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路叙事作文900字500字

路叙事作文900字500字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路叙事作文900字5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写一件事情,想清楚了事情的六要素,有了完整的内容,也确定了文章的中心。安排好了详略,还应该采用一种合适的叙事方法,才能把事写好。常用的叙事方法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1)顺叙。

什么是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和时间的先后从头讲到尾的就叫顺叙。这种叙事方法最简单,也最常用,是写事的主要方法。运用顺叙的写法,文章的层次段落和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所以写起来容易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平铺直叙的毛病,叫人读起来索然寡味。

课文《第一次跳伞》就是运用顺叙的方法写的。它顺着跳伞这件事固有的次序,写了“到机场”、“飞机起飞”、“跳伞”、“着陆后”等全过程。其中着重写了“跳伞经过”:准备跳伞一跳出机舱→飘在空中→双脚着地。也是按事情发展的实际过程顺叙,写得有条不紊。更重要的是:全文能紧扣“第一次”跳伞所特有的感受来写,在顺叙中突出重点。“飞机起飞”时重点写了在空中看地面的新奇感觉;“跳伞经过”着重写在半空中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着陆后”主要写愉快轻松的心情。经过这样剪裁处理,避免了顺叙的文章容易出现的“平铺直叙”的弊病。

(2)倒叙。

什么是倒叙?在记叙事情的时候,有时把事情的结果放在开头写,然后再从事情的开始进行叙述,这就叫倒叙。这种叙述,除了把事情的结果提前外,其他跟顺叙没有区别。使用这种方法叙述事情,一般地说有这样两个目的:一是先写出事情的结果,后文紧紧围绕这个结果写,使文章紧凑不散;二是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先把结果端在人们的面前,以引发人们读下去的兴趣。

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就是这样写的。它的开头是:

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八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作者在这篇文章的开头先写她的父亲(李大钊同志)去世了,这是这篇文章中事情的结果。人们读了这一小段,不禁会想:李大钊同志是怎样被捕的呢?他在敌人的法庭上表现得怎么样?文章采用了倒叙手法,在读者心中造成强烈的悬念。然后接下去,作者再用顺叙的方法回过头来写李大钊被捕的前后经过,一直写到他为革命光荣牺牲,使文章产生更显著的感人效果。

运用倒叙写法是从思想内容表达的需要出发的。我们不能把事情的结果随便提到前边,应该是这个结果特别打动人,才把它放在开头写,这样文章能一下子吸引住读者,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另外,运用倒叙写法,要注意倒叙与顺叙的衔接自然,注意结尾与开头照应,这样文章才显得严谨。

(3)插叙。

什么是插叙?就是在叙述事情的过程中,中间插入另一段叙述,这另一段叙述就叫插叙。插叙有时是一件过去的事,有时是另外一件事,它对情节的发展、内容的丰富起补充作用。

例如课文《草地夜行》一文,在写老红军战士找到掉队的小战士,帮助他追赶大部队时,插叙了一段“金寨大暴动”前,小战士村里来了几个“卖帽子的”内容。这段插叙既交代了老红军战士是一个很早就参加革命的同志,长征前就参加过有名的“金寨大暴动”,并在暴动前以卖帽子为掩护,进行革命的宣传鼓动;同时也交代了小战士是在革命根据地成长起来的,从小受到革命的熏陶和教育。除了对主要人物身份作了进一步交代外,这段插叙还是情节发展的需要,说明了小战士由生老红军的气转为对他敬佩的原因。这段插叙与文章中心吻合,恰到好处,所以读来并不感到是节外生枝,只感到是非如此写不可。

运用插叙的时候,插叙部分的前后都应巧妙而自然地用文字交代一下(即运用过渡句),以便读的人明白什么地方开始了插叙,什么地方插叙已经完毕。插叙结束后,文章仍要回到中心事件的叙述上去。请看作家洪汛涛写的《蛇医传》中的一个范例。

(老汉把手指让蛇咬一口,手臂大肿。他立即用草药敷上,肿就退了。)看热闹的人,都大声地叫好,张土根更惊得呆住了,这使他想起三年前的一件事来:

那是一个灰云迷蒙的早晨,四明山浸在白茫茫的雾水里。看不见对面的行人,也看不清脚下的路。他跟隔壁的周宝六去金鸡岭扒柴。他们昂着头,一边唱着小曲,一边走。走过一个山垄,冷不防“飕”的一声,从斜里窜出一条手秤杆那样粗的大蛇,那也是一条绿绿的五步蛇呀!它在宝六的脚趾上咬了一口。宝六,她没走出三步,人就痛得晕在地上了。张土根急得高声喊:“救命!”但等到人们赶到,把她抬回家里,伤势已经很重。请了医生看,也没办法,说:“晚了,要是在刚咬的时候,把脚趾剁掉就有救了。”这样,十二岁的周宝六,大叫大嚷,在地上翻来覆去地爬了一夜,死了。……

张土根想到这里,打了个寒噤。

那老汉,把手上的草药拿掉了,皮肤已恢复原来的颜色,只留下米大的一个小红点。他拍拍胸脯,向周围的人介绍自己

插入的这段叙述,是后边写张土根决心拜老汉为师甘当蛇医的根本原因,它对故事情节起了补充说明的作用,从而更好地表现了中心思想。这段插叙前后都有交代语句。插叙前是这样写的:“张土根更惊得呆住了,这使他想起三年前的一件事来”;插叙后是这样写的:“张土根想到这里,打了个寒噤”。这些前后交代的语句,使读者一看,就会明白这部分是插叙。插叙完后,文章又接着开头老汉当众表演自己被蛇咬伤而治好的场面写下去,显得很自然。

插叙和倒叙不同。插叙往往是一个片断,文字一般较简略,它不是文章的主要部分;倒叙是把事情的结果放在开头写,它是文章的主要部分。

第二篇

“……你是我的心啊!你是我的肺!你是我人生的4分之3。”在一段欢快的歌声中,我们来到了水上世界。一下车,我们就分成了白、蓝、红、黄4大队,每一队都有30多人。

现在游玩才正式开始!

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丝白云,美丽的蝴蝶围绕着大自然那绿油油的树木欢喜地跳着轻快的舞步,似乎是在迎接我们的到来。水面蓝得发绿。比赛开始,各队队长拿着各队队旗在空中挥舞着。

比赛只有一项,就是走木桥!别听只是走木桥,可难着呢!木桥是在几条铁链上铺上木板,从桥的一段走到桥的另一端。听起来真容易,可做起来就没那么爽快啦!

首先是红队,这对的队员个个都是强者,想打败他们,可不是一般的容易。只见他们大摇大摆的走向桥旁,队长向队友们挥了挥手就走向桥面,还没走几步,只听“扑通”一声,“队长落水啦!”红队的队员们惊讶地望着落汤鸡似的队长,个个脸都拉得长长的。“怎么会这样?”可怜的队长哭丧着脸说。接下来是第2位队员,第三位,第四位……都是落到了同样的下场。

其次是黄队。黄队来到桥前,鬼鬼祟祟地先讨论了一会儿,终于开始冒险啦。黄队队长上前一步,没自信地望瞭望队员们,这时,他突然快速地向前冲。到了!到了!正当所有人的心声到天堂去的时刻,“扑通!”一声水响,让黄队队员们的心又从美丽的天堂到了可怕的地狱。“还是不可能,连红队都不行我们怎么可能呢?”黄队的队员没自信地说。

白队看都不看,直把头上的白帽子取下,在空中甩一甩,当作投向的白旗!

我们队终于上场了,只见我们齐刷刷地来到桥前,互相交换了一个加油的眼神。开始奋战!我第一个来到桥边,双腿不听使唤的发着抖。我用脚尖轻轻地碰了一下水面,呜~~好冰哦!又看看浑身湿透了的黄队与红队,正当我想打退堂鼓的时候,队长对我说:“不用怕!别人怎么样我们不用管,最主要的是让自己有信心,只要你对自己有信心,输赢都不要紧。”队长的这句话我深深地记在心中。“没错!要对自己有信心。”说着我冲向木桥。“到了!就要到了!”“YA!”我成功到达对岸!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这时我们队的队长发话了,“知道她为什么能过吗?是因为她有信心,只要你们对自己有信心,你们也可以的!”话音刚落,所有的队员都拍手叫好,并一致决定要重新比赛。

最后的比赛结果没有一个人成为“落汤鸡”。因为我们对自己有信心,所以我们打败了困难。那么你对自己有信心吗?

第三篇

小长假的第一天,妈妈收到了我精心为她准备的一份礼物——爱心早餐,这让妈妈很是感动,以至于整个假期脸上都挂满了笑意。

和往常一样,我起床后就直接去书房准备英语朗读,想着刚知道这次语文月考没有考好,看着妈妈严肃又难过的表情,我也不免情绪有点低落有点忐忑。突然,一个念头在我脑海中一闪而过,“妈妈照顾我已经很辛苦,现在又为我的成绩而担忧着,我一定要为妈妈做点什么,让她开心。”可是,做什么好呢?对了,就为妈妈准备一次早餐吧。我不禁为自己的好主意暗暗叫好。

说干就干,我找出妈妈的宝贝——《菜谱大全》,翻来翻去想找出我能搞定的品种 ,“南瓜丝鸡蛋饼”,突然,这几个字映入我的眼帘,漂亮的图片也很吸引我,OK,就是它了。

刚好冰箱里也有妈妈昨天买的小南瓜,我照着菜谱用切丝器切成细丝,然后加点盐,看着和面条一样均匀的南瓜丝,我不禁倍感自豪。接下来的步骤可没那么简单了,要开始加入适量的面粉搅拌,我小心翼翼拿出面粉往碗里倒,咦?好像太少了!再倒点,呀!完了,太多了!哎,算了,多放几个鸡蛋均匀下吧,就这样,我一会加这个一会加那个,一会又偷偷舀出点倒了,试来试去总算有了点模样。

小心翼翼地,我往锅里倒点油,然后放入一勺一勺的和好的南瓜丝面糊,哎呀!放太多了,饼都一个个挤成团了,我又赶紧拿出一点。该翻面了,妈呀!弄破了,饼都碎了,我急得跳脚。好不容易翻了个面,发现都快要焦了,赶紧关火。手忙脚乱中还差点把妈妈心爱的盘子给打破了,那可要吃不了兜着走了,我心里想着“好险好险啊!”

“千呼万唤始出来”,我第一次为妈妈做的南瓜丝鸡蛋饼终于出炉了,当我把妈妈拖到我精心摆盘的餐桌面前时,妈妈高兴得把我搂在怀里亲了又亲,夸了又夸,而我看到了妈妈脸上的欣慰和眼里的爱。

南瓜丝鸡蛋饼,妈妈说这是她吃过最好吃的早餐。因为,是我亲自为她学着做的。

第四篇

叙事能力是写作记叙文的基础,本节通过对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的写法的讲解,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叙事的要求、叙事的方法、以及写作这类文章的技巧,提高学生记叙的能力,为学生写好记叙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叙事的方法

以叙事为主的文章是记叙文的重要类型。这类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突出事件中矛盾的产生、发展、解决过程。因此,提高叙事能力对写好记叙文是至关重要的。写好叙事类的作文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选材要精,要选自己熟悉的事来写。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处处留心,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尽量选择自己生活中熟悉的、感受深切的事来写,这样,运用时才会得心应手,容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因而也最能感动人、最能唤起读者的共鸣。要学会在周围发生的纷繁芜杂的生活现象中,选择有一定深度的、能给人以教育和启迪的典型事例。选材要"小中见大",生活中许多具体的小事常常能反映事物的本质,也有深刻的意义,因此,我们在写作时,更要注意选取那些看来很小而能反映出深刻意义的事情来写。

第二,构思要巧,要努力做到构思巧妙。所谓构思,是指在作文前进行的一系列的思考过程,包括选择材料、确定中心、组织材料、运用语言等方面的内容。所谓构思要巧,也就是在文章的立意上要有新意,在选择材料、组织材料、表现方法等方面力求巧妙。在立意、选材、组织材料上也要多下功夫,尽量做到新颖别致,不与人雷同。

第三,内容要具体,要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即写清楚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是在什么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怎么样。只有把这些写清楚了,文章才能眉目清晰、内容完整,才能很好地表达中心。当然,六个要素的交代应该像淙淙的流水顺势而下,顺乎自然,切不可作刻板的排列。还应注意这些要素不是在每篇文章都缺一不可的,在有的情况下,有的要素也可以省略。

第四,详略要得当,要根据中心确定详略。一篇文章哪些应该详写,哪些应该略写,这是从文章构思开始一直到文章的写作完成的整个写作过程中都要碰到,并要切实加以解决的问题。作文的时候,确定了题目,选择了材料,就要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进行剪裁,仔细考虑详略。对表达中心显得重要的材料要详写。详写就要放得开,细致地刻画,充分地发挥。而次要之处则要略写。一篇文章有详有略,重点才能突出。

第五,结构要完整。所谓完整,一是指事件从起因到结果的完整,二是指文章结构上的完整。这里,很重要的一条是前后呼应。内容和标题要呼应,结尾与开头要呼应。一篇文章所描述的事情往往不止一件,事情发生和进行的时间、地点未必一致,描述的手段也有顺叙、倒叙、插叙等区别,因此叙写时就需要通过过渡性的文字把它们联贯起来,使之浑然一体。这样,文章才能严谨、和谐、完整。

第六,人称、线索要清楚,记叙文中共有三种人称: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二人称--你(您),第三人称--他(他们)。人称是叙述的出发点,究竟运用哪种人称,要根据表达的需要选用。作文中最常用的是第一人称。第一人称是从"我"的角度叙事,便于写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第三人称--他,便于叙述,特别是不限于"我"的见闻,便于写人物心理。纯属以第二人称角度写的文章,极为少见。记事还必须线索清楚。线索是在文章中起连贯作用的。如果有了好的材料,再加上有使之连贯的线索,那么文章就成为一串美丽的"珍珠"。文章最基本的是时间线索,此外,还可?quot;物"为线索,以"思想感情"为线索等等。

第七,叙述方法要得当.记事应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根据需要组织材料,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叙述的方法,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

顺叙,是按照事物的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另一事件。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的条理也非常清楚。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采取倒叙方法,先把结果说出来,造成悬念,引起阅读兴趣,有助于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交代清楚倒叙的起止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以及必要的文字过渡。以上三种方法并不是死板的分工,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

第五篇

这天星期六,我约上小伙伴到体育场玩起了猫抓老鼠的游戏,一个小伙伴在后面拼命追我,我慌不择路,竟被一块大石头绊倒了。

顿时,我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剧烈疼痛传遍全身,我挽起裤子,发现膝盖已经皮开肉绽,肉都裂开了,我忍不住嘤嘤哭了起来,小伙伴吓坏了,赶紧去找我父母了。

不一会儿,我的爸爸妈妈就赶到了,爸爸头上沁着汗,脸紧紧地绷着,眼睛充满了担忧的目光,显得既着急又心疼。爸爸一边抱起我,一边安慰我说:“没关系的,伤口不会发炎的,去医院消消毒就好了。”说完,就把我抱向医院。

虽然离医院不远,抱着我不会累的,但我已是半大的人了,七十几斤重了,抱在手里像块沉甸甸的大石头。到医院的时候,爸爸已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了,爸爸汗水还没干,又大老远跑去小卖部给我买水喝。

医生说要冲洗伤口,我问爸爸痛不痛,爸爸说:“男子汉,大丈夫,怕啥?开始冲了,药水一倒到伤口上,我立刻尖叫起来,太痛了,妈妈用手紧紧地握着我的手,一直冲了有五分钟才结束,这五分钟,我感觉像有五个世纪那么久,妈妈夸我勇敢,我一下子忘了伤口的痛。

医生给我包扎上了伤口,包扎好了的我还不能走。

爸爸又把我抱回家,一路上,汗珠都滴了下来,他也顾不上擦,就这样,爸爸咬紧牙关,一步步往前挪着,妈妈也在旁边鼓励我。

好久我们才到家,到家后,我成了名副其实的小皇帝,要吃有吃,要喝有喝,就这样,我的伤很快就养好了。

从这件事,我体会到了父母之爱是无穷大的,我们应该珍惜。

第六篇

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一大早就来到了六和塔CS基地。

这里树木繁多,场地广阔。小朋友们一来就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教练表情严肃地来到我们面前,顿时鸦雀无声。

教练根据参加的人数把我们分成了两队,要求我们各自推荐一名成员为队长,我荣幸的被推荐为我们组的队长,而敌方的队长是我的好朋友--沈伍霖。

教练以我为示范,教队员们穿“铠甲”,手持冲锋枪,我们像一个个威武的战士,斗志昂扬。大战开始了,我们的战地是B点,敌方的战地是A点。我们布置作战方案,埋伏在树林深处,有的趴着、有的撑着、有的蹲着,千姿百态。“突突突,突突突……”枪声如此的激烈,如此的惊心动魄,此起彼伏回荡在幽静的山谷中。“我击中了一名敌方士兵”我大声地喊着。“突突突”我又击中了两名敌方士兵,“啊!”一声惨叫回荡在我的耳边。不好,我被敌方士兵发现了,我飞快地跑进树林深处,躲到了一颗巨大的古树后,托起枪继续向敌方发起了猛击。有几个敌方士兵正神不知鬼不觉悄悄地向我靠近,我巧妙地绕开了他们,和我的伙伴们汇合到了一起,在敌方士兵的身后发起了偷袭,敌人被我们消灭了。最终我们战胜了敌方,赢得了比赛的胜利。

经过这次战役让我懂得了做任何事都要沉着、冷静,要善于观察,遇到困难一定要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真是“人心齐,泰山移”啊。

第七篇

在一篇写得比较成功的写事文章中,不仅要有清楚、具体的记叙,还要有形象、生动的描写。因为光有清楚、具体的记叙,读者对文章所叙述的事情仅仅有所了解。而生动、形象的描写,能使读者对事情的各个方面有进一步的具体认识。写事的文章中,既有清楚、具体的记叙,又有恰当的描写,就会更生动、形象,文章的中心思想也能得到鲜明的表现。反之,文章就会干巴巴的,不形象,不生动,中心思想的表现也会受到影响。

例如有位同学写的《路上》一文,写的是退休工人在大雾中,热情地为人民服务的事。其中,写退休工人搀“我”过马路这件事是这样写的:

忽然,一个亲切的声音响在我的耳畔:“小朋友,我送你过马路。”我回头一看,在茫茫的雾中,站着个老人,大约六、七十岁,我还没来得及回答,他那有力的手便搀着我,走下了人行道。我心里有了一种安全感,就放开步子往前走。我平安地过了马路,一踏上街沿,刚才拉紧我的一只手放开了。随即,这不知名的老人消失在浓雾之中。

这段记叙缺少生动形象的描写。如果能对退休老人怎样搀“我”过马路的,及他当时的神态、动作怎样,作一些具体的描写,文章就不会如此干巴巴,事例会更具体、生动。

描写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要服从于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特别是在写事的文章中,记叙事情是主要的,描写不能占过多的篇幅,不能花过多的笔墨去进行描写。所以说,在写事的文章中,要进行大量的记叙,也要进行一些描写;只有记叙而没有描写,文章不生动、不形象;而只有极少的记叙而进行过量的描写,事情叙述不清楚、不具体,更是得不偿失。一句话,在写事的文章中,要进行一些描写,但要恰如其分。

例如有篇题为《赛场上》的作文,记叙了蓝队的守门员胡钰为了保护红队队员周丹丽,自己却被另一位运动员撞倒在地,手被擦破了皮。周丹丽马上来到胡钰面前,扶起了她。文章接着描写了人物之间的一段对话:周丹丽来到胡钰面前感激地说;“谢谢你,太谢谢你了。”而胡钰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而另一位运动员也走上前来急忙向胡钰道歉,胡钰说:“不要紧,你下次当心就是了。”这时场上的人都围上来,问长问短,胡钰高兴地说:“谢谢大家对我的关心,谢谢大家。”

这段对话描写的目的是为了表现比赛双方团结友爱的精神,但过多的描写,反而显得不真实,赛场上似乎已为了一个队员擦破点皮而停止了比赛,“大家围上来,问长问短”。这在紧张的比赛中是不可能出现的,也不可能说这样的话。很明显,这些描写是不恰当的。

第八篇

星期天的晚上,我们小区在足球场上举办了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在足球场上有各式各样的椅子整齐地排列着,一条美丽的彩带横贯舞台中央将舞台映衬得十分漂亮。

当联欢会未开始时,足球场上早已人山人海,包括演员都来到了现场,我和阮晋熙一起挤了进去。表演终于开始了,一群老年人为大家表演了东北秧歌舞[开门红],里面有演孙悟空,唐僧,猪八戒等一些大人物,滑稽的表演逗得我们哈哈大笑。一个活泼的小男孩用小提琴演奏了[同一首歌],动听的音乐让我如痴如醉。还有一个小女孩表演了”哪吒戏水”,优美的舞姿博得了阵阵掌声。之后,我们就开始抽奖了。主持人一报,一听不是我们,只好垂头丧气的做在那里等待下一次的机会。又过了几个精彩的节目,抽奖活动又开始了,抽奖当中王孜杰家中了家,我用羡慕的眼光看着他上了领奖台。他拿着奖品高高兴兴的回了家。过了一阵子一等奖都报完了还没念到我们,只好回家了。

虽然我没有被抽到但是我为抽到了也来了的人感到高兴,没有来的感到遗憾。

第九篇

我家附近有一间小书亭。那是一间不起眼的,很小、很普通的小屋。每次上学回家经过书亭,总看到小屋里挤满了看书的人,总能瞧见门口摆放着一盆盆的小花,看着就使人心旷神怡,十分温馨。

书亭唯一的管理员,是一位年迈的老太太。理书、结帐、浇花、拖地…她每天不知厌倦地重复着同一动作。她照顾、爱护自己的小书亭就像呵护着自己的儿女一样。

有一天,秋风习习,有点凉意。我走进书亭,挑选了一本书,准备慢慢看,可环顾四周,座无虚席。只好捧着书站在窗口看了起来。秋风吹来,阵阵花香扑鼻而来,虽然窗口有些冷,但这花香,这书中动人的情节,早把我陶醉了,站着丝毫也没感觉累。

看到一半,不知怎的,翻书的手臂突然碰到了什么,刚想抬头,只听“呯”的一声,窗上面的一盆小花落地粉碎,碎片在我脚上划出了一道小伤痕。寂静中的一声巨响,惊扰了那些正在聚精会神看书的人,大家不约而同地抬起头来不满地盯着我。那位老太太也快步地向我走来。我心想:这下完了,真倒霉,赔点钱是小事,还得埃顿骂。老太太走到我面前,只听她说:“小朋友,伤着没有?”语气十分关切。听到这意料之外的语言,我先是愣了一下,马上抬起头,只见她面带微笑,手上拿着一瓶碘酒,麻利地帮我涂在了伤痕上。边涂边说:“疼吗?要不要去医院看一下?不要站着看了,到我结帐的位置上去坐着看……”

我不知道如何回答她好,只是不停地点头,看着她廋弱的身躯,慈祥而苍老的面容,我结结巴巴地说:“谢,谢谢奶奶!”等涂好了碘酒,我忙对她说“奶奶,我该回家做作业了。”“路上慢慢走,再见!记得下次有空再来!”她的语气仍然是那么亲切。

回家的路上,我突然想起了一首歌,我边走边哼了起来: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是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互爱互助,就如同吹向人间的春风。愿祖国大地春风常驻!

第十篇

记得在我上二年级的时候,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那天中午,我正在房间里抱着爸爸给我新买的那本《十万个为什么》,翻来覆去地看个不停。妈妈正在厨房里为了做菜忙得火热朝天。

忽然,听到妈妈喊一句:“儿子啊,没有味精了!你帮我到公园门口的小超市买一包味精回来好不?”我在看书,正看的起劲,想也没想就脱口而出:“好。妈妈塞了20元钱到我手里。我还沉浸在书里,一手拿住书,另一手拿住钱,穿好鞋子就边看书边走到了小卖部门口。”

我照妈妈的话,用极高的童音对着小卖部里面的阿姨说:“阿姨,要一条围巾。”

里面的那位阿姨很是奇怪:“现在大热天的买什么围巾啊?”

我说:“我也不知道,我妈妈要我买的。”

那位阿姨就拿了一条便宜的17元的围巾给我,找回我3元钱后,我看着书回到了家里。

刚进家门,妈妈就高兴地欢呼:“噢,味精来了,味精来了。”

我说:“妈啊,你大热天的买围巾干什么?”

妈妈说:“做菜要用啊!做菜不给味精味道就差很多!”

我心里暗暗默念:以后如果我会做菜了,一定每次都要给一条围巾......就把那条围巾递给了妈妈。

妈妈拿到围巾,顿时傻了眼:“我要你买的味精,你买围巾回来干什么?”

我大惑不解:“就是你要我买围巾回来的啊!”

这时我忽然想起妈妈吩咐我的时候我的脑袋里全是书,当然会听错。便说:“......不好意思......我看书太认真......听错了......”脸涨得通红。

妈妈开心地笑了,把我搂进怀里......

这件事再回想起来,还能让我开怀大笑......

点评:

1.文章讲述了童年时做的一件糊涂事:“我”出门帮妈妈买东西,结果错将“味精”听成“围巾”,闹出了笑话。整个故事叙述具体完整,结构清晰,中心明确。

2.虽然故事中的错误犯得有些离谱,但基本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因为“我”一心钻进了书本里,所以竟然连一点儿最基础的生活常识都没有反应过来。描写生动形象,人物对话真是而又趣味十足,尤其是“我”牢记“围巾可以调味”时的心理活动更是让人捧腹。

3.语言生动形象,条理清晰明了,事件发展自然流畅,文章妙趣横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