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争论的700字作文

关于争论的700字作文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关于争论的700字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星期天,妈妈要带我们去玩,可是不知道到哪里去玩?姐姐说那么热我们去海底世界去玩吧,我说天气这么热去海底世界有什么好玩的的啊,依我看我们还是去动物园去玩吧,姐姐大声争辩论道,天气那么热热去动物园玩什么呀!

妈妈说你们到哪里去玩呢?不如去游泳馆吧,后来就听妈妈的去游泳馆了,然后我和姐姐玩的好开心。

第二篇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争论的故事》说课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 本站地址:,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争论的故事》说课设计

【说教材】

《争论的故事》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它将清代笑话集《笑林广集》中的一则笑话自然地结合于师生对话的场景中,同时把“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巧妙地蕴含其中,发人深省,寓教于乐。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写盛老师讲的故事:兄弟俩看到大雁不去射,反而争论怎么吃大雁,还找路过的老人评理,最后大雁飞走了,兄弟俩再也射不着了。这一部分在叙事中寓理——兄弟俩因“争论”而错失射雁的时机。第二部分,主要写盛老师启发同学们谈听了故事的感想。这部分借文中的学生之口说理,帮助学生感悟理解并产生共鸣,从而深入领会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讲讲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课文,能讲讲这个故事。

2、深入理解,感悟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三、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

2、生词卡片(特别指出:不要布置预习)

【说教法学法】

1、从读到讲要达成“讲讲这个故事”的目标,必须让学生将课文语言材料“内化”,才能“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因而。应符合学生从读到讲,由“外”而“内”再发乎“外”的语文学习规律。那么,引领学生实实在在地读通,“批文入情”地读好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

2、从读到悟有感情地朗读,就要让学生的情感活动伴随读书的全过程。在读这篇蕴含着深刻道理的文章时,更要促学生之情去感悟,引学生之理而共鸣。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情感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阅读教学,就要引导学生实践从读到悟的经历,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实现对文本的超越。

【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揭题

1、老师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好吗?师讲《争论的故事》(课文2-3自然段)。

2、故事讲到这儿,老师想请你们来讲下去。这个故事的结局会是怎样的呀?

3、那么,这个故事的原著中结局是怎样的呢?你们想知道吗?到课文《25.争论的故事》中找答案吧!

揭题。

●(听故事?好啊!)

上课伊始,教师即投“生”所好,用故事一下吸引学生的注意。接着,故事戛然而止,留下了空白,激起学生放飞想象,任思维天马行空。(故事的原著有结局?就在课文中?快让我读吧!)留下悬疑,让学生自己到文中找答案,这种激发学生读书兴趣的手段虽已没有新意,但使用起来可真的有效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三篇

从古至今,人们的想法有时会截然不同,因此而产生的纠纷,也就是所谓的争论。在戒备森严的皇宫中,大臣们为政事争论不休,在熙熙攘攘的菜市场中,顾客为了几毛钱和老板斤斤计较,而在温馨和睦的家庭中,有时也难免会有争论。

一天晚上,我正在沙发上看书,“沙沙…沙”转头一看,原来是妈妈在扫地,她玩着腰,拿着扫把轻轻的扫着,而老爸还惬意的躺在另一个沙发上玩手机。“老公,把桌子擦擦吧!”妈妈大声喊道,老爸目不转睛的看着手机,还哈哈大笑起来,看来老爸的“好日子"要到头了,“哦,马上”我爸一脸不情愿的说,5分钟……10分钟……时间在一点一点流逝。

妈妈已经按耐不住心中的烈火,“怎么还没有擦?”妈妈眼睛里冒出一股杀气,接下来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顺手从老爸手里夺回了罪魁祸——手机。就连一向怕妈妈的老爸也直勾勾的看着妈妈,两个人的灼灼目光碰在一起,中间好像有一道闪电似的。两个人同时拍桌而起,就像两头狮子,非要争出个你死我活不可。这可是一场煞气十足的战斗,你一言我一语,妈妈先占上风,他眉飞色舞,并滔滔不绝的说:“我工作那么累,每天还要回家给你们做饭,洗衣服,哪一样不是我做的。而你……”老爸无言以对,正准备宣布认输的时候,“拯救天使”的我,冲锋陷阵的说:“你们别吵了,我来擦桌子。”本以为老爸会拦住我,没想到他们不约而同的同意了。我只好接受,帮我极不情愿地擦完桌子后,他们却和好如初的看着电视。

不过作为“拯救天使”的我,做一点牺牲,而让家庭争论风波停止,也是极为“伟大"的。

第四篇

《祭十二郎文》是韩愈写给侄子的祭文,被历代人称赞不已,因为它以情动人,不加修饰地表达出人类最原始、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那种悲恸无形中表现得尽致淋漓。

韩愈幼年丧父,靠兄嫂抚养成人。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但成年以后,韩愈四处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郎相聚的时候,韩愈得知自己的侄子撒手人寰,那种悲痛随之而来,而巨大悲恸难以言表,那种真真切切的痛楚是我们如今不能体会的。

文中抒情和叙述非常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联系两个人的身世、生活,每一字都书写着他对亡侄的哀痛感情,也饱含自己凄楚的官场沉浮的感慨。全文以诉说的语气写成,哀家族的衰落,叹自己的未老先衰,悲十二郎的早去,也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疑后嗣……把内心的辛酸写到极致。文章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在艺术上取得无比大的成功,成为祭文中的千古绝调!王国维先生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苏轼说:“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最后那几段的呜呼,带着强烈的无奈痛苦,让人潸然泪下,如此的感情深厚,可是却阴阳相隔,那种痛苦无力是常人不能体会的。正因为十二郎和韩愈的特殊关系,两个人感情从小便有那么好,一个知己的死去是多么惨烈。物是人非,这是多么让人无奈的人生,人生总是如此凸显它的残忍和决绝。

“呜呼!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生不能相养于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多么发自肺腑的呼喊,多么让人无奈的呼喊,阴阳相隔的两个人,此生都没有机会再度一同笑谈,一同畅怀。

仔细体会文章,我们可以从他的感叹词中体会他的情感变化,篇中用“呜呼”“呜呼哀哉”这两个悲叹词,来表现这种变化情态,凡是用这种词的地方,都表示感情变得更加强烈。从第一个“呜呼”开始,可以看到,韩愈由含着眼泪的深沉倾诉,进而呜咽抽泣,进而泪流满面,后面连用两个“呜呼哀哉”,已经是号啕痛哭,感情发展到一个高潮。怎么能不引起读者的共鸣?

人类是情感动物,与情相关,怎么会不打动内心呢?

由这篇祭文,我们也要领会,世事无常,也许,一个转身,你爱的人,就那么离你远去;也许,一个不经意的举措,就让爱你的人伤心流泪。我们要珍惜岁月,那些我们爱着的人,爱着我们的人,我们要好好的,去珍惜。

第五篇

我的时间

“少年不管,流光如箭,因循不觉韶光换。”我们的人生其实就是有无数个时间的片段组成的。所谓的把握人生,其实也就是把握好当下的时间。多少人年少无知时任由时光流逝,等到人生过去大半,才开始“举杯空悲切”。

我们尚且不知道时间从何时开始,也算不出时间将何时结束,但这些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那些属于自己的时间里,我们做了些什么。有人年少时刻苦念书考取功名,这很有志气;有人年少时组建乐队,环游世界,这很勇敢;有人迟暮后依旧奋斗在工作一线,这很令人敬佩;也有人退休后安享晚年,这很安逸……总而言之,我们在人生的不同时间总会面临不同的选择,这些选择大都没有绝对的好坏,但你必须保证自己做出的选择对自己是有意义的,这才是对自己和自己的时间负责。

很多事情总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那么怎样才能保证自己做出的选择是对自己有意义的呢?首先,得认清自己。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有没有毅力,有没有能力……而不是盲目跟风,看了几本励志书籍就觉得自己能轻易成功,看了巴菲特的自传就开始炒股,听了盖茨的演讲就决定退学。“成功是不可复制的“。我一直坚信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成为下一个巴菲特或盖茨,即使有人在相同的行业取得了一样的成功,也必定会有自己不同的地方。

对自己和自己的时间负责,不仅需要在做出选择前认清自己,还需要在作出选择之后坚定不移。正如《劝学》中说道:“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我们大都不是天才,但这绝不能作为我们平庸的借口。早在九几年,马云刚开始创业时,几乎所有风投公司都不愿给马云投资,那时候没几个人看好他。可是在他的这十余年里,坚持,让他成为了业界神话。

人类拥有长久的记忆与独特的思想。因此,总有人会把当下的时间浪费在对过去的追忆或者对未来的幻想中。佛语云“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过去的时间我们改变不了,将来的时间我们预料不到。所以,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把握当下。只有把握好每一个当下,才能谱出一曲完整的人生。

时光荏苒,总有大多的机会被错过,总有太多的梦想被湮没。我们总想抓住自己的时间,却发现时间总如细沙般从指缝流过。我们终于明白,时间是留不住的,但却可以换来能够长久留存的价值。好好把握时间,待到“朱颜辞镜花辞树”时,才能够有东西向世人证明,那便是自己的时间,自己的人生。

第六篇

有这样一则漫画:两个孩子同时领回了考试成绩,一个得了满分受到夸赞,另一个因没有及格而受到批评;可在第二次考试,原本的满分学生退步受到责骂,不及格同学获得进步受到了表扬。

当我们解读这则材料,会发现不论是作者还是我们自己,都将成绩与奖惩联系了起来,可这样的“以成绩论英雄”真的是恰当正确的态度吗?我认为这并不可取。

Uber的创始人特拉维斯给出过这样一个“冠军理论”:面对逆境,要把一切置之度外,无论如何都要取胜,这就是成为冠军的意义,这样的“冠军思维”是一种鼓励人们努力拼搏,执著前进的人生态度,不可否认,它在许多人身处困境低谷时给予了有效的指引,但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人人都会成为像第一个满分学生一样“冠军”吗?

我们身处一个充满较量的时代,每个人都被督促着匆忙前进,仿佛只有不停地奔跑才得以实现超越,却很少有人自问一句“做冠军真有那么重要吗?”如果注定成王败寇,未得冠军者仅能成为败者,那么惨败的人生又有何意义,真正的成功是对自我的肯定和超越,应是不断自我完善的历程,但绝非“惟成绩是论”的当代实用主义。

伦敦奥运会组委会回答过这样一个问题——比赛的意义在于什么,给出的回答是:学会获得成功,更学会体面有尊严地去失败。我想,你我如竞争赛跑般的人生意义也在于此。有价值的生命贵在勇于坦然面对成败得失,用成绩高低论成败未免太过狭隘了,更不是不成功便无用。

我们的生命是不断前进上升的过程,这其中会有许多或大或小如意和不如意,可真正决定生命质量的是我们以何种态度面对它,我们的社会用一种较为功利化的状态影响了我们,也影响了学校、家长的教育态度,我想我们更应明确的是,学习并非只是为了让我们披荆斩棘地去杀出一条血路,而最后却在头破血流中除了分数和成绩一无所获,无从寻找自己的价值亦或低估了自身的力量。

学习的意义在于思想、智慧和修养,它决不是一纸分数可评判的,我们应理性看待,拥有“毕竟东流水”这般向高远未来眺望的气魄,不拘泥于自我,不汲汲于眼前,告别“惟成绩是论”的“实用主义”和“以分数论英雄”的误区,才是实现自我的价值之道。

第七篇

俗话说:“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如果理想欺骗了你自己,那么学会接受现实吧,因为只有接受现实你才能改变,你才能让理想迈进现实。

清人曾说:“薄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犹茂。“

如果你想成为松柏,那么你必将要学会接受寒冬的肃杀,改变自己的姿态,如此,你才可有松柏的伟岸。

学会接受,同时也要坚信:哪有这么多的苦要给你尝。

巴金说:“生活是一种律动,须有风有影。”生命之所以可贵,就在于身处波澜而不惊,历经险滩而不颤。如果受不了生活的波澜起伏,那就不要生活,活着也罢。你能想象一个没有双腿的人可以健步如飞摘得奥运金牌吗?他做到了,“刀锋战士”不愧为战士的称号,他接受了厄运的嘲弄,但不屈服,因为他坚信他能尝尽人间苦头终摘乐果,于是他开始改变,并一发不可收的挑战命运。他是最勇敢的战士,最成功的战士。你还能想象失去双手的人能成为举世闻名的钢琴家吗?你能想象一个身材矮小的人能成为威慑八方的将军吗?你能想象没有双臂的人能摘得奥运金牌吗?然而这些所有的无法想象都俨然成了无可避免,因为他们学会接受先天的不足,但他们没有失去对生活、生命的渴求,而是积极大胆地改变,他们的成功难道是无法想象吗?不,是理所当然,同样也是可以复制的,只要你学会迈出接受的第一步然后接受。

学会改变,让你的人生来一次绝地反击。

生活难免有沟沟坎坎,不尽如人意,只要我们面朝阳光,永不懈怠,敢于改变,那成功的曙光也就不远。

奥朗德曾说:“我今天的目标就是打败昨天的自己,不让昨天的自己凌驾于今天的自己和明天的自己的脖子上。”是啊,只有不断超越,不断改变,成功的大门终有一日会被凿开。

乔布斯说得好,活着就为了改变世界。是啊,不正是改变才让乔布斯成就了他的商业王国梦吗?不正是改变才让此苹果成为彼苹果,让苹果成为“水果之王”吗?

活着就为了改变世界。或许你没有那么豪迈,但至少可以如歌中所唱:“改变自己”吧。

如果现在的你依然拥有丰满的理想;如果现在的你正遇上骨感的现实,那么学会接受现实,改变自己,等待拥抱理想吧。

第八篇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一颗包容之心,能够接受他人的意见,同时也需改变自我的毅力。接受改变之所倚,改变接受之所伏。

接受是歌手腾飞的踏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四大天王如狂风暴雨席卷了整个中国,让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都为之沸腾。刘德华已不再是一个名词,他代表了整个时代,试问华语乐坛有谁的持久力有四大天王长,有比刘德华长?答案肯定是Nobody。但他光鲜的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痛。早期,刘德华曾把自己唱的歌寄给一家唱片公司的老总,可这个老总却公开说:“刘德华根本就不懂唱歌。”这对刘德华而言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但他没有失去理智,他开始自我反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训练,他“火”起来了,而举办每场音乐会时他都会邀请那位曾批评他的老总,就这样过了很多年,他获得了属于自己的成功,那位老总“屈服”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刘德华公开声明,如果没有那位贵人的意见,那么就不会有今日的辉煌。

改变是传奇塑造的源泉。乔布斯,一个传奇般的人物,一个将苹果带向巅峰的伟人,尽管斯人已逝,但他那富有改变的理念仍在我们心中徘徊。他虚心接受意见,不辞辛苦地做了大量的市场调查。在苹果处于低谷时毅然回来,临危受命却不怕,他带着苹果改变,开发宽屏,研究触屏,让我们再一次领略什么是数字时代。他就是怀着这虚心接受的心,和那敢于突破,敢于改变的勇气,创造了世界IT界的新辉煌,也给苹果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虚心接受+用心改变是人类的阶梯。喜剧是新时代的潮流,而一个名字与喜剧连在一起已有十几年,他就是有着喜剧之王之称的星爷。很难想象如今如此“火爆”的星爷也曾经星途多舛,四处碰壁。他“沉默”了许久,终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爆发。但尽管他的表演受当代人的欢迎,也有很多人对他予以恶评。他虚心接受,善于改变,别人说他的电影品质低劣,他改,推出高品质电影;别人说他演技不好,他凭借《功夫足球》一举拿下多个大奖……

人生就像一片大海,我们要虚心接纳每一条川流,并不断运动不断改变。只有在源源不断的水源注入下,大海才能变得欲发宽广,人生才能活得更加精彩!

第九篇

关于争执的作文

争执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受到侵害或双方观点不一而引发的一系列冲突。从古至今,矛盾争执从未停止,小到个人间的恩怨,大到国家间的战争。在我们身边争执每天都会发生,轻则口头辱骂,重则大打出手,甚至有时还会危及到生命。似乎政治就像一个调皮的小孩,没完没了地制造着麻烦。不过,争执是怎么发生的呢?

大部分争执的发生起初都是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既然是小事,那么,又有什么可争执的呢?每当争执到最后,总会有一方认为自己是胜利的,是成功的。可细想想,真的是胜利的吗?失去那么多只为了换取一种心理上的满足,真的有意义么?从争执发生的那一刻开始,双方就已注定都是受害者,那争执又有何意义呢?退一步,海阔天空。当我们要发起争执前,先想一想,这次争执有什么意义和好处,如果想不出,那又有什么可争执的?

有一部动画,名为《打?打个大西瓜!》,讲的是在从前有两个国家发生了战争,其中的两名士兵因为战乱打到了一个小岛上,他们互为敌人,所以一见面就打,打到最后,其中一方将对方打趴下,洋洋得意时,发觉自己流落到一个荒岛上,无法生存,急忙将对方救活,一起在岛上生活。这部动画中滑稽的动作和夸张的表情给我们带来了快乐,细想一下,动画中所描绘的战争的残酷和灾难,到头来有什么意义?正如它的名字,有什么可打的?回顾历史,一战二战带给人们的危害,没有人会忘记,那这一切的争执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争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我们之间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怎会有那么多争执发生?从每次的争执中吸取教训,避免再发生类似的悲剧,才是争执的真正意义,才能使社会文明和谐,国家富强安康。以后再要和别人发生争执时,告诉自己:打?打个大西瓜!

第十篇

芽苗接受了大自然的雨露与阳光,才能茁壮为栋梁之才;雏鹰接受了折翅掉落悬崖之苦,才能展翅飞翔蓝天之上;溪流接受了奔波劳累之行,才能汇入大海。只有接受那些看似痛苦的生活荆棘,才能改变成自己所钦佩的样子。

当一棵松树的种子吹落在崖间,而不是水土丰润的沃土之上,我听到它的叹息。生活为它挑选的不再是一条坦途,而是在阴暗贫瘠的崖缝中寻一丝生机,这般命运,它能接受吗?我看到了它的抉择;惟有拼死一搏,才有一线希望。它将根深深地扎入了贫瘠的岩石中,水源稀少,它就拼命的扩展自己扎根的领土,将根伸向那更远更有希望的地方……阳光零落,它就弯曲自己的身躯,去获取那一点微弱的光芒。命运给它做了如此安排,它坦然接受,当身躯破土而出,摇曳着枝叶矗立在万丈之巅,它终于看到了自己的改变,不再是它兄弟姐妹笔直却羸弱的躯体,它的身躯弯曲却伟岸,像一座丰碑,记录着它的勇敢与坚毅。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它变成了一棵迎客松,一道万丈悬崖令人瞩目的风景线。

树犹如此。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的名人也正因为勇于接受命运给予的挑战,才变得令人叹服。

司马迁,人类历史上一个永恒的精神标记。因为为罪臣求情而被连累,他将面临宫刑,身体被摧残,我们的太史公也面临一个重大的人生转折。当过往种种随着这场灾难成为过去,司马迁接受了命运给予的灾难,从此,他从一个记录历史的平庸史官的框架中挣脱,便成了天地苍茫一根骨。他的精神不再为权贵所屈服,人类历史的篇章也由他来书写。“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后世的赞言标榜着他精神的崇高。接受了命运的苦难,他重塑了一个自我,书写了辉煌的篇章。

而正因为接受与改变,才有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典故,正因为接受与改变,才有了林肯蓄胡这一美谈。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善于接受,善于改变,才能成就一个更美好的人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