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农历二月二的作文

关于农历二月二的作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作文的形式很常见,但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关于农历二月二的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农历二月二的作文篇一

按照中国传统习俗,二月二俗称“龙抬头”,这一天男女老少都要剪发,让新的一年“从头开始”。但二月二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大名——“中和节”,在天津,中和节也是一场美食节。

在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里,天津的风俗是吃煎焖子和烙饼。煎焖子俗称煎龙鳞,寓意煎除害虫;烙出的饼叫龙鳞饼,有保护龙身的意思,老人们还从院门口向家中方向撒灶灰和谷糠“引钱龙”。

在天津,最颇负盛名的“龙抬头”美食是煎焖子。天津焖子也属于凉粉类食品,但讲究用极细的绿豆淀粉,煎好后趁热浇上麻酱、蒜泥、醋、酱油等作料,清香爽口,回味绵长。另外,早春时节冷热不定,热食属阴的焖子,平衡兼顾,颇有创意。

记得前年的二月初二,妈妈刚给我理完发不一会儿,姥姥打来电话:“你们快来家里吃焖子吧!”我们即刻出发。一进姥姥家,煎焖子的香气扑面而来,我迫不及待地奔向餐桌,对姥姥说:“您做的焖子太香啦!”于是洗手、上桌、开吃!

我一边狼吞虎咽地吃着煎焖子,一边听姥姥讲述二月二龙抬头吃焖子的来历,姥姥说因为白色的焖子要切成扁块,排在一起很像龙的鳞片,制作时每片焖子两面又都被煎成金黄,所以用来表示对“懒龙”的惩罚,人们希望它努力治水,保佑丰收年景。

姥姥的话也让我想起我们中国很多的传统习俗,如立春吃春饼、清明吃青团、端午吃粽子……我想我们有责任让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食传承下去。

关于农历二月二的作文篇二

今天是农历二月初二,人常说:“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是大人和小孩都要理发的日子。

下午放学后,我就待在家里等爸爸妈妈下班回家后带我去理发。我等了一会儿,爸爸就下班回来了,爸爸问我:“小宇,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我说:“龙抬头。”爸爸笑了,对我说:“我们去理发吧!”我说:“好的!”就跟着爸爸出了家门。

我和爸爸先来到了菜场旁边的一家理发店,菜场里,人来人往,车来车往,简直就是一个超级大商场。这家理发店里只有一个人在忙着给人理发,她理了一个又一个,我们在理发店等了好一会儿,也没有轮到我们,可是,爸爸还急着回家做饭,就给了3元钱,让我自己找地方理发。

我自己来到了马路边的萍萍理发店,这里的人依然很多,我只好在这里排队等着。

透过理发店的玻璃窗户我看见外面的天已经黑了,马路上的路灯也开了,变的五颜六色的很好看,路上急着回家的人也多了起来,马路上人山人海,变成了人的海洋。

我等了好大一会儿,一位阿姨走过来问我:“小朋友,你要理发吗?”我点点头。阿姨又问我:“那你洗头吗?”我犹豫了一下,说:“洗吧!”于是阿姨让一个姐姐帮我洗了头,坐在椅子上等着理发。

没一会儿就轮到我理发了,阿姨的手很巧,一会儿就把我的头理好了,这时候妈妈也正好来找我,妈妈给他们交过钱,我们一块儿说说笑笑的回家了。理了发,感觉头轻轻的,很舒服!

关于农历二月二的作文篇三

龙抬头(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人们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

节日故事来源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我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名曰“龙头节”。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此时,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将始,正是运粪备耕之际。

故事一:

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

故事二:

民间相传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大唐高宗李治驾崩后,武则天当权,先立其子李哲、李旦为中宗、睿宗,又先后废去。于永昌二年(公元690年),废唐改周,自立为帝,称周武皇帝。

这事惹恼了玉皇大帝,他传命太白金星告诉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降雨人间,以示惩戒。当年从立夏到寒露,150多天滴雨未下,因致大地干涸,庄稼旱死,许多地方连吃水都非常困难,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种种人间惨象,被掌管天河的玉龙看在眼里十分不忍,他冒着违犯天条的危险,张开巨口,喝足天河之水,私自布雨,解救了天下黎民百姓,但却招来了玉帝恼怒,将玉龙打入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之下受苦。山前还立了一通石碑,上面刻有四句话:“玉龙行雨犯天规,应受人间千秋罪,若想重上凌霄殿,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经过这里,看了碑上的这些字,才知道玉龙为救百姓行雨,却被压在这里受苦。为了救出玉龙重上云天,再掌天河,人们决心找到开花的金豆,但却苦苦寻找不到。

找啊、找啊,直找到第二年的农历二月初一,恰好街上有集,一个老奶奶背着一布袋苞米粒赶集,因布袋口没扎结实,走着走着布袋开了,金黄的苞米粒撒了一地。人们看了,高兴极了,这苞米粒多像金豆呀!如果放在锅里炒,不就爆出金花了吗?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全都知道了。大家商定,第二天,二月初二一齐行动,大家都爆苞米花。

从此之后,二月二炒苞米(或者炒黄豆)成了习俗,一年一年传了下来。

关于农历二月二的作文篇四

据说农历二月二前后惊蛰这一天,冬眠的龙就被春雷惊醒,便抬头而起,所以人们把二月二这一天称为青龙节或龙头节。

在这天,人们会举办大型的庙会来庆祝这个节日。在咱们武陟县万花庄的青龙宫就有大型庙会,人们会在这里祭祀龙王,每逢这时总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常。在这里你还可以买到一些新奇的小东西,比如说琉璃嘎嘣。

哦,对了,还有一个事情我忘了说,今天是一个理发的好日子,在今天理发叫作“剃龙头”。今天放学后,我就和爸爸一块去理了发,明天你们就可以看到我的新发型了。

关于农历二月二的作文篇五

我至今还不知道什么叫做“垢桃”。

——题记

你的头(发)已经长得和“垢桃”一样了,这是爷爷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我没见过“垢桃”,也从未听其他人说起过,以至于我怀疑这东西到底是不是存在于世。但是每次一听到这句话,就意味着我要去理发了。

我非常不爱和爷爷一起去理发,因为爷爷总是为了省钱不肯去理发店,于是超市里的几元快剪和街面上的理发摊就成了我爷俩常去的地点,理起来不是冷水洗头就是推子夹头发,总之没有一次是良好的理发体验。回到家以后,必要遭到奶奶的数落:“你看你领娃理了个啥发么,和狗啃一样。“哎(二声),你看你说的,男娃的头,理净就对了,理那么好看卒(做)啥?”在爷爷奶奶你一句我一句的争吵中,年幼的我总是爬上柜子,坐在大镜子前左看右看自己的头发,或是偷偷从冰箱底下的冷冻室里摸奶糕来吃。

只要我和爷爷在一起,那二月二是必然要理发的,这一天爷爷会带我去好一点的理发店里理发,如果我不和他去,他会耐着性子给我讲:“哎(二声),今是二月二,要理头哩,要不蛮(总)发烧哩!”,如果我还不去,爷爷就会诱惑我说:“走,走路上爷给你买个吃的,买个可乐喝。”夕阳下你就会看到一老一小走在墙根下,孙子的手里拿了个冰棍,爷爷给孙子不厌其烦讲每年都会讲的“龙抬头”的故事。

当我读大学离开了家,每年的二月二,爷爷还是会打电话给我,问我理没有理发,我有时候会故意逗爷爷说:“我没理”,爷爷就会告诉我:“哎(二声),二月二要理头哩么,不理头像个啥样子!”,我就继续逗爷爷说:“头长得已经像‘垢桃’一样了”。电话那边爷爷就会生气地说:“那多难看,你得是(是不是)缺钱了,缺钱爷给你点”。我看爷爷急了,这才告诉他老人家:“理了理了,二月二能不理头嘛”。爷爷这才满意地挂了电话,其实我没理,第一是因为学校周边理发太贵,我一般攒长了再理,第二纯粹是因为懒,挂了电话以后,我会摸着自己的头说:“男娃的头,理那么短卒(做)啥”?

这几天学校组织检查学生的仪容仪表,我看到了我们班一个男生的头发长了,我对他脱口而出:“你的头(发)已经长得和“垢桃”一样了”。看着孩子疑惑的眼神,我说完嗓子眼里仿佛灌满了水,想说什么却说不出话来,只好摆了摆手作罢,心里想着:“二月二要理头哩,不理头像个啥样子么!”

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又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算了,不想了,理个头罢了。

关于农历二月二的作文篇六

二月二,乃青龙仰首之日,亦春回大地之元日。此日,百花放,碧草俏,千鸟歌来暖风熏。

天穹云淡,风吹苞绽露笑容。百姓赴郊,心悦不已。吾与亲同乐,漫步花草之芳径,触自然之魅,品春日之情。春日之元,景轻盈,心飞扬,如极乐之境,浪漫风情充之其中。

一年之计在于春,二月二乃春之始,承冬之清雅续春之美好。大美兮!

关于农历二月二的作文篇七

“二月二,龙抬头,风雨顺,又丰收。大仓满,小囤统,好年景,春开头。”——题记

中和节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节日之一。在北方,中和节又叫”龙抬头”,亦称“春龙节”。而在南方称“踏青节”。然而在古代,中和节就是所谓的“挑菜节”,在这天,一些妇女会出去采野菜。可今时今日,别说挑菜了,就连跨个门槛都别想。

春龙节的由来是有一个传说的。传说当时武则天称帝,惹怒了天上的玉帝,玉帝便令龙王三年不得在此处降雨。于是就有了那三年大旱,但龙王不忍百姓受灾挨饿,便偷偷地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便将龙王压于大山之下,并下旨:“龙王降雨违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拯救龙王绞尽脑汁,直到次年二月初二时,一位妇女背着一袋黄豆走亲戚。途中不慎将黄豆撒了一路。阳光下,这些豆子闪闪发光。人们看见了高兴地说:“这不就是金豆吗?炒熟了,不就开花了吗?”于是家家户户开始炒黄豆,并将开了花的黄豆放在阳光下,供起来。龙王也因此回到了天庭。可今时不同往日,人出门都要戴口罩,何况龙呢?更何况,也没有适合龙的口罩啊。

二月初二可是一个有秘密的日子,它有太多你不知道的习俗了。例如剃龙头,祭祀龙神,纳吉,围仓,吃龙鳞等传统习俗。

二月二因外号“春龙节”,所以有很多与龙沾“亲”的食物,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吃面条叫“扶龙须”,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可今年,龙王是不太可能来吃供品的,因为哪怕是龙,也不希望引病毒“上身”啊。

希望一线的战士们能“沾”点龙气,早日消灭病毒。

关于农历二月二的作文篇八

姥姥姥爷住在安徽,这次寒假,由于疫情的影响,我“破天荒”地在那里住到了二月二之后。

我有两年没有回姥姥家了。只记得姥姥家有许多十分奇特的节日、习俗,我在其他地方从未听说过。这不,元宵节的时候,当爸爸发来微信问我吃汤圆没,姥姥准备的却是一锅布袋。当地称之为布袋,这是一种用面食包着芥菜、黄豆的食物,姥姥说吃了布袋新年定会丰收。

奇特的节日、习俗有很多,但我最为陌生的是二月二的传统食物。

二月二的前几天,我总是听见妈妈和姥姥在讨论一种野菜,我不知道它的学名,姥姥地道的方言也令我找不到合适的汉字来形容它。只有“赖巴棵”听起来稍微匹配一些。

我从未听过这种奇怪的菜。

那段时间姥姥进经常在村里晃荡,而妈妈每次责备姥姥疫情期间随意出门时,姥姥总有正当理由:“挖不到赖巴棵,你二月二吃什么?”

一天晚饭过后,我和妈妈出门散步,姥姥非要跟着一路走,一路低头寻找着什么,我问她在看什么,她说看看有没有赖巴棵。我实在是好奇,就问妈妈这是什么东西,妈妈解释说,这边有个节气,是二月二。姥姥应和:“二月二,龙抬头。”我问:“所以这和那些野菜有什么关系?”妈妈说:“二月二要吃煎饼,用巴棵煎。过了二月二,这菜就苦了。”“长什么样?”我问。“咱院里有啊,你没见过没?”姥姥说。妈妈想起来了点什么,对姥姥说:“对呀,咱院里有!”姥姥说那点儿哪够。

可是姥姥最终也没有找到赖巴棵,村里其他人“先下手为强”了。

二月二那天早晨,姥姥早早地把菜洗好,妈妈烙了煎饼。第一张给了姥爷,姥爷抱怨菜放少了,说放少了没有味道。

我问是什么味道,姥爷说有点苦,“解毒的”,他补充道。

姥姥插了一句:“茉,你小时候吃过,忘啦?你还说好吃。”

我真是一点儿都不记得,那得我多小的时候,我心想。

姥姥开始给我普及我小时候的各种事,有糗事也有好事。

我听着姥姥唠嗑,可那些记忆我却如何也抓不回来了。

今年的二月二,竟成了我对这个节气的“初印象”。但它最终也会变成记忆,随着奇怪的“赖巴棵”,随着姥姥的乡音。但希望这一次,我不会让记忆溜走了。

姥姥好像有说不完的话,我夹了一张煎饼边吃边听。

我记住了赖巴棵的味道,有点苦,但会回甘。

关于农历二月二的作文篇九

农历二月二,民间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因此许多风俗都跟龙扯在了一起。

妈妈说,在老家农村,只有二月二过完了,年味才会散去。二月二那天,在太阳还没有升起来的时候,家家户户就要炒熟一大锅豌豆,这叫“爆龙眼”,这一整天孩子们口袋里的东西就从糖果变成了豌豆。那真是走到哪儿嚼到哪儿。大人们还把炒熟的豌豆配上提前剪好的硬币大小的花布用针线串在一起,拴在马尾巴上,这叫穿“龙尾”。

当然了,关于二月二也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怒了玉皇大帝,他下令三年内不准向人间降雨。人间果然大旱,很多地方庄稼颗粒无收,地上无数人饿死。司管天河的龙王不忍心看到人间生路断绝,便偷偷地为人间降了一次雨。玉帝大怒,把龙王打入凡间。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有人发现玉米就像金豆,而且炒了就开花。于是龙王终于又回到了天庭。所以从此以后人们在二月二都会吃爆米花。

在我的老家,二月二又叫农头节。农民伯伯用柴火烧成的灰在地上摆上一个酷似“九宫格”的图案,再把五谷杂粮等放进格子里,然后把一些鸡呀,鸭呀,鹅呀等家禽从窝里放出来,看它们先把哪种粮食吃光,那就象征着今年哪种粮食收成好。

二月二的习俗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剃龙头”,大多数人在这天都会理发,以显尊贵,图吉利。

二月二,是寄托人们美好愿望的节日!是辞旧迎新的节日!

关于农历二月二的作文篇十

二月初二,是一个与节令关系极其密切但又不是二十四节气的日子,二月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

二月二,这天被人们称为龙抬头,因为在农历的这一天前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和惊蛰。在这些日子里,大地万物开始复苏,冬眠的"龙“(古人想象的),此时也被隆隆的春雷声惊醒了,抬头而起,所以这天又被叫做青龙节、春龙节,相必这也是龙抬头的由来之一吧。

有谚语说“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也有谚语说“二月二,龙抬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一听这些谚语,让人立马就有一种富足、有活力、有盼头的感觉!

二月二到来之时,立春已过,雨水已过,万物复苏,树木花草已经回黄转绿,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非常适合去踏青郊游了,所以有了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郊游诗“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青山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你看,雨后天晴,在春雨的滋润下,花草树木都争先成长,给大地披上了清新的绿装。

二月二,好像是最接近我们生活、习俗最多的节日。比如在传统习俗里,为取龙抬头之吉兆,儿童在二月二这天,会举行“开笔礼”,现在也有些学校会举行这样的活动,祝愿每个孩子长大后会断文识字。有歌谣是这样唱的“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这是一首催人奋进的儿歌,“一年之计在于春”,这都是在表现春天的气息吧。

还有就是流传至今的剃龙头的习俗,那就是在二月二这天,人们会争先恐后地迫不及待地去理发,称之为“剃龙头”,据说在这天理发可以让人一年鸿运高照,一年都有精神气。在正月,大人是不让去理发的,这是非常重要的,至今被人们熟知的不去破坏的禁忌习俗,那就是“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所以,熬了一个正月,估计头发也迫切需要修剪了,刚好借龙抬头之喜气,去剃个龙头。

龙抬头这一天,除了习俗,在民间还是有很多禁忌的,比如这天妇女不可以做针线活,因为龙要抬头望苍天,如果要是做针线活的话,会刺伤龙的眼睛,是不吉利的。

龙抬头这天的习俗还有很多,比如起龙船、放龙灯、敲龙头、吃龙食等,吃春饼名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米饭是“吃龙子”,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所有食物都来带着“龙”字来沾点“龙气”。

除了龙气,我倒是觉得这个不是节气胜似节气的日子,更接地气,一是这个节日的习俗流传至今,二是大家都愿意约定俗成的去接受它,去发扬它。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