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品读西游记(全三册)》读后感100字

《品读西游记(全三册)》读后感100字

《品读西游记(全三册)》是一本由马瑞芳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68.00元,页数:7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品读西游记(全三册)》读后感(一):品读西游记,孩子大人都爱呀

孩子特别喜欢西游记,听着故事长大,但是听故事和看书则完全不同,这本书是非常好的理解伴侣,可以让孩子更深入、多角度理解西游记,更加理解、感悟西游记的魅力。

对很多成年人来说,这本书也是从文学的角度更深入解读。在忙碌快节奏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品读一本经典书籍,感悟生活,过好当下。

这或许也是生活的魅力,看我们理解的西游记和作者有何不同,看我们对生活的解读和别人有什么不同。

《品读西游记(全三册)》读后感(二):马瑞芳品读西游记:大师带你读名著

86版《西游记》贯穿了我的整个童年,满满的都是回忆。当时我住在农村老家,妈妈买了一台彩色电视机,我和小伙伴们总聚在一起看《西游记》,它陪伴我们童年的每一个暑假,让我们反复看了一遍又一遍。

即便是人到中年,每当用遥控器搜索频道,看到某个电视台重播《西游记》,我仍然会盯着继续重温。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也是一部神话传奇的故事,因此它能够深入人心是在所难免的。马瑞芳教授的《品读西游记》是她在山东大学历经数十年研究后,按照广大读者的阅读习惯,讲解《西游记》的传统文化普及读物。

这套书紧贴名著原意,透彻讲解了包括猴王初问世、大闹天空、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等经典情节。马瑞芳教授在解读这些故事背后的典故时,融入了自己对原著的理解和剖析,让我们在再历一次艰险而又有趣的西行取经路的同时,能深刻感受到原著中亦幻亦真的神奇色彩。

在《品读西游记》中也详细解读了孙悟空为何从石头缝里蹦出来,唐僧何以制辖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猪八戒都戒了什么,以及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打通儒释道三教的线索等深层含义。

我最喜欢的角色是孙悟空,小时候只觉得是因为它法力强大,分身变化术和火眼金睛术让我特别崇拜,人到中年,经历了一些冷暖更是能理解他。

白骨精诡计多端,为了达到吃唐僧肉的目的,第一次变村姑、第二次变老妇、第三次变老翁,以博取唐僧的同情,可惜每次都被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识破,打“死”了她三次。结果呢,唐僧却责怪孙悟空滥杀无辜,非得赶走他。

小时候,每看到这一集,总觉得唐僧执迷不悟,老是冤枉徒弟,真的是不识好人心。长大后,自己经历了风风雨雨,才真正明白孙悟空遭遇的这种被人冤枉后百口莫辩的情况,真的很闹心,也很常见。所以说,我们帮助别人前要看清楚对象,他或她是否值得帮助,有没有感恩心,以免费力不讨好。

总的来说,马瑞芳教授的《品读西游记》不仅是一套深入浅出的解读作品,也是一套很好的普及读物,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西游记》这部伟大的古典文学作品。

《品读西游记(全三册)》读后感(三):《品读西游记》:重新认识悟空、悟能、悟净

【前言】:

我之前看书喜欢和人共读,一个人阅读总有些孤独。有一段时间加入了一个7天共读名著活动,却发现因为两人的理念不同,看完之后的交流心得,发现因为彼此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的不同,阅读感受大相径庭,甚至话不投机半句多,我感到更深层次的孤独,甚至有些后悔,我为什么要来参加这个活动。 后来我发现,我需要的不是和我一起看书的人,我需要的是品读名著的老师,用他的学识和阅历,带我进入一个更高层次的世界,带我发现我之前忽略掉的细节,带我真正读懂到真正爱上名著的这么一个过程。 而这位好老师就是山东大学教授马瑞芳老师,她的书,我看过聊斋系列,再到现在的《品读西游记》,通俗易懂,却又不乏深刻,带我们真正领略《西游记》的魅力。

【起先我们都爱孙悟空】:

小时候看《西游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孙悟空,72般变化,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大闹天宫时,打遍天庭无敌手,个性乖张,敢想敢做,哪怕是被压在五指山下500年,收敛了许多,但是依旧令人感到,他的心性并没有什么改变,依旧我行我素,个性十足。 马瑞芳老师抽丝剥茧,带我们了解吴承恩笔下真实的孙悟空,它不仅只是有胡闹的一面,它看世界比谁都通透,在佛学的领悟上,甚至有时候高于他的师父,每次他们的辩论都让我大有收获,毕竟500年的反省时光,不论想什么问题,都能想得更清醒和深刻了吧。

【无视沙和尚,成为沙和尚】:

我想起之前看搞笑段子,沙和尚最常说的几句话分别是——“大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二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大师兄,二师兄被妖怪抓走了!” 他安分守己、中规中矩,在取经路上存在感弱到可以忽略不计,既不像孙悟空那要心高气傲,也不想猪八戒那样杂念丛生,一切行为准则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我之前看书、看电视剧的时候,也经常无视他的存在,甚至觉得他可有可无,后面发现自己在成长的路上,慢慢理解他,也在慢慢成为他。 不是每个人的本领都大到会72遍,不是每个人都能油嘴滑舌如猪八戒,我们大多数人都似沙僧,平平稳稳、正正经经,甚至还有些无趣,但是他确实取经路上最可靠的存在。 不像孙悟空,一言不合就飞去花果山;不像猪八戒,随时摆烂就想回高老庄,他安安静静得陪在唐三藏身边,走完这一程,奔赴下一程。 【挑拨离间猪八戒,搞笑担当猪八戒】:

说实话,我曾经很讨厌巧舌如簧、偷懒耍滑的猪八戒,和孙悟空斗嘴的时候,我们既觉得好笑,又觉得好气,好笑在他们对话情节的生动有趣 ,好气在工作都被这呆子耽误了。猪八戒还三不五时得在唐三藏面前拱火,挑拨离间、两面三刀,耍得是一手好心机。 马瑞芳老师却说,如果取经路上没有猪八戒,这一本《西游记》都不好看了,开始以为他不是啥好人,没能力还不正经,口头上唧唧歪歪,行动上扭扭捏捏,但是整条取经路,因为有他变得妙趣横生,他用插科打诨,把西天取经之路弄得热热闹闹,每个人都因为他的耍宝扮蠢,变得开开心心。 我开始怀疑,一个当过天河兵马大元帅的人,不会没有实力,我不信一个受过玉帝宠信,还被赐予九齿钉耙这等宝物的人,会没有双商。 恰恰相反,正是太知道这个取经团队里,他自己不需要是颜值担当(唐三藏),不需要是武力担当(孙悟空),不需要是勤奋担当(沙和尚),那就成为搞笑担当吧! end。

《品读西游记(全三册)》读后感(四):跟着马老师重新发现经典的魅力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熟悉的旋律响起,仿佛把我又拉回到童年,记得小时候为数不多的娱乐活动就是看西游记电视剧,那个年代还真是纯真而美好,80年代老一辈影视工作者给我们奉上了一场经典大剧,在当时那个条件下,筚路蓝缕,白手起家,克服了诸多困难,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部影视改编作品和原著相得益彰,那些经典镜头和情节跨越了时空。塑造的经典形象让书中人物更鲜活动人,滋养了我的少年时光,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代人美好的回忆。

直到现在,还是我和孩子的最爱,每逢寒暑假,电视上熟悉的音乐响起,我就和孩子们一起围坐在电视旁,重温假期的美好时光。在欣赏有趣动人的故事情节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把那些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呈现出来。瑰丽广阔的神话世界中让我们明白善良,勇敢终将战胜困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从百家讲坛讲聊斋开始,熟悉认识马老师,逐渐被老师渊博的知识,风趣的讲解,朴实的语言折服。西游记这部经典从小读到大,翻阅了很多次后再翻看马老师这套品读西游记经典,有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还是熟悉的情节,熟悉的人物,马老师带着我们解读出了不同的味道。

原来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孙悟空,这只天造地设的石猴不仅仅是一个主角人物,更是住在我们心中。也是佛家说的心神和心魔的复杂共同体,一念成佛,一念成魔。马老师善于利用当下最时髦最流行的方式来解读,结合当下的社会热点,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和共鸣。通过比对好莱坞电影构思和西游记的关系,007系列电影,24小时这些美剧和西游记中主角的对比,更贴近年轻读者,也更有话题性。

5G网络的比喻让人拍案叫绝,很多散落在历史中的神话传说,笔记小说被马老师重新梳理,给了我们一个清晰的认识,从纷杂的神话中跳出来,带着我们高屋建瓴的看到了作者混同三教的思想,把性喜诙谐的吴承恩详细的展示出来,让我们对整个体系和细节都有了更多清晰完整的认识,带我们重新发现这套经典作品的美和魅力。

《品读西游记(全三册)》读后感(五):故事之中尽是弦外之音,神魔之道尽是人情世故!

孩子一开学回来就闹着要看《西游记》原著,原因是学校语文摸底考试竟然考《西游记》里的细节,老师还要求一周读完前二十回。我觉得学校和老师要求的对,国人读神魔小说一定要读《西游记》。我立马给小朋友安排了三个版本的《西游记》让她选,还给她隆重推.荐《西游记》伴侣书《品读西游记》。这套书简直就是《西游记》的参考书,原著看不懂的地方有释疑解惑,看的懂的地方有延伸拓展。 . 马瑞芳老师读《西游记》70年,研究《西游记》40年,一生与《西游记》结下了不解之缘。她与星云大师谈《西游记》与佛教,与留学生谈孙悟空,给千千万万听课的大学生讲《西游记》文学史,到今天三卷本《品读西游记》的问世,她都不同场合、不同时间都传递了热爱《西游记》的读者的共同心声:我们心中都有一个孙悟空。 . 此次品读《西游记》,马老师一改以往品读《红楼梦》和《聊斋志异》时按章节同步推进的体例,将《西游记》原著中的一百回故事进行归纳提炼,也区分出100章,并与原著回目基本同步,但其中有一些篇章又跳出具体回目对《西游记》的故事进行深度挖掘剖析,便于读者更好地通过一个小片段窥看全镜头。 . 翻阅《品读西游记》,你会发现马老师的写作风格是那么的犀利、与时俱进,一点都不像出自一位七八十岁的老人之手。 . 犀利深刻。吴承恩“混同三教”、孙悟空“三教合一”、唐僧“三权合一”,这样高度凝炼的概括人物,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特别是对唐僧的分析,说他集合皇权、神权和父权为一身,从这个意义上说,唐僧的身份定位就不言而喻了。 . 与时俱进。虽然是解读古典神魔小说,但内容却一点也不古板,很多信息词汇都是极.具前沿性和流行性。比如说《西游记》创建了中国神话的“5G”网络、好莱坞的构思与《西游记》的相似性、取经大片谁是制片人和总导演等等。 . 可读性强。全书既可配合原著阅读,也可作为拓展书单独阅读,相信读完马瑞芳老师的品读西游,你一定会通过原著读懂书内的弦外之意,通过书中的神魔之道体悟现实中的人世之道。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