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们怎样读书的读后感大全

我们怎样读书的读后感大全

《我们怎样读书》是一本由范寿康 编著作,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3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怎样读书》读后感(一):这书明明是粉红色的嘛

很难写好关于这本书的书评,只觉得每一篇都是那个年代的真文化人一点一滴的积累所成。反思读书这件事,的确很多时候,都变成了一种贴金,而当代又有几个人能够认真的去研读那些智慧书籍,不全盘推翻也不盲目接受的去认识这些道理。

这些“伟大”的人,把自己通向高境界的路径都一一铺陈,其实发现这些并没有难事,都是一点一滴的积累,一点一滴的谨慎之心,对待学问要有怎么样的决心想来初高中已经读过了很多,但直到看完这一本书,才真的有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启蒙。所谓与大师的面对面,正是这样的一种感觉。

突然对那个时代的文人有了新的理解,以前以为他们不过是书虫,而如今觉得他们真的好勇敢,在乱世依旧坚持本国文化和本国精神。不骄不躁的面对问题质疑过去,诚意满满的为我国的各种文化建设默默付出。

文化二字背后有太多责任,是很多不知名的个体默默贡献的一生,也有对抗这个世界怀疑目光的勇气。

太难写好这本书评。只觉得这是一本足够好的书。

《我们怎样读书》读后感(二):可以说是一本编著的关于读书、学习的杂文集

本来以为会讲读书方法之类系统的东西,看了之后才发现,这本书是作者编著的,就是一些名家大家写的关于读书、学习的小杂文,这其中也是分类的,有怎么读数学书,怎么学习国文,怎么学习物理化学,怎么学习美术音乐。大致分为三类,一是为什么要学,这其中丰子恺论学习画画的意义的让人印象深刻,读来很愉快;二是学习的方法,在这一部分中最精彩的莫过于胡适了,他能用简明的语言写的让人感觉有趣,愿意读。比如,“科学的方法,说来其实很简单,只不过尊重事实、尊重证据,在应用上,科学的方法只不过是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文学的材料有限,钻来钻去,总不出故纸堆”“单学得方法是不够的,最要紧的是用什么材料”胡适讲科学的方法和材料这一段还是很精彩的。还有胡适说的读书方法,“眼到、口到、心到、手到”,都有所启发。三是学习入门的书籍。因为对国文研究不是那么感兴趣,也就浏览了一下,没有对推荐的每本书进行研究。总之,如果看着目录对感兴趣的文章在网上下载看看也就可以了,没必要买。

《我们怎样读书》读后感(三):201821《我们怎样读书》(范寿康1896-1983)

此书最早刊行于1934年,是一本指导青少年如何读书学习的书,涉及到国文、历史、音乐、美术等学科,作者都是很有名的人物:梁启超、胡适、丰子恺等,是名副其实的“大手笔写小文章”!虽然已过80多年,其中道理却不因而落伍,反历久弥新,尽显“民国范儿”。

1,非你自己抖擞精神想办法自救,没有人能救你。

2,读书的事,不合时宜,未必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冷能避俗“。

3,书籍是人类最高级的精神活动的文字记录,关乎心智、成长和品味。

4,看书不可过目而止,必时复玩味,庶几忽然感悟。

5,聪慧的青年,若不愿勤苦,漫无目的,往往一事无成,倒不如鲁钝之人。

6,读书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7,观书如交友,久与之习,必有熏染。

8,国人一面喜欢武断,一面又不肯怀疑。

9,中国研究历史的人常常野心太大,人人都想编一个中国通史。

10,学画最重要的因素:谦恭的态度,忠实的观察和描写。

《我们怎样读书》读后感(四):中学生的梦

读此书的动机,自然不是对自己还有什么更上层楼的幻想,过了不惑之年,纵然满眼还是疑惑,到底是不放在嘴上说了,只默默读书,默默生活,由此希冀多少能解一些实在的惑吧。读书的兴趣与习惯已经养成,且看来已根深蒂固,读不读此书,想来都无甚改变。那究竟为何还要读此书?说的略长远些,为了孩子。

自己一路走来,怎样读书,读什么书,也都是懵懵懂懂,摸索着十得其一二。却不想自己的孩子将来也重蹈覆辙,有人点拨,指示门径,于见识,于人生,都是不无裨益的吧。既然此书当年的读者群是中学生,且所收文章作者皆一时名家,总该有金玉良言。

梁启超、胡适、陈东原关于为学的目的和方法都说的很切实,在中学的时代能够循此求索以进,必是正途。而夏丏尊、何仲英、丰子恺等谈的如何学习国文、历史、音乐、美术等固然不错,但有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摆在眼前。如今的中学生,他们哪里有这样从容的时间来实践?朋友的孩子有的也都上了初中高中,平时聚会吃茶不免会聊起,读此书遂不由感叹,我们的中学,或者说我们的学校到底要教育成一个什么样的中学生,乃至一个怎样的人?

所以,我想此书恐怕最需要读的,不是家长,不是中学生,而是眼目下教育的决策者,这或许说的飘渺,退而求其次,学校的领导者能不能抽时间看一下,稍微调整一下,挤一点时间出来,让挣扎在题海教辅中的学生们透一口气,外面的世界炳焕绚烂,他们的年龄恰逢其时,至少他们的目光应该是温柔的。

什么?我又在做梦了?中国梦?

《我们怎样读书》读后感(五):对今人之读书参考价值不大

说是书,实则为文集,主要是民国时期的学术大师写给中学生的一些读书方法论方面的文章。分五大部分,第一编为读书的目的与方法,另有四编分述国文、历史地理、数学科学和美术音乐方面的学习之法。以今人之标准衡量,无论是对中学生还是成年人,均无太大参考价值。时代在发展,关于阅读的理论也在发展。

书中唯一的亮点就是几篇关于国学的文章。梁启超 的《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和

胡适 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对于国学有兴趣的读者到可以借鉴以设计自己的国学阅读书单。

此外,林世望在《学习中不可少的步骤》 一文中,对于读书的环境甚至桌椅高矮如何舒适都做了研究,摘录如下,布置写字台可做参照(部分表述略作调整):

1. 居处。须清净整洁,极力免去环境中一切扰乱注意的因素。

2. 桌椅。桌高与身高之比三比七为佳;桌面有四十五度倾斜;眼睛对书本十五吋;腿插入桌下约两吋;椅子要有靠背,最好带有滚轮。

3. 光线。光线从左边来,以白色障碍反射光为佳。

4. 用具。笔、纸等用物,须置于取放便利之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