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国近代史史料学》读后感1000字

《中国近代史史料学》是一本由严昌洪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近代史史料学》读后感(一):学好考证,避免洗脑

这本书在讲史料学的过程中,介绍了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诸多工具。比如考证史料的知识以及年表、目录等方便查阅史料的工具,其中最重要的是介绍了不同史料的特点,以及近代可以研究用的具体史料。 在介绍考证历史的方法上,这本书介绍的极为详细。内证是通过史料本身来判断真伪,包括材料是否出现多个版本,多个版本以哪个为准,是不是被有心人篡改过。以及材料本身记载的时间有没有矛盾之处,跟原始的史料能不能对上;还有通过史料的逻辑进行考证,比如如果是记载一个被通缉的革命党招摇过市,那么这个史料就说不通。 外证是说从材料的物理特性,比如墨水、纸张是否符合时代。以及其他方面,比如文体、字体、来源是否符合时代。这点介绍的比之前看过的历史书更为详尽,而且作者从民国梁启超使用的考证手法溯源,厘清了一条史学成熟的路线。 除了考证手法外,这本书也详尽的介绍了不同史料的特性,指明了古今中外近代史史料都有什么,并且对一些史料中的不实之词予以打脸。这让研究者明白在传统的档案之外,还有很多史料可以加以佐证,比如报刊、口述史、个人全集等等。不过这些史料中都有不可靠的地方,比如报刊往往可能出于党派利益歪曲事实;而口述史有可能因为口述者年龄、精神问题,难免有错讹之处;个人全集有可能因为编者为尊者讳的情况出现失实之处。 里面作者现场教你如何用史料打脸,比如曾国藩在打输了太平天国时,曾经跟咸丰说要:“交部从重治罪。”咸丰吐槽他自己给自己定罪,实在好笑。这段在曾国藩自己的文集里就被删掉了,但是在《咸丰朝东华续录》中记载了奏议大原文。还有一例关于康有为篡改自己奏议,加上倡导限制军权的内容,以便和革命党撕逼,占据道德高地。 这本书的作者一如他所写的内容一样,非常讲求客观中立,不因意识形态去贬低某一方势力;即使是对于清政府,他也会指出革命党曲解清政府的地方。学会这些,大致可以了解历史学家一部分的工作内容,以及在观看史书时保持警醒,防止别人洗脑。

《中国近代史史料学》读后感(二):关于史料的划分

不得不承认,我们对于史料的划分还是模糊的,既不严密,也不准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史料分类方法。本书也只能暂且将史料划分为三个大类,实物的、文字的和口传的,但作者也承认这三者并不能截然划分,它们是相互穿插的。由于各人对思考问题和处理材料的思路不同,对史料的分类也不同。梁启超、陈恭禄、荣孟源等人都有自己的分类法。然而,正如荣孟源所说,这些分类方法是“不一定完备和妥当的”。原因在于没有合适的标准去区分史料。正是没有一个较完备的史料划分,使得在运用史料时,要对史料的特点逐一分析,几无定法。比如说处理年谱时,自编年谱和他编年谱要分开处理,它们有不同的特点和注意事项,却分在同一大类里。借由章学诚的修志理论,我仅提出我个人的分类标准:

1.以史料作者为标准,划分为自撰材料和他撰材料。

2.以史料制作时间为标准,划分为事中材料和事后材料。

3.以史料制作空间为标准,划分为实历材料和途听材料。

4.以是否经过编辑为标准,划分为原始材料和编辑材料。

共16类。即可将史料依次分类。而这种分类标准,更容易引出处理这些类别史料的各自注意事项。

当然处理史料须要学会鉴别史料,即考证。这是一种实证主义精神,尽管历史实证相当困难。考证的方法有两种,即外部考证与内部考证。内部考证即考察史料的内容,外部考证即考察内容以外的部分,包括史料的来源、史料的制作、史料的形成和史料的问题等。考证时应有机地结合内部考证和外部考证。考证的工作是相当困难的,特别是在内部考证中应当学会分析不同版本的异同,并分析其原因,此工作需要极强的史学功底,非一日之功也。

《中国近代史史料学》读后感(三):课本?课本!

对于课本,我向来是不太感冒的,尤其是那些被冠上“十X五优秀教材”之类的课本,我更是嗤之以鼻,如果没有老师检查,我向来是不会翻看课本看一下的。

由于大学学业课程设置的广泛性和繁杂性,一些哲学课和文学课我是不会听的,但是就历史来说,或多或少还是在课上尽量坚持下来了。我一直相信那句话“一个人每天规规矩矩上课,那么这个人就完了。”课堂所承载的东西有多少暂且不论,但是就课堂本身所要指引的方向就让我感到很不舒适。就像这本书中所提到的一样,打个比方,由于我更喜欢一手史料,而课堂上老师所讲的东西大部分可以看做是间接史料。所以我还是认为自己在底下看书更是舒服。

回到这本书,就像我上文所提到的一样,要不是明天考试,我是不会正眼瞧一下这本书的。其实对于考试我也并不害怕,对于成绩也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但是听说是开卷考试我索性还是拿出来翻一翻。最让我高兴的这并不算是一本课本,网上搜一下“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也并没有相关的复习提纲,这让我觉得我们开设这门课程还是比较先进的。书中的绪论正好提到了文史哲的关系并且做了一个比喻,作为一个文史哲都学的文科生我自然对这个比喻还是颇为赞同的,而也为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提供了一些说法。第一帐还是对于史料的基础认识和宏观认识

剩下的几章是按照所提到的顺序进行分类叙写。优点还是在于编写的条理像一本历史书,和现在市场上那些历史书完全不一样,而且在对于不同的人对于该问题的研究都能写进去,就像梁启超的《中国历史研究书》、荣孟源《史料与历史科学》以及陈恭禄《中国近代史资料概述》等。

大概这本书不会进入2019年夏天的6毛钱一斤的废纸中。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