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成长作文900及点评600字

成长作文900及点评600字

提升写作能力,做到手到擒来,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作文能力提升有帮助,特地精心编写的成长作文900及点评600字。

第一篇

(满分50分)从下面两则材料中任选一则,按要求写作文

1.(《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的缩写)。

2.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生活中的美景随处可见:校园中寻求知识是一道富有诗意的美景;家庭中感受亲情,是一道充满温馨的美景;社会中奉献真爱,是一道多彩多姿的美景……请结合您的生活实际,选择感受最深的某方面,以“美景”为话题,写一篇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要求:

1.在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前提下文体不限,文题自拟。

2.字迹清楚工整(若达到此项要求,评卷时可另加2分),字数不少于600字。

作文中请不要出现校名及真实姓名。

与虹争锋

大雨过后,那一道天边的彩虹是我的最爱,我以为胜过彩虹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真诚、无私的爱。

同学们的喧哗声刚刚散去,在这暮色的笼罩下,我已只身走在放晚学回家的路上。我一手拎着被雨水溅湿的裤角,一手努力把持着一把大伞,嘴里嘟囔着:“鬼天气,等我从大路走到家,不浇个透心凉才怪呢!对!抄近路,穿平房区回去!”主意已定,我身子一拐进了胡同。天色已经又黑了些。从胡同里绕的确近多了,可这路也更加难走:坑坑洼洼,到处都有积水,我不得不放慢了步子。

突然,我感到身后不远处多了一个拄着棍子的人,这时天色更黑了些,我不由得加紧了步伐。拐过了一个胡同的我回头一看,那人没跟上来,我长吁了一口气。可刚走几步,那人又出现了。我的心一紧,完了,碰上坏人了。真是柏油大道我不走,胡同坏人朝我来呀!那天,我听妈妈说:某地发现了一具女孩尸体,眼睛被残忍地挖去了。越怕越想,越想越怕。我也顾不得雨水与泥水了,擦着墙边,小跑一般向前走,并时不时回头观察一下我们之间的距离。就在我第四次回头时,感觉脚下一绊,向前趴去,伞被我扔出去老远,整个前身——衣服、裤子,全部泡在了泥水里,拄着地的手也被石子硌得生痛。这时,那个跟踪我的人一边说着:“到底出事了!”一边走向我。而我也做好了与他决一死战的准备。忽然,旁边的院门开了,走出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妇女。她打着一把黑伞,看见我这副样子,一拍大腿“哎哟!”一声走向我。真是救星,我在心里庆幸。她看见了那个跟踪我的人,说道:“我说老左大兄弟,这大雨天你怎么出来了?崴的脚好了吗?都怪我,才想起来移走这几块料石,没想真有人被它绊倒了,姑娘,快起来,没事吧?”说着她扶起了我,那老左大兄弟这时已走到我身边,说:“吴嫂,我刚去医院复检回来,本来都走到家门口的,可这位姑娘向这边走,一下子提醒了我:这里有几块大料石。天黑了,又下雨,难免会有人被绊倒,我这脚就是在路边不小心崴的。这不,门也没进就来搬了,这姑娘是不是以为我是坏人呀!一个劲儿紧走,我就不敢快走,怕吓着她,没料她竟摔了。”这时我站了起来,挪动了一下脚“啊……”我感到小腿一阵疼痛。“摔得不轻,走不了路了。”“吴嫂”说道。“先去我家吧,给你爸妈打电话来接你吧。”于是我被扶进了“吴嫂”家,我已记不清那座房子的格局。“吴嫂”说:“真巧,我昨天新买的毛巾,还没用,不脏,你擦擦脸吧!”说着,把鲜粉色的毛巾递向我那滴泥水的手……

不一会儿,妈妈过来把我接回家去了。换上了干爽的衣服,我斜靠在窗前。雨还没有停,我望着漆黑的窗外,聆听雨声。妈妈端过一杯热咖啡,对我说:“这好人真多呀,孩子,看什么呢?”我笑着回答到:“彩虹……不……。”

人与人之间那份至真至纯的爱呀,足以温暖北国的寒风;足以拦腰截断巍峨的泰山;足以点燃奥林匹克山上的圣火;足以唤醒沉睡百年的老树再次迎春。我分明听见了冰川解冻的声音,雄伟傲岸的冰川哟!你也不禁为之动容吧?!真爱,与虹争锋!

(注:本文中考得分49分)

点评

文章的题目很稀俏,看过第一自然段才知道说无私的爱可与作者心中的美景彩虹媲美。

暮色笼罩下的雨天,坑坑洼洼的路,到处是积水,为事件的发展埋下伏笔。

这一段是文章的重点。刚起笔就悬念突起,事件一波三折;“我”的心理描写较为传神。也可以把这一段按事件的发展分成几个自然段,那样会更方便读者阅读。

这一段还可以写得更简练一些。

使用“足以……”的排比句,增加了文章的力度。篇末再次点题,让主题得以深化。

总评:

本文的题材倒不是很新颖,但作者能“一波三折”的讲故事,给人留下悬念,这就不容易。其实,好的作品(包括作文)并不是故事的本身,而是要看你怎样去写故事。

文章的中心突出,内容充实;心理描写细腻,细节也刻画的比较生动;语言较流畅,排比、象征等修辞手法运用的恰当;有一定的文采。

这是一篇紧扣题意的考场高分作文,得分49分(满分50分)。

可见,考场作文不是一定要追求“新、奇、怪”才能得高分的。紧扣题意、内容充实、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一定是优秀的考场作文。

第二篇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特点及编排意图

评:以上标题似可不必,用了此标题,反而与下面的内容显得有些不十分统一,因为下面的内容,除说了教材特点及编排意图外,还有文章的出处和中心等。

《少年闰土》一文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描述了一个知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

评:这里先介绍教材出处

能干的农家少年形象,反映了“我”和他儿时有过短暂而

接着述说教材的主要内容、中心、结构和重点

真诚的友谊,表达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全文以“忆——盼——见——佩——思”为线索分为五段,其中第四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本课在写作上有三个特点:

(1)采用倒叙的手法:(2)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语

然后分析文章写作上的特点

语句,较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3)通过人物的外貌及言行来反映人物特点。|本篇课文是落实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联系上下文或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

再说所授课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篇课文。

说教材是说课最基础的内容,以上李华老师说教材的部分,内容全面系统、理解正确、到位,显示了说课者理解教材的深刻性和透彻性,也为下面科学、合理地处理教材奠定了重要基础。

根据教材的地位、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评:这里的教学目标已无必要重现,完全可以省略。

1.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9个生字、2个多音字,理解“无端、稀奇、如许”等部分词语的意思。

3.了解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活泼可爱、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感受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评: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评价说课者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准,此处的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全面,并能联系教材的实际和教学的实际。

(三)教学重点

1.学习四件稀奇事,揣摩人物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

2.继续进行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训练。

(四)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第16自然段。

评:教学的重、难点定得准,是教材、教学的客观反映,说课时如能结合说说确定重、难点的理由和依据,当有更好的效果。

评:从理论上讲,说教材不但要说出教材的主要内容、中心、特色和重、难点以外,还应概括说说教材中的哪一部分内容,将作为教学的中心详讲或再作进一步的发挥,哪一部分内容将简略处理,以及这样做的理由,这里大概也是出于说课时间偏短的限制,略去了。不过从总体上讲,以上说教材的这部分还是相当不错的。

第三篇

2007年太原中考满分作文及点评:立春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不仅与物候、时令准确对应,而且还有着一个个内涵丰富的名字。让我们看看春季的几个节气:“立春”还带着残冬的余寒,但天气变暖,送来了春的气息,是一种转折,也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标志;“惊蛰”就像一个故事,一声春雷把万千蛰居沉睡的生命唤醒,就像父亲的棒喝,让顽劣的孩童懂得了奋进;“春分”这一天,太阳正当赤道上方,它将自己的光一丝不苟地均分给了地球南北,显示出一种公正。请从“立春”、“惊蛰”、“春分”中,任选一个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1)文体不限,努力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立春

考场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写字声在空旷的教室中回荡。

我心此刻却不甚明媚。时值盛夏,心中却是冰雪满天,仿佛有万千无法摆脱的愁苦。唉,这么长时间认真艰辛的复习,最终面对的只是一张苍白的试卷,怎不令人心生怅惘?背后有人长叹一声,无奈?抑或无聊?

曾听师长说:“中考是人生的一个转折,对你这样的尖子无疑是一个枯木逢春,鲤鱼飞跃的机会。”“也许是吧。”我淡淡地回答。

心中似乎了然。中考过后,不是照样埋头苦读?纵使在高等学府深造,再过几年,面对的何尝不是一张苍白的试卷?何来转折?

唉,想必,心中的寒冬还要持久,春天恐怕是不会来了吧!

窗外,杨柳青青,它们早已历过寒冬。立春的时候,它们可曾心生喜悦!它们整日吸收云雨天露,向上奋力地生长,不是最终都逃不过秋至叶枯的悲吗?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如此奋斗,如此勤劳?

就在此时,一缕清风拂来,送来杨柳枝叶纯正的芳香,心神一阵清醒。我忽然想到,这杨柳不竭的轮回,奋力地生长,不就是为了这天地氤氲的清香吗?

历经了一冬的寒冷,也许,它们的心早在盼望那个立春的温暖时刻,明知会有枯叶满天,明知会有雪冻寒枝,但这毕竟是个开始,也是个结束。立春过后,它们的清香终能溢满天地,绵绵长存。

是啊!中考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新旧交替后崭新的人生年轮。在这个年轮中,我们奋斗,我们欢笑,我们有信心让自己莘莘学子的气质与香华昭满天地!

不知何时,心中竟觉得暖意融融。心中了然:过程为主。立春过后,花儿终会开放,自己种下的辛苦之种终会生根、发芽,他日何愁不能香远益清,清濯天地?

有人提前交卷,我却决心坐到终场。是的,既是转折,何不让这个过程充实到无所遗憾?

第四篇

中考满分作文及点评:《我终于战胜了自卑》

创作谈:

《我终于战胜了自卑》写的是一件真事,我当时的心态也处于低谷的时期,文章主体把握在“战胜”上,经历的更是一段心路历程。写完之后我比较满意,写出了真情实感,但因为当时时间有一点紧张,字迹并不很工整,也算是遗憾吧。总体基调还是昂扬的,我力求表现的是一个女孩的心灵自助过程。

中考是一个很艰苦的过程,经历几轮拼杀,还能保持士气、精力和昂扬的状态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原以为中考不会太难,所以初三以前没有太上心。但是一到了初三,整个氛围都变了,以分数为中心,学习为第一目的。365天的砺练,把我从里到外都改变了。我才知道,初三,是一个成长的时候。

没有任何的兴趣可言,当你面对一摞一摞的卷子,脑子里不再会有什么幻想——空白,甚至绝望。经过这样枯燥无味的生活,打拼出来,才见得天空一片湛蓝。

回想起去年一年的生活,我深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也许你曾经不很优秀,但经过初三的努力,中考,一定会有一份惊喜。毕竟,中考只是一个过程,目的是让我们学会成长。

现在就做

有些事情,做与不做,只系于一念之间。有些人,你认为明天还可以见到;有些事,你认为明天还可以完成;有些话,你认为明天再说也不晚,但当你转身的那一瞬间,也许它们就永远的消逝了。

一次,莫奈的弟子正在创作一幅作品,他告诉莫奈:“我可不可以明天再画?我已经知道该怎样去创作它了,一夜之隔,这幅画不会有什么差别的。”莫奈说:“没错,只有一夜之隔,但是,你若在这一夜死去了呢?”

是的,如果你因为没有去做一件事,在不经意之中错过它,你会不会后悔?

从小的时候开始,对待每一次考试,我们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它完成好;大一点以后,当我们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去努力争取一席之地时,我们是否想到对于这些事情,为什么那样努力?因为,我们都明白,要把握住机会,因为我们不愿意后悔,我们不要。

曾经读过一本书,书中的男主角因犯了罪而被判处死刑,所有人都认为他是一个恶贯满盈、冷血无情的杀人魔,但在临刑前,他却哭了,为什么?因为在人群中,他看到了自己白发苍苍的老母亲。他流泪喊出了最后一句话:“妈妈,我爱您,您要多保重!”

我想,即使是最冷酷的人也会动容。也许这个人的一生都是由错误铸成的,但至少他做对了一件事,那就是他把握住临死前的时机,喊出了他的肺腑之言。

也许是因为中国人和外国人受的文化教育,以及生活的环境不同,所以中国人都很含蓄,没有谁有胆量对着自己的父母说一句:“我爱您。”也许这句话早已植根于你的心中,也许你几次欲将它吐出口外,但终未成功。那么,现在说吧!它是一个机会,错过了,会后悔的。如果你能想象到对方听到后的那份喜悦——相信你自己也会感动,也期望着,那就把握这次机会,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心声,这难道不是一种很美好的事情吗?

把握住机会,如果一旦因迟疑而错过了它,你会万分后悔的。

点评

用排比的形式,列举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现象。

用莫奈和弟子的故事进一步说明生活中有许多事物是转瞬即逝的。

从上面文字中提炼出自己的观点。

从自我说起,进一步论证自己的观点。

这一个故事作为论据还不是很好。

从论据中提出论点。

进一步论证,为提出文章的总论点过渡。

总结全文,水到渠成提出“现在就去做,把握住机会。”这是画龙点睛之笔。

总评:

河北省2002年中考作文是以“把握”为话题,其实,我们对考场作文也要有个“把握”。考场作文首先要符合要求,你文章写得再好,但不符合要求,走题走得老远,这不算是好的考场作文。

本文切合题意、中心明确,不失是一篇内容充实,结构严谨的考场作文。而且,作者灵活运用排比等修辞手法,深刻透彻地思考分析,让文章显得更有力度。

第五篇

中考满分作文及点评:我终于战胜了

以“我终于战胜了”,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我终于战胜了

我难以忘记邻班女孩J看我的眼神,那种傲慢与自信让我无法接受。但面对一次次的成绩,我竟然无言以对。J凭着她灵秀和聪慧几次登上第一的宝座。为了和她一样自信,我早起晚睡,疯狂的上各种补习班,刻苦勤奋,但终究无济于事。

我感到,在她面前我是自卑的,我曾一度消沉,怀疑自己的智力是否真的不如J?

学校要开艺术节了,主管政教的老师要我参加一个钢琴演出,埋身题海的我无心参加,本想摆脱掉。但因为听说演出之后要发纪念品,想想不如弹一段。

艺术节开幕那天,校园里热闹非凡,不大的礼堂坐满了人,灯光闪烁。我面无表情地坐在后台,依然想着上午做的一道化学题:“氯化钡,沉淀……”“该你了!”我一惊,连忙收起思绪夹着谱子上台了。

灯光射在了我的脸上、身上,在大家的掌声中,我毫无知觉的,坐到了钢琴前。但在手指触键的一刹那,我飞入了另一个世界。宫廷的典雅,肖邦的音乐精华,跃动的音符,飞舞的手指,我的心沸腾了。凭借着扎实的基本功和对肖邦钢琴音乐的理解,虽然没有精心准备,我还是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当最后的一个音符静止的时候,全场掌声雷动,我的眼睛湿润了。模糊中,我看到一个女孩跑上台来,捧着一束娇人的香槟玫瑰。我感到周围的空气都凝固了,我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天哪,那不是J吗?她微笑着:“我一直很佩服你,你真的很优秀。祝贺你!”我激动极了,冲上前和她拥抱在一起。全场掌声更热烈了,我感到世界都在为我喝彩。

我不知道那天是怎样下台的,又是怎样回家的。直到晚上,我依然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地方,选取一个方面和别人比较终究是不公平的。当鲜花掌声给予我的瞬间,我猛然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一个人,应该乐观、自信地面对自己的生活。

也许J一直都对我很好吧,或许我的自卑看高了她?无论如何,当我调整了自己,再和J擦肩而过的时候,她眼中的傲慢荡然无存,我甚至感受到了她的真诚和可爱。

J成了我的朋友,我终于战胜了自卑。

点评

自卑: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题意明确。

开篇用平实的语言介绍邻班女孩J在“我”心中的形象。如果再简洁点,做到开篇点题,那样效果会更好。

在矛盾(心理自卑)的情况下,引出故事——“我”没有准备就参加了艺术节的钢琴演出。

这一段描写得很精彩。还可以写得再具体一些。

文章的高潮部分。其实J对“我”一直很佩服,“我”在她的眼里很优秀。

其实,你不是不优秀,而是你在心底一直认为自己不优秀!这就是自卑。好在你战胜了自卑。

篇末点题——“我”终于战胜了自卑。

总评:

应该说,《我终于战胜了自卑》是一个老题材题目了。其实要写好老题材题目的作文有时还真不容易,因为我们已经写了很多次,很难再写出“新”意来。

本文倒不是写出多少新意,但文章很能紧扣题意,内容充实,感情真切。文章的结构也比较严谨,语言流畅,细节生动。能在考场写出这样的文章,也可见作者有一定的写作功底的。

文章内容显得单薄了一些,“我”战胜了自卑的情节过渡还显得有点突然。如果写得再充实一点,文章会更好。不过,这也许是考场之外的要求了。

第六篇

【浙江】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对作家的观点加以评说。(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点评:

人要读好“三本大书”,观点较为全面,有利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作者不但强调读“有字之书”“无字之书”,还强调读“心灵之书”,提倡认识自己、反省自己、解剖自己,有利于学生精神层面的人格养成。

此次命题着重论述类文章,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突出语言、思维与表达品质的提升;对于文体虽无显性的规定,却有隐性的指向,在题干中有“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一段话,引导学生写成“论述类”文体。这既能检测考生对文体的审题能力,也体现浙江省高考作文命题思路的延续性,更符合浙江省高中老师和学生的心理预期。

该作文题贴近时代,立足学生生活,审题难度不大。考生一般可以从“书本知识”(读万卷书),“生活,或自然与社会”(行万里路),“自己的心灵”(三省吾身)三方面展开。当然,也可以从“什么是三本大书?”“为什么要读三本大书?”“怎么读好三本大书?”三个角度展开。如果思考再深点,还可以提出一些新观点展开论述,如“不同的人会读不同的大书”“人在不同阶段会侧重读不同的大书”等等。

第七篇

中考满分作文及点评:萌芽

以《萌芽》为题作文,满分60分。

萌芽

冬日的阳光懒懒地泻在这一片林间空地上,北风呼啸着在树间盘旋,使劲摇晃着光秃秃的树枝。而在冰冻的土层下面,我——一棵栎树种子,正在温暖的泥土中做着酣梦。

漫长的冬日终于过去了,森林里变得越来越热闹,我也隐隐约约感到有生命在我体内蠢蠢欲动。于是我在黑暗中伸了个懒腰,一口气钻出了地面。

这是一座多么漂亮的森林啊!春天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在阳光中闪耀,不时有五彩斑斓的鸟儿从我头顶掠过,留下一串美妙的音符。

我快乐地看着周围的一切,突然有个声音在我上方响起来:“你们看,这株新长出来的嫩芽多瘦弱!”

我抬起头,几棵高大的栎树正用担忧的眼神看着我,我连忙看看自己的身体,这才发现我正被微风吹得摇摇晃晃。我叹了口气低下头去,我终于成了一棵栎树,然而,是森林里最矮最小的一棵。

每天每天我都在孤独和自卑中度过,没有谁顾得上注意一株不起眼的嫩芽,整座森林似乎忘记了我的存在。

但就是在这段我一生中最灰暗的日子里,我见到了“树王”,这个改变了我一生的长者。

我永远也忘不了当时的惊讶:那挺拔的枝条,粗壮的身躯,支撑起一个巨大的树冠,茂密的枝叶遮住了周围十几棵树。树王——森林里最高的树,无言地矗立在距我几十米远的地方,如一个威严的巨人。

我敬畏地看着,一动也不动,突然有个念头跃入我的脑海:我也要成为树王!

我被自己这个念头吓了一跳,转而又镇静下来:为什么不能呢?也许,我真的能实现这个天方夜谭一般的希望。

带着这个念头,我开始努力长高。头顶上的天空被挡住了,我看不到天空的颜色,于是我的枝条向上长啊长;于是我的树向外伸啊伸;地下的土壤被占满了,我得不到充足的养料,于是我的根须向下钻啊钻。我从未想到过放弃,因为有一种叫做信心的东西正在我体内蔓延。

时间随着风从我身边扫过,一同带走了我的自卑和孤独。我还在不知疲倦地长着,甚至没有发觉自己已经超过了森林里一半的树。我早已不再是原来那株瘦弱不堪的萌芽了,我成为了一棵真正的栎树。

我继续努力向上长着,带着我的信心,我的希望。现在,比我高的只有树王一棵了,而其它的,包括那些我曾经认为好高好高的树,都已在我之下。可是我并没有满足,因为我的终点不在这里,而是在几十米之外,那是树王矗立的地方。

又一个漫长的冬日过去了,森林里的一切都开始苏醒。睡梦中的我被一阵喧闹吵醒了:“看哪!新的树王!”“是啊,新的树王诞生了。你们看,他多高啊!比以前的树王高出这么多呢!”我感觉到有谁伸出枝条在我身上比划着,我没有睁开眼睛,我的心被快乐充斥着,我听到身上每一片叶子都在说:“我的愿望实现了!”

许多年过去了。每当大家亲切地叫我“树王爷爷”的时候,我都情不自禁地望望身边幼小的萌芽。因为在他们我身上,仿佛看到了多年以前,一株好小好矮的萌芽,对着身旁的树王,许下一生中最重要的诺言……

点评:

开篇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同时也交代了“我”的身份——一棵栎树种子。

出土成苗,微弱的生命面临孤独和自卑。其实,这不仅仅是树。

机遇甚至对每一棵树也是公平的。

有梦想就有希望。为梦想奋斗吧!

第11—14自然段还可以写得凝练一些。

这是童话的结局,也是一种点题方式。生命是萌芽,希望是萌芽!

总评:

这是一篇童话体作文,题材新颖,构思精巧。文章以一棵栎树的生命历程为线索展开,生动而不失情趣。

这篇文章是以鲜明向上的立意和新颖别致的题材取胜,成为考场的高分作文(满分为60分,本文得分55分)。文章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细节描写、景物描写都很生动。

文章的问题也是有的,突出表现为文章写得不够简洁、凝练(这也是失分的主要因素)。

考场作文受时间、字数等条件限制,学会用简练的文字写文章,是必要的,甚至对考试全局,都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