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赏识教育的作文(精选10篇)

关于赏识教育的作文(精选10篇)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关于赏识教育的作文(精选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这几天,学生王敏有些心事重重的。我把她叫到办公室了解情况,她沉默不语,伤心地泪水顺着脸颊往下淌。过了一会儿,她说:“其实,我知道父母对我好,但他们的关心我实在接受不了。考试考得好了,他们就说比我考得好的同学多着呢,有什么了不起;考得不好了,他们轻则唉声叹气,重则高声训斥,甚至痛打一顿。老师,有时我觉得自己很笨,怎么学也赶不上别人。” 看来她在家里挨批评多、受表扬少,父母对她的要求和期望太高,总用放大镜来看她的缺点,这大大增加了王敏自卑感。 于是,每次家长会,完成常规工作之后,我便随机安排一个自编自讲的小课题,如《您了解今天的孩子吗?》、《诚于赞扬,宽于称道》《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等。以此帮助家长学一点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让他们了解一些现代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学会了解子女、尊重子女、赏识子女,掌握一些教育子女的方法和艺术。 在与家长谈赏识教育的同时,我也有了新的收获。 1、赏识教育要适时适度。赏识要正确客观地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恰如其分的表扬和鼓励。赏识不能牵强,不能带有目的性,这样的赏识不仅起不到真正的教育作用,而且会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虚伪,失去对教师的信任。同样赏识不能过度,这样会导致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会产生自满自傲的心态,稍遇不顺就会一蹶不振。 2、赏识教育要做到持之以恒。我们部分教师对困难生的教育一开始总是热情较高,但当付出一定劳动而得不到回报时,就开始失望、怀疑学生的能力,甚至对学生挖苦、讽刺,从而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降低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并对自信心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我们对学生的教育要有耐心、信心,并要有作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莒南县路镇二中)

第二篇

在生活中,有些这样的家长。孩子不小了,却当小孩子养:早上帮孩子准备好书包和早饭,晚上又备上孩子的换洗衣物。不论孩子想自己来还是接受时,都要来一句:以学习为重,其他事情我们帮你做。但有点远见的人若发现有家长从小到大都在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定会称赞这是“贵族”教育。

在“教育"前加上“贵族”两字,既是对受教育者成才的认同,更是对这种教育方式的赞赏。

由此又想起邻家的阿姨。前几天她来我家串门,和我妈讲起她儿子。讲到他儿子期末考了年级前几名,脸上净是自豪;但谈到儿子的自理方面,言辞闪烁,只好无奈却面带微笑地自嘲了一番:“多亏我什么都帮他做了,搞得他现在只会读书!”

说到什么是“贵族”教育,并非是把孩子送进贵族学校,而是家长在生活中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历史上因家人的正确教育而成功的伟人数不胜数:岳飞因母亲的严教,从小忠正,最后成了抗金名将;孟轲母亲几次迁家,从小严格要求、逐步教化孟轲,成就了大儒孟子;胡适的母亲,虽不识字,却通过言传身教培育出一个大文豪……

“贵族”教育不仅是为了让孩子学习知识,更是为了让孩子提高素质,增强本领,开阔眼界,学会独立自理,在未来的风雨中站得更稳。“贵族”教育久了,将来就更有希望抬起“贵族”般的头,出人头地,拥抱幸福。如果家长只是一味的帮助和溺爱,孩子长大后生活不能自理,你未必继续帮助?那前途注定渺茫,恐怕以前的知识现在只能学而无用。毕竟,没有那个老板会聘请一位只知理论而不能实践的书呆子吧?这样的人生,那个父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经历?

父母们应好好进行正确的,适合自己孩子的“贵族”教育,孩子们也应当认真接受父母正确的教育,享受其带来的人生硕果。

第三篇

今天是一个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好日子,吃完饭我们来到仁德楼通过看短片了解有关交通方面的知识。

给我们介绍的叔叔是林警官,他先给我们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禁止非机动车通行、人行道、注意危险……的标志,同 学们看得非常认真,警察叔叔还跟我们玩了个小游戏:猜交通标志的名字。同学们都非常踊跃。听了林叔叔的介绍,我充分认识到了完全的重要性。

而我爸爸也有过这样的一次经历:那天晚上,大雨滂沱,爸爸开着车子去给装修师傅送钥匙。由于已经很晚了,所以车开得很快,在一个十字路口,没有红绿灯,旁边来了一辆非法拼装而且超员的三轮车,结果互相都没发现,然后就相撞了,我爸爸的车还好,只是被撞坏前盖,但三轮车的司机就惨了,受了伤。最后警官以次道没让主道让我老爸给钱治病。这给我们家带来了一笔不小的经济损失,也给我们家敲响了交通警钟。从那以后我每次过马路都会遵守交通规则,不横穿马路,不闯红灯,左右看清再走。

在生活中、学习中,都有规则可寻,我们一定要遵守它的规则。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幸福、美好。

第四篇

听了《赢在家庭教育的起跑线上》的讲座我进一步了解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的一言一行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深刻体会到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作为父母平时要更注意自己的学习生活习惯,以身作则,让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通过这次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是极为重要的。

作为普通人,平时也难免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这对孩子也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孩子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在我们心情好高兴时,孩子也会欢乐,在家长表现出烦躁不安和闷闷不乐时,孩子的情绪也容易受影响。所以要避免在自己心情不好教育孩子,这样就不会因缺乏理智而感情用事,对孩子乱发脾气。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表现出惊恐不安、措手不及,对子女的影响也不好;如果家长能处事不惊、沉稳坚定,也会使子女遇事沉着冷静,这样也能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我们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变化,即使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心领神会,作为父母,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及时纠正,不让问题过夜,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之中。比如默生字,做数学,及时纠错,就能加深孩子对正确答案的印象。

在这次家长会中我还在语、数老师处学习到一些具体的学习和教育方法,比如:如何利用生活的琐事进行生动教育,如何陪读,如何交流,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总之,要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积极配合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第五篇

今年寒假,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一口气读完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小说《爱的教育》,深深的被小说中一个个平凡而不平凡的人物的思想品质而感动。这本小说没有任何豪言壮语,也没有任何古板的说教,却通过平实的描写,使人感受到一种最根本的情感爱。

通过十岁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眼光观察所在班级、同学、同学的家长以及周围的社会环境,把师生之爱、父子之爱、同学之爱、对祖国的爱都写的感人至深,那些充满了人间温情的小故事往往催人泪下,“每月故事”里讲述那些朋友的友谊和宁肯牺牲自己的高贵品格,则感动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使我印象最深的是《少年爱国者》、《万里寻母》这两章情节。这两个故事中,主人公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而扔掉了别人的钱;为了找到他母亲,走了近上千里路。

我对父母的爱、对教师的爱、对同学的爱是我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质的基础。这本书细腻生动地刻画了各种高贵品质——爱国、善良、侠义、英勇、宽大、无私,令人深受感动。

在我认为,素质教育其实就是爱的教育,是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爱是教育的根本。爱的教育有诗人般细腻优美的风度与品格。把我们带到社会中去,娓娓而谈,循循善诱。它讲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这深刻的哲理,使学生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我们从小就应该以安利柯及他的伙伴做榜样,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爱祖国、爱集体、爱父母、爱同学,使自己具有为祖国建设服务的本领,将来也像安利柯一样,要为祖国增添光彩!

第六篇

一堂生动的安全知识教育课

“双手交叉,抱在脑后,蹲下,把头靠在膝盖上......”这可不是警察在抓坏人,而是辅导老师教我们遇到踩踏等安全事件时保护自己的动作!

周五的少先队活动课《安全伴我行》上,曹老师先给大家看了几段新闻视频,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昆明一所小学发生的踩踏事件,一次寻常的出操集合,竟然导致6人死亡、26人受伤!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教室旁的一块橡胶垫子落在了走廊通道上,一群孩子像往常一样奔跑而来,准备快速地集合,结果有一位小朋友被这垫子绊倒了,而其他同学根本刹不住脚步,一个接着一个地绊倒,一个接着一个地踩踏、倒压上去......这场悲剧告诉我们,在人群密集的楼道千万不要奔跑,更不能逆向行动。

在活动课的最后,曹老师又让我们做了一些与安全有关的练习题,来巩固这堂课所学到的知识。

活动课虽然结束了,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每天出操时,都是全班甚至几个班列队迅速跑下楼梯的,一旦有人摔倒了,后面的同学根本停不下来,接着会发生什么?真是太可怕了!

第七篇

今日准备写题为《雨中合影见豪情》的小文章时,发现有家长在昨天日志后留言,断续想了半天,恍然有所觉悟。就在此“觉悟”之后又有新的“觉悟”,于是干脆丢掉那篇小东东,顺手写下这段文字。

先那个“觉悟”是——教师是会犯错误的,教师肯定会每天犯错误的,教师犯了错误之后是应该反思甚至应该道歉的,没有什么高尚缘由,因为教师就是那么个简单的“人”而不是什么先知先觉、全知全能的“神”。后一个“觉悟”是——教师既是个普通的人,就不应在日日传道授业解惑的习惯思维下认为自己是完美的,还要学会“教育自己”,让自己如优秀的学生一般每天有所觉悟;也就是说,日有所悟,本是教育的一种境界。

中午全体师生一千来人合影时,正值天不作美,春雨潇潇,整个校门前庭狼狈一片。摄影师和组织者声嘶力竭也无济于事,满校园听得到尖厉的哨子声,连助拍诱导员也只能依靠哨子尝试着吹出“一二三——好的”似的节奏。我站在雨中,警惕看着高高排立的学生,担心他们被挤倒;立在前排的女生便拖了凳子,取出手纸擦去水渍要我坐:这场景让我感动莫甚!她们自己身在雨中,却想着为老师擦去水渍,这是何等高尚的举动啊!我举手制止道:“你们都站着淋雨,我有座位还这么讲究?谢了——”说着一屁股坐下去。待到镜头移转,雨已越下越大,没有一人撑伞,也无一人戴帽,后排的女生居然默默环操了双手护住我头顶。是光影的变化让我明白,又是孩子们为我遮风挡雨!我的灵感也忽然发声:“丫头,这个动作留下来,意味着一辈子为我遮雨哟!”丫头片子们呵呵笑了:“那就一辈子嘛!谁教你一日为师……”

雨中合影完毕,午休的时间被耽搁了。晚自习时班长将第五节课迟到名单给我,有欲言又止的情态。我笑笑,将纸条退给他:“不算过错吧,人之常情嘛。只是难为你还要操心纪律……”班长跃然而去。我坐下来,推迟了前来质疑解惑的学生,静坐着梳理今日的收获。

我是教了近三十年中学的老教师了,我知道自己的“伟大”在何处,更知道自己的“渺小”在哪里。在同龄人面前,我真有骄傲的资本,因为我差不多“桃李满天下”了;但在我学生面前,我当真没有任何值得炫耀的本钱。他们叫我为份当的“老师”,我叫他们为后生的“先生”。

感谢来此庭院观阅的贵宾高朋留下的嘉言美辞,我就着这些醇美的赞词转献给我尊敬的学生们吧!

第八篇

11月叙事者的读书活动让我有幸认识了于漪老师。透过阅读于漪老师《教育的姿态》一书,我了解了于漪老师对中国教育个性是语文教育多年的思考。因为好奇我上网搜了一下于漪老师的简介。1927年出生的她1978年就被评为特级教师,但却一向扎根于基础教育的最前沿。已是耄耋之年却一向与时俱进。用她对教育事业的深沉热爱引领我们去追寻教育的大爱。

是的,没有爱的教育是残缺和没有生命力的。但于漪老师对教育的思考却没有仅仅停留在爱上。读《教育的姿态》你能感受到于漪老师永远做时代弄潮儿的与时俱进精神。于漪老师对“新课标”的解读和认知,绝不亚于任何一位年轻教师。

新课改的理念无疑是重新解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于漪老师却早已跳出这个范畴,思考课堂的情趣、课堂的智能、课堂的思想性。也就是说于漪老师认为教育不应仅限于对知识点的传授,还要做到以文载道。教育不能仅限于孩子学会字词句,还要将“育人”放在首位。也就是说课堂教学务必也必然有着德育的功能和导向。

读《教育的姿态》你能感受到于漪老师“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朴实追求。时至今日。于漪老师依然重视教法学法的研究。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使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于漪教师强调教育务必“目中有人”,要研究当代学生的新状况、新特点,提出教学就须在“得”字上下功夫,学生学有所得,才能对学习产生情感和趣味。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确实发觉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除了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还要切实研究学生的心理。任何教育都不是空中楼阁,都应在学生切实的基础之上进行。此刻很多教师对于教育事业、对于教育工作、对于学生,都在一向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去调整和改善,缓慢且谬误百出。但许多老师除了抱怨学生、抱怨家长却从不从自身找原因。

但教育真的是有自身的科学基础。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有其自身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若想做到“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只能从整体上研究教育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真正的效果。

教育需要激情,但仅有激情却远远不够。于漪老师已是耄耋之年还能做到与时俱进,你我还有什么借口和理由?

第九篇

敬爱的校长:

您好!

我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很荣幸能在这么美丽的校园环境中度过5年的小学生活,给自己留下了一个金色的童年。我们的校园幽静美丽,崭新的教学楼巍然矗立,四周树绿树环绕,一年四季果树飘香朵朵鲜花争奇斗艳,宽敞的塑料塑胶跑道更是给我们增添了无数运动和竞技的乐趣。在这样一个花园式的校园里,我们精神舒畅,信心百倍,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但美中不足的是,最近部分同学的不文明行为破坏了我们学校的这美丽的景色:花坛里随处可见的纸屑和包装袋,草坪上总有践踏的痕迹,花儿的微笑不再甜美,小草也是总是无精打采,校门口楼梯边教室中甚至是讲台上都有同学们随意留下的垃圾,更为糟糕的是一些同学还口出脏话,着装邋遢。完全不符合校园的和谐气氛。不符合校园学生的形象。唉!美丽的校园不再美丽。因此我向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学生和老师们都要穿着整齐,服装整洁。在校园中学生们不要随意乱扔纸屑,把垃圾废品扔到指定位置。在校园中不要追逐打闹。走路站成一排来行走。

我坚信:只要全校师生一起努力拒绝校园不文明行为,那么我们的校园一定会更加美丽,更加和谐!

建议人:秦会婷

2018年12月3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