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依于本源而居读后感摘抄

依于本源而居读后感摘抄

《依于本源而居》是一本由(德)马丁·海德格尔著作,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的128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010-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依于本源而居》读后感(一):很难读的书

读哲学美学方面的书总是让我很头疼,读着读着就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了。这么多的名词,这么长的句子,断句,甚至找不到主语和谓语。有时候,我都在怀疑是不是翻译糊了问题,原文若要看得懂,会不会好很多!

大家分享一下读哲学的感受和心得吧!

《依于本源而居》读后感(二):虽有意成己,念欲不可除。

西方思想里提到最多的是“神性的光辉”、“神启之时”,甚至近世思想多的是构筑个人的神性系统,诸种概说。其实艺术作品本质上,应该是一扇门,说是世界过于专断,每个观者的官感敏锐度、思想、价值取向都大为不同,显现自是不同。另一个自持(自适),其实不是对象本身所感知的,不管是纯物、器具、或是作品。而是人的感知,这种感知在寂静之中,在被隔裂之中,物的被审美趋于平和,到物性被观察者观察到时,它突破了物我的界限,直接充溢至观者体内,变成无边际的喜悦。 门与物的自适,更多的是前者模仿了后者,而艺术家就是这种一群人——能够把物的自适(神启之时,从“有蔽”到“无蔽”)转移到特定质料之中的人。在启思到动笔过程中的时间差,造成了自适的偏移,同时又给予了创作者一定程度的自由,而这个时间差就是作品陌生化的来源。

至于“大地”概念,应该说是“居寓之所”,有栖身之意,也有回归之实。然而,我想到的是另一个概念“地母”,其实不太清楚这是佛家还是道家的信仰。有万物终回“吾身”之意,哭吧笑吧闹吧,善人恶人你们都要回归。我有一种奇特的直觉,仿佛地表以下全是她的属地。

求艺术作品的本质,并不算可取的行为。而在后世的价值体系、或是审美系统中,这种真实性,“真理的自动设入”是如何让观者,得到真实体验的。任何没有共情作为基础的作品,终究都难以持久。人是依凭性情而活着,性情是个体与其他之物区别的根本所在,人的性情即是人的物性。其他的,自然有生之物,器具有迹之物,都是在被人感知之时,人们知晓它的物性。

(万物本无蔽,奈何人思盲。日日追旅骥,时时难自安。知一性适物,喜乐不如常。苦苦相逼去,终至虚静处。虽有意成己,念欲不可除。)

2018/10/04

《依于本源而居》读后感(三):《依于本源而居》摘录

《筑·居·思》 筑造原始地意味着居住,居住是有死者在大地上存在的方式,筑造的本来意义即居住的被遗忘也就是存在的被遗忘。作为居住的筑造自身展开为对有生命之物的照料和对无生命之物的建立。居住比筑造更本源,其基本特征是保护——把天地神人四重体/四位一体/淳朴性保护在其本质中。居住通过把四重体的本质带入到物中而保护着四重体。诸物就是诸位置,作为位置的物每次都让出一个空间而允许四重体有一个场所,建筑物就是通过建立的筑造而产生出来的物。筑造就是生产允许诸空间的位置/物从而准许四重体进入并建立起四重体(主动性),但筑造建立起位置其实是接受了四重体的纯朴性的指令,是为了让(四位一体的人)居住(被动性,本质)→技术不能离开对四重体淳朴性的守护→为了通达居住,筑和思要相互倾听(无思筑会沦为单纯的技术,无筑思会沦为抽象的形上思)。 《艺术的起源和思想的规定》 艺术是技艺但不是技术,作为技艺的艺术基于一种知道。人类的行为首先必须预见到什么,才能使如此这般见到的东西进入一个作品的可见性之中而产生出来。虽然涌现/自然与技艺以一种神秘的方式共属一体,但使涌现/自然与技艺得以共属一体的那个要素以及艺术为了成为它所是的东西而必须投身其中的那个领域依然是蔽而不显的。如今的世界是科学的世界,强调可计算性的科学方法胜过了科学本身,控制论和极端膨胀的主体性成为了其特征。思想作为一种行动带我们回到开端之处,并与如今的世界文明保持间距,它告诉我们:解蔽首先允诺一切敞开者的自由之境的释放,而解蔽始终需要遮蔽,这种自行遮蔽着的无蔽状态是艺术作品之源头,却一直被现代文明所忽略。 《艺术与空间》 艺术同空间的关系和科技同空间的关系不同,艺术不是统治和征服空间。因为艺术是真理之自行设置入作品中,所以艺术的空间因和真理的开启有关。空间化乃是开放诸位置,位置总是开放某个地带,并让一切物涌现而入于其在本身中的居留。空间化乃是设置空间,空间化具有双重方式:1允诺敞开之境运作,使在场物在敞开之境中显现出来;2向物提供相互归属为一体的可能性。物本身就是诸位置而不仅仅归属于某一位置,在空间化发生之时即敞开之境运作之时,诸位置进行了共同游戏并归属一体。雕塑乃是对诸位置的体现:诸位置开启一个地带并持留之,把一种自由之境聚集在自身周围,此种自由之境允诺各个物以一种栖留,允诺在物中间的人以一种栖居。雕塑即有所体现地把诸位置带入作品中,凭借位置,雕塑便是一种对人的可能栖居之地带的开启,对围绕着人、关涉着人的物的可能栖留之地带的开启。雕塑在其创建着诸位置的的作品中体现存在之真理。【此文中的“物”与“天地神人”四重体的关系是相等还是准许与建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