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小学生偷书的作文10篇

提升写作能力,做到手到擒来,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作文能力提升有帮助,特地精心编写的关于小学生偷书的作文10篇。

第一篇

班里接连发生了书被盗走案,这位“大盗”来无影去无踪,至今没露出什么破绽。王老师为了捉住着位“大盗”,下令同桌互相搜书包,但这样的搜捕并没有查出小偷是谁。

“到底谁是‘主谋’,谁是‘帮凶’?还是只有一位‘真凶’。”我们一群同学围饶着这个话题讨论着,“看这迹象,这位大盗可能有‘犯罪前科’?”我说。“你说的对,我怀疑是王若茹,她可是有‘犯罪前科’的哦,上次她在老师家偷了马方圆姐的七块钱哦,是章心怡亲眼看见的。”姜品雨说。“不对,王强反驳说,“韩子彬也有‘犯罪前科’,上次我在他的枕头下找到了我的钱,当时很多人看见的哦。”“错,你们两个说的都是错的,叶子豪在是‘真凶’,上次我亲眼看见他偷老师的钱,这次一定也是他干的。”张文译说。

“那他们到底是怎么偷的呢?”我问。“当然是在我们上体育课和电脑课时啊。”“很好,那有谁可以不去上这两种课呢?”“陈柯豪。”他们异口同声。“Good,我觉的是他。”“不对,是韩子彬,是王若茹,我支持张文译……”大家争论着,叫着,喊着,声音一个比一个响。

大家的猜想没有得到证实。但终于在那节电脑课时,小偷落网了,这位小偷终究还是逃不出老师的“火眼金睛”。“这位大盗果然是叶子豪!”张文译高兴地说。“那是你踩了狗屎,碰上了狗屎运。”那些没猜对的人没好气地说。

原来是叶子豪的那几本书丢了,但不想告诉老师而去偷了几本。哎,叶子豪真惨,要是他告诉老师,也不会背上“小偷”这个罪名。

第二篇

“太好了,我又有书看了!”我边跑边叫。这是怎么了?原来,是爸爸给我买了一套新书,我爱不释手,高兴极了。可是有一件事让我发愁:我有一个“敌人”,就是我的妈妈。

妈妈和我一样,也十分喜欢看书。每次爸爸给我买书,我先看,然后妈妈再看。可是好景不长,这次妈妈不服气,因此这次我和妈妈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为什么总是你先看?你呢,又不爱惜书,每次我看的时候,书都是皱巴巴的。”

“哪有怎么了?书是爸爸给我买的。”

“书是你爸爸用我的钱买的。”

……

就这样,妈妈和我你一句、我一句,你来往我地直争论了半小时,最后我只能举手投降了,妈妈得意洋洋、兴高采烈地抱着书回房间了。

我当然不服气了:心爱的书被抢走了。我在心里嘀咕着:哼,今晚无论如何我都一定要把书给拿回来。

晚上快12点的时候,我还没睡着,因为我一直在思考着“偷书”的事。我溜进爸妈的卧室一看,爸爸开着台灯在看书,而妈妈已经睡熟。我给爸爸打了个眼色,示意他不要说话惊动了妈妈。我正准备动手,可是突然发现妈妈把书压在腿下面。这可怎么办呢?突然我灵机一动,脑子里冒出了一道金光,我小心翼翼地拿来一根鸡毛,慢慢地在妈妈脚底板上一滑,妈妈立刻就翻了身。我的机会来了,压抑着内心的喜悦,我立马抱起书来,跑回自己的房间。哈哈,我用被子抱住包住自己,拿出手电筒,津津有味地看起书来……

我正读得有味,寻思着一个晚上就能把这本书给干掉。突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啊,不好,是妈妈要来了。我迅速把书藏到了枕头底下,只听见门外卫生间的门响了,哎,原来是妈妈要上洗手间,真的是做贼心虚,虚惊一场啊~!等妈妈回了房间,我就又开始了“地下工作”,才看了半页,卧室的门开了,原来是妈妈发现自己的书不见了,又找上门了。可怜我只顾着看书,连妈妈开门都不知道。妈妈拉开我的被子,黑着脸,站在我的面前。哎,这次必死无疑了。妈妈口水喷了我一脸又一脸,十多分钟之后我才钻进被窝。

这一天可真倒霉啊!

第三篇

本人王凯俊,性格活泼开朗,爱好弹钢琴,因为我发型的关系,大家更爱叫我“西瓜太郎”。我的QQ名字也叫“西瓜太郎”,标语就是:一切照旧。意思是考试考得好的话,一切由我说了算。

第四篇

一排排书脊闪着光,莉赛尔的脚像战栗的海浪。窗子敞着,她的鞋躺在草地上。夜像橡皮擦抹去白天的战火。莉赛尔小心地伸出手,却不知有人正在门外悄悄地看自己……

这是马克斯•苏萨克所著《偷书贼》中的场景。

莉赛尔是个勇敢的女孩,多舛的命运和生存的恐惧没能打消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向往。9岁起,她陆续偷了6本书。第一本书源于弟弟的葬礼。1939年,莉赛尔和弟弟前往慕尼黑投奔寄养家庭,可弟弟途中死了,白皑皑的雪地上,一本黑色的《掘墓人手册》成了莉赛尔怀念弟弟的路,也成了她学习文字的起点。第二本书来自火里。德国纳粹庆祝希特勒生日,莉赛尔千方百计从灰烬中抢出一本书——《耸耸肩膀》,封皮上的布谷鸟让她满心的愤怒和仇恨得到了释放。第三四五六本书都来自镇长夫人赫曼太太。莉赛尔为赫曼太太送洗净的衣服,获准进书房阅读。当赫曼太太不再雇用莉赛尔的养母洗衣时,莉赛尔很痛苦,冒着被发现的风险,先后偷走《吹口哨的人》《梦的挑夫》《黑暗中的歌》和《杜登德语辞典》。她不知道,那扇打开的窗是赫曼太太为她留的,桌上的蛋糕也是为她准备的,她轻巧的背影后,隐藏着赫曼太太忧郁的笑容……

莉赛尔珍惜偷来的每一本书,尽管养父和马克斯也给她送过书写过书。马克斯是犹太人,在德国纳粹对犹太人进行“清洗”的特殊时期,莉赛尔跟养父母一起藏匿马克斯善待马克斯,人性的力量在庞杂的岁月里开出了耀眼的花。马克斯告诉莉赛尔,最优秀的撷取文字的人是那些懂得文字的真正力量的人。与马克斯相处的日子给了莉赛尔不一样的领悟,她开始独立思考,并善用读书和写作的力量逐渐摆脱思想上的桎梏,获得了心灵的重生。

在我看来,莉赛尔偷的不是书,而是对生的渴望;赫曼太太给予莉赛尔的不止一扇打开的窗,更是一道通往未知世界的门;至于莉赛尔和马克斯之间的信任与温暖,代表的是最美好的人性。

第五篇

看完了500页的《偷书贼》天已经黑了,心情却久久难以平复。

《偷书贼》是澳大利亚作家马库斯.苏萨克所著。代表作《偷书贼》于2005年出版,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超10年,先后被译为40余种语言,在国际上广受欢迎,2013年由好莱坞改编为同名电影。

曾经在一座小镇,死神讲述了自己的故事。那里住着的一个喜欢读书的女孩、一个拉手风琴的男人和一个年轻的犹太人马克斯。书和文字将他们联系在了一起。小女孩成了偷书的小偷,在无情残酷的战争中,她又用书中的故事慰藉着苦难的人们。

书中的人物虽小,从另一个侧面窥视和省视了战争的残酷。本应该是温情的少男少女情窦初开的美好感情,却因为战争最后沦为生死离别;本应该是温暖的家庭生活,也是战争被撕得支离破碎。战争残忍的让所有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侥幸存活的偷书贼也只能抚摸这本书在无情的往事里不断回忆和无奈感叹。

掩卷沉思,窗外的冬日暖阳此时早已变成黑幕笼罩,霓虹灯在夜幕下分外璀璨夺目。深吸一口气,我能感觉到空气中的温暖和自由,不禁深深感叹到,和平的生活是多么美好!

第六篇

我肤浅。

我喜聚不喜散,喜“最后,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不喜“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我乐意去包容喜剧背后的残缺,却不愿欣赏悲剧的美丽。

因此,我甚少去读关于战争的书,尤其是二战犹太人的,这往往意味着逃跑,躲藏,毒气室,焚尸炉。

小学时读过《安妮日记》,情节早已淡忘,脑海里只剩下两种色彩,一种灰色,渲染的是那逼仄的空间,一种粉色,是安妮内心情愫的滋长。

再大些时候,我读了《穿条纹衫的男孩》,书里的内容也早已模糊成一团,惟念念不忘的,是小主人公牵起犹太人的手,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却共同走向“浴室”的背影。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偷书贼》好像也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在那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下,眼睛里总是闪着爱意的爸爸却永远闭上了眼睛;总是骂骂咧咧脾气火爆,但又在关键时刻以自己的方式支撑着家庭的妈妈再不能搂着莉塞尔骂她“小猪猡”;而鲁迪,这个聪明,顽皮,还没得到莉塞尔吻的男孩,也投向了死神的怀抱,独留下莉塞尔,在这复杂的世界里,领悟人生与生命。

我不喜悲剧,悲剧总要在饱赚人们的泪水后扬长而去,它告诉你,你以为的永远在时间面前脆弱的不堪一击,你说的过去,永远无法挽回,你说的现在,永远无法到达。

《偷书贼》又好像并不是悲剧,它的故事看似平凡,却又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人们在战争面前渺小脆弱甚而绝望自私,但总有些永存的事物能作为心灵拐杖,支撑着人们迈向远方。

也许未来的一天,《偷书贼》的情节也会同样在我的脑海里淡去。但我相信,我永远不会忘记小莉塞尔在地下室里,为了安抚悲伤慌张的人们读着一本又一本故事书的身影,就像我不会忘记那两抹色彩与那蓝白条纹。它告诉我,精神上的闪光不易失色,即使是迎接死亡,灵魂也是可以站着的。

我依然无法理解悲剧,但我好像隐约看到了悲剧灰色面罩后的光点。美被毁灭了,但也曾驻扎过我的内心。

第七篇

人性中有一点善有一点恶,只需要加水和和。

——马克斯·苏萨克

死神,一个冷酷残忍的生命掠夺者,却对灵魂万般温柔,黑色的风衣隐匿在黑夜之下,天亮了,云是灰的。就像是欧洲惯有的色彩,灰色的云落下带着浑浊的雨滴,偷书贼莉赛尔的故事从这里开始——天堂街,一条不是地狱,更不是天堂的街道。

莉赛尔,从初到天堂街,最后成为炮轰中的幸存者,从一字不识,到自己创作,莉赛尔用文字使躲在地下室的犹太人重获希望,用文字救赎了防空洞里一颗颗苦难的心。同样,莉赛尔也用文字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文字使她躲过了轰炸,帮助她熬过现实的困苦,死神说过“和她爸爸一样,她的灵魂能够站起来”。

莉赛尔,一个平凡的女孩,代表了千千万万成为战争牺牲品孩子,“在1943年,我更是四处游荡”,战争年代,军队的炮火之下寸草不生,与其说莉赛尔是一个偷书贼,不如说战争就是一次次的偷盗!以上帝之名,行自私之利,在灰色中,人分不清黑白,渴望着一场酣畅的雨露浇灌,等来的,却是充斥硝烟的炮火。

从《偷书贼》中,我读到了战争的残酷,处于战争年代的人们的可悲,更体会到了文字与阅读的力量,一串串渺小的字符擦去心上的尘埃,在阴霾里飘,从空荡的血管,到交错的神经,用那一点点魔法,春暖花开。

莉赛尔,我想我永远不会忘了这个名字,她教会了我坚韧顽强,她对阅读的渴望,让我震惊,同时也感染着我,那份纯粹热情的爱,是一颗孤独飘零的心找到港湾,紧攥着唯一的慰藉,用一切坚守,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偷书贼》,一个让我一笑而过,亦让我牵肠挂肚的故事,是一缕战火中的书香,是一个悲剧战争的缩影,是一条叫做天堂的街道,它残酷温暖,恰似在乌云蔽日时,却又有一朵红色的小花倔强开放,它的突如其来使我的心战栗,在灰蒙的天空下。

“在她弥留之际,她看到了她的三个孩子,她的孙子们,她的丈夫,那一长串与她的生命紧密相连的名字。在他们中间,是如灯笼一样闪闪发光的汉斯和罗莎,她的弟弟,还有头发永远像烛光一样闪闪发亮的男孩。”死神来到奄奄一息的莉赛尔身边,发出了“人类真让我捉摸不透。”的感叹,而人类又有何时真正了解过自己呢?

天亮了,云是白的,阳光,是暖的。

第八篇

在上海南京路,我买了一本书,名叫《偷书贼》。就是这个故事,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能撼动死神。

你听说过死神讲故事吗?他首度开口,理智、冷静却幽默,甚至还带着一点温暖,娓娓道来一个与他相遇三次小女孩的故事……1939年的德国,9岁的莉赛尔•梅明格和弟弟被万不得已的妈妈送往慕尼黑远郊莫尔钦镇汉密尔街的寄养家庭。6岁的弟弟不幸死在了路途中。在清冷的葬礼后,莉赛尔意外得到了她的第一本书《掘墓人手册》。她的父亲被打上共产主义者的烙印,被纳粹带走了,母亲随后也失踪了。在弹奏手风琴的养父帮助下,她学会阅读。尽管生活艰苦,但是她发现了比什么都吸引她的东西——书。她忍不住开始偷书,她拥有了14本书。莉赛尔,这个被死神称为“偷书贼”的可怜女孩,在战乱的德国努力地生活着。可一枚炮弹毁灭了她的小镇,养父养母以及周围所有的人都死去,只有她因为在地下室如饥似渴地读书而逃过一劫。

这个故事,撼动了死神。作家是澳大利亚的马克斯•苏萨克,译者是孙张静。马克斯•苏萨克写这个故事源自父母讲述的情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的父母亲眼看见许多悲剧和惨状。这个故事里,莉赛尔•梅明格与朋友们的友谊是最真诚的;与养父养母的真情是最感人的;她曾经的经历是最令人痛苦的。

在莉赛尔身上,我学到了许多东西——面对前所未有的不幸事情时,要乐观向上,想办法去探讨它,学会快乐地面对一切。珍惜每一秒时间,珍惜曾经快乐的时光,珍惜别人对你的信任,珍惜给予过你的,送过爱心的人。看到别人的闪光点。要充满爱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要充满纯真去发现生活中的快乐;要充满自信挑战自己;更要充满热情迎接那美好光明的世界!莉赛尔懂得去发现生活中的小细节,在无意中发现了第一本书,从而爱上了书。书救了莉赛尔•梅明格一命。不求这一切,你喜爱读书吗?你读了多少书?莉赛尔•梅明格所拥有的14本书给她带来无限抚慰,她在这丰富多彩的书中看到流星划过一条弧线,坠入湖中,从书中她远远不止看到这些东西。那簌簌的雪花飘落下来,覆盖了莫尔钦镇。在小屋子里,莉赛尔•梅明格的家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那是养父和她在阅读书籍呢,这声音,穿过静谧的大街小巷,瞧!这场面多么温馨……

《偷书贼》这本书,让我懂得了,书给我们带来的无穷力量。

第九篇

一起偷书案(情景剧)

时间:2012年2月21日

地点:福安实小三(五)班

人物:老师、一言、金阳、文杰、政帆、我和跑龙套的

第一场:

早上第三节课间,操场。

阴风惨惨,苦雨绵绵的天空下,巫婆的魔咒再次响起,顿时,那些被诅咒在黑屋子里听唐僧念经的人又被释放出来活动十分钟。小小的塑胶操场又一次被填满,整个操场只剩下一个位置,那个位置是刘金阳的,但刘金阳这次“放风”时没有出来。

第二场:

下午,班上。

《游戏攻关秘笈》、《阿衰》、《爆笑校园》最多的阮文杰又一次打开书包,像书贩子一样把他的“书宝贝”摊在桌上向人显摆。突然,他冲着一言公仆喊:

“小李,我的《洛克王国精灵图鉴》木(没)掉了!”

李一言一边骂他视力不好,一边还是翻他的书包。

时间过了十万微秒。

一言冲我喊:

“缪,你看,阮文杰什么什么书真的木掉了。”

我把脖子伸过去。

江政帆也凑进来。

镜头回到桌上:

阮文杰的书摆在桌上,《阿衰》26本,《爆笑校园》17本,还有《植物大战僵尸》、《赛尔号》、《洛克王国》、《造梦西游》1-4版、《穿越火线》1-3版攻关秘笈。可是书堆中空出一块棕色的桌面,那本应放《洛克王国攻关秘笈》的。这棕色的空位与放风时操场上空出的位置那么相似。

第三场

我迅速把文杰书不见的消息从小道散播出去,班上立即议论纷纷。

几个女班委(跑龙套的)发出哨子般的叫声。然后破门而出,去找老师。

我、一言、政帆对文杰展开调查。

我:“文杰,快点说,有谁动过你的书包?”

文杰:“目前还没有人动过,除了我自己。”

那就没有目击者了,案件更加复杂了。

这时,我做出闻到一股烤肉的味道,说:

“好香啊,哪里来的烤肉?”

转身一看,老师已怒火冲天地站在我们身后。

一股杀气从老师身上散发出来。

同学们不禁让出一条道来。

老师怒喝:“谁有动过文杰的书包?”

一片死寂

老师又问:“谁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

全班同学都刷地举起了手。

老师只好问文杰:“你最后一次看到那个什么什么书是在什么时候?”

文杰:“早上第二节下课时。”

老师:“排除上课和在家时间,就剩下第三节下课和刚才,那么谁早上第三节下课没出去?”

全班有53个手指指向了刘金阳。镜头转向刘金阳(特写):刘金阳嘴角微微抽动了几下,但仍很淡定地坐着,一言不发。

刘金阳的同桌薛艾灵把手伸到刘金阳的抽屉里,然后掏出一本书,喊道:

“老师,文杰的书在这里!”

老师:“人证物证俱在,你还有什么话好说?”

刘金阳(不太情愿的表情)还是不说话。

又从书包里掏出一本《阿衰》来。

文杰:(惊呼)“啊——我的《阿衰》怎么也在你这里?”

老师上前把刘金阳手上的两本书拿下来,还给文杰。文杰很兴奋,书失而复得。但还没等他高兴完,老师发话:

“大家把文杰拿下!搜他书包里的书,看他有多少本课外书,搜到最多的人有奖铅笔!”

一声令下,好几个人扑上去,我差点被这些人推倒。

文杰就把书包倒过来,把书全倒到地上,几个人像狗一样爬在地上捡书。

老师:“除课本外,其他书一律没收!”

文杰:“冤枉啊,大人!”

老师:(冷笑一声)“自己带那么多不好的书,还说别人偷自己的书,你这等于在浪费别人的时间!”

班上的同学有的战战兢兢(因为自己也带了“不好的书”),有的偷偷发笑(幸灾乐祸地说):

“平时这么小气,书不肯借给别人,如果借给别人被老师发现了书包里也只是一本两本的,不至于这么惨。”

老师:现判决如下:罚金阳打扫一次卫生,文杰的书全部没收,借过文杰书的人扣两个小太阳!钦此!

第十篇

“文字”在我们生活中占了多大的地位?是否能够想象假使有天没有了他,没有了万能实用的他,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除了能够用文字书信沟通外,人们闲暇之余的知心好友也是他。心中有所感悟的人、享受这个世界的人、擅长说故事的人,无私的将内心随时间一点一滴增加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等等的一切,一股脑儿地给了文字,并辗转交到我们手中。他们敞开了心门、看清了事实,或只是沉浸在自己的小小天地,于是在这个世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供后人欣赏并咀嚼其中含意。一本又一本的书籍,整齐坐镇在书柜上,一排排的架子顶部,文字婀娜多姿的舞蹈看了着实令人着迷。

纳粹统治的德国是由饥饿的德国人和悲惨的犹太人所组成的,当然,还有元首先生。这个故事的重要角色是“文字”,舞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德国。人们时时受战火威胁,大人们互相咒骂、孩子们纯真地追着敌军丢掷炸弹的飞机、犹太人被押着前往集中营。我们的主角莉赛尔˙麦明葛失去了家人,所以和养父母住在一起,即使每天吃不饱也穿不暖,在她眼里“文字”却比任何事物更重要,于是在人心惶惶的每个白天或深夜,一双双发抖的手、一阵阵婴儿的哭闹、一颗颗备受摧残的心,在莉赛尔用平静的语调朗诵着书籍之下一一被抚平。伸手不见五指的防空洞于是被文字的光芒点亮了。莉赛尔这种勤学不倦的精神,当然引起了死神的注意,于是他便将莉赛尔的人生写成了这本书。

在这残酷的环境,莉赛尔毫不退缩,她读了一本又一本的书,有时从中发现人生的悲凉,有时找到生命的美好,心情也随之起伏。除了书本,身边的朋友和邻居对她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养父教她读书识字,犹太人麦克斯和她分享逃避躲藏的故事,好友鲁迪陪她度过刚搬入的适应期,并且一起冒险。然而炸弹依然无情地落下,炸毁了房屋,也摧毁了人们的心灵。就在此时,故事的诉说者死神正为此摸不着头绪:人类的两个面孔竟是由冷血无情的残杀以及发自内心的关心组合而成。

一阵轰隆声响彻云霄,砂砾尘土漫天飞扬,坍塌的房屋已看不出原来的模样,一阵喧嚣后的寂静显得更为诡谲。巧克力色的天边只有一架即将离去的飞机,只剩莉赛尔一个人面对这令人惊叹的断垣残壁。天崩地裂的当下,莉赛尔正躲在阴暗湿冷的地下室浑然忘我的将自己的故事写在空白书页上,虽说那儿已被认定不够深而无法作为防空洞,但幸运地保护了莉赛尔,那正在和文字共舞的女孩。当炸弹落下的同时,莉赛尔几乎被这个残忍的世界给打垮,很明显地流露出他对养父母的感恩以及不舍,看到这一段着实令人鼻酸。战争夺走了无数条人命,摧毁了无数个家庭,留下来的却是孤单茫然的脆弱心灵;而在现代民主理性的时代,不必受到战火的威胁,无法体会当时人们的惶恐和巴望着死神将自己带走的疯狂心理,这也让现代人更加珍惜目前所拥有的一切和平事物。

这本书以二次大战时的纳粹德国作为背景,以一位热爱文字、天真的女孩当做主角,她无法理解战争的意义而借由阅读让自己彷佛活在另一个世界。在主角学习认字读书的过程,不只自己的阅读能力突飞猛进,同时她也将文字看不到的能量和温暖散播在大家的心田,长成一棵棵砍不倒的大树,慢慢扩张,形成一片蓊郁茂盛的森林,即使战争、元首、杀戮、死亡拿着斧头无情的槌打树干,他们仍然不为所动,伫立在淡蓝色的天空下。而天空,不会因为任何人遇到的任何事而有所改变,而是看人们的心里如何看待这片天空。莉赛尔──偷书贼──正是背负着恶劣环境下的压力,以及文字赋予她的力量,珍惜身边的每个人,每每抬起头来仰望蓝天白云,总是想起大家的面孔,而她的天空,永远都是纯净、没有污染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