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读大学 究竟读什么(上)的读后感大全

读大学 究竟读什么(上)的读后感大全

《读大学 究竟读什么(上)》是一本由覃彪喜著作,南方日报出版的235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012-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读大学 究竟读什么(上)》读后感(一):生活也是需要鸡血的!

或许这本书与市面鸡血书大同小异,但他毕竟做到了鸡血大成者,书中虽有偏颇但大体事实,给人感悟,让人热血,使人沉醉,你会高喊我不是逃课我是选择我的学习,你会强调我不是专科,我比985更优秀,你会沉醉原来我考不上研究生是因为我更有本事啊!合上书,不行今天的思修我不去了我要去找实习,打开电脑找实习单位却手贱点进了游戏,昏天黑地后有收获的睡了,梦里啧啧嘴,今天终于干了件正事,这课逃的有意义!生活除了柴米油盐,除了诗与远方,更重要的是鸡血!

《读大学 究竟读什么(上)》读后感(二):想法

读这本书的时间很尴尬,都毕业了,看着自己还有书没看,想想,都花钱买回来了,看都没看,直接扔掉卖掉有点说不过去,于是虽不合时宜,还是拿起来看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现在老了,也许大一的时候看,我会觉得有点热血。一开始看了几个小节就不想看了,作者说话方式好像有点像我妈,有一种,你说的都对,但是我不想听的感觉,然而硬着头皮,向着一定要看完的目标前进。不得不说,作者那种不安分,热血,思维活跃,总想做点什么的感觉贯穿全书,优秀学长做分享的感觉,不是大师,就是优秀学长。刚进入大学的我觉得还是可以看一看的,也许能激发你的一些想法,这一个不安分可能没什么结果,但如果总是不安分,总是在做事情总比闲着好,说不定哪一次就找到那个让你坚持走很远的不安分。 有几个地方,在这记录一下 别人对作者说如果能推荐的都是学生干部,以后还是不麻烦你了。此处我黑人问号???

蒋介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

那些东西有科学的成分,但更多内容是反理性的,接近于迷信甚至邪教。以前从来没想过成功学。

梁秋实《烧鸭》看一下

搭便车心理

捍卫自己的权利,想到法对中国人意味着什么,对外国人意味着什么?

《读大学 究竟读什么(上)》读后感(三):处于迷茫的大学阶段

书上说,平均每6天读1本书,每个月读5本书,从入学到毕业离校共46个月,累计可读书约230本。

这本书我用了一个多星期读完,以我的阅读水平来说这次算快的了,之前读厚名著的时候一本能读一个多月,与我每天投入的时间有关,也与我的阅读速度有关。在现在的社会,接收信息的速度慢,就跟不上社会的节奏,我真的得提高我的阅读速度了。即使做不到6天读一本书,我知道也应该一直坚持下去,最近看的有关励志的书或者微博上的鸡汤微博,无不在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自己也慢慢开始有了读书的意识,认真读书吧。

首先,开头就在强调批判性思维。形成批判性思维这对我来说真的略困难,性格使然,我肯定做不到在课堂上跟老师同学辩论讨论观点,被点名起来回答都能要我命,就像书中说的,现在的中国大学教育制度也没有这种老师同学一起讨论的条件与氛围,都是老师在讲台上传授知识,学生在底下接收知识。从小到大,在公共场合讲话、发表意见、自我介绍什么的我都能双腿打颤,这样真的太没用了,但是想克服也克服不过来,主动举手是做不到,老师提前预报要点人起来回答问题也是惴惴不安,一直在祈祷别抽到我。形成批判性思维当然不止这方面,还有独立思考,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什么的,因为学的是文科,没有数理化的折腾,脱离高考后,我觉得自己好久没认真动过脑思考过了,现在学的知识概念都是在脑子里过一遍,只留下浅浅的印象,或者是直接从从另一边脑子出来了。形成批判性思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核心竞争力:让别人无法替代。现在对我来说依旧困难,我就是那种平凡得掉进人群的难以找到的人,没有一技之长,没有闪光点。我挺喜欢文字,可是我知道我写出来的东西一团糟,高中作文都没能超过50分;我挺喜欢画画,可是画出来的东西更是一团糟,上学期学有学过一个学期的美术,开始学素描时,老师看了我的作业安慰说到后面学色彩时女生会比男生更有感觉,后来学色彩时,老师看到我的作业时估计直接绝望了,然后到了这个学期再也没画过画,还没学好的技能就此搁浅,实力还是跟没学之前一样;我也挺喜欢唱唱歌跳跳舞,可是五音不全在KTV人多时从没敢开口,上次晚会跳过一个舞也是各种抢拍四肢无力。。。我已经不想再说了。我的喜欢都只是挺喜欢,多而浅,没有花时间没有花精力去奋斗,任何人都可以代替我就是我现在的状况。

另外,我觉得这本书就是给屌丝动力的,女屌也在内。草根学校吗,没关系,他给你一大大篇幅举例草根学校也伤不起;专业冷门吗,没关系,他给你分析所谓的伪热门的坑爹性;逃课吗,没关系,他用一句“不逃课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就能让你心安理得;英语差吗,没关系,他告诉你以后的工作绝大部分用不到英语;没有权贵爹可拼吗,没关系,你可以通过努力成为有钱人的祖宗。看,全是让你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观点,不可否认,也真的给我不小的心理安慰,我是在草根学校读一个不被父母看好可是我很喜欢的专业,英语四级现在也还没过,似乎读完就能燃烧熊熊斗志成为他那样的人,可是我知道这是不太现实的,所有的前提是你付出的努力与你的能力要比名牌大学的或者富二代的强太多太多。要带批判性的思维看这本书,我喜欢这本书,在一些方面能让我学到很多,可也得承认很多内容放在我身上根本行不通。尽管如此,我还是对未来充满信心。

好好看书吧,我已经不知我在说什么了。最近忙成狗,过段时间再把书里精彩的内容补上。

2014.03.25

《读大学 究竟读什么(上)》读后感(四):读大学,就像读一幅明媚的印象画

书籍目录

“大学究竟要干些什么”

“大学跟小学中学有什么区别”

“大学里还要好好读书吗”

“未来的职业生涯跟我的大学有什么关系呢”

相信在大学时每个人都冒出过这些问题,而覃彪喜的这本《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就是针对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向我们这些师弟师妹分享经验。

全书共十二章,只需一个安静的午后,一杯白开水,三个时辰,就能将这本不厚不薄的书翻完。翻完之后,你会觉得自己的大学之路才刚刚开始,所以这是一本宜早读不宜迟读的大学指南。在开启新的旅途之前拿到一份地图,相信怎么样接下来的路都会更有底气一些。

迷茫。

这是我在大一时最大的感受,虽然按部就班地完成了所有老师布置的任务,积极踊跃地参加了各类社团活动,但我还是觉得自己每天睡前都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再也找不回高中时背下一篇作文,解出一条抛物线带来的充实。所幸在第一个学期结束的时候,团委的部长送了我这本书,当初匆匆翻完也不觉得有什么。直到两年之后的现在才是顿感唏嘘,果然我就是有些弯路必须自己走,吃到痛了才能真的长记性那种人。

回到正题,书中第一章已经交代了全部的内容,说来也简单,就是要在大学中尽早做好职业规划,发展自己的专长,培养批判性思维。寥寥十几个字就能拎清的东西,我是用了一千多个日出。也是印证了书中的话“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剩下的十一个章节都是在分享该怎么去读好大学,穿插着谈了为什么要读大学。其中学好专业,多参加实践,这些东西在一辈又一辈的耳提面命下都已是老生常谈,覃学长还是能从中发掘有趣的建议。有一章的标题是:《不逃课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妙。实在是妙。刚读到这段话我就为覃师兄的机智击掌。大学确实是一个很灵活的地方,可以找出卷人老师套套题,可以勤往老师办公室跑提前做实验,还可以休学创业。但我并没有亲身实践,主要是我觉得不喜欢的课,自己找个角落也能干别的,二来,逃课不大尊重老师的劳动。

这本书确实也有一些观点不太苟同,比如在谈到面对社会潜规则的时候,作者说:“你如果想改变这个规则,首先得接受这个规则。适应社会才能生存下来,生存下来才能改变社会”。这种观点很圆滑,但总是让我很警惕。我始终相信与恶龙缠斗良久,自身亦成恶龙。如果为一件事可以为了生存而忍,那同样的理由可以让你做出更大的让步,如此几番,究竟哪里才是真正的底线呢?

书中的走向并没有清晰的逻辑线,而是像是朋友闲谈一样信马由缰,像是一个师兄在分享他自己的大学经验,所以读罢让我有股如沐春风之感。我也看到其他评论说论证过于疏松,书中确实仅用了个例的举例论证,说服力完全取决于你多大程度上相信这个人。这点就见仁见智吧。

回想即将结束的结束的大学,闭上眼睛就像是看到了一幅莫奈的印象画。光与影,斑驳不堪。但总的来说它的基调是明媚的,毕竟大学正值每个人最好的年纪。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从大学里出发,走到我们梦中的那潭睡莲池边。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