,我们权且把它们当作人类还处于年轻气盛状态下的能被理解的行为,毕竟人类从智人走出非洲至今也仅仅大约20万年,相较于地球和宇宙的年龄,人类真的太年轻。我不想当悲观预言者(虽然有时候我们不得不以悲观主义处事,这个先按下不表),虽然当下的国家、社会仍然有许多不宽容的现象,但我们确实不该只把目光聚焦在这些污点上,而忽略了整体的美好,不是吗?从人类进步的进程和诸多的文明成果来看,我坚信,人类会变得越来越宽容,求同存异,和睦相处,为了共同的未来携手并进,走向光明。 相信我们自己,相信人类,世界终究是会越来越好。 以下是本书金句摘录:

“私人性的不宽容是很讨厌,对任何社会来说都比麻疹、天花、饶舌妇加在一起更不不堪忍受。但私人性的不宽容还没有刽子手,不会部署监狱,不能规定整个国家该想、该说、该吃、该喝什么,要真这么做,就会招致所有挺感人的强烈不满,新规定就会变成一纸空文。” “官方性不宽容对他人横加干预,雷霆万钧,但无辜受害者从来得不到任何形式的平反补偿,这种专横不容他人申辩,并且总是援引神圣意志来支持它的决定,煞有介事地以诠释天意为己任,好像了解神意是刚刚在竞选中胜出的人的独有财产。” “历史应该像伦勃朗的蚀刻画,生动地描绘经过精心挑选的、最好最重要的事情,其余的就让它留在阴影中看不见好了。” “我们面对未知事物的神秘性时往往感到敬畏,一旦熟悉它,这种心情就消失了。” “应当容忍一切宗教,因为每个人都必须走自己的路进入天堂”——爱比克泰德 “我们仰望同一片天上的星星,都是这个星球的匆匆过客,居住在同一个苍穹下。每个人都在努力寻找终极真理,走哪条路去寻找真有那么重要吗?生存之谜太玄妙了,不应该只有一条路通向正确答案。”——西马库斯 “智慧意味着知道自己无知”——苏格拉底 “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是否掌握真理,或者自认为真理在握;人的价值在于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莱辛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