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生物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读后感摘抄

生物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读后感摘抄

《生物学思想发展的历史》是一本由恩斯特·迈尔著作,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0.00元,页数:62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物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读后感(一):过誉的著作

重新审视之后发现过誉了,虽然表面上旁征博引但实际上都唯他的学派是论,主观性太强了。这不是生物学思想史,更接近史论,正如原名Growth of Thought而不是History of Thought,应该叫《迈尔辛-辛普森-威尔斯式现代综合(Modern Synthesis)生物学思想的源头和发展,兼论一些在此框架下不合理的观点》。

对于很多读者,这是很少有的易读且内容丰富的生物学史和科学史的书,对此我的想法是:权当参考,根据不同线索广泛搜寻,百科式的书都是供查阅而不是通读的。

其他学派的线索:Extended Synthesis

《生物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读后感(二):从生物进化角度看进化论

这本书帮我串联起几本进化论读物,《自下而上》、《自私的基因》、《枪炮、病菌、钢铁》。查理芒格说,研究进化论,能够帮他识别出那种适应环境、能够长期存活的公司。因为商业世界最强大的公司一定不是利润率最高的公司,而是存活时间最长的公司。这也符合自然选择的规律,看看那些鸡鸭猪狗你就明白了。

1.一个充满变异、多元、概率的社会

颇务实的讲,这本书我只关注进化论思想(即生物学思想)对现代的启示。生物学思想的发展,突破了传统物理学树立起来的精确、机械的稳固世界观,以一种充满变异、多元、概率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的世界观。这句话有点拗口,我分两层说。

第一层,传统物理学形成一种相对确定的理论,需要精密的仪器去测量和验证,我们也会用相对明确的规则审视社会发展,似乎一切井井有条。而生物学则强调概率论思想,事情的发生存在不同概率,并无绝对和明确,似乎一切无法准确预测。

第二层,因为生物学强调概率论思想,所以生物学承认事物发展、事物存在的多元性,事物之间存在千差万别。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2.“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思想

进化论也提供了一种思想工具,比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思想,没有绝对正确的方法,只有适应环境的方法。比如书中的那个设问,对于匠人精神和唯快不破该如何取舍?在有长期稳定、明确规则的行业中,匠人精神就合适;在像互联网这样发展较快、变化莫测的行业里,唯快不破就合适。

将这种思想带入巴菲特的投资领域,就比较容易解释为什么会将大笔资金投进可口可乐、好时、喜诗糖果这样非常容易生存的企业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够满足人的基本生理需求。

《生物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读后感(三):从进化论的争议感受生物学认识论的独特性——读迈尔《生物学思想发展的历史》有感

从进化论的争议感受生物学认识论的独特性

——读迈尔《生物学思想发展的历史》有感

很少有一种科学理论像进化论那样,自诞生之日起,就开始经历质疑、反对和激烈的论辩。也很少有理论能像进化论那样如此广泛的被应用到很多领域,包括自然和社会科学。这一切的一切,是进化论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人类在认识自然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的深化和选择。

迈尔的生物学思想发展简史就是这样一本十分出色的书。它不仅介绍了进化论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更着重介绍了在生物学发展的历史中,各种形而上的思想所发挥的作用,哲学与认识论对进化论的丰富和进化论对前二者所作的推动。#此前在首页部分显示#

一、进化论: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演绎假设

进化论自诞生之日起到今天,一直面临一个疑问:它是符合逻辑的吗?它到底是假说还是客观事实?据说,一位生物学家在面见英国女王时,女王问到这个问题,那个生物学家说:“进化论不是假设,而是事实。”那么,这个事实到底是怎么来的?我们又怎么去分析它?

这里,我们仅仅从迈尔的书的摘录中对进化论产生的思维过程进行一个简要的分析。

迈尔在“自然选择学说的逻辑性”一章节中中详述了进化论推导的过程: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由三条推理组成,这三条推理是根据部分来自种群生态学和部分来自遗传现象的五项事实作出的。”

“事实一:一切物种都具有如此强大的潜在繁殖能力,如果所有出生的个体又能成功地进行繁殖,则其种群的(个体)数量将按指数(马尔萨斯称之为按几何级数)增长。”

“事实二:除较小的年度波动和偶尔发生的较大波动而外,种群一般是稳定的。”

“事实三: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在稳定的环境中,自然资源保持相对恒定。”

“推理一:由于所产生的个体数目超过了可供利用的资源的承载能力,而种群数量却保持稳定不变,这就表明在种群的个体之间必然有激烈的生存竞争,结果是在每一世代的后裔中只有一部分,而且往往是很少的一部分生存下来。”

“上述来自种群生态学的事实一旦与某些遗传事实结合起来就导出了重要结论。”

“事实四:没有两个个体是完全相同的:实际情况是,每个种群都显示了极大的变异性。”“事实五:这种变异的很大一部分是可以遗传的。”

“推理二:在生存竞争中生存下来并不是随意或偶然的,部分原因取决于生存下来的个体的遗传组成。这种并非一律相同的生存状态构成了自然选择过程。”

“推理三:这种自然选择过程经过许多世代将使种群不断逐渐变化,也就是说,导致进化,导致新种产生。”

迈尔坚信进化论的正确性,从他的精确的概括和总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进化论清晰的推理过程。但是,这种推理产生的基础是和数学和物理学不同的。对于数学,它虽然是一种纯粹演绎的科学,但是它的理论基础是确定无疑的。对于物理,对对象的简化和理想化,提供了抽象出规律的基本途径。而对于生物,我们虽然能够进行一定意义上的抽象和简化,却很快发现,这些抽象和简化使用的范围十分有限。每一个个体都有其自身的独特,这种独特,使生物学中不存在象数学和物理那样的公理、定理,而只有一些相对清楚的规则和法则。

二、对进化论的批驳错误何在

当代的许多所谓的进化论研究者和质疑这其实大多犯了同样的错误:(1)许多人以达尔文的进化论来偷换概念,以批驳达尔文的理论来造成否定进化论的表象;(2)许多人并不是真正的懂得生物学科的独特性。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比喻:生物学中描述物种进化从无到有的过程就像是一场大风把数以十万计的零件吹到一起,结果组装成了一架飞机。

对于第一点,我们应该明白,进化论从它诞生那天起一直在发展进步。特别是20世Kimura的分子进化中性理论和古尔德的间断平衡都提供给进化论以新的丰富,然而很多外行者对进化论提出质疑的很重要的证据偏偏正是这两个理论。达尔文的理论已经不再是现代进化论的主要内容,一些概念的内涵正在发生变化。分子生物学诞生以后,随着发育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进步,个体发育和物种进化的轮廓也渐渐清晰。而正是进化论作为理论基础催生了这一切的产生。

迈尔说过:“世界上有一些最著名的物理学家(包括玻尔和鲍利)曾经向我表示,随机变异和选择的偶然性过程竟然可以在不到40亿年的时间里形成生物界的各式各样的多样性以及生物之间神妙无比的彼此互相适应现象。当把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的理由交给一组进化论者仔细推敲分析后,发现物理科学家对进化中所包含的生物学过程了解得过于简单。作为模式论者,他们对重组产生独特性这一点并没有予以充分考虑。此外,他们按“循序进化(tandem evolution),即从一种纯合遗传型(homozygous genotype)进化到另一种纯合遗传型来考虑而忘却在进化中物种的遗传变化可以同时在几千个(且不说成百万个)基因座上进行”。(《生物学发展的历史》,迈尔)

科技认识论如果不从具体科学的情况出发来归纳和分析是没有意义的。远离具体情况只是从纯粹哲学、数学或物理学的角度来对进化论进行指摘是不合理的,这也是一种唯心主义。生物学的理论应该最终放到生物学中由生物学家来检测。(我实在是看够了那些不懂进化论和生物学的人的荒谬批驳)

生物学的认识方式和传统科学之不同

历史上,物理学家Rutherford讥笑生物学是“集邮”。这种情况现在也仍然存在,很多人对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认识方式嗤之以鼻。对于这点,迈尔指出:“大多数的普通`科学'史是由物理学史家写的,他们没有完全克服那种不合物理学就不是科学的狭隘观点。物理科学家容易用这样的价值尺度来衡量生物学家,那就是看每个生物学家运用`定律'、测量、实验以及科学研究的其它形式的程度。这些形式在物理科学中得到很高评价。其结果是某些物理学史家在有关文献中对生物学界的评价是如此滑稽,只能令人一笑置之……这些批评全都是根据现在已被彻底否定的这样一种假定,即含有由时间变化而产生信息的现象和过程必须按研究纯粹功能性过程的方法来研究。更露骨地说就是物理科学(其现象领域非常有限)中有用的方法对全部科学都是充分够用的。”

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其他科学有所不同,它重视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不着力于归纳绝对可以用于一切个体的理论,而是着力于寻找“大多数”现象的原因和结果反映的内在本质规律。生物学中的规律多为统计性的规律;因果关系多为网络型而非数学和物理学中的线性关系;系统各部分的反馈既有正反馈也有负反馈,各个反馈过程间又可能有复杂的作用和联系(胡文耕《生物学哲学》)。

在信息论和系统论兴起之后,可以明确的对一些试图用清晰框架来套用于生物学的人说不了。生物界本质上是一个复杂系统,复杂系统可以分成三种:有组织简单性即小数系统,所含变量少,相互作用形式简单,适用于经典的数学方法来研究;有组织复杂性即中数系统,包括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科学中的很多问题;无组织复杂性即大数系统,组成成分数量庞大,但各组份行为高度自由,表现出随机性,产生所谓的无组织复杂性,可用统计方法来有效处理(如统计物理学)。但是,传统统计方法也不宜用来研究系统组份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目前只是用系统科学分层次来解决具体问题(《复杂性科学及其生态学应用》,邬建国,申卫军)。想用传统的数学分析方法和推理对生物学中的现象作出总结,是用错了对象。

生物学中的规律有着自身的特点:(1)历史性,生物学上很多事件,尤其是进化中,具有独一无二性。一个事件只在一定时间出现一次,作为历史性事件它只能用历史性描述来分析,却难以抽象出普遍有效的命题。其实,这种现象在化学物理中并非不存在,但是在进化论中,它几乎适用于绝大部分现象。迈尔说:“历史陈述能用实验来检验的非常之少。然而就像达尔文所说的那样可以“推测”,也就是说可以根据观察构成假说,然后再用进一步观察来检验这一假说,这就是达尔文所不断进行的。达尔文的推测是一种按部就班的程序,他运用这种程序(现代的每一位科学家都是如此)为进一步观察所进行的检验发出指示,如果可能,还设计实验“。这种基于观察的验证并非在其他科学中不存在。(2)相互联系性,生物学中的规律总是在各种规律的相互作用中实现。迈尔将生物学分为两大类:功能生物学和进化生物学。而生物的功能规律和进化规律也并非彼此孤立,生物的各种结构的基本功能由进化而来,虽然它们建立在化学物理学规律的基础上,却又不能简单的还原为这些规律(《生物学哲学》,胡文耕)。“生物学规律无非是依靠、借助、协调体内各种在无机界也起作用的规律,使之按自身的需要,受自身指令的支配,以保障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生物学哲学》,胡文耕)。这些,也决定了认识生物学规律必须采取不同的方式,既要采百家之长,又要重视生物界本身的独特性。

生物学和传统认识论的冲突是由来已久的。迈尔说:“生物学史上的一切著名论战都涉及基本意识形态的分歧,例如数量与质量,还原论与突现论、本质论与种群思想、一元论与二元论、不连续与连续、机械论与活力论、机械论与目的论、静止论与进化论、以及在第二章中所讨论的一些其它问题。”在生物学中,曾长期受到机械论、活力论和本质论的束缚,使很多科学家在进化问题上多年毫无建树,即使是他们早已掌握了可以推导出事实的所有资料。我们看到什么样的事实也许取决于我们先有什么样的理论。即使是让很多物理科学家津津乐道的促使DNA双螺旋结构提出的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其本质也是还原论。虽然它推动了生物科学的发展,但其认识论本质却不足以达到让我们敬仰的高度。

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我们不屑于或者不需要其他学科的认识论。迈尔说:“不仅是物理学家,而是每一位专门家都认为他自己的研究领域是最有兴趣,研究方法是最有效的。这样一来就常常有种令人反感的沙文主义在研究领域之间存在,甚至存在于某一研究领域(如生物学)内部。……Laudan指出“有时当两个或更多的研究传统,彼此不是互相拆台,可以融合起来,产生综合,这综合比前此的两个或更多的研究传统都更进步”。……就像Kuhn的科学革命学说那样,而是前此彼此竞争的两种研究传统“交换”彼此最有生命力的组份”。

目前,在复杂性科学、系统科学和信息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学习也许将来也要研究生物科学的我们只有立足于生物本身的特点,结合其他学科的认识论,合理的辩证的实施“拿来主义”,才能从科学理论发展上和认识论发展上丰富生物学科的发展。

(转)方解石 著

《生物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读后感(四):评《生物学思想发展的历史》

我们生物科学工作者,包括科研人员、教师、医师和相关的行政管理人员,在大量具体工作的纠缠中,很少有把我们的工作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去思考的习惯;也就是说,我们习惯于拿着放大镜去审视我们的那些课题。其中,我们会自觉不自觉地夸大我们课题的微观意义;而不是像苍鹰那样翱翔在蓝天,在宏观的高度,鸟瞰它们在哲学上的意义。其实任何门类的学科,当探索到一定深度时,必然会抽象化上升为哲学的概念,甚至导致哲学新概念的产生。

恩斯特•迈尔(Ernst Mayr)就是这样一位宏观思维的大师,他在1982年出版《生物学思想发展的历史》(The Growth of Biological Thought: Diversity, Evolution, and Inheritance,原版共992页)就他对生物学进行宏观思维的代表作。这是一本里程碑样的巨著,中译本由辽宁大学凃长晟教授主译,于1990年8月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又于2010年12月中译二版出版(中译二版共622页)。这本书为我们在哲学的高度去思考生物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提供了样板。

Mayr的宏观思维的一个表现就是他提出新概念的建立往往比新事实的发现还要重要,尤其是在生物科学中更是这样。他说:“在生物科学中,绝大多数的重要进展是由引入新概念或改善现在的概念而取得的;这一点可能对进化生物学较之对功能生物学来说更为真切。”(中译本2版第16页)他说:“像进化、共同起源、地理性物种形成、隔离机制、和自然选择等概念已经使生物学中以前乱成一团的领域发生了激剧的转向,促进了新学说的形成和数不尽的研究工作的出现。”

“自然选择”这个概念的形成说明了进化的机制。Mayr指出“自然选择”这个概念的威力在于若把神创“换成自然选择,则自然神学家绘声绘色描述的生物适应现象就为进化提供了一些最有说服力的证据。”(246页)进化生物学出现在功能生物学之后,曾普遍认为功能生物学是定量的,而进化生物学是定性的,当时定性还是一个贬义词。Mayr认为新概念的建立比新事实的发现重要,“自然选择”这一概念奠定了进化生物学的地位。Mayr在书中对这两类生物学作了充分的论述。

传统的观点认为,唯物主义的哲学要求人们对生命现象只问“如何”(how?)进行,而不问“为什么”(why?)要如此进行,以避免“目的论”。 Mayr则不然,他认为问“为什么”要比问“如何”重要得多,而且常会导致新概念的产生(中译本二版48-49页)。例如,在人们“发现血管中有瓣膜后,问了为什么会有瓣膜。这个问题促使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为什么”的问题如果指的意思是“为何”(what for?),在非生物界,则往往毫无意义。人们可以问“为什么太阳很热?”,这只是指“太阳的热是怎样来的(how come)?”如果要问太阳的热是what for? 那物理学家就给不出答案了。牛顿问了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这个“为什么”实际上是问的“how come?” 而不是“what for?”。

当近代科学发展到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时,人们习惯于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用物理的思维、数学的手段去描述和研判之后,Mayr反复提出生物学要区别于物理学,强调了它们的不同。他说:“过去的25年也是生物学最终从物理科学解放出来的年代。现在已经普遍承认不仅生物系统的复杂程度和非生物界的属于不同的数量级,而且由历史性进化形成的遗传程序也是非生物界所没有的。程序目的性过程和业已适应的系统,由于这种遗传程序才成为可能,而这在物理系统中并不存在。”(中译本二版86页)迈尔把生物学和物理学的不同作了如此的描述,是很有意义的。但是此书发表后将近30年了,新近乌拉特科•韦德洛(Vlatko Vedral)在《Scientific American》(304,38-43,2011)上撰文挑战性地宣称:“过去几年中,量子效应不仅在微观体系中、在宏观体系(包括生物体)中也能观察到”。让我们继续关注生物学和物理学之间关系的发展,因为它给我们描述的新世界是如此的陌生和新颖,并会深刻地影响我们的一些基本的哲学范畴。

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我们的宏观思维添加了划时代的视角,不容忽视。20世纪中叶以后分子生物学进展迅猛,使进化论发展到“现代综合进化论”(Modern Synthetic Theory of Evolution, 又叫综合进化论,或新达尔文主义)。综合进化论是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遗传学、古生物学、生物化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有关成就综合起来,用以说明生物进化和发展的理论。综合进化论彻底否定获得性状的遗传,强调进化的渐进性,认为进化是群体而不是个体的现象,并重新肯定了自然选择的压倒一切的重要性,继承和发展了达尔文的进化学说。

参与创建综合进化论的学者很多,Mayr是其中有重要贡献的一人。作为21世纪的生物学工作者,很有必要对自己的进化论知识来一番更新。阅读此书,就可以获得很大的教益。以保守称著的天主教皇保罗二世也公开宣称他也接受进化论了(见梵蒂冈官方网站,Pope John Paul II, Message to Pontifical Academy of Sciences, October 22, 1996.),认为进化论不再是假说。很多人指出,只要是一个诚实的人,在看到进化论的证据后,接受进化论,那都是很正常的。保罗二世在接受进化论之后,仍然是一个有神论者。正如同历史上,当基督教承认地球围着太阳转以后,它并未消亡。

多个学科都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物种(包括人类)的两个个体是完全相同的”。当生物学的这个理念和社会上的普世价值相冲突时,生物学家们就会受到来自社会的压力,并可被冠以普世价值“破坏者”的称号。例如普世价值认为人人生来平等,而生物学认为人生来就不一样,因人作为个体,他是有个性的,所以很难做到真正的平等。为了要从“人人平等”退而求其次,达到“人人机会均等”,社会要提供良好的义务教育。这可看作是对生物学“破坏”作用的补偿。(中译本第54页)

本书在论述宏观思维时,都是以大量的微观描述为基础的。没有这个基础,宏观思维就成了“无源之水”而空洞无物。Mayr对达尔文、拉马克等著名生物学家的描述涉及到他们的喜、怒、哀、乐和起伏跌宕,犹如读侦探小说而饶有兴味。

本书有三大篇,共二十章。目录上列出了各节的题目。正文里各个节下也有黑体字的标题。更为可贵的是,它在正文后还有关键词的索引。书上的任何内容都可从目录或索引上找到。

这本书出版后,好评如潮。笔者只选择 Nature和 Science两个刊物的编辑部评语以飨读者。A. J. Cain 在Nature上说:“这是一本坚实的书,每一个对进化论、对生物学、或者对生物学史、或者对一般科学有兴趣的读者都是必读的。”D. J. Futuyma 在Science上说:“这是一本罕见的、史诗般的巨著,作者Mayr再次显示了他是掌握细节、解释及综合的大师。”

本书的读者,不论年龄大小,大都是以生物科学为职业的人。你要是不说你“卖的瓜”很甜,你就不会选“卖瓜”这个“行业”吧。生物科学为何如此重要,你要想说出个道理来,你就好好阅读Mayr的这本书吧。大家不是都说,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时代吗。我们知道最高的学位是哲学博士(Philosophical Doctor,PhD),这就意味着获得博士学位的人,要有从哲学上进行宏观思维的能力,而不是只对他的毕业论文有深入的了解。在美国,迈尔的书是很多博士生的必读书目中的一本。

本书对于任何有生命科学专业的院校里的政工干部也是应该研读的,尤其是教授哲学的教师。当初学的都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当今进化论进入了综合进化论的阶段,也就是新达尔文主义阶段,连上一届天主教皇都与时俱进了,我们的政工干部要是还停留在上个世纪中叶以前的水平,那未免太过时了吧。保罗二世的变化让神学院的教师、学生和担当牧师的神职人员,也有必要研读此书。笔者认为这本书有两种读法。一是当成参考书去读,从目录或索引上找到你感兴趣的内容去读;一是精读,边读边思考才能悟出其精华。

Mayr 1904年出生于德国,1925年于Greifswald大学完成了他的基础医学学业。此时一位鸟类学专家Erwin Stresemann发现了Mayr在观察和描述一对稀有鸭子上的特殊才能,用了两个承诺改变了Mayr事业的轨迹:这两个许诺一是将在柏林大学博物馆里给Mayr一个工作位置,二是送他到他梦寐以求的热带去采集鸟类的标本;但是Stresemann有一个条件,那就是Mayr必须在16个月里完成他的博士学位学习。Mayr 接受了这个艰巨的挑战。他以每天工作16-18小时的辛劳,16个月以后,于

1926年柏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他拿到了柏林大学博物馆的工作位置(1926-1932)。后来他转到美国,曾任美国博物院院长(1932-1953)和哈佛大学教授(1953-1975)。在哈佛,他兼任了哈佛博物馆馆长达九年。他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于1975年退休。他一生出版了25本专著和发表了700多篇论文。在专著中有14本是他退休后出版的。这反映了他的勤奋与多产和他特有的创造力。Mayr于2005年2月3日去世,同年2月17日出版的Nature杂志上载文纪念Mayr的去世,称赞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进化生物学家”,他还是当之无愧的鸟类学家和哲学家。

主译者涂长晟教授(1921-2000)的英文和中文功底十分雄厚,而且知识面很广,这是主译此巨匠的巨著的先决条件。涂教授于1943年毕业于陕西西北农学院农业化学系,随即先后任教于西北农学院和北京大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投奔革命,来到老解放区大连医学院生物化学系任教。因工作需要,不久调任教务处长,1956年又调任大连医学院院长助理。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而下放到新成立的鞍山医学院,参与生化的教学工作。1962年鞍山医学院停办,涂教授被辽宁大学聘任,讲授生物化学,以后又任生物系主任。在此期间,涂教授在国内首创了环境生物学专业,为我国培养了首批环保专业工作者。环保生物学专业的创建,是涂教授进行宏观思考的硕果。退休前,涂教授又先后担任了辽宁省科协和科委的领导职务,为辽宁省的科技发展作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参与翻译此书的其他译者,也都是生物科学的专家。他们在翻译中字斟句酌,一丝不苟。对不懂的地方,或进图书馆查资料,或走访专家,甚至多次写信请教Mayr教授。Mayr教授除了耐心地回答他们的问题、给他们排忧解难外,还热情地给他们写了中文版的《序言》,为这个中译本增色不少。Mayr还期待着他的书在中国出版中译本,其中的一些哲学概念和古老的中国的智慧碰撞出耀眼的火花。笔者在此对涂长晟教授为将此书巨著介绍给华人读者所经历的艰辛和所特有的热情和执着表示由衷的敬佩。

崔肇春 沈士弼 黄诒森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