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实验的作文的开头10篇

关于实验的作文的开头10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作文的形式很常见,但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关于实验的作文的开头10篇,欢迎大家分享。

第一篇

(一)怎样写好开头

古人对于写文章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这“凤头”就是指文章的开头,它是从构思到形成文章的第一步,并决定了文章的格局,体现了作者写作的意图。好的开头可以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记叙文常见的开头方法有:

1、开门见山法。在中考应试作文中,由于时间较紧,考生不必在开头绕大圈子,最好是能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切中题目,引出故事。如一考生的作文《我有一双闲不住的手》,开头是这样写的:说起我的这双手,要是用闲不住来形容,那真是既形象,又生动。它总是摸摸这儿,动动那儿,没有闲的时候。

2、烘托点染法。这种开头往往从描写入手,渲染出一种气氛,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如某考生《关怀》一文的开头:望着父亲那黑瘦的脸,一道道皱纹像用刀子刻上似的,那么深那么长,加上过早霜染的白发,看上去已有五十好几了。殊不知,父亲才45岁。车来了,接过父亲手中攥得潮乎乎的几张人民币,我眼圈一红,又要哭起来,怕父亲看见了,我急忙掉过头去,说:“爸,我走了。”“啊,走好,别把钱丢了,拿好。”文章开头先从父亲的肖像写起,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同时也给大家留下了一个悬念(父亲为什么显得如此苍老),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展开做了感情铺垫。

3、开宗明义法。文章一开始便对文章标题中的关键词进行理性的诠释,点明意义,以此起到点染中心的作用。如一考生的作文《我经历的一次小挫折》的开头:挫折是一个人一生难以拒绝的伴侣。它虽然常常给人各种痛苦,却更能让人品尝到痛苦之后的喜悦。尽管我才迈出人生道路的开端,一次次挫折却早已伴随我走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而且它们也让我尝到了大大小小的喜悦。

4、回忆往事法。这种开头法常用在以倒叙为主的文章中。文章开头便写出“睹物思人(或事)”的情景,当我们看到某人某物时,就自然而然想起与之有关的往事。其中的“物”是与所写的“人”有关的,且有一定的意义,可以是与朋友分别时互赠的纪念品,或是自己生日时别人送的礼物,也可以是朋友的一张照片、一个有纪念意义的书签,甚至是朋友用过的小物件。此“物”最好是有一番不同寻常的来历,能让自己有一段美好的深刻的记忆。如某考生的《一片枫叶,唤起我美好的回忆》的开头:又是一个深秋的下午,独自倚在窗边,伴着天空飞舞的“金蝴蝶”,我出神地读着书。忽然,一片叶子从书中滑落,火红火红的。“枫叶?!”我惊喜地叫着。这是一片丢了很久的枫叶——是我和一个女孩情谊的见证,蕴涵着我和她在枫林里的故事。两年前相遇的情景不禁浮现在我的眼前……

(二)怎样写好结尾

和开头一样,结尾也是构成文章的主要部分。好的结尾应该言简意深,余味无穷,画龙点睛,水到渠成,有深化主题、突出中心、增强文章感染力、加深读者印象的作用。可以总结全文,可以抒发感情,可以言尽而意无尽,还可以照应开头。常见的结尾方法有:

1、首尾呼应法。即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要互相照应,特别是在结尾要回应开头,使文章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不至于因为开头和结尾相距甚远,而使文章相互脱节,给人以残缺感。如一考生的作文《朋友》的结尾是:漫漫人生路,朋友会有好多,而像父亲这样的朋友却只有一个,我将永远记住他——我的朋友——父亲。

2、留有空白法。作文要给读者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让读者通过联想和想象去加以补充,从而产生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如一考生的作文《说句心里话》的结尾:路灯发着暗淡的光,我毫无目的地走在平直的马路上。说句心里话,我也曾怀疑过他们是否爱我,难道衡量的角度除了分数就没有别的了吗?我默默地走着,渐渐路上的人少了,可能是都回家了,可是今天我什么时候回家呢?我不知道……

3、余音袅袅法。这种结尾既深刻又发人深省,能够让读者在读完你的文章之后掩卷深思。如《父亲》一文的结尾:“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人天相隔,骨肉永离。爸爸,您在哪里?您在哪里?我无语问苍天,无语问苍天啊!

4、总结概括法。在结尾时对全文作简单的总结,揭示事件的意义,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如一考生的《给我教益的一件事》一文的结尾:这件事使我受到很大的教益。在别人处于困境时,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友谊、帮助和理解,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5、抒情言志法。结尾用抒情的语句,阐发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直抒胸臆,情感浓烈,感人肺腑,表达作者的愿望和志向,并紧扣题旨,往往能打动读者,引起共鸣。如《爸爸妈妈,你们可知道》一文的结尾:爸爸妈妈,女儿也有自尊,你们别让女儿抬不起头来。爸爸,请不要浑身酒气地把妈妈打得鼻青脸肿;妈妈请不要让那些盘碟再成为你们大战的牺牲品。你们的女儿渴望有一个祥和的家,渴望一片宁静的天地。爸爸妈妈,别再吵了,让我们重建一个美好的新天地吧!

第二篇

关于实验的作文500字 一次有趣的实验

一天,我正全神贯注地看着《科学大众》,突然我被吸引住了,书上说把鸡蛋放进盐水里,无论你怎么往下按,它都只是沉下去再浮上来。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鸡蛋这么重。只会沉到水底,怎么会浮在水面上呢?于是我决定亲自来做个实验。

我准备好材料:一杯清水、鸡蛋、盐,就迫不及待开始做实验了。首先,我把鸡蛋放在清水里,发现鸡蛋没有浮起来,它在杯底一动不动,好像是被吸铁石吸住了似的。我开始往水里加盐,并用筷子搅匀,可鸡蛋却纹丝不动。我又继续加盐、搅拌。鸡蛋开始慢慢地向上浮起来了,我的兴奋劲刚起来,仿佛看见了希望的“火苗”,可是,“火苗”熄灭了,鸡蛋浮着浮着又沉了下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把那本《科学大众》拿来仔仔细细地看了几遍,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总算找出了原因,原来水放太多了。于是,我倒掉了点水,再往水里加了点盐,搅拌一会儿,奇迹出现了,鸡蛋像充足了气的气球,我把手一按,鸡蛋沉了下去,一松手,它就像顽皮的孩子又浮上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我百思不得其解。看着我一脸疑惑的神情,爸爸告诉我其中的秘密:“清水和盐水的比重不同。鸡蛋的比重比清水的大,所以鸡蛋在清水中会下沉;之所以鸡蛋在盐水中不会下沉,是因为盐水的比重比鸡蛋大”。我恍然大悟。

这次小实验带给我意想不到的收获,通过这次实验也让我明白了:知识的大门是虚掩的,只有敢于探索,勇于追求的人,才能打开这扇理想的大门。

第三篇

关于实验的作文400字 种子发芽需要阳光吗?

科学课上,老师让我们同桌一起做一个关于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阳光的对比实验。

经过商量,我做无光的一组。于是,我一到家,就准备了起来。首先,我把几张纸巾垫在一个瓷碗里,接着往里倒了一点点的水,然后再把几粒黄豆放在纸巾上,最后盖上黑色塑料袋后,就只须静静等待了。

过了两天两夜,我掀开袋子,可黄豆没有任何发芽的迹象,只是喝饱了水,肚子显得很胀而已。可同桌告诉我,她的绿豆已经发芽了,看来种子发芽需要阳光。

但是,课堂上科学老师却说:“种子发芽并不要阳光。”对此我很不解:可是经过我的实验,种子发芽需要阳光啊,如果它真的不需要,那这又是怎么回事?于是,我回家后问了爸爸,他答道:“也许跟种子有关,你同桌应该用绿豆做实验吧?因为绿豆生长速度比黄豆快,而且,我发现你的黄豆可能由于水的原因,已经死亡了。”听了爸爸的话,我这才恍然大悟。

这次的经历告诉我:实验会受时间、物质等各方面条件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在生活中,同样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做事都要认真仔细,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第四篇

暑假里的一天,我和姐姐呆在家里没事做,觉得无聊,想着做点什么来打发时间。突然姐姐提议:“不如我们做个实验吧!”无聊至极的我满心欢喜地答应了。

首先,姐姐准备了实验材料:一把尺子、一张白纸和一堆碎纸片。我好奇地问:“就这么一些东西就能做实验?”姐姐满自信地说:“你别急嘛,会有好看的!”

实验开始了,只见姐姐把纸张折叠起来,在尺子上来回摩擦了一久,“现在是我来给尺子施加魔力”姐姐说。直到尺子被摩擦得稍稍发热了,姐姐才把尺子放到碎纸片上。奇迹出现了!碎纸片神奇般地自动上升,吸附在尺子上,而且很长时间都不会掉不下来。看着这神奇的一幕,我情不自禁鼓起了掌,“哇,好神奇呀!”

“这是为什么呀?”我问姐姐。

“你刚才有没有注意看我用纸张摩擦尺子吗?摩擦发热会产生电流,尺子上的电流会吸引取碎纸片,我就是根据摩擦生电的原理来完成实验的。远古时代的原始人类正是用类似的原理来取火取暖的。你看,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的聪明啊!”

听完姐姐的讲解,上小学的我似懂非懂。我看姐姐做了这个小小的实验,我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科学是无处不在的。在以后的学习生活里,我会更细心观察身边的一切事物,从中发现科学道理,学习科学知识!

第五篇

星期日,我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那就是把鸡蛋放入水中,再加些盐,看看鸡蛋会不会浮起来。

我先拿来了一个大杯子,再把里面装满水,然后把一个鸡蛋放入水中。我先等了一会儿,鸡蛋没有浮起来,我只好使出“秘密武器”——盐。我先往水里加了一小勺盐,鸡蛋没有浮起来。我又加了一勺盐,它还是浮不起来,我心急了,便把盐一勺接一勺地加入水中。我见鸡蛋还没有浮起来,就随手拿了一支筷子,在水中搅拌了起来,很快,水里出现了一个大漩涡。原本在睡大觉的鸡蛋也被我叫醒了,它躺着的身体也慢慢的站起来了。我的心怦怦直跳:鸡蛋会不会浮起来呢?我的眼睛一直盯着鸡蛋,连眨都不敢眨一下,生怕错过了一个微小的细节。等了大概20多分钟鸡蛋从水底浮了起来,离水底大约有2厘米,哈哈我成功了!鸡蛋浮起来了!

我问妈妈鸡蛋为什么会浮起来,她说,是因为水的密度变高了,鸡蛋的比重小,所以,鸡蛋才会浮起来。通过这次实验,我又明白了一个科学道理。

第六篇

关于实验的作文400字 发黄豆芽

翻开暑假作业,里面有一道题,是做个试验,然后把试验的过程写下来。于是怀着好奇的心情,在妈妈的指导下做起了黄豆发芽的试验。

首先,我按妈妈教的方法把黄豆洗干净,用温水泡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我发现黄豆胀得鼓鼓的,活像一个个小胖子。我又把黄豆淘洗干净,沥干水后放在一个菜盘里,把一些破的、坏的豆子挑了出来,妈妈说这样的豆子是发不出芽来的。挑选完毕,我找来一块干净的白纱布,盖在黄豆上面。第三天早上起床,我打开纱布,我发现黄豆发出了嫩嫩的豆芽,那芽尖尖的,整个黄豆就像个大大的逗号一样,可爱极了。我小心翼翼地把他们放进盘子里,换上新鲜的水,盖好纱布,等待着它们接下来给我带来的惊喜。又过了两天,黄豆已经长出了长达几厘米的白白嫩嫩的豆芽,豆瓣也已经张开了,它们似乎在向我微笑,祝贺我发黄豆芽成功了。妈妈告诉我这样就可以吃了,如果继续发下去就会长出根,还会长出绿色的叶子。

没想到我第一次发黄豆芽就成功了,我兴奋地对妈妈说:“下次要吃豆芽菜,我们不用去菜场买了,只要自己发就行了。”

第七篇

三年级开始,我们便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一提到科学实验,相信大家一定很兴奋,因为它不仅好玩有趣,而且还可以使我们学到不少的知识。

前几天,戴老师让我们大家按照书上的说明要求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首先,先准备好一张长30厘米,宽10厘米的白纸,将白纸对折。第二步,在对折的两张纸条上,分别画上大小相同,神情不同的不人(动物也行)。我画的是两个亭亭玉立的小姑娘,她穿着漂亮的公主裙,一个高兴,一个伤心;她们端端正正地站在纸中间。第三步,把上面的一张纸条紧紧地卷在一枝铅笔上。第四步,左手按住纸条上部,右手拿着铅笔,让上面的纸条随铅笔不断快速地伸展、卷曲。随着铅笔的快速抽动,纸里面的小姑娘快速地变换神情和动作,像演电影一样,精彩极了。原来,生活中的电影就是利用人眼视觉暂留原理使我们把连续的滚动的静止图片看成连续运动画面,真的太神奇了。

通过这次有趣的实验,让我明白了电影的制作原理,而且明白了生活处处有科学,只要自己不断亲身经历,一定会收获更多知识。

我的实验成功了,你的呢?

第八篇

关于实验的作文700字 “真巾”不怕火炼

你相信世界上有什么神奇的手帕吗?你相信它烧不坏吗?它又不是齐天大圣,怎么可能嘛!

今天,袁老师向大家展示了一块手帕:“同学们,我的到了一块稀世珍宝。看,就是这块手帕!它浸水还能燃烧,而且还烧不坏哦!”对视,同学们的头上都掉满了黑线。袁老师,我们又不是小孩子,可不会怎么轻易被你忽悠的!

袁老师看着脸上写着“不相信”这三个大字的同学们,急忙开始向大家展示手帕的“魔力”。她将手帕平铺在一个盆子里,倒入了一罐清澈的水,浸湿手帕后将它提起,轻轻地拧了一下。她捏起手帕的两个角,将它挂在了一根铁棒上。那块手帕瘫软无力地趴在了上面,欲哭无泪,仿佛在等待着“死神”的到来。袁老师用打火机点燃了手帕,顿时,小小的火苗是手帕爆发了“小宇宙”,熊熊的火焰像野兽一般窜了上去。蓝幽幽的火顶上,又有一群红色的小精灵在上面欢快地舞蹈着。大家目不转睛地看着这块手帕的命运,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一秒、两秒、三秒……透明火中的手帕完好无损,仿佛在对火说着:“可别小瞧我,孙悟空可是我爷爷,我也遗传了不怕火的基因!”火焰也毫不示弱,恶狠狠地说:“哼,我可不相信你能战胜我!”一场手帕与火的恶战开始了。同学们一窝蜂地涌了上去,有的瞪大眼睛,伸长了脖子;有的嘴巴张成了“O”形,足足可以吞下一个鸭蛋;还有的和组员们议论纷纷……过了许久,火渐渐小了,渐渐熄灭了。这场战争,手帕赢了。这一景象,顿时,教室里眼睛跌坏了十几副。咦?这是什么味道?

站在一边的袁老师嘴角勾起了神秘的笑容, 她向我们娓娓道来这其中的奥秘:“刚刚燃烧的不是手帕,而是酒精。那份“水”其实是水和酒精按1:1的浓度掺和在一起的。酒精的密度远远小于水,所以就进浮在了水的表面,又由于酒精的燃点很低,所以酒精燃起了熊熊大火而手帕浸水后去安然无恙。“同学们听后恍然大悟,个个如小鸡啄米般点头。

果然啊,“真巾”不怕火炼啊!

第九篇

关于实验的作文500字 生活中的小小奥秘

牛顿被苹果砸了头由此发现了地吸引力;鲁班被锯齿草割破手因而发明了锯子......这些大发明家都是通过生活找到了答案,今天,让我带领大家进入科学的隧道,一起来探索生活中的小小奥秘吧!

一天下午,我在水池里洗钢笔,淘气的堂弟“飞”过来说:“姐姐,这水已经这么脏了,不如,再让它黑一点呗?”说着,他抓起墙边黑黢黢的木炭走了过来。“哈哈哈哈!”笑着,他啪的一下把木炭扔进了水里,溅了我一身的黑墨,有“洁癖”的我换完衣服就把他抓过来“修理”了一番,“呵呵呵呵,还敢不敢啦,小屁孩。”说着,我走向水池准备打扫“事发现场”突然,我愣住了,池里的水焕然一新,好似田螺姑娘来过一般,“天哪!”我大叫道,“怎么会这样?”“爸爸妈妈,你们把水池里的水换过啦?”我诧异的问道,“没有啊。”爸爸妈妈从容的回答。难道......

为了解开这个谜,第二天,我做了一个实验。我找来一个小鹏子,倒了半盆水,灌入一些黑墨汁(为了让水变黑),再放入几小块黑不溜秋的木炭,结果,几分钟后,它不出所料像上次一样奇异的变成了一盆清水,我对此很不解,特意上网搜了一下木炭,百度给我的答案是:因为木炭里含有许多小小的“管子”,而就是这些“管子”具有过滤色色素和毒气的作用,当被墨汁染色后的水,流过木炭时,色素就会被木炭里的“管子”吸住,流出的水自然就变清啦!再告诉大家,木炭还能放进冰箱里去除异味呢!

其实,生活中还蕴藏着许许多多的奥秘,等着我们来发掘、探索。

第十篇

小学生关于实验的作文500字 记一次小实验

记得在我6岁时,做过一次有趣的小实验,那是一次成功的实验。

那天我放学回家喝了一杯水,心想:水不是妈妈烧的吗?那只要找到火,一个纸杯里放上水,有火烧就行了。于是,我找来了蜡烛,点上火,在纸杯里倒上凉水,就开始烧了。过了一会儿,杯底变成了焦黑色,从杯上看去还有一点火光,如果只烧一个角的话,角上就会发出“咯嘶”的声音,大约过了两分钟,蜡越来越多的变成了水,火光越来越小,我赶紧把蜡水倒了出去,火又大了起来,但“咯嘶”“咯嘶”的声音越来越响,我害怕极了,生怕纸杯会烧破,水洒一地。这时,奇迹发生:纸杯完好无损,只是纸杯底盘烧变形了。并从纸杯底升上来许多的小泡泡,而且不断有水珠从底盘冒出来,我想:难道这次试验真的要失败了吗?这时,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冒出来的气泡被火烧的毫发无损。突然,豆子般的水珠落在火苗上,火灭了。我只好重新点火,我摸了一下水温,哇!40度了,这是因为:水的沸点是100度,就是水能达到的最高温度是100度,再高就是水蒸气了,水与杯子接触时,火烧水时通过热传递将杯子热量导走,使杯子的温度一直在100度附近,杯子始终达不到自己的燃点,就无法燃烧。

生活中处处隐藏着科学,只要我们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它们一定会被发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