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 (10e)》经典读后感有感

《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 (10e)》经典读后感有感

《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 (10e)》是一本由Keith E. Stanovich著作,Paperback出版的2012-9-29图书,本书定价:256,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 (10e)》读后感(一):过度自信

每个人都有过度自信的倾向,在做决定或计划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自认为是那个“特例”。但实际上,很多时候事情成与败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运气。我们经常在事成前过分强调个人努力跟能力对事情的影响,在事成后又过分强调个人努力在结果中的比重。医生在选取治疗方案的时候最靠谱的方式是依据统计数据来选择,个人的经验或单个病人所能提供的信息是有限,一个医生如果根据这些有限的信息往往会作出不理智的判断。同样的,如果我们想要理智地评估一个决定或计划的时候,最靠谱的还是依赖统计数据。 人类大脑千万年的进化都是为了生存跟繁殖,既不是为了创造也不是理智,很多时候我们的错误来源于自身的大脑。比如,我们大脑都有说故事的习惯,我们喜欢用故事把不连续的事件串联起来。因此,我们会倾向于把时间上先后发生的独立事件理解成因果关系,或者把相关的独立事件理解成因果关系。

《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 (10e)》读后感(二):不只是心理知识的普及,更是对科学知识的普及

最近读完了这本书,本人感觉收获很大。

因为本身只是对心理学感兴趣些,所以选择了读这本书,但是它带给我的,不只是心理学知识,而是在很多科学研究中都实用的。

对我影响最直接的,就是peer review。如果我们有好的想法,需要把它讲出来,让别人来审核一下,看看是不是有什么漏洞。不能只有你自己说好就好,需要更多的同行来指正。这非常像我们在进行code review一样。本来生活中有些时候,我有些不同的意见,很多时候并没有表达,现在我会要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即使这个观点可能会有漏洞,但是这个过程很重要。我会越来越勇敢,越来越自信,考虑问题或者也会越全面。

再就是思考问题时,有自己的判断。我们应该用科学的方法来考虑对方的观点能否站得住脚。观点能证伪吗?观点具体吗(不能是泛泛而谈,或者每个人都知道的东西)?是小概率事件发生了吗?这些书中都有很好的例子来分析,不案例,不枯燥。真是被作者的智慧吸引。

其实,现在尤其是计算机领域,统计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这在心理学中也是。我以前以为,学好了心理学,就能洞察别人的心理了,其实心理学不是这样。它是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比如你在排队买东西时,想插个队, 这时,你如果给出一个的理由(甚至不相关的理由)的话,会使你的成功率提高不少。为什么?是因为大脑存在一个模式,它可能帮助简化很多思考。但是很多实验,只是给出一个概率,测试组和对照组可能是30%和50%的区别,这其实是很大的区别了。但具体到个人,它并不能准确的预测,就像医生告诉病人有5%的概率得糖尿病,但是并不指出哪个病人一定会得。但如果某个药会使这个病人从5%降到2%,你说这个药管用吗?类似这样的知识,作者在书中都有讲到。

什么是科学?什么是folk wisdom? 科学需要满足哪些条件,需要哪些更严谨的推论,这些过程,其实也在影响我们的思想,影响我们身边的事情。客观地分析事情,再做出自己的选择。非常推荐大家都来读一读。

《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 (10e)》读后感(三):科学的心理学

第一次读心理学著作是大学二年级的时候读的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说实话,很无聊,隐晦难懂,感觉是在听一个神经病讲故事,把所有的梦都归纳为潜意识的性冲动。大概是被弗洛伊德的如雷贯耳给震慑住了,竟然把整本书从头到尾认真读完。后来又读了《荣格自传》,更加确定了弗洛伊德是个神经病,精神分析学是一个精神病人眼中看到的世界。自此以后,对心理学一直抱有偏见,觉得心理学不是正经的科学。

斯坦若维奇的这本书,颠覆了我对心理学的偏见,告诉我心理学是一门真正的科学。科学是一种方法,它有三个要素:可证伪, 可重复,能成为公共知识。“天空为什么是蓝的?” “为什么看不见空气,我们却相信它是存在的?” “太阳的中心是什么?” “上帝存在吗?”……每个人脑中都有无数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科学研究的对象。我们把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回答并验证的,我们称之为”问题“; 另一类是是无法验证的,称之为”玄迷“。 科学只研究可以被验证的问题,而不研究”上帝存在吗“这样无法证伪的问题。随着科学进步,一些以前无法验证的”玄迷“,会逐渐变成可以验证的问题。例如,最早以前的”天圆地方“ 的说法就是一个无法验证的”玄迷“,现在我们可以轻松验证地球是圆的。可验证还不够,还要可以重复,不能说这个实验只能做出来一次,后面就再也重复不出来了,这不是科学。

作者提到了本质主义和实践主义。本质主义就是对于任何概念都要刨根追底地问”这本质上是什么?”。这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因为对于什么是本质,大家并没有统一的概念。解释一个概念需要用到其他概念,最后总会追溯到一些普遍的概念。我们没办法继续深挖,只能把这些普遍的概念作为基本概念来接受。提问者想知道的是,如何将这个概念和那些已被公众接受的基本概念联系起来。很遗憾的是,科学发展过程中,并不总是一开始就知道新概念和基本概念的联系,而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弄清楚新概念的本质。我们称之为”实践主义“。

个例和见证并不可信。刚来美国的时候,每周五都会去学校附近的华人教会参加聚会。原因是自己做的饭太难吃了,参加聚会可以吃到免费的晚餐。吃完饭,总有人要分享自己是如何见证主-耶稣的存在的。面对眼前真实的人发自内心确认无误的见证,真的很难不被说动。然而,从科学角度,这种见证一点都不可信,因为它完全不可重复。鲜活的例子很容易打动人心,却不科学。科学要看的是统计数据,而不是个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