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随性与严谨的作文

提升写作能力,做到手到擒来,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作文能力提升有帮助,特地精心编写的关于随性与严谨的作文。

关于随性与严谨的作文篇一

用“狼”与“羊”概括两种人不同的人生状态——为“狼”者奋不顾身,孜孜以求;为“羊”者安然自乐,逍遥人生。随性人生,随心掌控在充斥着激烈竞争,混杂着多元价值观的社会,是做一只具有奋不顾身的进取精神的“狼”,还是甘愿当一只于躺椅上静享人生的“羊”,的确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而对“狼”或“羊”的角色认领,实质是人们或遵从社会主流思潮,或坚持顺应内心渴望的世界观的反映;是人们或坚持以“儒家之道”构建人生,或遵从用“黄老之学”支配行动的人生观的体现;是对人们或“出世”或“入世”的价值观的本质流露。 不可否认的是,中华民族早已被倡导积极进取,鼓励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儒家思想浸淫千余年之久。身为中华儿女,我们于血脉中流淌传承着对积极入世的认同与追求。尽管,努力争做一只“狼”甚至是一只“头狼”以站在食物链的顶端伴随着“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这里充满了“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色彩,但当生存必然面临压力与挑战,当选拨强者成为满足时代对效率与能力最大化需求的必需,我们不得不承认,做一头“狼”有极其重要的时代意义。更何况,这种一往无前的开拓与进取精神不光有利于我们自身目标的实现,也让社会得以快速发展。 但当成功学,厚黑学大行其道,当人们惯于紧迫地抓取,机械地前进,当物质文明的铁骑肆无忌惮地践踏昔日精神文明的家园时,我们亦不得不反思,过于功利与现实的思想或许正日益稀释掉人生应有的诗意与美好。而选择如“羊”一般生活,于云水边静沐暖阳,在山水间随性游荡,未尝不是一种合理的人生方式。尽管这种无为无欲亦无求的生活态度会让我们丧失些许物质享受,但由此换得的自在随心的潇洒同样弥足珍贵。

《费里尼自传》中曾这样写道:”你不应为了顺从别人或讨好别人而扭曲自己。”其实,无论是选择做“狼”,选择用全身心的努力体味自我潜力得到最大发挥,自我价值得以最终实现的奋斗的美好;还是选择做“羊”,选择“落后于时代,凝视人心”,选择于岁月静好中得到静默的安然,都有其合理性,都是无可厚非的。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在时代浩荡的潮流中找到自己,遵从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不被大众普遍的价值观所“绑架”,不因外界的评判而犹疑。唯有此,我们才能不在时代的压力下扭曲自己,才能有足够的勇敢与坚持坚定地走完自己的无悔一生。

随性人生,随心掌控。让我们为自己的想法而生活,为自己的理念而奋斗,听见内心深处的真实声音,感受自在人生的充实与美好。

关于随性与严谨的作文篇二

汪国真说:“你要活得随意些,你就只能活得平凡些。”

这话着实不错,人生在世,哪能个个活得辉煌?不如活得平凡些,活出随性来。

要想活得平凡,活出随性,就要能抗拒名利的诱惑。当楚王诚挚地邀请,当百臣投来艳羡的目光,面对高官厚禄,位极人臣的诱惑,他坚定地拒绝了!有人嘲笑他不懂审时度势,让荣华富贵轻易地从手中溜走,却不知富贵于他不过云烟耳,还不如野外的一束鲜花来得娇美,不如田中的空气来得清新,他是想活得平凡,活得随性。他说:“吾愿曳尾于涂中。”在他眼中,自然的一切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最终,在众人的惊愕中,他化身成为一只空灵的蝴蝶,飞离了俗世的樊笼,飞向了他所向往的平凡、随性的生活。

庄子,因其拒绝了诱惑,得以超凡脱俗,活得自由随性、平凡洒脱。

要想活得平凡,活出随性,就要能耐得住寂寞。当人们沉浸在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生活时,他却逃离了这一切,回到寂静冷清的小屋子中。他是寂寞的,与世隔绝,生活清苦,但他却不曾后悔,更不曾向往喧闹嘈杂的都市生活。他要与自然融为一体,他写远山,他写飞鸟,他写所能看到的一切。最后,他写瓦尔登湖,写湖水的清澈,写湖周围的景色,他用心把自然写活了。

梭罗,因其甘忍寂寞,创作了旷世奇作,让无数尘世中空虚彷徨的心灵找到寄托之所。

要想活得平凡,活出随性,还要能忘记过去的辉煌。季羡林是当代文学大师,但是却不以曾经的辉煌成就自傲,终身笔耕不辍。莫言是中国第一个诺贝尔奖得主,但他却说:“高兴五分钟就够了,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居里夫人两次获诺贝尔奖,但是却把奖杯给孩子当玩具。

他们都曾有过辉煌的过去,但他们能忘记过去的辉煌,随意才能屡创新高,登上事业的顶峰。

相反,曾经提出牛顿三大定律的牛顿,因为骄傲自满,晚年没有什么重要的研究成果;曾经有过两千发明创造的爱迪生,也被曾经的辉煌蒙蔽了双眼,晚年没有什么重大的发明。

当今社会,人心日益浮躁,越来越多的人向往辉煌,梦想辉煌地活着,却不知,辉煌岂是每个人都能得到?与其痛苦地活着,不如放下执着,活得平凡些,活得随性些。

滚滚红尘,姹紫嫣红;茫茫人世,灯红酒绿,而我,一箪食,一瓢饮足矣。平凡,随性。

关于随性与严谨的作文篇三

我爱宁静,爱随性。

第一眼见到我的人都说:“这人真静。”也许是外表的文静,使我内心也变得喜欢宁静。

我爱静静地坐在阳光正好的天台边,静静地享受绘画的乐趣。用一颗恬静的心勾勒出不同的画面,倾听色彩的呓语与白纸的低吟。

或是随性的泼上我最爱的颜色,轻嗅那淡淡颜料清香与纸的芳香。安闲与平静中,蓝色仿佛是蔚蓝深海中那一颗颗沉寂的贝壳,精致花纹的缝隙间有着海的宁静与深远;绿色仿佛青树翠蔓间那微舒的枝条,春意盈满着绿的安宁与新生;紫色仿佛欧洲古建筑群那一座座高耸的石柱间唇齿微启的少女蒙着的朦胧面纱,神秘与安详。

我爱这种安静,随性的画笔是我最美的邂逅。

我爱平和地卧在琴键旁,兴起时轻抚一曲颇具中国风的古典乐曲。仿佛与这遥不可及的琴键,相互依存,相互聆听。轻抚黑白,也许是世上最宁静的感觉,音乐与琴音会把最浮躁的心安抚得平静。

一曲终了,留下的是温暖的回忆与灵魂的满足。随性的我,仿佛又找回了初心。

我爱安静的钢琴,因为它总在随性后,让我明白快乐的真谛。

我爱沉默的静置在书桌前,平静地观望同学的嬉戏与生命的静好。或是在沉默中放缓毕业班的急促与焦急,安详地做我该做的事,因为在我看来,生命就如那一片片汪洋,博大深沉中更多的是缄默,平静地接受生活的洗礼与成长的痛苦,这些犹如小溪与大河,它们静静地流淌与汇聚,筑成你生命的汪洋,而平静是谦虚,宁静得以致远。

夜晚久不熄灭的灯光下,我常常宁静地坐在灯光里,书写成长需经历的千百道考题,渐渐地不情愿也变成了接纳,浮躁也化作了沉寂。在宁静中学会了刻苦,在宁静中学会了坚持,这一切,是宁静给于我的。

我就是这么一个随性,宁静的人。也许默默无闻,却也尽力地爬向那遥远的梦,也许一路平凡,却也有恬静作伴,从未孤独。

无论努力的结果如何,不忘初心的宁静与随性,便能宁静而致远。

关于随性与严谨的作文篇四

随性大叔,性别女,哈哈,有趣吧?

小得快消失的眼睛中还含着一些未清洁的东西,一头未经“细节处理”过的乌发,还戴着一副圆圆的大眼镜,上面都是一层层的不知是什么的物体,看样子就很忙,忙得连眼镜片都不擦。标准一油腻大叔!

外貌随性也就罢了,她做事更随性!

一次体育课时,我们被罚跑四圈。那跑的可真叫一个惊天地,泣鬼神!我们刚跑完就感觉魂魄已经抽离了身躯,达到了“人离魂”的境界。当我们准备找个地方休息一下时,突然她一屁股就坐在了操场的草坪上。当时我的脑子一片空白,啊,昨天才下的雨啊,草坪还是湿的呀!她竟然坐下来了,我赶忙扯她的耳朵:“知不知道草坪还是湿的呀?”她悠悠的站了起来,摸摸自己的裤子,又挠挠脑袋:“呀!还真湿了!”说着,竟又坐了下来。“啊?”我真个感觉都不好了。“我就看看我的裤子浸不浸水”,她笑嘻嘻,“还别说,真浸水!”

看着她一脸无所谓的样子,我真不知是好气还是好笑。没想到,她第三次坐了下来,还说:“湿了就湿了吧,反正都坐了就再让我休息一下吧!”什么?又坐了下来了!真是太随性了吧!

这就是随性大叔,每天生活很开心。她的快乐逐渐感染了我,想来自己为保持淑女形象所遭的罪,再看看她的快乐,我突然明白,自己的生活是过给自己的,不是给别人看的。

我也成了一枚随性大叔,哈哈。

关于随性与严谨的作文篇五

噢,又是考试!最近天天如此,什么时候是个头啊。没办法,做学生就是这两件事,学习和考试,眼看就要期中测试了,老师们还不得抓紧修炼修炼我们。

教我们数学的陈老师,讲课轻声细语,教学严谨,能迅速地把繁复的问题简单化,让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今天周三,第一节课是数学。我心里琢磨着,该不会又要考试吧。想到这,不免有点紧张和沮丧,又不能享受轻松听课的乐趣了。上课铃一响,陈老师就像往常一样戴着扩音器、手拿一打貌似试卷的东西、神气地走进了教室。一如平常,先把黑板再次仔细地擦了一遍,然后开始讲课。

“好,今天讲试卷上的选择题第12题。”虽然戴着扩音器,陈老师的声音依旧很小。他在黑板上熟练地写下一道题,转身问我们准备怎么思考。原本有点小闹的课堂顿时鸦雀无声,同学们开始安静地思考这道题。这时,陈老师给出了4个结论,问我们哪个结论像是对的。说话间,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地诡秘的笑容。这是他的标志笑容,我们已经习惯了,估计他认为我们做不出来。思考了几分钟后,老师开始发话:“要想这题做得又快又准,我教给你们的这种方法,专门应对考试。”一听到这,我们顿时有了精神,来了兴致。他神秘兮兮地说:“首先,把这个特殊图形简化成一般图形。”“嗯…”我们发出疑惑的声音。他接着讲:“把他们换成一般图形后,这题就显而易见了。结论中长得像的,一般都是对的,长得不像的,那肯定是错的。”我们哄堂大笑,这招够“绝”。“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看选项,如果在结论中有3个以上的选项中都出现了这个答案,一般都是对的。”这陈老师还真有点“狡猾”,这么不科学的方法都用上了。我正偷乐着,陈老师不紧不慢地说:“不过这方法仅限于关键时刻救命用,平时的作业做得认真,这招是用不上的。”随即,他经典地补充道:“此方法仅供参考!”这…我们当场晕倒,方法教了不让用,也太不“科学”了吧。

其实,陈老师的良苦用心我还是能悟到的,平时认真听讲,踏实完成作业,不至于在“惊险”时刻用这些“巧”方法。一切的技巧都建立在熟练的基础之上,这才是真正的熟能生巧!

关于随性与严谨的作文篇六

前不久,一个名叫克莱顿.霍夫的美国小伙子在推特网上留下了这样一名话:“今天看到小鸟在Smart车上便便,估计鸟粪把这车压坏了。”浏览推特网的网友无数,人们只当这是克莱顿对Smart汽车的“吐槽”,谁也没有一本正经地回答他的问题,除了一人---Smart汽车有限公司的市场营销部部长史蒂文。史蒂文经常关注推特网里关于Smart汽车的一切舆论。克莱顿.霍夫一打出“鸟粪把汽车压坏”这名话,史蒂文就看见了。他没有急着回复,而是停下手中一切工作,搜集鸟粪对汽车能造成多大压力的所有资料。三小时后,史蒂文正式回应克莱顿.霍夫:“一只鸟不太可能压坏一辆车,4500万只差不多。”并附上了一张能够压跨Smart汽车外壳的鸟数量图表---鸽子4500万只,火鸡36万只,鸵鸟4.5万只……。

这两条笑点十足的“吐槽”及回应在美国网络上迅速蔓延开来,不到半天点击量高达十几万,不少人表示“没想到Smart汽车外壳原来如此抗压,近期也买辆Smart开开看”。

有人评论这是“飞来”的良机,我却不太赞同。同样的一句话,有人把它当作“吐槽”,忽略而过,可也有人能够从中创造利益,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史蒂文持有严谨的态度。

科学上的重大突破,理论上的重大创造,技术上的重大发明,无不是在持有严谨态度的情况下开始的。若牛顿没有严谨地看待“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这个普遍现象,又怎么会探索出万有引力?”若瓦特没有严谨地看待“水开时,壶盖会跳起来”此生活常态,又怎么会发现蒸汽的力量?若伽利略没有严谨地看待“船上挂灯摇摆幅度无论大小,时间都是一样的”的生活细节,以怎么会发现等时性原理?这些现象在人们的生活中常常出现,然而,寻常人熟视无睹,只有那些态度严谨的人才会从中挖掘宝藏。

余秋雨大师曾说:“每个人或许已经在创造着某种永恒,你每天所做的事情中有一些会立即后悔,有一些却有穿越千年的质量。”这句话让我肃然起敬,虽不敢说是“穿越千年的的质量”,但至少不会违背原则,而这一切一切的基础,就是那令人肃然起敬的两个字——严谨。

我觉得人生的路就像一条河流,人是河中的一捧水,机遇是不经意掉入河里的花瓣,它迎面而来,与你碰撞、或擦肩而过,你不知道它是甜是苦,也可能将它当作时光之流中的一丝风忽略而过,可有些人持有严谨的态度,巧妙地将花瓣化为自己前行的动力,助自己更快地前进。

如此看来,严谨倒也是生存之道。

方孝孺说:“人之持身立事,常成于慎,而纵于纵。”其实克莱顿那句话能被人拿来作文章,倒还真不容易下手,而史蒂文能巧妙地打开这“朴素外表的机遇”,就因为他能严谨地对待他人的调侃。

机会就在你眼前,你若能严谨地对待它,那么你就抓住了机遇。

关于随性与严谨的作文篇七

竺可桢(1890~1974),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他在气象、物候、地理、自然科学方面都有卓越成就。他一生注重收集中国和世界气候变化资料,对 5000 年来的气候变迁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撰写了《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的论文,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重视。他的代表作《物候学》既是一部研究物候的专著,也是一本科普读物。

竺可桢出生在浙江绍兴东关镇。小名叫阿熊。镇上的私塾先生为他起了个大名叫可桢,意思是应该做一个坚实的柱子、国家的栋梁。

小可桢 1 岁半,父亲就教他认字。有一天,父亲外出,走前对竺可桢说:“可桢,今天不教你认字了,放你一天假。”正在母亲怀里吃奶的小可桢,硬要父亲教他认几个字再走。竺可桢 3 岁时,已经认识不少的字,而且会背诵好多唐诗。

竺可桢 5 岁进了学堂。学习可用心了,门门功课都是成绩优良。他的哥哥是乡里的秀才,平时经常指导竺可桢写字做文章。有一次,哥哥教他学造句,一直到天亮,鸡叫了他才肯回房睡觉。这么肯学的孩子,还真不多。小竺可桢身体瘦弱矮小,有的同学嘲讽他:“好一个寒酸小矮子,准活不过 20岁……”这几句话刺痛了竺可桢,他发誓要锻炼身体。连夜订了个锻炼计划,每天早晨鸡一叫就起床跑步、做操。他坚持了一段时间,体质明显增强。同学们再也不喊他“小矮子”了。

小学毕业后,竺可桢进入上海澄衷学堂。1909 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

这个学堂的老师都是英国人,从教材到上课全是英文,不准说中国话。英国老师叫学生,不喊名字,只喊编号,根本不把我们中国人当人看待,竺可桢气愤万分。他深深感到,中国不富强,就会被人欺侮,于是发奋读书,加倍用功,发誓要为中国人争气。

1910 年,竺可桢到美国留学,在伊利诺斯州立大学农学院学农业。后来,他发现农业跟气象关系密切。1913 年秋,他在农学院毕业后,考上哈佛大学研究院的地学系,攻读气象学。1918 年,竺可桢获得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

回国后,在南京东南大学工作。解放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关于随性与严谨的作文篇八

今年的暑假里,我读了《宗璞散文选集》这本书,心中感慨万分。我本不喜欢读散文,但当我看了宗璞的文章,才觉得散文才是作家的心声,真情的流露。

宗璞原名冯钟璞,出生于1928年,河南南阳人。她的父亲冯友兰是当今一代哲学宗师。宗璞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说过:“一个沐浴在西方艺术之中,而又曾为中国文化所‘化’过的人更是有福的。”宗璞自己就是这样的有福之人。她作品中那种东方文化和西方人文汇合的内涵,是别人不可比拟的。

全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西湖漫笔》。这篇文章写得最美的地方就是六月烟雨中西湖的“绿”。写“绿”并不难,可写得令人流连忘返却并非易事。常人写“绿”就是用一连串的比喻,而她写西湖的绿则是直接的描写,只的确体现她非凡的文采和才分。例如下面这段:

而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石头缝里。再冷泉亭上小坐,真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

有人这样说道:“读她(宗璞)的这些散文如面对一杯清茶,淡淡的绿色中,飘散着浓酽的清苦。”在这本书中,有一部分写的是死别,《哭小弟》便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悼文:“小弟去了,小弟去的地方是千古哲人揣摩不透的地方,是各种宗教企图描绘地方。也是每个人都会去而且不能回来的地方……”这短短的文字充分地写出了作者对小弟的深深思念之情,可见宗璞笔上的功力。

宗璞是一个严谨的人,她的每篇文章都有不同的追求和主题,而在这之中,又有一种淡淡的儒雅气息。

当我读完整本书时,心中只有对宗璞的敬意。

宗璞,好一位儒雅而又严谨的散文家!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