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小学生写作的技巧

小学生写作的技巧

提升写作能力,做到手到擒来,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作文能力提升有帮助,特地精心编写的小学生写作的技巧。

第一篇

演讲稿的写作要求

演讲稿写作和一般的写作有很多相同之处,如观点明确、语言优美、结构紧凑之类,但是也有很多独到之处,那么演讲稿的写作具体有哪些要求呢?

一、文章观点鲜明。这个和别的文章写作一样,你要让观众知道你想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你旨在宣传什么?不能讲到最后大家还云里雾里,不知三七二十一。要做到观点明确,就要做到整篇文章的论据都能服务于文章表达的观点。

二、文章内容丰富。整篇演讲稿要达到内容丰富,要有内涵。一篇好的演讲稿在有力说服观众的同时,还要能给观众美得享受,一篇内容空洞的文章是很难取悦于观众,更不容易说服观众。

三、文章通俗易懂且风趣幽默。演讲稿内容要做到能使大多数人接受,比较平民化(学术演讲除外),一般在演讲前要了解好听众的背景,如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演讲内容要风趣幽默,或许你已经发现很多著名演讲从头到尾都伴随着笑声。

四、在表达好自己观点的同时控制好时间。一般的演讲都有时间要求,比如5分钟或者8分钟,这就要求在写作演讲稿的时候能够掌握好时间。

五、演讲语言要准确、精炼。演讲语言不能拖泥带水。要通过各种手法,通过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演讲稿的写作技巧

一、了解对象,有的放矢

演讲稿是讲给人听的,因此,写演讲稿首先要了解听众对象: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状况如何;了解他们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等等。否则,不看对象,演讲稿写得再花功夫,说得再天花乱坠,听众也会感到索然无味,无动于衷,也就达不到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的目的。

二、观点鲜明,感情真挚

演讲稿观点鲜明,显示着演讲者对一种理性认识的肯定,显示着演讲者对客观事物见解的透辟程度,能给人以可信性和可靠感。演讲稿观点不鲜明,就缺乏说服力,就失去了演讲的作用。演讲稿还要有真挚的感情,才能打动人、感染人,有鼓动性。因此,它要求在表达上注意感情色彩,把说理和抒情结合起来。既有冷静的分析,又有热情的鼓动;既有所怒,又有所喜;既有所憎,又有所爱。当然这种深厚动人的感情不应是“挤”出来的,而要发自肺腑,就像泉水喷涌而出。

三、行文变化,富有波澜

构成演讲稿波澜的要素很多,有内容,有安排,也有听众的心理特征和认识事物的规律。如果能掌握听众的心理特征和认识事物的规律,恰当地选择材料,安排材料,也能使演讲在听众心里激起波澜。换句话说,演讲稿要写得有波澜,主要不是靠声调的高低,而是靠内容的有起有伏,有张有弛,有强调,有反复,有比较,有照应。

四、语言流畅,深刻风趣

要把演讲者在头脑里构思的一切都写出来或说出来,让人们看得见,听得到,就必须借助语言这个交流思想的工具。因此,语言运用得好还是差,对写作演讲稿影响极大。要提高演讲稿的质量,不能不在语言的运用上下一番功夫。

第二篇

以鲜活的语言取胜

语言是文学的衣裳。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文章要讲究文采,讲究美,没有文采的文章就难以传播。满足于“语言通顺”,则毫无文采;词汇贫乏,则句式单调;大话、空话、套话、废话连篇,则毫无趣味。

一句平常的话,能不能换个引人入胜的说法?一件事能不能描述得形象一些?一个传统的说法能不能用个新颖生动一些的表达方式?一组既定的句子,能不能调动一下顺序?为了加深读者的印象,可不可以用一用铺陈渲染的手法?可不可以用排比的方法增强文章 的气势?可不可发借用口语俗语来陈说?可不可以考虑用一个有力的反问?

作文要想获得高分,富有文采的语言表达是必须的。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使语言变得鲜活起来。

一、锤炼动词、形容词、修饰语等。

妙用动词、形容词,使文章语言新颖脱俗,鲜活生动。对用于表示颜色、声音,形状,情态等的词语要十分讲究,描绘事物力求曲尽其妙,要使读者感到异彩纷呈,美不胜收。用词力求生动形象,尽量选用含义具体又富有形象感的词语,它能给人以形象具体的感受,

如:柚子挺着金黄的大肚子,把西瓜顶到了水果摊的一角,螃蟹挥舞着威武的大钳子,爬上了街边餐馆的广告画。白嫩嫩的藕悄悄地告诉人们荷花已经凋零在池塘。夏装的折扣已经打得贴近了水面。报纸笑眯眯地教大家秋补秋养的新法子。

又如:夕阳的余晖下,青葱的小草和着微风摇曳身姿,门卫的那只圆滚滚的大白兔乖巧地倚卧在草丛里,痴痴地凝望那片涂了油彩的瑰丽的天空。(《拥抱现在》)

二、巧用修辞

巧用修辞可以使你的作文形象生动、鲜明突出,大大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用词准确,富有变化,增强语言表达之美;运用叠音词,可以增强词意,表现节奏之美;多用四字格,两两相对,可以构成匀称和谐之美;引用名言警句,又可以获得理性思辨之美;综合运用整句和散句,可以形成整齐、错综之美;巧用文言词汇,可以营造庄重典雅之美;而充分地使用修辞格,则可以使自己的语言幻化出无限新奇夺目之美。一个普通的意思,一旦使用了修辞格,就如同涂了魔水的童话一般,从而使自己的作文焕发出亮丽的光泽,激发出魔力。

1、妙用比喻

如:“如血的残阳像一位戴着红斗笠的侠客”。“晚霞飘落在天边,宛如一 匹红丝绸,召唤着从远古走来的吹箫人。”这是描写“飞天”壁画而运用的绝妙比喻,不能不佩服比喻的新奇、想像力的丰富。

又如:主题音乐跳跃的音律中还透着一丝丝的轻柔,像柔纱抚过面庞,像淡云掠过蓝天,像细雨亲吻大地,令我难以释怀。 (《歌声与微笑》)

2、运用排比,增强气势

排比句用于说理、抒情能造成一种飞流直下、一泻千里的气势,如关于“魅力”的一段话:魅力是六弦琴上流动的音符,是时装模特轻盈的步履,是演讲者潇洒的手势,是胸襟博大者宽容的微笑,是球王贝利的脚,拳王泰森的拳,是卓别林的鞋,梅兰芳的水袖,是白石老人的虾,悲鸿先生的马…… 这段话把抽象的概念全具体化了,不由分说地把你裹挟到奔腾的激流中,去领略它那大气磅礴不可遏制的巨大力量。

3、生动比拟

如:“随手攥一把肥沃的月色,都会芳馨出孤独与哀愁”、 “月色在倾 听” (2003安徽《成长是一种体验》)

4、回环反复

如: 在其中辨明了真善美,分清了假丑恶,不亦乐乎。在其中体验知识的真谛,科学的美丽,不亦乐乎。在其中,我读得更多,想得更多,书使我渐渐成长,不亦乐乎。

早晨起来,品香茗读散文不亦乐乎。中午,倚阳光读小说不亦乐乎。晚上,靠窗边读诗词不亦乐乎。 (《读书是快乐的》)

其它修辞格,如夸张、反问、设问、对比、对偶等,只要我们巧妙运用,一定会亮人耳目,怡人心扉。

三、套用术语、俗语

如:期中考试后,老妈边看《证券市场》边问:‘年报表’下来了吧?你‘中期业绩’怎么样呀?我诚惶诚恐地递上成绩单,等着挨批。那边却不紧不慢几句:这么长一根‘阴线’啊!怎么搞的?不能再退步了,这……这简直是‘高位套牢’嘛!什么?把我当股票?唉!算了,怎么说她也是对我进行智力投资的超级大户,拼拼吧!凭着强烈的上攻欲望,我在苦海中奋斗了几个月。期末交上?年报表?,老妈再开金口:这条‘阳线’拉得还算漂亮,我说嘛,我女儿是‘潜力股’‘成长股’,再继续努力呀,就成了‘绩优股’。这回你‘反弹’上来,一定要保持‘涨势’。我呢,这就‘补仓’,多给你买几本好书。没办法,怎么说我都还是股票。(《老妈炒股》)

又一日,自习课上一片宁静,突然“当”的一声击碎沉寂。一看,原来是个空饮料罐。她抬头,两道寒光扫射过去,众人纷纷侧身躲避,那位蹩脚的“三分射手”早已拿起书,操起笔进入“学习”状态了。怎么办?最后结果是,这位损友周围的四人一齐进入第二天的扫地计划。这之后,我才知她的座右铭是:“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走一个。”所以,班上许多“三分王”都只得改行做“扣篮王”了。 奇怪的是她做了这七品芝麻官后,我们班的卫生流动红旗从未流动过。看样子,她这七品芝麻官还是做下去啦。(《七品芝麻官》)

四、巧用课文

上午第三节课,我们迎来了语文老师。他“抚尺一下”,将沉醉在下课快乐气氛中的“一滩鸥鹭”惊吓住了。接着,“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只得恭恭敬敬听命于师了。(《补课》)

“懒虫,起床了!都八点了!”妈妈狠命地把我推醒。

“昨夜月朗星稀,沉读不知疲倦。试问催我人,却道懒虫一个。知否知否,读书趣味多多。我非‘懒虫’,‘书虫’是也!”我哼着自编的“小令”,翻身下床。好歹“五一”放长假,不充实充实我的“精神粮库”,哪行?(《书虫》)

五、借用歌词

语言求新可借助于亲切自然、新鲜活泼的现代流行歌曲。由于流行歌曲产生 了强烈的社会“轰动效应”。歌名及歌词有“知名度”,容易产生共鸣,况且有的优美歌曲的歌词蕴藉丰富,富含哲理,荡气回肠,魅力十足,若读者能善借巧用,定能妙笔生花。

例如:《拥抱秋天》 “秋的美是理智的——它不像春那么妩媚,夏那么袒露,冬那么含蓄。”“拥抱秋,降落人间。拥抱秋,秋使天空蓦地高远了。拥抱秋”

这些句式工整的美妙的语言,尽显文章风采,而震撼人心,使人对秋产生眷恋之情。而且作者从“硕果——秋空高远——秋雨绵绵,令人激动”等词语用丰富的充满个性化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之图画。

第三篇

首尾式照应

首尾式照应,就是在文章开头出现的事物或语句,在文章结尾又再次出现,从而构成首尾呼应的关系,使全文形成一个首尾圆合、严密无懈的整体。首尾式照应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内容上,它可以强调某种思想感情,强化主题意义,加深读者印象,提高表达效果。二是在结构上,它可以增强文章的完整性和回环美。

首尾式照应在记叙文中的运用,常见的有两种情况。

一是运用倒叙方法的记叙文,必然是首尾照应,这种情况最多,也最典型。例如《记一辆纺车》,它运用了倒叙的方法,首尾照应很严密。请看首尾两段的有关内容:

首段:“我曾经使用过一辆纺车,离开延安那年,把它跟一些书籍一起留在蓝家坪了,后来常常想起它。想起它,就像想起旅伴,想起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

尾段:“就因为这些,我常常想起那辆纺车。想起它就像想起旅伴和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围绕着这种怀念,也想起延安的种种生活。……”

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感情上、修辞上、时间上、地点上、表达方式上等方面,几乎都是相同的,前者放在开头,领起全篇,造成悬念,揭示主旨,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后者放在结尾,总结全文,强调中心,回扣文首。这样,既强调了作者与纺车的密切关系,又深化了纺车的不平凡意义,使文章形成了一个很严密的整体。

二是运用顺叙方法的记叙文,也有首尾照应的,但没有运用倒叙方法记叙文的照应那么周密,那么严整,运用的频率也不高,难度却较大,但如果运用得好,会产生别出心裁的效果,例如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用顺叙方法写成的记叙文,其中就运用了这种照应的方法。

先看开头:“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再看结尾:“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这两段文字的照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情节的照应,即“散步”;二是人物的照应,即“我”母亲、妻子、儿子等祖孙三代四个人。而且,照应的顺序很有讲究,开头是“散步”总概,结尾是具体的“散步”;开头由“我”到“母亲”到“妻子”到“儿子”,结尾依然是这样的安排顺序。这样照应,既有序,又有物,既合理,又严密。

首尾式照应是使文章完整的最主要方法之一,运用时,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照应的语句要有所变化,不能简单重复,否则显得呆板;二是开头和结尾的文字,要有明显的适应性,开头只能作开头,结尾只能做结尾,不能互换而用。

总结式照应

总结式照应,就是在文章有关段落的前面或后面,对上面或下面的内容进行总结或领起,这种总结总领式的语句或段落,至少出现两次,而且句式或段落的内容和形式基本相同,从而形成前后照应的关系,使文章浑然一体。

总结式照应既在内容上归束上文,领起下文,又在结构上勾连前后,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有的从内容上,逐层引向深入,有的从感情上,依次推向高潮。它在内容上以总结总领为主,在结构上以照应为主。例如《白杨礼赞》这篇文章,全文共9个自然节,总结式照应主要体现在第4、第6两节。第4节:“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6节:“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这两段文字,前者总结是第3节内容,后者总结第5节内容,它们都是一名话,都是独立成段,二者不仅内容相同,都是说白杨树的不平凡,都是说白杨树的评赞,而且句式也都是相同的,都是二重转折复句,都是判断句加否定句,实际上,只有两个词之差,其余所用的文字也都是相同的。这样总结,就构成了明显的照应关系,使文章前后相联,彼此关照,避免了松散和拖沓,强调了白杨树的不平凡意义,总结很有深度和力度。

总结式照应的另一种形式,就是体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语句在文中多次出现,如果出现在开头,则起领起作用,如果出现在中间或结尾,则起总结作用。这种照应阶段性不明显,但更自由灵活。《钓胜于鱼》这篇以记叙文为主的哲理散文,就采用了这种照应的方法。体现文章主题的语句是“我是为钓,不是为鱼”,这个句子在文中完整地出现有两次,一次是在第6节,二次是在第 18节,除此而外还有与之相近的句子,如第10节:“能够欣赏钓,而不计较鱼”;如第17节:“不是为鱼的钓者”等。这些语句,有的用于段落的开头,有的用于段落的结尾,概括领起,总结归纳,前照后应,十分和谐紧凑。

总结式照应有明显的阶段性,阶段的体现有两种形式,一是并列式,像《白杨礼赞》;二是递进式,如《钓胜于鱼》。运用时,要注意文章的发展顺序,是并列式还是递进式。如果是前者,总结的语句可以相同:如果是后者,总结的语句就要稍有变化,要符合递进的内容特点,还有,总结的语句宜简不宜详,以概括为主,表达上一般是议论或抒情。

伏笔式照应

伏笔式照应,就是在文章的前面为后面设下埋伏的内容。这种照应,有的体现在事物上,有的体现在线索上,有的体现在情节上,用得比较多的是后者。伏笔式照应讲究的是“伏”,“伏”的内容设计要服从全文的主要情节,不能旁逸。同时,后文要有对前文“伏”的内容的说明,使“伏”的内容有个圆满的交代,从而形式前伏后应的密切关系,使文章结构严谨。

伏笔式照应既有单一性的,又有多样性的,前者按一条线索设置伏笔,单线发展,这种照应,比较简单,读者容易掌握。后者多方面地设置伏笔,也多方面交代结局,这种照应有一定的难度 ,读者不易把握,但用得好,可以增加文章的结构美。例如,《挺进报》就运用了这种多样性的伏笔照应。

文章开头提到陈然:“决心学写仿宋字”,狱中党组织又指示陈然“心须坚持写仿宋字”,这两处都是伏笔,后来,特务们核对许晓轩的笔迹,得出“笔迹相同”的结论,这是对前面两处伏笔的交代,照应十分严密。如果前面没有那两处伏笔,这个结论就很难作出,如果硬写上这个结论,就显得突兀了,这是第一组伏笔式照应。

第四篇

现在害怕写作文和不会写作文的孩子非常多,老师和家长总在为此发愁,除了埋怨和批评孩子,有多少人能从作文教学本身来反思一下,从教师或家长的身上寻找问题的根源呢?

有个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孩,她父母工作很忙,家里请了保姆。有一次老师布置作文题《我帮妈妈干家务》,要求孩子们回家后先帮妈妈干一些家务,然后把干家务的体验写出来。

女孩很认真地按老师说的去做,回家后先擦地、再洗碗,然后在作文中写道:通过干家务,觉得做家务活很累且没意思。平时妈妈让我好好学习,怕我不好好学习将来找不到好工作,我一直对妈妈的话不在意。现在通过干家务,觉得应该好好学习了,不然长大后找不到工作,就得去给别人当保姆。

这个小女孩的作文虽然谈不上“高尚”,却是真心话。可这篇作文受到老师的批评,说思想内容有问题,不应该这样瞧不上保姆,要求重写。

小女孩不知如何重写,就问妈妈,妈妈说:你应该写自己通过做家务体会到妈妈每天干家务多么辛苦,自己要好好学习,报答妈妈。小女孩说:可是你从来不干家务,我们家的活全是阿姨在干。妈妈说:你可以假设咱家没有保姆,家务活全是妈妈干,写作文就要有想象,可以虚构。

教师和妈妈的话表面上看来都没错,但她们没珍惜“真实”的价值,曲解了写作中的“想象”和“虚构”,这实际上是在教孩子说假话。虽然主观用意都是想让孩子写出好作文,却不知道她们对孩子的指点,正是破坏着写作文中需要用到的一个最大的“技巧”———“说真话”。

之所以说“说真话”是写作的最大技巧,就在于说真话可以让人产生写作兴趣,并有东西可写。

如果孩子在写作训练中总是不能说真话,总是被要求写一些虚假的话,表达自己并不存在的“思想感情”,他们的思维就被搞乱了。这样的要求会让他们在写作中不知所措,失去感觉和判断力,失去寻找素材的能力。所以他们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不知该写什么。这可以解释为什么目前中小学生有这样的通病:在写作文时没什么可写的,找不到素材和观点,拼了命去凑字数。

现在中小学作文教学花样何其多,作文课上,老师会告诉孩子很多“写作技巧”。但那些都属于“小技”的范畴,最大的技巧“说真话”却总是被忽略,甚至被人为地毁坏。一个人干一件事时,如果没有“大技”只有“小技”,他是既干不好也干不出兴趣的。失去“大技”,就会连“小技”也难以获得。尽管教师在讲“作文技法”时都会讲到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可学生在实际写作中却很少被鼓励说真话。来自教师、家长和社会的“道德说教”意识仍强有力地控制着学校教育,从孩子开始自我表达的那一天,就急于让他们学会说“主流话语”,而从不给他们留下自我思考和自我表达的空间。教师对作文的指点和评判,使学生们对于说真话心存顾虑,面对作文本时,内心一片虚情假意,到哪里去寻找真情实感呢?

文以载道,文章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品德情操,中小学生的作文训练也确实应该肩负起孩子们思想品德建设的责任。正因为如此,中小学生的作文训练首先应该教会孩子真实表达、自由表达,然后才谈得上“文字水平”与“思想水平”的问题。把孩子引向虚饰的表达,既不能让他们写出好的作文,也达不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第五篇

一、慧眼传神的标题

要在考场中取悦阅卷老师,先用传神的标题去构建作文的佳境,尝言:标题是眼睛。好作文就要有一双迷人的慧眼。现在我们训练了大量的话题作文,大量同学却把标题拟得老气横秋,或者干脆用话题作为文章的标题,让人一看就不愿给高分。所以作为考生的你要充分意识到阅卷老师的疲惫,用尽量新、雅、美的标题去引起老师的注意,标题拟好了,实际上也是在为考场作文创设景致,而独特的标题更是作文独僻佳境的最好体现,会让人为之一震。

二、一言九鼎的识见

对于中学生的作文,阅卷老师尤其看重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观点见解。在阅卷的过程中,老师始终在留意或寻找考生作文中最能代表其识见的内容。因为任何一篇文章总是为表达一定的思想主题服务的,识见的水平如何,直接关涉到作文得分的高低,因此作为考生应该不断磨砺语言,砥砺思想,尽可能在作文中表达一言九鼎的识见。而实践证明,精要而有深度的认识与见解,会使本来很平常的作文内容为之境界全新,无眼之龙也会因为你的点睛之笔而畅游九天之外。

三、千描百绘的特写

考场记叙文,阅卷老师最看重有没有场面描写,看场面描写时,老师又最看重有没有特写镜头。因为写好特写镜头在阅卷老师看来,就是写好记叙文的最佳境界。什么是特写镜头,即考生借鉴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对人物、景物的局部特征加以浓墨重彩式的描写或精细刻画,从而凸现一个感人的形象,展示一个精彩的细节,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的艺术手法。所以为了与一般平铺直叙式的记叙文境界有别,考生应该独辟特写的佳境,让考场记叙文因为特写而牵制住老师的眼球。

四、诗情画意的意境

考场散文的最高境界是诗情画意,有时即使寥寥几笔,也让阅卷老师如获至宝。意境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的高度融合,就是作者所创造的那种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散文要富有诗意,就应有意捕捉优美的意象并寄托感情,形象一点说,就是要在写散文的时候,感到仿佛是在写诗和作画,要表达出情味、画面和韵致,同时要追求语言的诗化,主要表现在凝练含蓄、形象具体、音韵节奏等方面。要特别善于用精炼语句点染诗意,通过绘形绘色绘声的描写让阅卷老师生发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而满目生辉,满口溢香。

五、生动形象的说理

考场论说文的最高境界是议论生动形象,阅卷老师特别害怕大段罗列高深理论,板着面孔说教,愿意看到考生把议论中抽象的,难懂的道理或见解,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使之变得具体、变得形象;把议论中冗长的客观的论述,采用一定的技巧,使之变得生动活泼,摇曳多姿。比如使用比喻论证,因为喻体的为人熟知,而本体与喻体之间又具有相似点,议论起来就会独僻蹊经,别开生面。而如若在议论中始终贯穿生动形象的说理,则自成妙境。

六、“听唱新翻”的境界

内容是由材料来完成的,考生常常觉得只有那些虽显陈旧却典型的材料才切合题意,因而写出来的文章就显得陈旧无新意。阅卷老师评改同一道作文题,若考生总是使用同几则材料而无新意,这样的作文无疑就会被打入冷宫。所以不妨“听唱新翻”,以另外全新的角度去驾驭材料,比如说到屈原,02年的一考生开篇一句就亲切的询问:“是你吗?”紧承而来是一连串的问话,似为不解之惑,实则屈原精神的再现,将屈原心灵的选择——爱国展现无遗。诸如此类的“新翻”,不仅会使阅卷者欣欣然,也会使自身的作文境界为之一新。

七、飞扬多姿的文笔

考场作文,语言和内容是阅卷老师最为看重的两个方面,也是体现考生写作潜能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在作文中,如果写景状物,绘形绘色;写人叙事,生动传神;议事言理,生动风趣。在语言上广采博学,遣词造句力求神韵,甚至广用修辞,文笔飞扬多姿,那么通篇就会文采洋溢,处处精彩,也就达到了文章的另一种境界与高度。语言“有文采”,可以弥补发展等级其他方面的不足,用语言的恣意挥洒来张扬考场作文个性化的境界,已是考场作文成功的最为公开的秘密。

八、溢出纸外的真情

构思是文章的骨架,内容是血肉,而情感则是神经。阅卷老师认为“文章不是无情物”,一篇好文章,就应该具有良好的情感态度,换言之,即使文章的内容很平实,但情感却足够真挚,就像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同样也能憾人心魄。在考场作文中,写人记事发议论,心中饱藏真情,让现实生活的“境”与溢出纸外的真情相呼应,则自成佳境。没有情感的“境”,如同行尸走肉,令人生厌。用真情关照生活,虽一花一草,一人一物,也熠熠生辉!

九、精思巧构的设计

一篇作文最能体现佳境的是构思,而篇章的创意又最能体现构思的匠心。在佳境创意上求新,一是要有奇特的想象,二是要学会变换角度。首先通过奇特想象创设佳境。奇特的想象主要是指创造性想象,是作者按照自己的创见形成某种独立性想象的心理过程。在具体运思中,作者由命题去构造新的形象或建设新的理论。如果囿于一个观察点,庐山只能给你固定不变的老面孔;调整视角,“横”看“侧”眺,那么奇峰异岭就会迎面而来,获得“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审美愉悦。只有用创新的眼光审视话题,运思谋篇,佳境才会脱颖而出。构思时,机智地寻找“变异”点,形成变异式佳境;反弹琵琶、逆向思维、形成反向式佳境;避开由范例引发的“第一构思”,把目光投向“另类”,形成另类式佳境;避实就虚,以虚驭实,形成就虚式佳境等等,都会使文章创意不凡。

十、迷众勾魂的文面

在考场中,最能引起阅卷老师直观好感的就是文面。文面就是文章书写、标点符号、行款格式所构成的整体面貌。优美的文面应该是:书写规范,字体工整,整洁美观;标点符号使用正确规范;行款格式正确,卷面美观可人,这些也是考生语文能力的最直接的体现。文面能够迷众勾魂,有时即使也内容与语言有较大缺憾,阅卷老师也会爱屋及乌,给你一个满意的成绩。谁说绝美的文面不是一种作文成功的佳境呢?!

当然,考场作文的评分依据不是唯一的,衡量一篇作文好坏的标准也不是唯一的,这就给我们考生平时的个性化选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上面罗列的考场作文独僻佳境的10种方式,是站在广义的角度,以一个高考阅卷老师的身份来提醒大家的,在考场作文中,这10种方式可以单独、可以综合几种一起使用,其实,考场作文独僻佳境的方式还远远不止这10种,限于篇幅,不再一一罗列,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第六篇

老师常说,通过一个学生的诗文,就可以看出作者当时的心情。是啊,作者在写作时,把自己的感情全都融入文章里了,使文章有了灵气,因而生动感人。

我在写作文时,如果题目感觉无从下手,往往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是比较糟的。而对于大部分的作文题目,经过略微思考,我会感觉眼前突然一亮,接着有了灵感,就会一气呵成,顺畅地把它写出来。这样的作文大都有我的真情实感,她就像另一个自己一样。有时,我一个人在家随意的写几行字或一篇文章,也像与最亲密的朋友聊天一样。

写作,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写作文时就像在品一杯茶,先有淡淡的苦涩而后是绵长的甘醇。写作文时就像在弹一首优美的乐章,抑扬顿挫激荡心田。写作文时灵魂仿佛被释放,好似蛹变成蝴蝶的哪一刻的骄傲与欢欣。写作文后像刚运动完后出一身大汗,酣畅淋漓说不出的痛快和轻松。

通过这次写作的反思,我对写作又有了新的认识。写作,能使人沉郁的心情得以释放。写作文的感觉真好!

第七篇

低年级学生要不要进行作文基本功训练,对于这个问题,不少教师思想模糊,至于如何搞,更是缺少研究。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低年级要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从这可以看出一年级的作文起步教学要为以后的作文教学打下一个宽厚而坚实的基础,这就必须把课标的要求科学有效地落实到起步教学之中去。为此,教师须对起步教学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且要寻求操作可行之路。去年九月份,我有幸赶上了新教材,担任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在这一年当中,我在作文教学上,也在摸索和尝试新的理念和新的方法。

一、“你能讲出来,就能写出来!”——说完整的话,写完整的句。

学生作文训练起始于一年级“口头作文”,即说话训练。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进行说话的训练,用完整、正确、简练的书面语言要求他们,帮助他们在说话训练中形成句子的概念,而最根本的还是以写话为目的的“听说一句话”训练。如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结束后,在原来大量的“听说一句话”训练的基础上,我提倡学生用汉语拼音写话。但在写之前,我都让每位学生动口说一说,再动笔写一写,我经常对他们说这么一句话“你能讲出来,就能写出来!”反复地鼓励他们,让他们敢说,乐说。在这基础上,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动笔,一方面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词写完整通顺的句子,另一方面以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内容进行一日一句的写话训练。开始要求不高,只要学生能动笔写即可,遵循“起点低、坡度小、写生活”的原则,重表扬,不批评。等到学生能写一句完整的话后,进而提出适当的要求。如:我经常利用空余时间,给学生几个好词,让他们组合成一句完整、通顺的话,先练习说,在会说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大胆地写下来。这样,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不仅可以从说完整的句子过渡到写完整的句子,在实践中初步形成句子的概念,而且也有利于巩固识字,提高学生语言认识和表达能力。

二、“你观察到什么,就说什么!”——重视看图说话,训练看图写话。

看图说话和看图写话,是引导学生从观察具体的形象入手,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它不仅对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思想感情和高尚道德品质有一定影响,而且对训练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培养观察事物、分析表达事物的能力,都有很大的作用,它是作文教学极为重要的一项基础训练。

看图说话和写话,可以是一幅图或几幅图;可以是一幅图说一句、写一句,或说几句、写几句;也可以是几幅图写一篇或一幅图写一篇。不管是一幅图或几幅图,还是写一句、几句或一篇,都可以分看、说、写三个阶段。看清楚才能说清楚,说清楚才能写清楚,看得好才能写得好,说得好才能写得好。在一年级下学期中,我每个星期抽出四节课的时间,指导学生进行看图说话和写话练习。在指导学生看图的过程中,为了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大胆地练说,我时常鼓励他们,对他们说:“你观察到什么,就说什么!”尽量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们说出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和自己的感受,即使是简单的一句话或三言两语,我也会说出自己发自内心的激励语言:“你真能干!”“你进步真快!”激发学生们想说、愿说、敢说的欲望,然后,让他们把自己所说的内容写下来。虽然,一年级的小朋友思维能力不够,还不能有条理地连贯地写几句话,常犯的毛病是颠三倒四和错用词语,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把几句条理混乱的话,按照事物的一定顺序(空间、时间)和几件事物之间的关系,重新安排前后顺序,使之条理化。教师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低年级学生就会逐步具有围绕一个中心说几句话或写一段连贯话的能力,这就为以后开始的命题作文,打下了一个较好的基础。现在,我班的学生对看图写话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有了写作的欲望,有时真难以相信他们是一年级的学生呢!

三、“看的书多了,你也会模仿了!”——增加阅读量,提倡学一学。

要想写好文章,它的前提首先是有丰富的阅读量、积累丰富的词汇、模拟情境等。新课标下的小学一年级教材在很大程度上与以往的教材有所改变,他特别强调的是学生的识字能力,一学年下来,学生按照规定要求已经能认识1000个字,为他们提早阅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学生现在只要拿到一篇文章以后,基本上能流利地读下来。为了有重点地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水平得以提高,我在平时注意为学生搜集适合他们阅读的儿歌、童话、故事等,把这些文章装订成册,发给学生,让他们去阅读,去理解,去体会,并尝试他们的写作方法,去写一写。“学一学”也可说是模仿,它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如:我班有位小朋友在读完了我为他们搜集来的《天上也有动物》这篇文章以后,学习小作者的写作方法,一口气写下了《我喜欢的动物》,虽然句子不是很优美,但从中可以感受到孩子对写作发自内心的喜爱,那足以让老师感到欣慰,在学生心中的那根“作弦”终于把他拨动了。从那以后,我经常在班级当中,把“小作家”们的“经典”读给全班同学听,这样带动了好多小朋友,自发地开始阅读,开始学写。同时,我也教育他们,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

四、“相信你一定能行的!”——多鼓舞,少批评,给学生一份自信。

自信心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刚刚跨人作文殿堂的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更无可非议。在作文教学当中,我也经常对学生们说:“别怕,相信你一定能行的!”我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也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叫管仲,他的优点是很有才华,他的缺点是贪财。鲍叔正看中了管仲的才华而重用他,让管仲在齐国的争霸事业中一显身手,使齐国得以九合诸侯,雄极一时。如果当时鲍叔正只看到管仲的缺点而不加以利用,管仲能发挥自己的优点,齐国会有后来的成功吗?同样,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

作文教学一贯来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特别是低年级的作文教学,需要我们花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经历去尝试、去摸索一套让学生写作水平提高更快的作文教学之法,为高年级的作文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八篇

每一周,我都会写一篇作文。日积月累,写的作文越来越多,感受也多了起来。有同学说作文难写,不想写,完全是被逼才写的。我对这种想法不以为然。

作文真的难写吗?我认为作文很好写。只需要你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写。在不知不觉中,你会发现你的作文也会写的如此之好。只要你表达出你真情实感,想不是一篇优秀的作文都难。

写作的时候,我会静静地构思,把心融进作文里,沉醉在作文里。当我挥笔写景时,一股股自豪之情与成就感涌上心头。因为在我的笔下,祖国的名山大川,跃然纸上,我仿佛自己又畅游了一遍那神圣的美景。在绿树间穿梭,在白云里翱翔,在明净的湖面上荡漾。每次写完一篇作品,整个人都感到无比的飘飘然。大自然赋予了我快乐,写作也赋予了我的快乐。

有时,当你写完一篇作文,你会明白很多。真理往往在你回首俯视自己的脚印时出现。当你在一张张洁白的纸上倾诉着自己的情感,你会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重温那一段时间或那一个个精彩的时刻。你会有新的理解,新的感悟,新的思想认识。你会发现你的思维更进一步,好像自己又成熟了许多。

朋友,让自己在写作天地尽情地抒写吧,那属于自己的一篇篇文章,它也许被老师只评了80分,但它表达了你的真实情感。我们写作文不需要它带来的功利,我们只需要让自己的感情,在蓝天白云绿草间,缓缓或急速地绽放。

第九篇

昨天,做语文作业时,我看到我心中的“大怪物”——背书时,我哀嚎了好长一声:“哎呀,又要背书了,居然要背《秋天的雨》的第二段!”可是我又想这样拖拉抱怨也没有用,还不如多想想办法。我终于想到了思维导图,但是我的思维导图太复杂了。

妈妈回来后,教我把思维导图简化,最神奇的是,我只用10分钟就把它解决了。原来思维导图,就几个字儿:写出文本中(背的课文第2段)形容“颜料”的词语,再分别写五个颜色和“菊花仙子”。第二天,妈妈想试一下我能否记得,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我居然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从那以后,我才发现这神奇的思维导图真有用!它能帮助我们快速记忆。

通过了妈妈的讲述,我懂得了怎么写思维导图和背诵,我也发现了原来学习是讲究方法的。

第十篇

立论是议论文的灵魂,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没有中心立论的文章,是肤浅杂沓而没有灵性的。词句如衣饰,立论乃精魄。正如古人所云:“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所以,我们写议论文一定要先立意,选取议论的角度。然而,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多层次的、多侧面的,而我们认识事物也可以有正面、反面、侧面等不同的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面对同一材料,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能得到迥然不同的结论。所以,多角度地看待问题,展开思维的翅膀,在多角度的基础上选取最佳角度,是能力、智慧的表现,也是我们写作必须掌握的方法。

在实际写作中,选取立论的角度,我们可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一、从正面的角度去思考

所谓从正面的角度去思考,即是站在事物正确发展趋向的角度去分析、理解。这也是我们写作中最常见的一种思维方式。从正面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材料,我们要注意事情发生、发展的前因后果。

下面,我们看一下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作文命题所给的一则材料。

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漏洞补好了。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已付过了。”船主说:“这是感谢补漏洞的钱。”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船主说:“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来了。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

对于这则材料,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正面的角度去立意。材料讲述了一个负责任的漆工在完成自己的职责同时还做了看上去本不该他去完成的工作,从而拯救了他人生命,并给自己带来丰厚回报的故事。故事很简单,可里面蕴涵的人生道理却是非常丰富的。从正面的角度去思考,我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立意:①谈责任心;②做好事不张扬、不求回报;③和谐社会需要人人尽力。

二、从反面的角度去思考

所谓从反面的角度去思考,即站在事物发展的对立面去分析、理解。从这种角度去思考,往往是在从正面角度感到无处下手或者避免人云亦云的时候而采用的一种方式,它往往能起到一种柳暗花明、标新立异的效果。从反面的角度去思考,要注意事情发展的事理逻辑,避免观点偏激。

再如上面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作文命题所给的这则材料,如果感觉从正面的角度思考的几个立意不容易下笔。我们完全可以思路一转,从反面的角度去分析材料。油漆工的“顺便”补漏,看似“多此一举”,结果却挽救了孩子们的生命。所以我们借此可以大谈“多此一举”的好处,或者直接立意为“莫以善小而不为”。这样,观点就显得新颖别致,在众多的作文中往往能够脱颖而出。

三、从侧面的角度去思考

所谓从侧面的角度去思考,即从材料不太显眼的角度去分析、理解。从这种角度去思考的特点是从小的方面入手,以小见大。这就要求我们善于观察、分析、综合,抓住一点,映射其面。

还是以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作文命题所给的这则材料为例。大部分同学对这则材料的分析都是从“油漆工”这一主要内容来分析的,很少有同学涉及到“船主”这一角度。但是,如果我们转换角度,细细分析,不难发现,从“船主”这一侧面角度来看,有些立论还是比较容易入题的。如:船主知道船上有漏洞,却没有找专人来修缮,却等到漆工“顺便”将漏洞补上之后才表示感谢,似乎难逃责任;还可以从船主对漆工的感谢来谈感恩这一话题。

这样,一个题目或材料我们可以从正面、反面、侧面多个角度去分析立论,这就给我们的写作提供多个选择的机会,然后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素材的积累,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角度立论,进而为成就一篇优秀的作文奠定了基础。

[题目设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人不但有自然属性,还具有社会属性。人既是独立的自我,但同时又是社会的一分子。因此,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和谐就是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和谐。

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角度自选;③立意自定;④题目自拟;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导引]

这一道材料作文题,要注意紧扣材料,准确审题:善于捕捉关键句――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一段材料其主旨有时在文字上有所表现,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

这则材料以“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中心,所以审题时要顾及两者,考虑人和社会之间是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取一弃一,就会导致偏离题意。选择写作角度,确定立论时,要善于“以小见大”,如“个人坚守道德与社会公德”的关系、“个人言论与社会舆论”的关系、“个人爱心与社会大爱”之间的关系,不要面面俱到,那样反而浮于浅层,没有说服力。写作要按要求写成议论文,注意组织材料与结构。

[升格前作文]

让社会更美好

作为“90”后的一代,社会,在我们的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呢?是每隔20秒就可以看到的随地吐痰的陋习,是公车上无视老弱病残的眼神,是商场里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还是越来越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其实,社会的状况如何决定于每一个公民,决定于他们的行为、品格、道德、良知……每一分,每一秒,世界在变,社会在变,人也在变,那怎么变才能让社会更美好呢?

比尔・盖茨大家都很熟悉。这个正当事业巅峰,融技术天才、商业巨人、长不大的“男孩”为一体的53岁的男子,一个连续13年的世界首富,在精力充沛之际,推开微软之窗,将580亿美元财产悉数捐出,“蝶变”成为一个致力于慈善事业的慈善家。当他看到扎伊尔那些光着脚、头顶水罐、怀抱小孩走几英里路到集市上去的平民;当他看到肯尼亚马赛人的割礼仪式;当他看到非洲路边无数饿得皮包骨头的儿童和妇女伤心的哭泣时,他那颗创造了财富的心又被另一种情感唤醒,把580亿美元财产全数捐给了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他用行动告诉我们:“人的善心可以让社会成为快乐的天上人间。”张为民是北京市一位普通的反扒民警,但他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事业。他抓过近200名扒手,但从未遭遇过扒手的打击报复,反而几乎每一位被他抓住送进监狱的扒手都很感激他。一个人违法犯罪,法律会惩罚他,但不一定能救他。只有用人性的关爱去抚慰那颗蒙尘的心灵,才能让蒙尘的心回复原来的澄清。他在用事实告诉我们:“人的关爱可以让社会更加温暖。”

一个外国人――白求恩,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来到中国,帮助我们抗日,他细心照顾伤员,和战士们一起冲在最前线,他不要特殊照顾,和百姓一起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他把伤员的命看得比自己还珍贵,最终奉献出自己的生命。他在用生命告诉我们:“人的奉献可以让社会更加美好。”

无论你的社会地位如何,职业是什么,在社会担任什么角色,都应为这个社会而努力,也请你相信,个人的绵薄之力,乘以13亿,将会是一个多么惊人的力量!

作为“90”后的一代,我们面对的不仅是激烈的竞争,还有肩上推托不了的义务,软弱者会趴下,而坚强者会迎难而上。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他的一生要活得有意义,他就要把自己与社会联系在一起,用善心去感动他,用关爱去温暖他,用奉献之心去美化他。

行动起来,让你我生活在一个更美好的社会吧。

[评析]

这是一篇得46分的考场作文。文章虽然能够正确把握材料,用“让社会更美好”的主题来扣“人与社会”的和谐的话题,但在一些地方还很有升格的必要。

首先,本文在分论点上没能很好地把握立论的角度,造成论点不明确,我们应该在论证的材料前明确论点,让文章显得有的放矢。

其次,本文分别用比尔・盖茨、张为民、白求恩的事实论证,举例论证之后还能够道理阐述。文章最后三段还应联系中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阐发,既呼应开头,又使文章具有现实针对性。

最后,文章的语言还要推敲。有些地方衔接不自然,个别语句还出现语病现象,这都是我们要注意的地方。

[升格后之作]

让社会更美好

在我们“90”后一代的心目中,社会是什么样的呢?

是每隔20秒就可以看到的随地吐痰的陋习,是公车上无视老弱病残的眼神,是商场里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还是越来越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是汶川地震后各式各样的爱心表达,是北京奥运时热情周到的无偿服务,是“三鹿奶粉”事件后的问责风暴,还是越来越渴望和衷共济的社会心理?

其实,人人在变,社会在变,世界在变。那么,怎样变,让社会更美好呢?

白求恩说:“奉献是最好的方法。”

白求恩,作为一名外国医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来到中国,帮助我们抗日。他总是把手术台设在离火线最近的地方医治伤员,细心照顾伤员。当伤员急需输血时,他主动献血,还倡议成立并参加了志愿输血队。有些伤员分散在游击区居民家里,他和医疗队冒着危险去为他们做手术。他不要特殊照顾,他把伤员的命看得比自己还珍贵。在抢救伤员时,他的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感染,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最终奉献出自己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奉献精神,体现了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的伟大,他用生命告诉我们:“人的奉献可以让社会更加美好。”

比尔・盖茨说:“善心是最好的方法。”

比尔・盖茨推开微软之窗,连续13年被评为世界首富,正当精力充沛,事业巅峰的53岁之际,却宣布将580亿美元财产悉数捐出,“蝶变”成为一个致力于慈善事业的慈善家。当他看到扎伊尔那些光着脚、头顶水罐、怀抱小孩走几英里路到集市上去的平民;当他看到肯尼亚马赛人的割礼仪式;当他看到非洲路边无数饿得皮包骨头的儿童和妇女伤心的哭泣时,他那颗创造了财富的心又被另一种情感唤醒,把580亿美元财产全数捐给了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他用行动告诉我们:“人的善心可以让社会成为快乐的天上人间。”

张为民说:“关爱是最好的方法。”

张为民是北京市普通的一位反扒民警,但他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事业。他抓过近200名扒手,但从未遭遇过扒手的打击报复,反而几乎每一位被他抓住送进监狱的扒手都很感激他。一个人违法犯罪,法律会惩罚他,但不一定能救他。只有用人性的关爱去清洗那颗蒙尘的心灵,才能让蒙尘的心回复原来的澄净。他用事实告诉我们:“人的关爱可以让社会更加温暖。”

一个人,无论在社会担任什么角色,社会地位如何,都应为改变社会而努力。也许,个人的绵薄之力,乘以13亿,乃至乘以65亿,将会是一个多么惊人的力量!那么,我们的社会在有心人的推动之下,将会越变越美好。

我们“90”后的一代,不能让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遮住了发现社会美好的双眼,也不能让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阻滞了思考社会本质的理性。我们要明确自己也是社会的一分子,我们要像白求恩、比尔・盖茨、张为民一样,用奉献美化社会,用善心回报社会,用关爱温暖社会。

行动起来,让你我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吧。

[点评]

经过升格之后,本文成为一篇论点明确、思路清晰的优秀议论文。“改文”较“原文”思路更为清晰。开头列举了社会的不良现象后,对比列举了社会的改良现象,这样提出让社会更美好的主题,显得更自然、更妥贴。同时,在每段的段首增添了揭示分论点的句子,让文章的观点更加清晰。还有,升格后的文章换了举例论证的顺序,文脉更加清晰。举例论证后,联系实际,突出文章的现实针对性。并辩证分析,照应开头,升华主题,使全文浑然一体。改后语言更加流畅,论证更加有力。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