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清明节作文题目有诗意600字

清明节作文题目有诗意600字

提升写作能力,做到手到擒来,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作文能力提升有帮助,特地精心编写的清明节作文题目有诗意600字。

第一篇

夜里雨声,闲读宋词,听北宋词人晏殊浅吟:“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翻过几页,又听见晏殊第七子晏几道叹息:“舞烟眠雨过清明”。

心里蓦地一惊,春社已过,清明又至了。

不知不觉间,我们错过了季节,又错过了回忆,只剩下一幅对联,在日长飞絮轻的时光里晃悠:“冬至大地,霜降房檐,看大雪小雪一片白露。夏至暑天,惊蛰亭榭,盼大寒小寒全天清明。”

春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古无定日,先秦、汉、魏、晋各代择日不同。自宋代起,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社日,俗称“春社”。“春社”有官社、民社之分。《礼记。明堂位》有官社的记载:“是故夏勺、秋尝、冬烝、春社、秋省,而遂在蜡,天子之祭也。”唐诗人张籍、王驾则描绘了民社的盛景“庭前春鸟啄林声,红夹罗襦缝未成。今朝社日停针线,起向朱樱树下行。”“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生于山野乡村,对土地和时令有特殊的感情,在享受丰盛味美的食物时,我们总是念念不忘“土地公公”的恩德。在绵阳,最隆重的“春社”祈福仪式,莫过于安县睢水关的“春社踩桥”。这座桥叫“太平桥”,始建于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距今有200余年历史,桥身为20余米巨型单孔弧架,犹如一道彩虹横卧水上,素有“渔洞山前悬半月,虎头岩下见长虹”的美誉。不知从何时开始,当地百姓笃信,在“春社”日这天到这里来踩桥,可消灾免难,祈祷平安。后来,这种习俗被更多的人了解,逐渐成了川西北最负盛名的民间春社活动。每到“春社”日,菜花丛中,鞭炮阵阵,潮水般的人流纷纷云集于此,绵延数十公里,为自己和家人祈福。

与“燕子来时春社”的喧嚣相反,“梨花落后清明”就显得冷清了。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古时也叫三月节,有2000多年历史。“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万物由阴转阳,吐故纳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清明原本欢乐之节,大禹故里北川,历来有“清明”贺治水成功之说,乡人奔走相告,共庆天下太平。从唐代起,“清明”渐成春游踏青的代名词,且历代承袭成为习惯,人们在这个时节,纷纷走出户外,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其乐融融。孩子们最钟情的,则要数放风筝,有的风筝上还装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在现代人眼里,“清明”与扫墓祭奠的联系则更紧密。这是因为,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后来,唐玄宗被这个故事感动,于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且列为当时“五礼”之一。寒食与清明仅隔一天,为图方面,人们干脆决定在清明扫墓,到明清时,清明扫墓更为盛行。新中国成立后,人们也选择在这天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辈。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绵阳历来有扫墓的习惯,每到“清明”,家家户户的后代子孙就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鞭炮等到祖坟墓地,将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将纸钱焚化,鸣炮祈祷,为坟墓培上新土,栽几株鲜花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还必须在墓前吃掉酒食才回家。

2008年,“清明”在千呼万唤中,已成了法定假日。但关于“清明”的解读,却仍众说纷纭。这两天,著名学者、中国古代韵文专家熊笃又在呼吁,要原清明的“本来面目”。在熊笃看来,按照《礼记》的说法,“仲春之月,令会男女,奔者不禁”,清明节应是提倡男女谈情说爱的好时节。”

熊笃说,清明时节,青年男女最适合去水边休憩、划船游玩,甚至到野外谈情说爱。但是,熊笃没有说,如我等中老年人该去做什么?

我想,还是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吧,比如踏青、扫墓、祭祖、省亲。

第二篇

清明节的习俗,清明节习俗有哪些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如果按农历计算,没有确定的日期,即上一年的冬至过了106天就是清明;按阳历计算则在4月4日或5日(以当年二月平或闰而差异),太阳到达了黄经15度时,清明就开始了。这时候,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万木凋零的寒冬已经过去,草木茂盛,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清明”两字,根据宋代陈元靓的《岁时广记》中所说:“清明者,谓物生清净明洁”。清明时节,风和日丽,莺飞草长,柳绿桃红,改变冬季寒冷枯黄景象,大地一片清净明洁。汉代刘安所著《淮南子》中写到:“春分后……加十五日则清明风至”。这里说的“清明风至”之时正值阳春三月,所以有“三月节”之称。《岁时百问》一书也曾做解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可见,清明节是由它所处的时令,在气温、光照、降雨各方面俱佳而得名。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所以,国家通过立法,将清明节纳入法定的节假日。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多彩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节的习俗——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清明节的习俗——挂纸

“挂纸”在台湾的习俗中称为“压墓纸”。挂纸时,先要将生长在祖先坟墓上的野草,用锄头或镰刀整理清除,在用小石头或砖块将墓纸压在坟上,表示这个坟是有后嗣的,否则很容易被人误以为是无主的孤坟,而受到破坏。墓纸分为白色、红色、黄色的古仔纸以及五色纸(红黄蓝白黑)两类,现在则多用五色纸,其用意是盖厝瓦或表示子孙已祭拜过。至于传统的客家人挂纸时比较慎重,先用锄头挖一块绿色的草皮,并把带来一迭滴有鸡血的黄纸,用草皮压在坟上,然后在坟地四周摆上十二张银纸,除了挂墓纸的目的外,还有血祭的象征。

清明节的习俗——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宋代清明时节,京都人民踏青郊游,市集买卖的热闹情景。

清明节的习俗——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清明节的习俗——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节的习俗——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清明节的习俗——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清明节的习俗——拔河

拔河发明于春秋战国时代,当时叫做“牵钩”。主要使用的设备是一条粗麻绳,两头还分有许多小麻绳,在古代比赛时,以一面大旗为界,视哪一方先把另一方拔过中线(代表河流)就算是胜利。拔河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体质,最初是在军队中盛行,后来才流行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节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此以后,清明拔河遂成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第三篇

诗意简简单单的一个词,却包含着很多理解,诗意是一种靠内心理解的词。

诗意我认为是一种美,一种不复杂,但又高贵的美。

记得我小的时候经常和妈妈一起去姥爷家。那时候还小什么都不懂,只知道姥爷家有很多小玩意很好看,大大小小的放了整整一面墙。那里总是我去姥爷家的第一站。从那时候起我就喜欢那种简单而高贵的青花瓷。

我永远都会记得姥爷最喜爱的那个盘子,盘子的光泽那是没得可说的,颜色主体为白色,但是盘子的白色隐隐的有一些想冒却没有冒出来的亮蓝色,那是我和姥爷第一次外出游玩的时候买的,也是我最后一次和姥爷出去买那些简而不单的诗意青花瓷了。

记得那天姥爷说带我去买那些什么瓶什么碗的,我激动的半夜没有睡,早上太阳公公还没有升起,我就早早的起了床,想赶快看到我的最爱,虽然我什么都不懂,但是我知道我爱那种东西,爱那种诗一般的感觉。终于到了我期盼已久的目的地,我左看看西瞧瞧,好像鱼儿找到了海洋似得去我欣赏我爱的那种美。每进入一间房子都会给我一种更加爱青花瓷的心。看着眼前的这番景象,我更加的领略到了那种青花瓷带给我简而不单的诗一般的感觉。

现在我对青花瓷的心一点都没有变,我还会经常去我和姥爷去的那个地方,那个地方并不大,但却饱含着我对青花瓷的喜爱,我对诗意的追求,我对姥爷那种不变的爱。

再次来到我到姥爷家的第一站,小心翼翼的拿起那老爷最喜爱的盘子,好好地端详端详,我对诗意的追求不会变,我只会更加的爱青花瓷。

第四篇

将圆未圆的明月渐渐升入高空,湖水碧波荡漾,偶尔只有几个“音乐家”在草丛中“演奏”。楼上的诗歌铃声,伴着月光传入我的耳朵,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富有诗情画意,我微微一笑,不禁想起了学校那熟悉的午休铃。

学校的午休铃声是一段诗歌,以前每当我吃完午饭,急匆匆的跑到座位上写作业时,那段令人讨厌的午休铃总会准时响起,“15+23等于?15+23等于?”唉,可恶的午休铃搞得我连加法都不会了,我捂住耳朵,恨不得把那段听了让我火冒三丈的午休铃直接掐掉。

滴水成冰,雪花精灵停止了一夜的忙碌,天地间苍茫一片,屋顶是白的,操场是白的,就连老师和同学们去学校的必经之路,也被皑皑的白雪所覆盖。吃完回味无穷的午饭后,我们又像往常一样,把自己裹的像包裹一样严严实实的,坐在位置上等待老师的到来。只见双眼炯炯有神的茅老师走进教室,笑着对我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上语文课,我们来上一堂有趣的古诗课”。“古诗课”?大家七嘴八舌,窃窃私语,茅老师打开投影,只见上面写了“飞花令”三个字。一看到“飞花令”,平时喜欢看诗词大会的我们,双眼发亮,张张手臂,蹬蹬腿,跃跃欲试起来。本次“飞花令”的主题字是“花”,只见同学们热火朝天的“开战”起来,刘一涵先来了个下马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厉凡也不甘示弱:“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又有几个同学争先恐后,紧锣密鼓: “林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时,我的老对手吴方一嗖地站起来,只见他胸有成竹,摆出与我一决高下的气势,果不其然,他先发制人:“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我紧随其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又轮到他了,他眼珠子骨碌一转,摇头晃脑,嘴角一扬,蹦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什么?我一脸茫然,居然是我没背过的宋词,我的记忆正飞速的擦拭着我的大脑,这时,午休铃又响了: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诗歌在我的脑海中环绕,就像刺中了我的一根敏感神经似的,我情不自禁的脱口而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我竟一口气全背完了,茅老师向我投来了赞许的目光,表扬到:“小夏同学,你真了不起,唐诗宋词你都背得滚瓜烂熟,不愧是我们班的小诗人”。我心里美滋滋的,心想这可还多亏了午休铃呢。

山不再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每当熟悉的午休铃再次响起,我就越听越陶醉,总会忍不住唱起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这是我听过的最好听的铃声了。

第五篇

诗词是中国古人的智慧,诗句脍炙人口,流芳百世,还饱含着诗人深深的情感。

我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就开始接触诗词,当时只是觉得诗词很有意思,但没有进一步去了解。到了高年级,慢慢地诗词量日积月累变大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观看诗词大会可以获取许多关于诗词的知识,让人受益匪浅。记得有一次,主持人出了一道很难的题目:翻译一下整首诗,当时很多人都愣住了被难到了,原因是他们根本不知道诗意是什么。而在电视的另一头观看的我也冥思苦想,想了一会,终极大题答出来了。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着主持人宣布答案。终于正确答案揭晓了,我一句一句地对照,“耶!全对!”一声欢呼响彻云霄,我高兴极了,越发对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了。接着往下看,主持人接连出题,我也紧紧跟随着主持人的节奏紧张答题,碰到不懂的问题,我就把题目抄下来,查阅资料,解决难题。就这样不知不觉中诗词大会就结束了,我还意犹未尽,念念不舍。就这样在诗词大会的帮助下,我慢慢地迷恋上了诗词。

还有一次,我在家里翻看诗词的书,无意中看到我最崇拜的诗人李白写的一首词——《将进酒》。它深刻地描写出李白爱喝酒,“酒中仙”的形象。但我对这首词的意思不太理解,就跑到爷爷的房间去问他。爷爷耐心地一句一句给我解释、翻译,还把其中蕴含的故事告诉了我。我津津有味地听着,越听越爱听,越听越有兴趣。趁着兴头上,我又接连找了几篇诗词让爷爷给我翻译,碰到我们俩都不理解的诗句,就一起上网查阅资料,了解这些诗词的创作背景,受益匪浅。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好怀念那些快乐的时光。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人生自有诗意”,诗词可以读出这首诗作者的情感,让我们一起在诗词的海洋中畅游吧!

第六篇

1、生活如诗,诗意有尽情难尽;生活如茶,茶香满口情悠悠;生活如歌,歌到深处情难留;生活如酒,酒将醉时笑语吟——(无锡市《精彩一幕》)

2、生活是爱的海洋,人人都呼吸着爱,感受着爱。生活就像一片夜空,在流星的精彩瞬间,令人感受到壮丽的美;生活就像一涓细流,在穿石的精彩瞬间,令人感受到坚持的美,但人间最美的,是爱。——(无锡市《精彩瞬间》)

3、抛不完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幽幽——(富阳市《心弦上痴情的景致》)

4、我爱“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那种舞动的劲,带动我青春向上的心灵;我思“小桥流水人家”那游子的乡愁,牵动我年少的思绪,拨动我心灵的思乡琴弦;我悟“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寂静,那和祥,抚着我年轻狂妄的想法,赋予我冷静的思想。——(厦门市《岸?流水?奔放》)

5、流水清清,荡漾起声与色的韵律,飘逸出生命的华彩与灿烂。

流水柔柔,点染开情感的温和,播洒下爱的春露。

流水蓬蓬,激扬了力与美的交响,迸发出灵魂的坚韧。——(厦门市《水韵悠悠》

第七篇

随着刺眼的阳光透过窗户映射进来,我迷迷糊糊地睁开眼,微笑着迎接新的一天。打开窗户往下眺望,高高低低的楼房瞬间占据我的视野。此刻仿佛站在高山之巅,好像这无边的城市就在我的脚下。无形之中,胸怀也随之放大,禁不住放声感慨:“昊天无极!”

城市其实并不局限,反而每一天都让我们过得紧张而充实。汽车的鸣笛声,刺激我们从睡梦中醒来开始奔波;穿梭于来来往往的人流之中,每一秒都是与时间的赛跑;黄昏时撑着疲惫的身体,步伐却坚定而欢快……事实上,我们不都很幸运吗?这座看似喧闹的城市,催促着我们生活的节奏永不停歇。

城市里装的人那么多。自然,人与人之间在冥冥中就多了份默契。清晨,天还未亮,一声鸣笛,那些守在地铁前的人们就蜂拥而上。赶上车的人,满心欢喜;而那些错失了一分一秒的人,就只剩下叹息罢了。就因为这些,城市又朦胧着一份色彩。有人要下地铁的时候,缩一缩肩,夹一夹背,人与人之间每移一步都是一次近距离的摩擦,更是一种心与心的感应。退一步,让比你赶时间的人先走,谁不是每天忙忙碌碌的呢?

不知不觉,不声不响,其实每天我们所经历的平凡的一切,已经将人与人拉得很近很近。

淅淅沥沥的下雨天,你举着伞走在街上,当路过那位没带伞的朋友时,你会放慢步伐,把伞悄悄移到他的身边;教室的窗边,传来朗朗读书声,如一串美妙的音符落入你的心田,让你也沉入书海无法自拔;缓缓地路过拐角处看到乞讨的老人,你会轻轻留下几枚硬币,并给予他最真诚的目光……

猛然回首,我们身处这繁花似锦的城市之中,不也是一种幸运吗?茫茫烟雨中,我们收获感动,收获美好,收获城市的意味。

忽然觉得,“昊天无极”已不足矣来形容这城市了。“诗意”才配得上城市的面貌。

第八篇

生活自有诗意在

有人认为看“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是诗意;有人认为赏“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境是诗意;还有人认为体味“千里共婵娟”的情怀是诗意。其实,只要细细品味,生活处处充满诗意。 ——题记

江南之韵

留恋着马致远的一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让人联想到小家碧玉的江南。

小雨淅淅沥沥的洒落着。雨点像串串的珠帘,又像幕布,把时光依稀涂抹在天上,把记忆唤回到飘雨的季节里。青石板路上溅起一朵朵冷艳的花。听着窗外的霏霏淫雨,再也忍不住了,撑起那把油纸伞,踏过青苔石板,享受着绵绵细雨的沐浴,听着那已远去的木屐声,让雨为我洗去一身的风尘。

雨丝细细密密,如丝如织,宛如绣娘手中的针线,又似琴女纤指下轻盈柔和的筝弦。远处的农民穿着斗篷辛勤的耕作,娃娃们更是闲不住,赤着脚在水塘里跳着叫着,打破了宁静,笑声回荡着,一切都氤氲开去……

金秋之魂

徜徉在山间,感受着秋天的气息,我理想中的秋是那一道道的山岭,一座座的山峰,铺满落叶的山径,曲曲弯弯,向枫林深处无尽地伸延。满山遍野的枫叶,铺展成红色的海洋。那一抹抹、一簇簇的红,叫人心襟飘荡。层层叠叠枫叶伸展着的随风飘摇,那红色是不变的情愫,是生命的激情。正可谓“霜叶红于二月花”。

枫叶的美,美在傲然临风,美在从容飘逸。它不比春花的妩媚,不比夏花的妖娆,不比冬梅的傲骨,却在秋色中独放艳丽。又到满山枫叶红,那条被秋枫染醉的溪谷,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因为那满山的霜叶是秋之魂。

当枫叶再度霜红,我依然会徜徉在深秋的枫林,漫步在飘满红叶的小径上,把枫叶夹进喜爱的书中,把秋天收藏在记忆里,用一生的岁月记下那如诗的意境。

婵娟之情

月亮总是用来抒发思念之情,所以中秋节的月亮被这情充斥的亮又圆。

晚霞消退,太阳渐渐褪去了明亮的光辉,留给大地的是暗红中的忧伤,忽然一种莫名的银白洒在了大地上,月光撒进清冷的庭院内,按抚着那群聒噪的鸟儿。在那颗桂树旁,今夜,有多少人醉倒在那圆圆的酒杯里,有多少人在梦里踏上回家的归途。天上,那圆润的明月里,吴刚有没有砍完桂花树了呢?玉兔是否还在捣药?只有那嫦娥知道,只有那悄悄飘过的云彩知道。梦醒了,无奈趋使他写下了那首:“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那韵,那魂,那情,交织在一起便有了诗意,只求你细细去品味,其实生活自有诗意在。

第九篇

我的青春里有诗意_诗意人生作文800字

世事如书,唯独爱你这句话。

将世味煮成茶,将诗意融合于小确幸中,晨钟暮鼓,相思成疾。

汝清徐如陌上松竹,清风如朗朗圆月。

《广陵散》一曲闻者泫然泪下,凤凰哀鸣。嵇康于竹林七贤中一员,隐居于世外桃源中,但生亦无求,奈何苍天有求。断头令已下,昔日好友兵戎相见,今朝“圣恩”难却,失意重重便换来斩头台时的铮铮铁骨,血泪啼鸣。绝唱一响的《广陵散》重现于世,至此,再无问世。彼时,对着如烟尘的歌曲,怀念并遐想此时的贤士。

君淡雅如梅,傲寒于世比仙鹤,漠雅于尘比悠风。

疏影摇曳,暗香浮动,红袖添香若浮华。悠悠静夜,执笔作画伴繁星与茗梅,落笔成诗幻生世与信仰。拈花一笑如摩柯迦叶,微微神秘,题诗若笔落惊风雨,自是“无一字不着风”之意。闲庭信步与仙鹤慢慢游于苍苍竹林寺之间,啜一杯香茗临摹寒梅渲染幽寂时光。吟一曲霓裳于静影沉璧下静坐,扫一地纷杂落叶于沉寂中思禅。优雅如君,点点风骨从你的一诗一画中渗透吾心,铭刻于肌肤血脉,萋萋入骨。

妾当作蒲苇,汝白首不分离。愿得一心人千古流传,口口吟诵爱恋缠缠。

司马相如一首“将琴代语兮,聊诉衷肠”打动“有美人兮,见之难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的卓文君,应是“凤何以求凰,风凭心求凰”,如漆似胶,当垆卖酒,却逃离不了世事如书,新婚燕尔最后也沦为各枕自梦。卓文君一曲“白头吟”道出千古以来,诗经“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爱情眷恋。使得司马相如回心转意,恩爱如初。才情与果断集汝一身,后世便涌出代代才女千古传唱。

汝如冥冥注定的广烁繁星照亮吾一生的光阴;汝如明明云月,春风拂槛露华浓般的璀璨多姿;汝如吾心的一苇芦篙,风中傲然立。

世味煮成茶,诗意融入画。百态众生,如书;万紫千红,如梦。世事如棋,黑白对弈中尽显锋芒棱角;但世事又如诗,平仄韵脚参差不一,平平仄仄之中尽显珠圆玉润。

每一句后的逗号便搁浅着一段时间冲洗不掉,岁月遗忘不了的明媚光阴。每一句后的句号便停存着一封岁月的情书,停留短暂的刹那,留下绝美的芳华。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