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作文选择一件事的知难而进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作文选择一件事的知难而进,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人生的最后结局是死亡,但人出生的目的决不是为了死亡,而是为了完成从生到死的那一段逆行的过程。虽然我们已经知道了结果,但我们不会因为惧怕结果而止步。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一只蚂蚁历尽千难万险即将爬上墙顶,但就在那一瞬间,它摔了下来,经过几次都是这样,每次它摔在地上的时候,依旧保持着爬墙的动作。

从过程来看,它爬墙之途何其壮哉,从结果来看,它的每次倒地结局何其悲也。但倒于地上,那又如何呢?它早已在沿途刻下了自己可敬而又史诗般的旅程。

生命的过程往往比生命的结果更重要。

泰戈尔有句诗:“谁如命运似的鞭策我前进呢?是我自己在我身后大踏步地走着”。随着一声清亮的啼哭,我们降临人世。带着上苍赠灵魂和肉体,迎着生活中的困难,顽强地前进着。尽管我们如此平凡,也许最终只能在时代的大海里随波逐流,但就是在平凡生活中的一次次博击中,我们实践了人生的价值和精彩。

这就是宇宙与生命之间定下的知难而进的约定,去奋斗、去追求。就此而言,我们和蚂蚁一样。

我想起了林肯。如今奥巴马已经成为了美国第一黑人总统,谁也不会忘记林肯的伟大贡献。几十年来,他一直为黑人的尊严而努力着,即使最后遭人刺杀,但那坚毅的眼神和执着的信念却如密西西比河涓涓的流水般不曾改变,以至有人说,从林肯身上可明白一个道理,要想成就伟大其实很简单,那就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再看看孔子,高大的背影里写满了无奈的苍凉。尽管国君不理解,隐士的不认可,甚至连弟子都略有质疑,尽管凤岛不至,河不出图,尽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但你听那磐声,硁硁依旧。在兼并征伐不断,法家兵家学说大行其道的春秋乱世,儒家思想看似逆历史大潮而动,实则腾跃于千百年后的时代大潮之巅,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的呼号响彻云霄。

拨开迷雾,蚂蚁和人的行为看似相同,却迥然不同,如果说蚂蚁爬墙是偶然行为,那么林肯和孔子,他们为着自己的同胞和百姓的幸福一生奋斗,知难而进,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敢崇高则永远是人类生命途中的丰碑。

如果那丰碑上有字,必是写下知难而进的约定,关于结果,它只字未提,也许已经消失在时间的海洋里罢了。

第二篇

说说我自己作文700字 知难而进

当我入学看到有的同学已经能够读出楼道里、教室里张贴的汉字时,看到老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不用想,呼啦一下子就能回答时,我有了一点点小小的自卑,怀疑自己是不是比同学们笨,非常不自信。我害怕上课,害怕老师提问题,有时还偷偷溜出教室,甚至一度不想上学。后来杜老师发现了我的这个小秘密,于是就耐心的告诉我:他们会是因为以前学习过,你要是认真学习,上好每一节课,你不仅会追上同学们,还会超越他们的,我相信辰辰有这个实力。杜老师又找到了我的妈妈,与我妈妈共同商量如何帮助我,让我尽快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让我更自信。

于是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借助家校联系册上的“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各项评价指标来帮助我养成好习惯。开始时,妈妈指导我如何使用家校联系册,告诉我什么是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等,于是我每天回到家中,自己进行当天功课的复习,读读书,记记字,做一做口算。我还主动把第二天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就这样我慢慢地追上了同学们的脚步,在课堂上我也能听懂老师的问题,并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现在的我已经能够独立的进行复习,预习工作,并能够按照课表准备好第二天的所用的学具。我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特别爱上学,也变得更自信了,现在的我可以自己阅读带拼音的读物,也认识了不少字,而且还能帮助身边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我从一个开始需要老师同学帮助的小男孩变成了一个热爱学习的小男子汉了,我非常自豪。

在这里我要感谢我敬爱的杜老师,要不是杜老师发现我的小秘密,也许我会一直不爱上学,一直不自信下去。我还要感谢我的爸爸和妈妈,一起帮我度过了这个难关。我也要感谢学校,有这么一本家校联系册,帮助我养成好习惯,让我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地呼吸。

第三篇

狂风袭来的时候,你不肯倒下;大雪压顶的日子,你不肯屈服;洪水肆虐的瞬间,你不肯俯首;刀斧临头的黄昏,你不肯折腰。一棵树,在岁月的长河中,书写一段英雄的人生。

茫茫大漠,一棵树站起来,是一座丰碑;巍巍青山,千万棵树站起来,是一座长城;悠悠河岸,所有的树站起来,是一条蛟龙;青春的树,在时代的浪潮里,歌唱着永恒的真诚。

站着,给大地一片绿荫;站着,给江河一滴清纯;站着,给生命一声问候;站着,给城市一缕温馨。不计荣辱,不计得失,一生的站立,只为报答泥土的养育之恩,只为证明生命坚如磐石的精神。

人,与树站在一起,就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更是一种撼天动地的奇迹!

第四篇

选择一种心态

如果说一种选择可以获得一番成就,一次选择足以改变一生,那么选择一种心态能给你一种成就。而一次心态的改变则足以改变我们一生的轨迹。

我崇尚《离骚》,更欣赏屈原本人,“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身生乱世,又怎能独自清醒。君主庸庸,外兵来犯,国之将灭,心比兰草亦无用。“哀民生之多艰。”空有报国之心,奈何却被流放。国灭,家亡,何处是吾乡。归途何在,唯有汨罗江!他想带着他的《离骚》一起走,带着楚国人民一起走,远离浑浊的现实。可是他知道他带不走!奈何?自己先行,任凭后人空吊《离骚》而牢骚。

——一种心态,一种忧国忧民的心态!

我敬仰岳飞,因为他精忠报国的情怀。谁在乎那“三十功名尘与土”,而为收复河山,又不惜连连奋战,“八千里路云和月。”软弱的大宋遭受女真的羞辱,“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所以他才会怒发冲冠,才会“饥餐渴饮凶奴血”。成就一世功名,眼前河山将要一统,奈何奸臣秦桧却以一次“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一代忠臣。谁来“还我河山”?!

——一种心态,一种精忠报国的心态!

“黄禹锡论文造假事件”在世界媒体中掀起轩然大波,沸沸扬扬的炒到了现在。然而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前几天日本的报纸又报道了日本一知名科学家的论文也涉嫌造假。那位科学家姓什名谁我记不起来了,但也不屑于去记。谁在攀登科学的最高峰?是这样一群黄禹锡之流吗?诺贝尔奖,还有不菲的奖金,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对真正的科学精神却不屑一顾。

——心态,一种沽名钓誉的心态!

对友人,当选择“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样的心态;对国家,当选择屈原、岳飞一样的心态;对功名利禄,难道非得去沽钓?

让理想带上心,拥有一种比天高的状态。

第五篇

在义与利面前,我想没有人绝对的舍义取利,也没有人绝对的舍利取义。前者未免太无情无义,在获取最后的利益之前,不也是有他人相助的吗?我听过这样一句话:当你在生意场上的前线冲锋时,要思考一下你背后的朋友会不会背后插你一刀。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但我觉得还有一种可能,当你喝着庆祝你凯旋而归时,那个无情的贪财鬼会不会在你们的酒里下药呢?这极有画面感的图画让人陷入沉默。而后者那种大义凛然的风格不禁让普通人感到不解,是啊,世上是有人淡泊名利,可谁愿意让自己真正的穷困潦倒呢?所以说,这两种人几乎不存在于这“金钱为一切”的世界。

外在的物质有了但内心的心态固然重要,对于不同的人精神境界与物质境界的先后顺序也就不同。对于杜甫、李白那样只追求精神不求物质的人,他的一生只有精神;对于乞丐只有有钱可以让他活下去即可,他唯求物质;对于味大的慈善家,想必他们在奋斗时也只是图求物质。从生活中,我发现了物质境界前有一道门坎,叫自给自足,它的要求并不高,但终究有些落魄之人被绊倒,而进入门坎的人也别庆幸,黏如浆糊也会有蜻蜓落网般抓着很多人的双腿,愈陷愈深,但还是有零星的几个人踏入精神的大门,那才是真正的财富。

平庸和风光

我不认为人一定要活得风风光光才有意义,平庸的人也有平庸的生活,也有他自己的意义。做一个假设,如果所有的人都风风光光,还有人清扫大街,辛勤收割,当白领,为人打工吗?所以,所有人堆这个社会都是有意义的。在电视上看见那些被人采访的名人都是站在人潮最前排的,他们可能很富裕,到哪心灵可能很贫瘠,即使这样,他们在某方面还是不如那些“平庸”的人。

我小时候的理想是与所有的家人住在一所大房子中,过着轻松悠闲的日子,没有人打扰,平庸而充实。

我想,平庸不代表无能,风光不代表已经超脱世俗。为了当时的风光而放弃本身很好的品质,在得失之间,究竟哪个更好呢?何必要走一走这充满污泥的河水去埋没自己的纯净呢?

生与死

我最近在网上看见一篇新闻“一名男子在网上宣布自己要在某某河跳河自杀,当天许多记者和群众带着摄像机来记录死亡瞬间,可没有一个人来劝他。人的生命就如此脆弱吗?虽然我不知道,他轻生的原因,但人生一定有无数坎坷,为何就因这小小的浪就要自己放弃希望呢?

想一想,那些身患绝症,仅十几岁或二十几岁的人,他们为了活下来付出了比正常人更多出几倍信念,我们为什么不为了他们好好的活着,一点点挫折不可以打垮我们,为了那些哈没来得及看看这世界的孩子们努力活着,认真活着。

人生只能选择一次,谁也不能阻止你的选择,要认真的对待人生,才能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第六篇

展览室里的根,没有盘旋的虬枝,没有参天入云的高耸,被畸形欲望束缚的他,姿态只可屈从于设计者的意志,虽然立于红地毯上,却全然没有了光彩,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所以说:要选择一片适合自己的土壤。

如今,社会上都在讨论应该是“全才教育”还是“专才教育”?于是,孩子们就被繁忙的补课班所笼罩,形形色色的声乐班、舞蹈班、美术班将孩子们压得喘不过起来,孰不知,这样的盲目补习往往会压制孩子的天性。

童话大王郑渊洁也许可以回答这样的问题。在学生时代,他并不显得比别人优秀,相反,数学却成了他的瓶颈,可是他并未一条道摸到黑,他选择了退学回家,专攻他喜欢的写作。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如今在主持界大红大紫的主持人孟非何尝不是如此呢?而谁又会想到当年那个数理化三门功课加起来不到100分的男孩是孟非呢?

人人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如今的家长却盲目于将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爱因斯坦,却往往忘记了孩子的天性,那么结果也只能是徒劳。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原因是虽然GDP驾着马车一路前行,可是环境质量却每况愈下,以至于雾霾、灰尘天气时常困扰我们的生活。

荀子曾经说过:“天行有常,而可制天命而用之。”其意在告诉我们:自然界的运行是有规律的,我们可以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它。因此,我们在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却忽略了要合理利用自然,顺应自然规律。而如今,过度开采资源导致资源枯竭,过度开垦、放牧导致土地沙化。大自然正在用它的方式惩罚我们不顺应自然规律。

韩寒在文章中说过:“每个人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我们不是天才,所以不必乞求上帝眷顾我们。而最重要的是能够以自己为师,开拓出那片自己的天地。”是的,我们不是苛求自己样样全能,只要能经营好自己所掌握的,所渴望的,那么就会开辟出新天地。

种子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土壤才能生根发芽,所以我们也要选择一片适合自己的土壤长成参天大树!

第七篇

钥匙打不开门,无非就是找错门了。当我们发现找错门时,就应该去找下一扇门,因为总会有一扇门会为你的钥匙打开。每把钥匙都是独一无二的,适合你自己的那扇门才是最好的,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当钥匙打不开门时,并非需要改变自己才能打开门,即使把自己全部打造的焕然一新,也不一定就真的能打开门,因为门的心,永远只为一把钥匙敞开。每扇门就好像我们的人生之路,硬闯进去,结果就是撞个头破血流,并且里面的一切和你想得也不同,本以为适合你,结果却大相径庭。不同的路必有捷径与曲折之分,选择了一扇对的门,就好似选择了一条捷径之路。不管多么华丽的门,只要不适合你,就不要尝试伸进去,这样有可能会让你粉身碎骨。

我们在追求成功时,眼前的门有千扇万扇,而我们能够选择的只有一扇。当这个浮华年代致使我们迷惑时,看见大众的言行走向,我们自身会不知不觉地强求自己去适应这个社会,赶上潮流,做着别人做的事情,追求别人追求的荣耀。但这根本不适合自己,选择一扇适合自己的门,才是一个人最明智的选择。人生不售回程票,不管是荆棘小路,还是康庄大道,选择了就没有回头路,必须始终坚持走这条路,不管风和雨。然而只有走上最适合自己的路,人生才有成功的可能。

选择一扇适合自己的门,活出自己的风采。有的人选择了曲折之路,那是因为他们适合那条路,墨守成规之路或许会让你轻松跨过几块绊脚石,但一生庸庸碌碌已是注定结局。如果总是在一扇门那追求结果,不求创新,不敢突破,何以到达成功的彼岸?不是路到了尽头,而是你该转弯了,或许旁边的那扇门才是最适合你的呢?

我们要挖掘自己的长处,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扇门。如果成龙这一辈子选择了学习这扇门,它将永远打不开,也就不会再武功史上有他的一席之地。如果孙杨不选择游泳这扇门,又怎么为国家争夺荣耀,又怎么会在领奖台上身披国旗,展翅高飞?如果狄更斯选择了和莎士比亚写剧本的这扇门,那么他可能永远也无法超越莎士比亚,他又怎么会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面对未来,面对未知,我们的心里应该知道,我们的头脑应该清醒,我们应该选择一扇怎样的门,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答案就是:选择一扇适合你的门。

第八篇

一抹秋风起,三里枫叶落,拂去心上的尘埃,携一缕淡雅的花香,寻见这魏花院落闲散的一隅。听一曲一调,遇一树一人,选择一腔戏韵,亦是选择一方淡泊。

“回首繁华如梦渺,残生一梦付惊涛……”

没有配乐,便唱一曲独白戏;没有观众,便守一树槐花开。每至傍晚日薄西山之时,叶伯伯总喜欢独自搬了木椅坐在院后的槐花树下,对着一地落花与半壁残阳,和着收音机里咿呀婉转的曲调。邻里乡亲都说他曾是一名极有名的戏子,本可在城里安享晚年,高枕无忧,却在一天夜里弃了名与利,跋涉千里,毅然回乡,又因叶伯伯不喜与人往来,乡亲虽有不解,却也无人过问。

我却成了他的常客。每日放学经过这一处槐花院落,总喜寻着几缕夕晖驻足树下,在一片槐花闲散中听叶伯伯吟上一曲方台戏。闭上双眼,听一段耳熟的戏,或如泣如诉道不尽悲欢离合,或陈词唱穿叹不尽岁月苍茫,或高亢如歌唱不尽英雄豪情,抑或戏韵澹淡品不尽百态人生。我惊叹于叶伯伯极高的艺术造诣,却仍不解他为何舍弃名利独自返乡。直到那一天……

苍烟霞照的傍晚,落日熔金,倦鸟归林。一曲唱罢,火烧云早已染红了半边天,将叶伯伯的一头银发也镀上了一层金。“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老人干瘦的手指轻抚着同样满脸沧桑的槐花树干:“这棵槐树是我出生时我父亲亲手种下的,他常教导我要像这槐花一般,纯洁而淡雅,不求有多华丽的外表,只需独守一方淡泊洁净,追随本心。亦不能忘了根。”

晚风温凉,雪自的槐花在风中轻轻摇落,带着几分暮色的温柔。淡雅的花香四处逃逸。叶伯伯目送着夕阳,瘦削的身躯被夕阳拉出一道长长的影子,显得格外伟大。我心中早已有了答案。浮世繁华三千,又有几人能在荣华富贵中仍不忘本心,淡泊明志,寻找自己的“根”呢?一方水土有一方水土的记忆,一辈人亦有一辈人的寻觅。在某天夜里,或许你会梦起那座槐花闲散的故居,那里有封存的记忆,亦有年年花落只为你的一树槐花。在现实与梦境之间,在荣华与淡泊之间,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你也义无反顾地抛下一切身外之物。坚守本心,选择一方谈泊吗?

我想我会的。因为叶伯伯教会我的,不仅是那一曲一调的坚守与热爱,那做出选择的勇气与果敢,更是一方淡泊,亦是一种人生。

第九篇

当目光被琳琅的“五色”所迷惑,当意志被安逸的环境所消沉,当生活被庸俗的“情趣”所贬值,当……高峰!——历史天空下的座座高峰——总会在心灵海浪的拍击中屹然矗立,峰顶的伟人们总会以他们最高傲的姿势让我瞻仰,使我的神经末梢为之绷紧,使我全身的细胞回归到最清醒的状态。

那昂然于碧海蓝天的巅峰伟人们啊,他们用自己辉煌的业绩向世人阐释了一个真理——历史上,所有伟大成就的创造者,他们都选择了一条相似的路——一条为庸俗之辈所恐惧和鄙弃的通天大道!

他,二十岁离开故里漫游天下,胸怀大济苍生的宏愿。但是,当他耳闻目睹了朝廷内的种种黑暗现实后,眉峰忿然皱起,挥笔书下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便毅然决然地摘下翰林高冠,重新开始游历四海的浪漫生活。面对人生的岔路,李白明智地选择了那条通天大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若不是他举足踏上这条路,恐怕诗坛上也难以留下这些千古绝唱吧?!

他,黑暗时代的叛逆者,田园诗派的开启人。“五斗米”引诱他弯腰屈膝时,他微笑着摇摇头,朝另一个方向走去——他选择了田园,选择了菊花,选择了烈酒,选择了梦中的桃花源。是因为一时愤世就妄下抉择吗?不。陶渊明那充满淡泊与智慧的傲岸目光,早已看穿了那个时代的本质。他明白,在那伸手不见五指的天地间,唯有宁静的田园是他的通天大道。于是,他走上了这条道路,创造了另一种人生的高度。

远方,一道道耀眼的光芒在峰顶闪烁,我遥望着这人类智慧结晶的圣火,我想,只有巅峰伟人们才有能力和资格来点燃它们吧!

从先哲们用科学的目光看待世界起,人们便明晰了眼前的一条通向人类认知最高端的大道。在这条道路上,曾有无数真理的坚持者被无知的教会所指责、判刑、甚至处死。先是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被认为是“宣扬新的神明”,最终被判死刑;后有哥白尼的“日心说”被神论者压迫了半个世纪;而支持这种假说的伽利略又被终身软禁……尽管人们都知道通天大道上荆棘丛生,但是他们仍无所畏惧,即便由此牺牲。因为他们既然选择了这条真理的道路,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这也许正是伟人们不同于常人之处吧!

人与人的对比会让弱者的本性更加明显,时代与时代的对比则能让人更清楚那“通天大道”是什么样的。

今天的我们,海滩边无人问津的粒粒沙石。在我们周围,天天有变成珍珠的,也天天有被风浪销蚀的。也许我们只看见那些仍然是沙子的沙子享受着安逸的快乐,却不曾知道那些成为珍珠的沙子得到的是另外一种怎样的快乐。

这时,那峰顶的光芒越来越耀眼,越来越神圣了!突然,一道金色的闪电撕破了巅峰的天幕飞掣而出,接着一声石破天惊的响雷乍然轰鸣!我的灵魂为之震惊了,我知道,这雷声是那个伟大的神明在呐喊——

可怜的人类啊!在这个物质文明与精神颓废并存的时代,在这个处处都充满着陷阱的时代,请在通天大道与肮脏的安乐窝之间——做个选择吧!

第十篇

少年情怀总是诗。

不知何时,我与诗词的关系日趋亲密起来。她总是用她一贯的、古典而深幽的韵语,向我倾诉那些尘封的故事,饱满的感情。

摊开—张张散发着墨香的书页,诗词摇曳着婀娜的身姿向我走来。低声的絮语中,她时不时地变换着面容。时而温柔多情,时而雍容华美,时而清雅高洁,时而冷酷孤傲。她美得让我惊叹,我的心也随之沦陷。

她带我看本心。“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不擅官场中的勾心斗角,终是看到了凡尘雾里怒放的菊,从此远离车马喧嚣,“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只求我心安然,自可悠见南山。他的一生本就是诗。

她带我看自由。“人生若只如初见,何必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家世显赫,本应前途似锦,却不愿为官场束缚。雪夜出征,回头望见“夜深千帐灯”之盛景,心中一时只有“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的落寞牵挂。可惜英年早逝,他的灵魂虽向往那平淡的生活,却终未能挣脱束缚。他的一生亦是诗。

她带我看豁达。“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的一生,可谓“一贬再贬”,可他的报国之志从未消磨。他深谙“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纵然年纪渐长,却还能豪迈道“鬓微霜,又何妨”!他的旷达洒脱,使他在千百年后仍被铭记。他的一生更是诗。

纵然岁月被无情尘封,却有陶然亭的梅年年绽放,陶渊明的菊夜夜带霜。我愿与诗词为伴,看尽世间万物,人生百态。

世事众生皆是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