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徐志摩传读后感锦集

徐志摩传读后感锦集

《徐志摩传》是一本由宋炳辉著作,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徐志摩传》读后感(一):重审浪漫

一本在图书馆中偶遇到的书,这个版本的徐志摩传,作者是宋炳辉。

传记实在没少读,小说一般吸引人的《曾国藩》(唐浩明),深刻但有些无趣的《拿破仑传》,轻描淡写行云流水的《苏东坡传》(林语堂)…

对这部传的第一评价是:写的很认真。这部作品其实是作者的研究生作业,所以有一种学生写作业时很认真的劲儿。所有的考据与引用都有根有据,这点让我读的很踏实,知道我读到的是“真 徐志摩”。真实的还原,我觉得是传记的最基本要求吧。

关于这部传的文学性。个人感觉还不错,但确实有些地方处理的比较生硬。曾看到一组评论,言其修饰过多,我觉得是文学性与真实性的融合不很到位所导致的吧,单论其修饰数量,个人觉得可以接受。关于徐志摩,似乎大部分的书为了投读者所好,集中讲述其风流与爱情,徐志摩不是被形容成一个花花公子,就是一个风流倜傥的情种。这对于传主与读者都是极不公平的。这本书对徐志摩的生平,爱情,事业,及诗歌都有较为精炼的阐述,篇幅不长,但比较全面。所以说这部传,在内容方面真的做的很好了。

结尾的彩蛋,一段作者对一位老师的描述与感激,那位老师(忘记名字了…)年岁已高,其与老伴之间,那种相濡以沫的爱情似乎与书前徐志摩的爱情形成了一种对比…

志摩,一个浪漫的代名词,他以极典型的感性,用其短暂的一生,为我们阐释了如果一个人真的做到追随真我,能得到什么,又终将失去什么。无论是学术,还是爱情,亦或是家庭种种…有一个自由的心,有一个愿拼能拼的魂,证明你不迂腐,证明你有机会成一番大事。但请学会耐得住一时寂寞,别任性;请学会放下心来认真感受身边的每一份情感,并学会去爱,去认真的爱,要因此而快乐;不喜欢圆滑这个词,但做事要坦率,要有力道,这可不等于硬刚…总之,通过这本书,你有机会认真审视自己心中的那份感性或者说是浪漫,将他揉捏成一个可爱的形状,让你从心所欲不逾矩,让你在现实与理想中感受自在。

《徐志摩传》读后感(二):我的几点看法

我看书,有时候不大喜欢按照正常排版次序阅读,经常直接先看结尾或者看后记。这一次也如此。

看了出版后记P244写道:“听说我有修订徐志摩传记的想法, 她(陈从周女儿陈胜吾)更是主动提供我许多材料。她的一些看法也给我很多启发,比如她更多地同情陆小曼的遭遇,而对张幼仪则有更多的批评,特别是在看到张邦薇著的《小脚与西服》之后,更是对其中叙述的一些事实和立场有所褒贬。” 我就以为这本书会有新的另一个视角来写写这里所提到的作者的启发。可是,看完蛮失望的。

在P182,作者写道:“ 所以,陆小曼的挥霍实际也含有与张幼仪争名夺利的意思,反正徐志摩是徐家的儿子,难道你们能眼看着他去讨饭不成?在陆小曼看来,徐家的财产就是她的名为,名为也即财产,这可哭了做儿子和丈夫的徐志摩。“ 我不知道作者写这么一大段来揣摩陆小曼的心里,是他自己推断的还是有史料提供的?但从作者写的显然不是史料提供的。我本人也看了很多关于徐志摩一生的书籍和史料,我倒不认可作者写的这一大段。我认为陆小曼并没有这样的意思。陆小曼从小出身在富裕的家庭,又是家里掌上明珠,关于钱财,她真的不是很懂的也没有概念,如果她果如作者写的如此有心计,那她绝对不是这样的,而是会让徐志摩争取自己所应得分来的那三分之一财产的。从徐志摩死后,徐家本应该给她每月200元,她也没有去要;还有也有人回忆,在49年后那艰苦的年代里,陆小曼都是非常大方的,把人家好不容易积攒出来给她的东西都给了其他亲人等等都可以看出陆小曼从来对于钱财是不大会在意也不懂的。

P159,作者写道:”他在《欧游漫录》对莫斯科的描绘极其评价已明显与他早期对社会主义的同情相反了,这倒很像他所崇拜的罗素,而当他当年还批评过罗素去苏联前后态度的截然不同,不料自己也落入这样的模式中。“ 作者写这一段实在是大败笔。不知道是否有其他原因导致作者如此写,如果是就另外说了。因为从整本书来看,作者是看了很多史料和参考书籍的,那么,作者应该知道徐志摩为何从原来也是一位狂热的社会主义一员最后转变成反苏俄的最根本原因。不只受罗素影响,还有韦尔斯。这里居然都没有提到,而徐志摩最有敏锐洞察力的《欧游漫录》也是轻轻一笔带过,所以,我可以理解是因为一些其他原因吧。 这里用“不料”,总感觉是一种贬低的写法。了解和研究徐志摩的人,都是会因为徐志摩这一点而大为佩服他的前瞻性和先知的天赋的。徐志摩这种敏锐敏感在上世纪风起云涌的20年代的那一代民国人是不多见的。

《徐志摩传》读后感(三):要是我早生一百年

读完才知道徐志摩和我三观如此契合,内心假设了一万遍要是我早生一百年…… 书的结构不落俗套,虽然有时间的线索,但不是纯粹以时间为轴,八个部分可以概括为罹难、父亲、学业、理想、爱情、斗争、梦碎、余震,从徐的坠机倒叙,镜头伸至飞机盘旋的高空,想象力丰富,画面感十足,而后写玄妙的预兆和各界的反应,突出徐志摩英年罹难的特殊性和重大性,开篇就抓住了读者的心。 全书完全没有对传主做廉价的褒贬,而是用严正的态度将其置身于宏大历史环境之下。他的生活经历、生存方式和生命追求,是家庭熏染、名流教化、历史推动下形成的,他的独特性格——极端的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天真浪漫,易于冲动,难免的浅显,都在丰富的事例中得到了体现,无需作者点评作结。 大量脚注和参考书目也让我看到了作者对徐志摩各式作品有深入阅读,对几十年来积累的材料有静心整理,穿越时间的帷幕一窥诗人真实风采。 作者文笔出色,在引用诗人作品和个人描述的过程中,也许是有意模仿,也许是文采固然,语句富有绘画美和音乐美,极其生动地将浪漫主义的美好与幻梦表现出来了,文学价值不低。 词藻华丽体现作者深厚文字功底,就是有些地方过于堆砌,华而不实。史实虽然丰富,但有些地方还是不够详实,比如说陆小曼离婚的过程写得草率。 此书令人受益匪浅。 当看到徐在欧洲墓园盘桓吊古,遐思无限,他会想到百年后的青年也在读着和他有关的文字,怀念他的踪影吗?吊古让人不得不感悟光阴的存在,思考生死这一终极问题,那年活力无限的徐志摩,红粉变骷髅,一切纷争消纳在无声墓窟里。他更不会知道,浩劫里的坊间谣言让他尸骨受辱,墓碑被无数俗人当踏板使用。 当看到徐追求爱情之曲折历程,最后依然悲剧收尾,我开始偏心于他的浪漫和勇气,反感林徽因的精明和虚荣(这样说会不会被打……),怨恨陆小曼的风流和任性。要是我早生一百年啊……我们的相似之处真的很多:除了爱,我们什么也不会。在对浪漫之爱的追求中,与其说是为爱的对象所感动,倒不如说是为自己的勇气和炽热所感动。他的失败,是一个单纯理想主义者的失败……在爱情方面如此,文学功绩方面亦如是。 “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上没有什么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后务必要痛改前非,重做新人!” 梁启超在徐婚礼致辞一番话,都让我觉得是在骂自己……我真的要……戒骄戒躁痛改前非痛改前非。 梁启超在之前给他写信劝阻离婚的时候,言辞恳切也如慈父般令人感动啊: “恋爱神圣为今少年所乐道……兹事益可遇而不可求。……况多情多感之人,其幻想起落鹘突,而得满足得宁贴也极难,所想之神圣境界恐终不可得徒以烦恼终生而已耳。呜呼志摩!天下岂有圆满之宇宙?……” 而徐的回信已成为无数文艺青年挂在嘴边的话了,“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说来潇洒,接受起来真的困难。 集梦窗白石句赠给徐志摩的词我最喜欢了: “临流可奈清臞,第四桥边,呼棹过环碧;此意平生飞动,海棠花下,吹笛到天明。” 海棠花下通宵写诗的徐志摩是可爱的,梁启超也是可爱的。 (插旗:暑假一定要看完《梁启超传》呀,多少人百年来只服梁任公一人你却对他知之甚少。) 还有一些比较现实的启发了……家学渊源很重要,小钱钱很重要很重要,当读到胡适说出“我是一个穷学者,一百块钱是件大事”然后退稿退股,读到徐志摩债台高筑做多份兼职还做起了生意,为了省钱到处蹭飞机(最后也因为飞机出的事唉)……一边笑一边也思考着经济独立的意义…… 徐志摩是热爱自然的,我也好希望自己能有亲近自然的机会,跟着自然的脉搏跳动,离开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不想再为一些迫切的追求而紧张压抑……唉,总结起来就是,有文化真好,有钱真好……但最最最重要的是,温柔敦厚的诗心,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要丢失呀。 想说的话还有很多,接下来再边读他的作品边抒发吧,他短暂的创作生涯有很多佳作也有不少烂作……读他的作品,就像在读自己的另一种可能。 听《偶然》,版本很多,听完感受各异,但都很好听。 感谢徐志摩把他这么丰富的灵魂留了下来[愛心]

要是我早生一百年,还有够好的家学渊源够多的钱,我可以和他成为挚友或者恋人,我知道他心底到底追求怎样的幸福,也许我可以让他少掉很多烦恼,也会让他少掉很多诗人的光耀……

也许这就是最好的安排吧,最好的徐志摩定格在泰山之巅不会有更多可能啦。

想念他想念他。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