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木瓜杏的特点作文10篇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关于木瓜杏的特点作文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梅花的特点作文500字 赏梅

“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梅花多处行。”星期天上午,我和小杰一起去红梅公园赏梅。

一进门,便看到许多梅花,它们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即将盛开,有的已完全绽放,公园里几乎没有一处没有梅花。因为这几天梅花正开得旺,所以赏梅的游人络绎不绝,无论是红梅阁,儿童乐园,还是游船码头,到处都是人山人海。天宁宝塔在姹紫嫣红的梅花的映衬下,显得高大雄伟,气宇不凡。

前面一棵梅树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只见她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舒展着新鲜美丽的四肢,向人们展示着她迷人的风采。一个小女孩在树下大声赞叹:“好美的花啊!”我眼前顿时一亮,只见这婀娜多姿的梅花吐露着芬芳的花蕾,让人越看越入迷。这些梅花有的白如瑞雪,有的红如胭脂,有的翠如碧玉,还有的白里透黄,黄里透绿。它们是报春的使者,让人感受到了春光的饱满和烂漫。

树的旁边早已站满了游人,他们有的在树旁摆出各种姿势与花合影,有的拿起相机捕捉梅花的美妙,有的指指点点在向路人介绍梅花的特点。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群摄影爱好者们,他们个个举着“长枪短炮”,或站或蹲,全神贯注地定格着一幅幅精彩的画面。

我看着这些绚烂的梅花,感慨万千。梅花在严寒的冰雪中孕育着花蕾,是严寒中的斗士。正如《红梅赞》中唱道:“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

第二篇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实验小学二年级三班白杨 我的名字叫白杨,今年八岁了,在商河县实验小学上学,我有三个特点:

爸爸说我是个“电脑迷”,我很喜欢打电脑游戏,比如《风云》我都打到第11回了。我还会复制文件,还有上网下载游戏、给小朋友发邮件,我还有自己的邮箱呢。

妈妈说我是个“练琴迷“,每个星期日我都到音乐老师家里去学琴,每天中午饭后我都练习电子琴,暑假刚考了二级。

爷爷说我是个”象棋迷“,放假一到爷爷家我就和他下象棋,在爷爷的指导下我有时还能蠃了我哥哥呢。

指导教师:周新文

第三篇

记叙文就是记载、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经历过、接触过的一些人物和事件的文章。记叙人物和事件,必须掌握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发展、结果)。

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记叙,就是记载和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经过;描写,就是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细致入微的描绘,给人以真切的感受;抒情,就是抒发、表达自己的感情;议论,就是讲述道理,也就是作者通过对事物、事件的评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记叙和描写是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的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记叙是通过一般的述说和交代,把人物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变化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对事物的发展和全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记叙文如果缺少描写,就会平淡苍白,主题不突出,形象不鲜明,情节不感人。当然,描写要恰当,为中心服务。所谓恰当,即突出特征,符合身份,写出变化。

写作记叙文时,在记叙和描写的基础上,适当穿插抒情和议论不仅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而且能突出文章的中心。

一、选择较小的切入点

话题作文,写作范围一般都十分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做一个僵死的概念,视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统地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点要求就是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定“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五六百字左右的篇幅内定出立意鲜明、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善于“化大为小”,还要善于“以小见大”,从小的方面表现深刻的主题。这就要求作者在选择“小的方面”的时候,注意所选材料的“现实性、针对性、典型性”。俗话说:“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就是这个道理。

比如,作文题:在现代社会里少不了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的幸福,有苦恼,请以“交往”为话题定一篇作文。这个话题很宽泛,基本上包含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我们在社会中总是以不同的方式与人交往。如考生不能找准一个较小的切入点,就很容易对现在的人际关系泛泛而谈。而一旦落入此俗套,得高分的只能是妄想了。一篇高分作文《往下走,往上走》把切入点放到了楼道里的一扇铁门上,围绕这扇既给人带来安全,又给人带来麻烦的铁门,写出了楼道里的人们由冷漠对立到温情交住的变化。由此可见,只有做到了“化大为小”和“以小见大”,记叙文才容易出彩。

实践证明,凡是选择了较小切入点,并做到了“以小见大”的记叙文得高分的可能性就相当大。

二、材料新鲜

记叙文的选材,是写好记叙文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本上出现了模式化、规律化的选材倾向,写老师总牵扯到“蜡烛”,写同学总写到“半块橡皮”,写爱心总离不开“希望工程”……诸如此类,把生活生硬分割,使人读之生厌。文章的材料好比建造房屋的材料,但文章对材料的要求永远是“力求新鲜”。想想就可以知道,假如一位阅卷教师连续不断地看到“歌颂蜡烛”的文章,他会怎么判分!所以新鲜的材料是记叙文获得满分的基础条件。

三、内容真实

与“材料新鲜”一样,内容真实是记叙文的生命保证。那些胡乱编造的所谓“感人”故事,只会让读者反感。有一些同学为了表明自己的“崇高”,文章始终不离“助人为乐、希望工程、捐钱救灾”等,事实上,我们希望社会充满爱,充满关怀,可是我们不希望我们的文章里始终充满假话、充满谎言。

我们作文时应牢记:只有真实的,才是动人的!如果我们一味地为了打动人而胡编乱造所谓的动人故事,只能让阅卷老师反感。当然,我们所说的真实并不是要大家把生活原封不动地照搬上去。我们所谓提倡的“艺术的真实”实际就是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技巧性的加工,如设置悬念、修饰语言等。它和内容的虚假是完全不同的。

四、构思精巧

记叙文要写得精彩、写得让人难以忘记,就不得不在文章的构思上下工夫。构思的精巧起“以小见大”、“选材新鲜”并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互相包含。一般说来,构思精巧的文章,一定是“以小见大”的,也一定是“选材新鲜”的。如一篇深圳中考作文《留下》就完全以精巧的构思取胜。全文由三个电话留言组成,记录了非典时期一位姑娘的父母、男友、朋友的三个电话留言,字里行间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爱情、友情。这样的构思在中考作文中实属凤毛麟角,自然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构思的范围不能局限在内容或形式,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遣词造句都可以纳入。在作文之前,审好文题之后,构思就应该开始了。

记叙文要占领高地,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不从发展等级上做文章是不行的。记叙文的发展写作要点是——

一、立意深刻

这里的立意深刻是指文章的主题新鲜独特,与众不同,富有深意。平常的话题,我们也可以发掘出深刻的主题来。

二、语言生动形象

这是指文章的描写功夫。好的记叙文应该充满着生动形象的描写,精细入微的刻画:人物的语言、行心理,事件的动态,景物的变化……可想而知,,这样的文章一定会获得高分。

如《打工》一文,在描写语言上就很见工夫:“我努力地干着与我年龄极不相称的活,拚命地抬起百多斤的铁笼。超重的负荷压得我浑身骨骼‘吱吱’地响,我咬紧牙努力地把自己的脊背弯成一张弓,两只脚死命地扣紧地面,两只眼球鼓成了弹丸,时刻都有射出眼眶的可能。太阳直射在我身上,背上的皮肤仿佛被烤焦了,随时都有撕裂的可能。汗水淌进了我的眼里,辣得睁不开眼,而鞋子里早已像和泥一般滑,我就这样拚命地撑着……”这段文字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精细入微的刻画,传神地写出了“我”打工的体验,充分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技巧熟练

文章是用语言文字表现主题的,如何使语言文字达到最佳表达效果,就以看写作技巧了。一般而言,写作技巧包括详略、表现用法(象征、以物喻人、过渡言志等)、体裁安排、顺序、点题、过渡响应等。

第四篇

描写人的特点的作文500字 我的姐姐

她,又高又壮,一米七二的个子,一百四十多斤,一身运动装。她总爱梳着乌黑亮丽的马尾辫,明亮的大眼睛总是那么有神。她是谁?她就是我的姐姐。

我的姐姐是个网球高手。她是我大姑家的孩子,从七岁开始学打网球,已经坚持了八年。她一年四季不间断地训练。夏天,太阳把她晒得漆黑,她一点儿也不在乎。冬天,寒风把她的脸吹得通红,她也没有说过一句抱怨的话。为了能挤出更多的时间练球,又不放弃学业。她每天都早早地把作业做好,从不拉下一节课,学习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为了提高自己的网球水平,她从遥远的徐州来到了上海。经过她的努力,去年夺得了同年龄段上海市女子单打第一名呢!我们纷纷向她祝贺,可她却说:“还差得远呢,我的梦想是奥运冠军!”奥运冠军是姐姐从小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她坚持不懈地打网球。我衷心希望在某一天,姐姐能站上奥运会的领奖台。

姐姐还是个《名侦探柯南》迷。她的房间里柯南的海报、粘纸贴得到处都是。家里还有许多《名侦探柯南》的碟片,手机上都是《名侦探柯南》的片头(尾)曲。她说她喜欢柯南的聪明机智和遇事冷静。我最喜欢和姐姐一起看柯南了!我们还一起唱片尾曲呢!

这就是我的姐姐,一个拥有大人的外表,内在却有一颗童心。我喜欢我的姐姐。

第五篇

写猫的特点的作文500字 可爱的加菲

从小,我就特别喜欢养小动物。记得小时候,我养过小白兔、小仓鼠……一个周二放学之后,妈妈突然宣布:“我们家将会多一个新成员——小加菲。”她让我和爸爸去接它回家,我听了这个消息后,激动地跳了起来。

宠物店里,我第一眼看见它,就被它的样子吸引住了。小加菲的头圆圆的,它的眼睛土中带黄,它的嘴巴被它那灰白相间的毛给遮挡住了,小加菲最大的特征就是眼睛和鼻子是连成一条线的。我感觉它和电视里的加菲猫一点也不像,宠物店阿姨解释说,它只有两个月大,等以后长大了就会跟电视里的加菲差不多了。我觉得它有点丑,但十分可爱,所以我给它取名为“旺财”,因为爸爸是个做生意的人,希望它来到我们家后,能为我们招财进宝。旺财都过得很悠哉,每天就吃喝玩睡这几样事,它十分调皮贪玩,当我陪它玩时,它会发出“呼呼”的声音,以示开心。接它回家的时候,它趴在我的帽子里,下车抓它时,它就用爪子紧紧抓住我的帽沿,过了好久才肯松开。它吃的是把猫粮和鸡肉混在一起饭,可它每次都把鸡肉全部吃光,把猫粮留下,你说它聪明不聪明?有一次,爸爸买了一只玩具老鼠放在它窝旁,可它却只玩我不小心从桌子上碰下去的餐巾纸,看见了那个玩具只当没看见。

自从旺财来到我家,我们家变得热闹了许多。每天放学我都急匆匆地赶回家,牵挂着它有没有吃饱。我抓紧时间做作业,因为要陪它玩耍。我就是想对旺财说:“旺财,我们全家都欢迎你!”

第六篇

说明文语言有两种:一种是生动活泼,一种是平实简明。基于说明文科学性这一特点,说明文语言的一个主要特征便是准确性。它主要表现在对知识表达上的科学性和严密性。

如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和语气等都要准确无误。阅读说明文要特别注意文中怎样运用限制、概括等手段来修饰中心词语,从而进行说明的。要细心地捕捉这些词语,分析它们的特点和表达作用。对说明文中加点词语的作用的考查,主要是解答限制性词语的作用这类问题时要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答。

首先要明确加点的词语的含义;其次要理解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含义和效果,还要答出删去之后会有怎样的后果。比如“改变了原意”,“不合真实情况”,“与事实不相符合”,“与上下文失去照应”,“违背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原则”,“说话过于绝对,要留有一定的余地”等;最后,总结时扣到突出说明文语言要准确这一点上来。

如《中国石拱桥》有一个句子:“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问:加点的“约”和“几乎”可否去掉?为什么?答:“约”表示推测,说明8米并非实地量得,而是估计而已,是个约数。如去掉便成了确数,与事实不相符合。“几乎”表明并非真的与河面平行,只是差不多要平行,它强调桥面平的程度。如去掉,便成了真的平行了,这就不真实了。

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表现在许多的方面。(一)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或描写事物状貌,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诗意,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如《中国石拱桥》对卢沟桥的石狮子的描写语言生动,活泼有趣,引人入胜。或通俗或深情地议论,令人深思,启人智慧。如《苏州园林》:“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这对说明苏州园林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二)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使语言活泼清新。如《生物入侵者》一文把“生物入侵者”比喻为“偷渡者”“移民”,这种拟人手法的运用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你一定会听见的》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式描写风声,按声音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句子,一气呵成。(三)句式富于变化,成语、四字句的使用都能使文章自然流畅,富有情趣。如《生物入侵者》运用了大量的成语或四字句,准确而简明。如“安家落户”、“在劫难逃”、“束手无策”、“物竞天择”、“为所欲为”、“无动于衷”等成语用得恰到好处,使文章语言生动活泼。

第七篇

在童话书里,

夹着一枚银杏叶。

有森林的幽香;

有露珠的清香;

还有花的芳香。

只要一枚银杏叶,

就能把四季的森林,

长久保持在心里。

第八篇

我读了一本有趣的书,名字是《木偶奇遇记》。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叫匹诺曹的小木偶跟爸爸一起生活的故事,虽然匹诺曹很想做个好孩子,可是他经不起诱惑,结交坏朋友,相信坏蛋猫和瘸狐狸的谎言,为了玩居然撒谎、逃学,伤透了爸爸的心。小仙女再三教育他不能说谎,可是他就是不听,小仙女无可奈何,只好对他下了诅咒,每当他说一次谎,他的鼻子就会变长一些。即使这样,匹诺曹还是听信了坏朋友的诱惑变得不诚信起来,于是他的鼻子真的长得能停一只小鸟了,他还长出了驴耳朵,差点变成一只任人宰割的驴子。这时,匹诺曹才后悔起来,最后在小仙女的帮助下,他改正了自己的缺点,成为了一个讲诚信、爱学习、勇敢、聪明的真正的男孩。

这本书中的匹诺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贪玩的他轻易相信坏蛋的话,成为了一个不讲诚信、不爱学习、自私自利的人,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故事后匹诺曹才变成一个懂事、诚实、爱学习的孩子。而只有这样,木偶匹诺曹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男孩。由此我想到,上学期,我们班有一些同学为了玩就去偷偷拿家长的钱,还说谎欺骗他人,同学们都很讨厌这样的同学,他们就像是爱说谎的木偶。后来经过老师和家长的教育,他们改正了自己的缺点,变得爱学习、讲诚信,又成为了同学的好伙伴。我觉得我们每个人应该从小木偶匹诺曹身上得到启示,做人就应该做一个真正的讲诚信、爱学习、心中有爱的人,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的喜欢。我希望我做一个令别人喜欢的人!

第九篇

难以忘却的是童年老院子里黄杏的味道。每每想起那棵枝桠繁复的杏树,一颗颗黄杏独有的口感,便会忆起那段独有的岁月韶光。

树木葳蕤,骄阳似火,便是我最盼望的初夏到来了。伴随着一声声嘶吼的蝉鸣,藏在密密丛丛的绿叶之中的青杏不知道何时起便悄悄染上了鹅黃色,小时候零食少,每天放学一定要围着杏树仰着头眼巴巴地望很久,盼着有哪颗杏懂我的馋虫,率先成熟起来。杏并不懂我的渴望,爸妈似乎先读懂了。妈妈缝个小网兜,爸爸将小网兜绑在长长的竹篙上面将黄杏摘下来。小小个子的我偏偏也要帮忙,爸爸便将我举上肩头,小心翼翼地扶着我的身子去摘杏。阳光洒满枝头,我闻着满树飘扬的杏香,开心极了。老院子里黄杏的味道是爸妈给我童年的无忧无虑的味道。因为心急从树上摘下来的黄杏并不能立刻吃,它的果实又硬又涩,需要放在小篮子里再放上几颗苹果盖上一个布单子催熟。等待的时间显得漫长又心焦,有时候会等得烦了偷着咬一口还没有成熟的杏,酸得眼泪都出来了,便又怀着焦急的心情盼望着。

不管等待的过程多么煎熬,可是等到杏子成熟和家里人一起分享的甜糯感很快便会把之前等待的焦躁全都覆盖掉。老院子里黄杏的味道让我知道所有香甜都要经过耐心的等待。那是童年里学到的最朴素又直接的道理。去年暑假陪着爷爷奶奶回老家,一推开老院子的大门,便闻到一阵甜香,亮橙橙的黄杏挂在枝头像极了一颗颗饱满的乒乓球。爷爷把邻居家小孩喊到院子里,我爬上树摘下熟透的黄杏分给小孩子,大家拿着黄杏咬上一口,刹那的酸甜感充盈着口腔,小孩子的眉头一皱,逗得周围的大人们都笑了。老院子里黄杏的味道是享受黄发垂髫怡然自得的喜悦。

电商繁荣,快递便捷通畅,全球贸易亨通,太多的美味让人垂涎,每年六月,黄杏飘香的季节,我还是喜欢老院子里黄杏的味道,不够清甜,甚至有点干涩,可是却在贫瘠单调的童年里给了我殷殷的期盼。

那是藏在时光深处的爱的味道。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