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经典读后感有感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经典读后感有感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是一本由[美]安·拉莫特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读后感(一):说写作,也是说人生

如果你喜欢写作,愿意把自己的所看、所听、所想记录下来并分享出去,恰巧又遇到过写作的苦恼和困惑,有一本书值得好好看一看。

安·拉莫特是位写作导师,曾帮助众多的人克服了写作障碍,被称为“美国国民作家”。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汇集了她40多年的写作心得,以其独特的幽默及深刻的洞见,影响了美国一代的创作人,长居亚马逊写作指导类图书榜首。 书中针对写作技巧、写作日常、心理困境、出版迷惑几方面的写作障碍逐一进行指导。 尤其是,作者把所有出色的写作指南几乎都未提到的一些事情告诉读者,如不要在十二月的星期一开启重要的写作项目等。

读这本书,真的让人受益匪浅— ·所有的杰作都始于拙劣的初稿,开始动笔就是了。 尝试每天在差不多固定的时间坐下来写作。开始时多半会思绪乱飞,慢慢就会进入正轨,有了想法和写法。 不要怕错误的开头和糟糕的初稿,有了它才会有比较像样的再稿,及令人满意的终稿。 ·写出好作品的要点是照实描述。挖掘万物的真实本质,是写作者的任务。 当不知道写什么、怎样写的时候,就找那些自己蕞为熟悉、蕞有触动的事情,比如童年经历、学校午餐。 用开阔的胸怀尊重、对待万物,才能写出令人感到惊奇和震慑的作品。 ·如何知道自己的作品已经完成? 在经历翻来覆去地思考,无数次删改和重写,以及请人读已成稿的作品之后,这时内心有个声音:是着手推进下一步作品的时候了。 表示你已倾注所有,做到目前为止的最好状态了。不要被完美所限。

在书中,作者还分享了一件让她记忆终生的童年往事。 10岁的哥哥隔天要交一篇鸟类报告的作业,因之前3个月一直没有动笔,只能坐在桌前不知所措,简直要哭出来了。 这时身为作家的爸爸把手放在儿子的肩膀上,说到“伙计,你只需要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按部就班地写。”

这也是作者最想表达和告诉人们的。 写作其实和人生一样,是没有捷径可走的。有的只是及时开始、不拖延,之后循序渐进,直到实现目的。走起——助跑——起飞。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读后感(二):心里满了,就从口中溢出

写作很容易,写作又很难。写作简单到只是把脑子里的话记到纸上或者屏幕上。写作难到就连相当成功的职业选手都有揪着自己头发想要把稿子付之一炬然后一死了之的时刻。安 ‧ 拉莫特就在这本小书里记录了很多个这样的疯批时刻,可以帮助普通读者打破对知名作家=写作天才、名作一气呵成的滤镜。虽然这样的天才也不是没有,但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还是很高(腹)兴(黑)地看到这群写出伟大作品的人原来跟我一样每天都在“屎里雕花”:很少有作家真的清楚他们正在写什么,通常直到写完才恍然大悟。他们动笔时也并非神清气爽、兴致勃勃。他们不会在打出几行用来热身的平庸句子后,就文思泉涌,下笔有如爱斯基摩犬在雪地上飞快奔驰。我认识的一位作家告诉我,他每天早上坐下来后,便会好声好气地告诉自己:“你不是没有选择,你有的,你可以开始打字,或自杀。”我们常常觉得写作像是在拔牙,即使是那些文字公认最流畅、最浑然天成的作家也这样想。大多数时候,适切的词汇和语句并不会像自动电报机中的纸带般快速跑出来。不过,据说穆丽尔·斯帕克认为,她的写作过程就像是每天早上为上帝的口述做记录—我猜想她大概只需要坐在桌前,接好口述录音机,然后一边哼着歌,一边将口述内容打出来。这种姿态非常挑衅,你可能会希望这类人霉运不断。对我和我认识的大多数作家而言,写作并非一件令人欣喜若狂的工作。事实上,唯一能让我取得成果的诀窍,是写下真的真的烂到极点的初稿。这样直白而诚恳的风格,尤其是完全不爹气、不自我吹嘘的语气,会让你一下子爱上这位作者——哪怕从来没读过她的作品。安 ‧ 拉莫特在这本小书里集中了她关于写作和人生的建议,关于如何可持续地写下去,如何以写作为生,如何把字变成可以换面包来吃的书;也关于人生,关于直面伤痛的勇气,关于如何对抗拖延症和启动困难,关于如何对抗自我贬低和自我否定。我尤其喜欢她在回答创意写作班的学生们关于“为什么要写作”的问题时给出的答案:在这个阴暗、伤痕累累的社会,写作可以带给你快乐。这种快乐类似啄木鸟在树干上啄出了巢穴,然后宣布:“这就是我的安身之处,是我生活的地方、我的归属。”这个安身之处或许狭小黑暗,但最后你将明白自己在做什么。经过三十年或更久的跌跌撞撞和失败挫折,你终究会明了并认真面对一个事实,即你免不了要处理一直以来逃避的创伤。这势必非常痛苦。它使很多因为怕痛而不愿去面对的人没多久便放弃了写作。这些人是为了名声和金钱才写作的,因此他们不是早早放弃,就是写出来的作品无关痛痒、华而不实。……光是坐在草地上满足地微笑,避开你的伤口、愤怒和哀痛,并不能获得任何真相。你的伤口、愤怒和哀痛是通往真相的路。如果我们不去探查那些他人一直要求我们别去开启或步人的房间、橱柜、森林和洞穴,我们便无法得到多少可诉说的真相。等我们进入其中,四处探查好一阵子,深呼吸,最终吸收并消化所发现的一切后,我们便能用自己的话将之说出来,把握住当下。而那个当下,正是我们的归属。写作不是为了什么,而是心里满了,就从口中溢出。不是为了什么而写,而是不得不写,被疼痛驱使、因疼痛而困惑,因困惑而追寻,因久病而成医。溢出的话语于是止疼、于是治愈,首先是自己,有时还有他人。

《一只鸟接着一只鸟》读后感(三):一只鸟接着一只鸟,一直写下去就好

一个十岁的小男孩坐在餐桌前,无助地看着自己空白的作业,第二天就要交一篇关于鸟类的报告了,可他却一直拖着迟迟没有动笔。

这时,男孩的父亲在他身旁坐下,说:“孩子,别着急,你只要一只鸟接着一只鸟写下去就好了。”

这个故事里的男孩是美国写作导师安·拉莫特的哥哥,他们的父亲是个作家,他教给孩子们的写作技巧就是一只鸟接着一只鸟写下去。

拉莫特把这个故事记在了心里,她一只鸟接着一只鸟,不断地写着,后来她成为了畅销书作家,也成为了一名写作导师。

这本书就是她送给我们的礼物。

在这本书里,她不仅教我们写作,还教我们如何生活。

她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真诚的话语,带我们走进了写作与人生的秘密。

写作技巧、心理困境、写作日常、出版迷思,这些困扰我们的写作障碍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答案。

很多人都会觉得写东西不知道从何入手,美国小说家弗兰纳里·奥康纳就曾说过:任何有本事撑过童年的人,一辈子都不缺题材可写。

从自己的童年往事入手,把能记起的事尽可能照实写下来,先别担心写得不好,开始动笔就对了。

拉莫特在书中还给出了两条有用的写作建议,第一条就是练习写短文,第二条建议就是写下烂到极点的初稿。

其实,很多优秀作家都写过很烂的初稿,但是经过一遍遍地修改、打磨,最终总会呈现出惊艳的作品。

所以不要怕,先把初稿顺畅地写出来,然后再去进行修改,我们作品的质量总能提升。

切记不要过于在乎完美,先完成,再完善。

在书中,拉莫特还特别掏心掏肺地给我们讲述了她出书的过程,出书可能是很多写作者一直都很渴望的一件事,但是实际上,出书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

她把她遇到的困境真实地讲给了我们听,让我们一定程度上打消了脑中不切实际的幻想。

总的来说,读完这本书,无论是写作还是人生,我都得到了新的启发。

我手写我心,一只鸟接着一只鸟,一直写下去就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