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毛笔的作文

关于毛笔的作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作文的形式很常见,但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关于毛笔的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毛笔的作文篇一

现在的毛笔有很多种,它们的“毛”主要是由狼毛或羊毛做的。

关于毛笔由来的传说故事也五花八门,众说纷纭。流传最广的是秦将蒙恬造笔的传说。

说的是从前没有毛笔,人们就用一种用竹子做的“笔”在绢帛上写字,但是这种竹笔写起字来很难得心应手。沾墨沾多了很容易把绢帛弄脏,沾少了又容易写不清,或只能写三、四个字,很麻烦。

有一天,一个叫蒙恬的武将出门打猎。不一会儿,就拖着一只兔子回来了。不经意间,他发现兔子的尾巴在他身后拖出了长长的血迹,突发奇想:用兔子尾巴代替坚硬的竹子做笔会怎么样呢?他试了试,写出的字却断断续续,一点儿也不像样。好好的一块绢布也白白浪费了。他一气之下,把这条兔子尾巴扔到了一个山沟里。

时光飞逝。一天,他从山沟旁走过,发现他以前扔在这里的“兔子尾巴”变得湿嗒嗒的。他灵机一动,赶紧捡起“兔子尾巴”跑回家,插在竹竿上,这时这个“兔尾笔”却变得十分听话,写起字来非常顺畅,写出的字也十分圆润、流畅。这就是历史上“秦笔”的由来。这种笔跟今天我们使用的毛笔已经很像了。

原来这个山沟里有碱,碱把“兔尾”上的油脂分解了,使“兔尾”的吸水性变得很强。世界上第一支毛笔就在大自然的造化和好动脑筋的蒙恬手下这样诞生了。

想不到我们平日里写书法字、画文人画的毛笔竟是一名武将和一个“兔尾”的“杰作”。

关于毛笔的作文篇二

“毛颖者,中山人也。其先明视,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於卯地,死为十二神。”毛笔,不仅仅是一支笔,更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我对毛笔的热爱,是一份发自心底,深入灵魂的热爱。

“策目穿如札,毫锋锐若锥。”毛笔位列文房四宝之首,有硬毫、软毫和兼毫之分,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笔颖之颖技甲天下。”毛笔历史上最辉煌的一笔,为毛笔中最负盛名的湖毫所书写。湖毫有尖、齐、圆、健的四大特点,粗者如碗口,细者似针尖。

毛笔的出现拉开了中国书法历史的序幕。至此以后的数千年间,出现了无数可以与日月争辉的辉煌人物,同时也诞生了许多不朽名作。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享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美誉;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碑》被称为“楷书之极则”;张旭的草书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并称唐代“三绝”,《肚痛帖》是其代表作……书法作品,其实是毛笔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另一种形式。

对毛笔有一份深入灵魂的热爱,就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毛笔和中国文化。

六岁时第一次接触毛笔,我就对毛笔充满了好奇的心理。我想这么一根毛笔能与纸擦出怎样的火花呢。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我学习怎样写毛笔字。学习毛笔字后,我才明白毛笔与其它的书写工具完全不一样。它不仅有浓淡粗细的变化,还有着一种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一支支毛笔经历史滔滔浪花之洗礼,穿越千年流传至今。那魅力,也许就是手握毛笔时感受到的历史沧桑和中国文化的魅力。

从那时起,我便开始热爱写毛笔字,午后常常产生写毛笔字的冲动。毛笔,是一座通往中华文化的大桥。通过毛笔,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中华文化。不知何故,用毛笔写古人词句时,我总是更能体会到古人的心情。毛笔让我品悟到了“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中包含着的陆游对唐婉的一往深情;毛笔让我感受到了后主李煜那“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不展愁眉;毛笔让我体会到了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毛笔让我了解到了李白“安能使我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放不羁……

对毛笔的热爱,已经深入了我灵魂的深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