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新年作文800初中

新年作文800初中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新年作文800初中,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童年的乐趣就像群芳吐艳的花朵,让人心花怒放;它就像淅沥的雨点,它滋润人们的心田;它比宇宙还浩瀚,比草原还辽阔,让人百赏不厌、回味无穷。

这天晌午,天气酷热难耐。地面热浪翻腾,天空晃动着太阳那金黄耀眼的强光,世界就像被炎热高温笼罩着似的。

我们几个孩子,虽然被暑气强逼着,但还在楼下兴奋地玩耍,因为我们正严阵以待地准备“大举开工”——种果树。这时,咱们的身体像被一股振作的力量流过似的,那样坚定,那样不畏困难,那样风雨无阻!

我们正式开始“开工”了,但我们正愁着没有种子种,于是劲儿就泄了一大半。我们垂头坐在一边,绞尽脑汁,个个摸着脑门,搔着头皮。终于在树上发现了许多垂下的果实,果实累累,个个圆鼓鼓的,非常饱满。我们那丧气的心情顿时飞出了九霄云外,沉浸在快乐之中,大家都三五成群地纷纷议论着,就用这些果子。大家确定了想法后,六年级的一个大哥哥拿起了一根长长的棍子,他爬上树吖,用棍子把果实打落,他的动作显得威风凛凛,这时,果子像断了线的珠子似的坠了下来,一会后,收获不计其数,多不胜数。于是咱们把果皮和果肉剥去,把果里面的核当作种子。

第一个任务圆满成功了,接着,我们开始进行第二个任务:把种子里面的核种在土里。于是在花园的西南角上找了个偏僻的地方,而且那里阳光充足,土地肥沃。准备种下的时候,我们才知道没有铲子用,于是我眼睛一亮,找来了瓦片当铲子。我们开始挖了,我们很有意识,只要是土地的泥泞松软,就是好土,挖起来感到硬硼硼的,难以挖下去的,就证明土地的质量差,土不肥沃,咱们就会换一个地方。挖着挖着,才挖了两个土坑,我们就已经汗流浃背、大汗淋漓了,但我们还是坚持着,因为我们有同一个信念:坚持就是胜利!

我们挖完坑后,歇了一会凉,才知道汗已经流遍全身了,但我们管不了这么多了,忙碌着把种子埋下去,把种子放下去后,得把土盖上去。就这样,我们的行动大获全胜。

可再想想,虽然有阳光,但没有水份,它会很容易受到干燥枯萎。这时候,我们突然无意中看见乌云弥漫满天,雨点集密地坠了下来,于是咱们兴奋不已,真是说曹操,曹操到。

雨后,种子受到了大雨的滋润,可我们再想了想,现在这么多雨水,会把它淹死的,可怎么办呢?就在这瞬间,太阳又出来了,温暖的阳光洒向大地,照在湿漉漉的地面上,又让我们欢喜起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种子经历了风雨交加,阳光照耀,让我们充满了希望。

童年的生活真是多姿多彩。

第二篇

放假了,过年了,这是多么让人开心的两件事啊!从放假开始,爸爸老家的人就接连不断地打电话来让我们回去过年,今天是表婶,明天又是姨婆婆,隔天又是舅公公,理由也很多:双双两年都没回来了过年了,回来我们看看长多高了呀;今年过年外地的亲人都要回来,大家好久没有这样团聚了;三舅公的儿子要结婚了,等着两姐妹回来当花童呢……,就这样,隔三岔五的电话让妈妈终于发话了:好,我们一定回来!!!

回老家的日子真开心啊,见到了依旧调皮的表弟,害羞乖巧的表妹,还有已经上大学的欣欣姐姐和上高中的小雪姐姐,老家的变化不大,老家的人变得更加热情。妈妈每天和老人们说说话,聊聊天,似乎也忙得不亦乐乎。这天晚上回到宾馆,就听到妈妈跟爸爸商量,意思好象是妈妈一个人先回重庆,我们就在老家过年。我立马问:“妈妈,你不跟我们一起过年吗?”妈妈放下电话,挽着我坐在床头:“幺儿,妈妈也想在这里陪你们一起过年。但是今年过年舅舅他们都不在重庆,只有外公外婆在家。妈妈和你们也一起回老家来看了大家了,大家也吃了团年饭了,过年的时候也应该陪陪外公外婆哈!”“但是我们平时在重庆不是经常去看外公外婆吗?”我疑惑地问。“可意义不一样呀,本来过年应该是热热闹闹,团团圆圆的,如果我们都不在,外公外婆是不是会很孤单啊!”“嗯,妈妈说得对,那我也陪你一起回去吧!”说完,我顿时觉得自己的形象好高大啊!妈妈一把抱着我,一直抚摸着我的头。过年的意义就是团聚。

就这样,大年二十九的清晨,爸爸送我们到了高铁站。站台里的人们大包小包,行色匆匆,他们肯定也是希望尽快回家和亲人团聚吧。坐在列车上,想起和妈妈一起计划的行程,我的脑海里慢慢展开一幅幅画面:外公外婆看到我们回到家那一刻的喜笑颜开;大年三十,我们一起包饺子,外公外婆一定会留最多的那碗给我;晚上看春节联欢晚会时,外婆一定会给每人煮一碗醪糟汤圆;初一,陪外公外婆去磁器口,他们一定会去买麻花;初二,到洋人街看表演,他们一定会带回几个洋人街的特有大面包;初三,……。过年的意义就是陪伴。

人们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妈妈,以后我和妹妹也会这样陪着你。

第三篇

童年不同样。高粱、野菜,苦苦的,涩涩的,那是爷爷的童年;玉米面、白面馍,淡淡的,香香的,那是爸爸的童年;山楂糖、冰淇淋,酸酸的、甜甜的,那是我的童年。

甜甜的草莓味

小时候的我,可算得上是一个大胃王呢,一天到晚也不见我的嘴有空闲的时候,用妈妈的话来说我简直就是能吃的东西都不放过,尤其钟爱草莓,正所谓“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所以为了能让我一解“相思之苦”,我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草莓的影子。瞧,我精致的草莓发夹,俏皮的草莓遮阳帽,连用来擦鼻涕的小手巾上也印有我最爱的草莓,当然每餐饭后更少不了草莓小点心了。

浓浓的奶油味

小时候,我在上海读书,那里的夏天炎热,就像住进了一个大蒸笼似的,所以住在上海的人总会有自己的解暑秘方。就拿隔壁的上海人张伯伯来说吧,只要我到他家去玩,就总能喝上一碗清凉解暑的冰冻绿豆汤。可对于我这只小馋猫来说,最妙的还是呆在家里,一边看电视,一边吃着我美味的奶油小布丁(一种冰淇淋)。

还记得有一天气温足足有39度吧,我在家吹着电风扇,汗水仍顺着我的脸颊往下流。我实在忍不住了就跑到楼下的超市买了3个奶油小布丁带回家吃,没过多久,它们全被我消灭了。

“啪啪啪”随着一阵脚步声,只见我双手各拿着一个奶油小布丁从超市走出来急急忙忙地跑回家里。

十分钟后我又跑到超市里去了。

……

可想而知,这短短的一上午究竟有多少奶油小布丁“光荣牺牲”了,连我自己也记不清了。

中午吃过午饭,我的肚子突然疼了起来,疼得我在床上直打滚,妈妈立即把我送到了医院,医生检查后问我:“小朋友,你今天都吃了些什么呀?”还没等我回答,妈妈便说:“这小馋猫,准又把她的奶油小布丁吃多了吧!”我调皮地吐了吐舌头,笑着说:“知我者,老妈也!”

现在舔舔嘴唇,嘿,还有我儿时最爱的淡淡的奶油味呢!

咸咸的幸福的味道

记得第一次给妈妈送礼物时我才七岁,别看我个头小,我懂的却不少,至少我懂得什么是报答,什么是感恩。眼看妈妈的生日就快到了,我决定要给妈妈送一份生日礼物,可送什么礼物好呢?买贵的吧,我又没那么多钱;买便宜的吧,又拿不出手。这可怎么办呢?哎,有了,要不送妈妈一张我亲手做的贺卡吧,就这么定了。七岁的我做的贺卡简单极了————正面写着“生日快乐”四个大字,里面画了三个人:爸爸、妈妈和我。

生日那天,我悄悄地将妈妈拉到一边,把贺卡递给了她,并小声说了一句:“妈妈,生日快乐!”只见晶莹的泪珠轻轻地从她的脸上滑落下来。我伸出食指沾了一点泪水尝了尝,然后傻傻地问妈妈“妈妈,人们常说人高兴时流下的泪水是甜的,为什么你的泪水是咸咸的呢?”妈妈搂住我说:“因为那是幸福的味道!”

“哦,原来幸福的味道是咸咸的,妈妈,今后你炒菜的时候可得多放点盐喔。”

妈妈笑了,我也笑了。

每个人的童年中都珍藏着属于自己的童年的味道,甜甜的草莓味,浓浓的奶油味,咸咸的幸福的味道,这是我美味的童年。那么,你呢?

第四篇

“过年啦!过年啦!”我拿着俩个灯笼在奶奶家的院子里一边跑,一边喊着。大大的“福”子贴在了大门上,红红的大灯笼高高起,“接鸿运平安如意,庆新春富贵吉祥”每个门上都被爷爷贴上了祝福的春联,家里洋溢着欢欢喜喜过年的气氛。

今年的年夜饭有好多的亲戚来我家,午饭后,全家人各负其责都忙开了,奶奶和妈妈在厨房忙着煮菜,爷爷和爸爸则陪着陆续来的客人聊天,“来了!来了!”只听爸爸在喊。这下大家都出来迎接,这可是我们今天请来的贵宾哦!原来是舅舅公和他的女儿,妈妈向我介绍了舅舅公的女儿——陈婕是何许人也了。她从小就是个聪明懂事的孩子,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后来考上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现在又被保送研究生,我们都5年没见到她了,而这次来她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给全家人作个详细的身体检查。

刚说了一会话,陈婕就拿出了专业工具—血压器,给全家每个人测了血压,别看她只是个个子不高的小姑娘,工作起来别提有多专业多认真了。爷爷是个老高血压,但今天的测量还是非常满意的,血压控制的比较理想。其他人除了妈妈和姑姑的血压是国标外,爸爸和奶奶都在临界点,需要平时多加注意了。之后她又给我们号起了脉,值得高兴地是我们大家身体都很健康,只要平时在生活的习惯,饮食方面多加注意就能保持下去。

开饭啦!晚上亲戚们都入席了,在开饭之前,我们都特意嘱咐今天的大厨—奶奶和妈妈,一定要注意:为了我们的健康一定荤素结合,少盐少油少味精,一切以绿色食物为主!“红烧土豆,香菇青菜,冬笋肉片,绿色菠菜……”大家开动了起来,我最爱吃的红烧羊肉最后一个上,刚端出来,羊肉的香味就扑鼻而来,我马上加了一块放到了自己的碗里,咬了一口,回味无穷!

随后我和哥哥迫不及待地在院子里放起了烟花,一个个烟花在空中绽放,美丽极了。

晚上全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而我却在优美的旋律中入睡了,一阵阵爆竹声吵醒了我了,睁开眼睛妈妈和我说:“新年好!你十二岁了!”听完我又进入了甜美的梦乡。这真是个欢乐健康的祥和年啊!

第五篇

像泉水流经山谷,像蜂蝶飞过花丛,我的童年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卷,常常勾起我对往事美好生活的回忆……

在我五岁的时候,我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那一年,发生了好多趣事。

记得外公有一副老花眼镜,每天早上他都要戴上这副眼镜看书、读报。那时我还小,不认得字,所以天真地以为外公也不认字,只不过那副老花眼镜有神奇的魔力,能帮外公识字,要不,外公为啥每次读书看报都要戴上它呢?

于是,我心里打起小算盘来,打算找个机会去偷偷戴一戴那副“魔力眼镜”。

真是“无巧不成书”,就在我打定主意要偷戴眼镜的第二天上午,外公外婆有事出门了。

虽说外公外婆走了,但一想到待会我要当一回“家贼”,心里还是十五个水桶打水——七上八下的。所以,我决定打开那扇“知识的大门”前,关起大门,以免外公外婆临时提早回来,给我来个“人脏并获”。我一溜儿烟地跑到大门前,伸头看了看,刚好,这时四下无人,我连忙将大门关了起来,还上了锁。

做好一切“准备”后,我蹑手蹑脚地溜到了外公平常放眼镜的柜子旁。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柜门,取出了我日思夜想的那副老花镜。此时,我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

对了,赶快戴上试试!我回过神来,连忙将眼镜架在了鼻子上。

咦,怎么会这样?突然,我的满心欢喜一下子消失了。我戴上眼镜后,发现自己见到的并不是“知识的宫殿”,迎来的只是一阵阵眩晕。透过眼镜,我看到的天地在旋转、旋转……

我立刻意识到不对,马上摘下了眼镜,把它重新放回柜子。望着这副眼镜,想着刚才头重脚轻的感觉,我不禁发出感叹:“这眼镜的‘魔力’可真大啊,居然还会认人,等外公回来,我要问个明白。”

过了一会儿,外公外婆回来了。我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外公,并好奇地问:“外公,那副眼镜为什么您能戴,而我不能戴呢?”外公笑着对我说:“傻孩子,那副眼镜可没什么魔力,只不过外公年纪大了,眼睛老花了,所以才在读书看报时戴上了这副老花眼镜。你年纪这么小,戴上这眼镜,眼睛当然不适应了。”“哦。”我恍然大悟。

童年难忘,难忘童年。那五彩缤纷的童年好似一阕令人难以忘怀的美妙乐章,即使是这个偷戴外公眼镜的短短音符,也使我无比地眷恋。

第六篇

“哗啦哗啦”,寒风在城市中钻来钻去,树上泛黄的老树叶被卷着在地面上飘来飘去。街道上的彩灯灿然依旧,路人成了这街区中最后的陪衬,稀稀落落地穿行在这平日的繁华之地。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哪儿去了?这一切显得有些寂寥,为年夜的城市叹惋着。

人呢,去哪儿了?原来,一年一度的春运大迁徙又到了。在除夕前,游子们早已拖着行李,逃难似的赶赴乡镇,弃下了这孤零零的城市。

大年三十那天,人们早已备好了丰盛的晚餐,家家弥漫着酒肉的香味,餐桌上洋溢着欢快的交响曲。吃完饭,小孩子们聚在院子里玩耍,笑着、闹着,捉迷藏、放鞭炮,累了,就跑回家,衣服也不脱,倒在床上合眼便睡。大人们继续拉家常,打牌,但谁也不会忘了把红包悄悄地塞到孩子枕下。

随着各家鞭炮响起,新年的脚步也越来越近了。电视里春晚的主持人开始倒计时了,即使这个场面重复过无数次,但仍然让人觉得兴奋。在最后的几秒钟,大家突然安静了,静得仿佛只听得见自己的心跳声,“怦怦怦”,大家都屏息凝视,“当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

霎时,人们欢呼雀跃,整个乡镇都沸腾了。爆竹发狂了,咆哮着,一片片云烟袅袅升起;最有趣的是勇敢的农民们这时候赤着胳膊玩起了火龙,铁水炉被烧得通红,铁水被高高地抛洒出来,火龙在火树银花中舞动着,喜气洋洋,蔚为壮观。在欢呼声和尖叫声中大家迎来了新年。

人们都倦了,于是简单地洗漱,欣然入睡,一切又沉寂了。

新年,就是这样栖息隐居在乡镇之中……

第七篇

过年了!大街直灯红酒绿,热闹非凡,每家每户的门上都粘上了“福”,都挂上了灯笼。

大年初一那天早晨,我被叮呤呤的闹钟吵醒了,睡眼蒙眬地看看日历,呀!今天是大年初一,于是我赶紧起床洗脸刷牙,迅速跑到楼下,给家人拜年了。再跑到邻居家里,附进的朋友家里去拜年了,拜好年就开心的回到家。刚一回家,鞭炮就噼里啪啦地响着,我吓了一跳,赶紧捂住耳朵,看着长长的鞭炮那么快就没了,地上到处是红色的小鞭炮,就觉得新年真的到了。

中午,我们去外婆拜年。刚一进外婆家,我的表妹——彤彤就跑过来欢迎我们的到来。玩了一会儿,就听见外婆喊:“吃饭了!”很快,我们在餐桌前坐好。餐桌上放满了美味家肴,看着这些香喷喷的菜,大家都吃了起来,这时刚才在我和彤彤玩的时候就一直盯着餐桌上的那些菜的弟弟——嘟嘟,就更拼命的吃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大家都吃饱了,接下来就是我一直期盼的时刻,外婆给了我一个红包,我开心地说了声“谢谢”!

到了晚上,我们全家都在看烟花,烟花颜色真是五颜六色:有些是紫色和红色的,有些是绿色和蓝色的,还有些是黄色和白色的,好看极了!烟花放完了,我就在家门口玩“仙女棒”,七点三十分了,天气也冷了,于是我们去洗手间洗脸刷牙了,等大家都洗漱完毕,刚好八点了,我们就在房间里看春节联欢晚会,十一点了,我们累了,就睡觉了。

我觉得过年真热闹呀!

第八篇

在新年里的那些事。先从二十七说起,这一天爸爸买了两只鸡。当天杀了一只,剩下那只留着大年初三再杀。一直吃到除夕,这天我看到了家家户户都在鞭炮烟花,我对爸爸说:“我也要玩鞭炮。”爸爸给我买了鞭炮。

大年初一,我拿着鞭炮到处扔,结果不小心把买来的鸡炸死了,爸爸知道以后,批评我一顿,然后这只鸡做晚上饺子馅了。晚上的饺子里放了3个1元的,6个5角的,10个一角的。共煮了10盘饺子,到吃饭的时候,我第一口就吃一个5角的,接着又吃出来两个1角的,妈妈吃出来一个1元的,爸爸吃出来两个5角的,我不服气,我又吃出来三个1角的,爸爸,妈妈各吃出来一个5角的。我很不服气,但是我姥姥已经吃出来两个1元的了,我更不认输,我吃了两个整盘,但是才吃出来一个1角的,妈妈已经把一个5角的吃出来了,爸爸把剩下四个1角的吃出来了,饺子里的钱都出来了。我们比一比,谁吃出来的钱多,首先我吃出来一个5角的,六个1角的,共1元1角。爸爸吃出来,三个5角的,四个一角的,姥姥吃出来两个一元的,妈妈吃出来一个1元,两个5角的共2元钱。我不服气,妈妈和姥姥都吃一盘饺子,爸爸吃了两盘,我吃三盘饺子,吃饺子少的钱却多,我吃的饺子最多,钱也是最少,心里真的不服气呀!

这是我新年里的那些事!

第九篇

2009即将逝去,2010即将到来,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挑战,新的一切。二2009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深刻的回忆。让我们在2010年的元旦前夜,唤起我们在2009年的记忆吧!

在本学期开学时,我迎来了我的新同桌—闵学梁。刚见他时,带着一副眼镜。长的高但人瘦。表面看起来挺斯文,但和他相处久了后,发现他有的时候满口粗话,学习总是一个字—抄。但他遇到难题时,总会认真的思考,是在想不出来时,他会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在他的身上,也许应了这句话“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在2009年元旦节上,我们班每个人都十分轻松、快乐、无忧无虑。每个人都在为过年时的压岁钱而担心,都在为放多少天假而考虑,营造的是一种愉快的氛围。

相反,在即将到来的2010年元旦节上,却很难感受到这种气氛。大多数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中考而担忧,都在为他们的前途而担忧;但有极少部分人和以往一样,无忧无虑。来到学校后,上课不听讲,整天打打闹闹,甚至在时刻的时候顶撞老师,真不知道他们心里在想些什么?到学校来是为了什么?

2010年即将到来,让我们满怀希望,迎接新的一年吧!

喻朝光

第十篇

呐喊读后感900初中(1)

呐喊!呐喊!中国人民站起来啦!一本《呐喊》,曾经激励了多少旧社会的年轻人。

出自鲁迅之手的《呐喊》,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作,是五四运动事情社会人民的真实写照。“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解除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鲁迅是这样介绍这本书的。它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矛盾。尽管,那个时代离我们很遥远很遥远,但看完这本书,我的心情也不禁沉重下去。

书中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描写了一个迫害症患者的心理活动。这个可怜的人儿啊!深受封建礼教和制度的迫害,对社会甚至是自己身边的人都有一种恐惧感。它总认为现实是个吃人的世界,认为封建社会是个吃人的社会。尽管,那个社会是不会吃人的,但那句“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这篇文章是作者对吃人社会发出的勇敢挑战,是反对封建社会的第一枪。

而《孔乙几》则又是一篇抨击封建礼教和制度的文章。孔乙几,是封建社会的一个落魄的读书人。在封建统治的毒害下,他只会“之呼者也”,一无所能,不得不做了梁上君子,并在生活的折磨下慢慢死。可怜的他,因穷困成了人们的笑料,因偷窃被打断了腿,尽管他心地善良,可又有谁会同情他那?在茫茫人海中,他就只能这样走下去。“孔乙几还欠十九个钱那!”是啊,他的债谁帮他还那?辛酸的故事,鞭挞了封建社会对知识分子的戕害,使人不禁心中一沉。

再说说〈阿q正转〉,大家再熟悉不过了。他是鲁迅的代表作。他塑造了一个以“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的贫苦你们阿q的典型形象。他同样可怜,一无所有,受欺凌与剥削,只能用所谓的“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曾经的他,浑浑噩噩,苟且偷生,在听到辛亥革命后,他却向往革命。可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他被枪毙时结束,他的死,他的死又是一场悲剧。阿q,这个看似不可理喻的人物,却正是那个年代广大农民的缩影。阿q的命运揭示了农民在腐朽思想毒害下的人生扭曲,不得不引起人民的慷慨。

鲁迅的小说,有思想,耐人寻味,他让迷陷于封建制度的人们都清醒起来。那么生活在现代的我们该做些什么那?就让我们一起跟着鲁迅一起呐喊,呐喊吧!珍惜现在,珍惜美好的生活,为了祖国的美好明天努力努力!

呐喊读后感900初中(2)

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呐喊》是自《狂人日记》后的第二本经典小说集,也是我最喜欢的作品,可以说它是中国的名著,也是世界的名著,书中收集了许多我们所熟悉、津津乐道的文章,例如有《故乡》,《药》,《孔乙己》等等鲁迅先生的名作。

《藤野先生》一文是中鲁迅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即在日本的首都东京留学时,所看到和听到当时一幕幕中国人民的麻木不仁景象为背景,文中较大篇幅叙写了他的老师藤野先生如何的一丝不苟和对先生的欣赏,只是在鲁迅先生看来:学医只能医治身体上的疾病,而思想精神上的疾病不是医学所能拯救的。文章从一个侧面描述了鲁迅先生强烈爱国意识的苏醒,医学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因此他弃医从文,从此投身文学的知识宝库中。文中鲁迅先生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八个字来概括了那时的中国人民,以及对于他们的怜惜和悲伤,依旧振聋发聩。

《孔乙己》中那个因为家境贫困好吃懒做,无所事事,社会层次低而又向往社会上流阶级的生活的孔乙己,从孔乙己在澡堂是人们取笑的话题,在生活中他常常以偷为职业,在最后因为偷了有钱人的书后被打折了腿,最后还是默默地离开了人世,这篇文章遗留给我们更多的是一个“精神胜利法”的渊源,读者想必也能理解“自欺欺人”是如何的要不得!

《故乡》中那个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豆腐西施”,还有和剧中主人公从小玩在一起的那西瓜地上银项圈的小英雄闰土见到老爷时欢喜而又凄凉的神情,从而体现了当时人民的麻木,在受到封建势力压迫和打击下的情形,而《药》则更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这一点。文中凶暴残酷的刽子手康大叔,因为小儿子小栓的痨病而拿出所有家档去买了个人血馒头的华老栓,和那些在茶店里议论纷纷的茶客,但是文中最不幸的就是因为革命而被处死,最后用自己的血作了人血馒头而牺牲的人,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康大叔的残酷,卑鄙,仗势欺人。华老栓的愚昧,迷信,麻木,茶客们的盲从和人与人之间的势利,夏瑜的英雄气概但是完全脱离群众的革命是无法成功的。

当然,在《呐喊》这本书中,像这样的文章还有许许多多,鲁迅先生写这些文章是为了让当时的中国人民看了以后,能够清醒过来。鲁迅先生用幽默而又带有讽刺意味的语言,愤怒而又带有鼓励的语气,激励着当时半梦半醒的中国人,用带有指责和批评的语言,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表现了鲁迅先生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龙——中国,早日苏醒,重整我中华雄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