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朱光潜谈读书读后感锦集

朱光潜谈读书读后感锦集

《朱光潜谈读书》是一本由朱光潜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16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朱光潜谈读书》读后感(一):谈读书

书评是读者与作者的见解和趣味的较量。朱光潜在首篇提到十五岁前教育重想象,十五岁后教育重理解,写于1929。可见民国时期教育普及水准,想起王丽谈过民国时期壬戌学制的切实。本书里有一个现象,当时民国时期一些疑问,今天还在往复绕来绕去,个体生命无事事的一类循环。

《朱光潜谈读书》读后感(二):多读书不算是荣誉,少读书也不算是耻辱

图文介绍

《朱光潜谈读书》读后感(三):读书要用功,更要有趣

朱光潜先生非常善于将深刻的道理结合自己的体悟,用浅近亲切的语言表达出来,像是跟朋友在聊天而非说教,让人十分受用。朱自清先生也赞他“深入浅出是孟实先生的特长”。此外,他的文笔流利畅达,感情真挚,是一种很好的阅读享受。

他学贯中西,在学术上成果丰硕,堪称学者表率;他的美学造诣深厚,对文艺作品的深入钻研,滋养了他的精神世界,造就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对于朱先生来说,书既是通向学术顶峰必经的途径,也是他深厚修养和丰富灵魂的重要源泉。

对于读书,他会用一种很认真严谨的态度,但在阅读过程中,他常常能发现书中精微的乐趣,对于他来说,又是一件乐事。更难得的,他将自己的求学经历很诚恳地与读者分享,把自己的经验和挫折毫无保留的写出来,很平易近人,一点儿大师的架子也没有。之前对朱光潜先生的印象是高高在上的学术泰斗,读了他的文章才发现他真是一个很接地气,很有意思的人。

《朱光潜谈读书》读后感(四):亲切的一本书

我看过朱老先生的《谈读书》、《谈修养》、《谈美》、《谈美书简》。朱先生的书娓娓道来,没有距离感。你可以在一天内看完,你也觉得他的一些观点很贴近你的思想。我觉得朱老先生是比较好的领路人,没有那么高高在上,却能让你豁然开朗。下面是我《谈读书》的一些摘录:养成读书的习惯;谈读书的书是不值得读第二遍的书;书读多的害处: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其次,书多易使读者迷失方向;先博学而后守约,这是任何学问所必守的程序。现代知识分子的毛病之一是看到了学问侠义的“用”,尤其是功利主义的“用”。学问是精神的食粮,它使我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世间决没有自身无兴趣的学问,人感觉不到兴趣,只由于人的愚昧或怠惰。知识要借写作才能明确化,思想要借写作才能严谨化,知识和思想都要借写作才能系统化,有机化。人愈有智慧就会发现愈多的优异的人,平常人见不出人与人的分别。学艺四境“疵境”、“稳境”、“醇境”、“化境”。

《朱光潜谈读书》读后感(五):浅谈博学守约

博学守约,是先生的治学宗旨。 世上没有一门孤立的学问,治学就要即“精”又“博”; 在自己专门的学问方面要精深,读透一本好书,远胜于读多本劣书; 在常识方面不妨广博,须知触类旁通。 做学问要有“中心”。 不论是读书也好,做学问也好,写作也好,都需要有个目的(或者说中心); 这个中心一定要是自己的兴趣,有兴趣才会产生问题,以及有足够的内驱力去解决问题; 抱着这个目的去治学,才能有的放矢,形成系统。 学习时有三个步骤: 系统化:有组织,有条理地列出作者的知识框架; 有机化:消化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个性化:由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独到的理念。 知识和思想都要借着写作才能系统化,有机化。把看过的书,偶得的心得体会,存疑的问题记录下来,才是对学习最好的反馈。 写作时对于事件要进行选择和安排: 对一主角的生平事迹,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是一定要有“取舍”的,这就是选择; 选择后的故事,哪些该详写,哪些该略写;哪些该先写,哪些该后写,所谓“布局“,这就是安排; 最后记一条:写文章,背诵,临帖和写生都不可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