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从文小说习作选的读后感大全

从文小说习作选的读后感大全

《从文小说习作选》是一本由沈从文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文小说习作选》读后感(一):讽刺而不露锋芒

很多时候,我们对有的文化是很难理解的,就像沈从文笔下那些某个岁月里的那些人的故事。他的小说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收录在《从文小说习作选》里的《三三》、《柏子》、《阿金》等,杂糅着乡土里的淳朴和民间地方的风俗。

他的小说内涵深刻,这本小说习作选里的讲述的故事不太适合给孩子看,因为在过去那些时光里的那些民俗和人的思想,是社会里的毒瘤,暗黑的一面是我们不想给孩子看到的,但是成年人来读,又会感触良多。我们以为的平坦在旧时那些人身上是看不到的,他们终其一生在追寻,可是落后、愚昧却伴随着他们,所以社会需要改变。

然后,曾经发生在那些人身上的故事却深深地刺痛着我们。《丈夫》里的故事从一位乡下来的丈夫去船上看望“卖身”为业的妻。很难想象,曾经的社会还有这样的陋习。作为丈夫,一个男人,为了寻求安逸,竟然可以让妻子去从事这样的“职业”?在金钱面前有人放弃了尊严,女性的地位被践踏在地上。

当他目睹妻子的遭遇,以及被夫权的思想控制后,终于还是带着妻子回乡了。沈从文写这些小说时,没有用直接的语言揭示当时农村与城市、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但是以故事主角的言行和情节的发展、以及那位妻子从乡下都城里后的变化,披露了愚昧思想造成的悲剧。而他又擅长以喜剧、调侃的风格来反衬悲哀,让人读后难忘。

《月下小景》景色是很美的,但是月下的爱情却有些悲凉。湘西的民族风情透着浪漫,可是封建习俗却禁锢了女孩与爱人的选择。明明相爱,却不能被允许从一而终,忠贞和爱情被当地婚姻的条件所“践踏”,女孩要么选择第一次随便选择一个人给出,再嫁给爱情,可是对于那些女孩来说,那不是完整的婚姻。

怪只怪那让人匪夷所思的习俗和规矩。沈从文的小说里,在诗意的艺术描写里,用抒情的笔触刻画人物的内心情感,以乐写悲,衬托出爱情的理想与习俗的抵触。

读过沈从文的小说,会发现他的作品既浪漫又现实,叙述行云流水、描写意味深长,不露锋芒的讽刺,一方面赞美淳朴善良的人性,另一方面也揭示愚昧、腐化,对人性的扭曲。

《从文小说习作选》读后感(二):除了《边城》,我们大概忘了沈从文先生的热情

《从文小说习作选》是沈从文自选集,1936年5月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收入中篇小说《神巫之爱》及短篇小说14篇,短篇小说集《月下小景》,以及《从文自传》。

对于沈从文先生,大家第一印象就会想到《边城》,想到湘西。即便是茶颜悦色出的弗兰茶,也要“蹭”一下沈从文先生的热点。然而终究是有点遗憾的。

一是沈从文先生的作品基本集中在建国前。沈从文的文学作品主要集中在建国前,建国后转而进行文物研究,代表作品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这部作品是由郭沫若作序的,两人“渊源不浅”。因此可以说,这本出版于1936年5月的,由沈从文先生亲子挑选的集子,算是除了《边城》以外的集大成者了。

二是沈从文先生的作品多被人误解。沈从文先生最受人指摘的就是理想化,甚至被人称为一位“空虚的作家”,作品没有思想性,笔下的人性也很单薄,过于关注故事的清新度。

然而沈从文先生也自辩道: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

实际上,我非常推荐大家先认真读一读这本书里面的《习作集代序》。

一开始,充满了沈从文先生的谦卑,“先生,真亏你们的耐心和宽容,许我在这是年终一本书接一本书印出来”,大意就是“感谢老铁们呀”。

然而后面又说起自己的故事,虽然都共同住在一个都市里,一节火车上旅行,一张桌子上吃饭,但实际上我们(指沈从文先生和读者)不是一路人,因为先生是个下乡人。“他保守,顽固,爱土地,也不缺少机警却不甚懂诡诈。”

最终落笔到,一切作品都需要个性,都必需浸透作者人格和感情,想达到这个目的,写作时要独断,彻底的独断!文学在这时代虽不免被当作商品之一种,便是商品,也有精粗,且即在同一物品上,制作者还可匠心独运,不落窠臼,社会上流行的风格,流行的款式,尽可置之不问。

如果不能理解这种乡下人的保守于顽固,可以先从《从文自传》开始读起。

《从文自传》这一部分写的是沈从文先生从孩提时期到青年时期的一些经历,家道中落、当兵、读书、辗转中国、观察世间百态、写书……在他的笔下,他的成长经历,稀松平常,但又充满了乐趣,比如在中元节吃光河神贡品并下河游泳,就像是吃着老妈子做的的小菜淡饭,不会腻烦。可能,是由沈的创作理念所致——“美在生命”。因此,他隽永的文字,读起来处处散发着“生命的美”。

而再回过头来看他的小说,《三三》《丈夫》《八骏图》《夫妇》等,都有一种平淡的乡间气,不急不徐的叙事,说尽活色生香的人世。

整体来说,沈从文的文字细腻、流畅,充满了生活气息,而在内里,对劳动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

《从文小说习作选》读后感(三):《从文小说习作选》:沈从文笔下的那些湘西往事

最近,陆续读了北京出版社“大家小书•文学卷”丛书系列收录的作品。丛书收录的15部作品,大多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家名作,比如我前不久读完的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郁达夫的《屐痕处处》,以及这篇文章将要提到的沈从文的《从文小说习作选》。 《从文小说习作选》是沈从文自选集,是沈从文十年创作的总结。习作选收入沈从文中、短篇小说十余篇,及沈从文1932年创作于青岛的散文体自传《从文自传》。《从文自传》讲述的是1902-1922年沈从文进入都市前的人生经历,也即沈从文的湘西经历。 提到沈从文和湘西,相信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不过,另一部我个人比较喜欢的短篇小说《三三》,同样也是以湘西为背景创作的。 这是沈从文创作于1931年的作品,三三是故事的主人公、15岁乡村少女的名字。三三幼年时父亲亡故,三三同母亲依靠父亲留下的碾坊过活,生活也可算作是无忧无虑。三三平静的生活,在十五岁这一年,在“城里人”来到后起了波澜。来堡子养病的“城里人”,为三三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城里人”的一言一行都令三三好奇,三三不自觉间对“城里人”暗生情愫、也对城市产生了向往。 其实,在这个故事中,“城里人”同三三之间不过屈指可数的几次碰面,言语间也并没有两相情愿的喜欢,甚至于沈从文没有过多着墨于三三的心理描述,但它却神奇地传递出了纯真的、朦胧的、梦幻的少女心事。另外,当我们被这个故事吸引,掩卷回思之时会发现,沈从文留给我们的同样是一个朦胧、梦幻模样的三三。 葱绿衣裳、母亲眼中三三苗条如一根笋子的背影、脸睡得一片红,所有这些即三三的全部具像,三三的眉目面庞我们一无所知,却丝毫不影响我们对三三的喜爱,这也是沈从文作品独具魅力的地方。 1922年,脱下军装的沈从文来到北京,在北京大学旁听。这期间沈从文投寄的稿件全部石沉大海,生活极度困窘,无奈之下,沈从文给当时在北京大学任教的郁达夫写了一封信。没想到,郁达夫收到信后按照信上的地址找到了沈从文,郁达夫不仅带沈从文一起吃了一顿饱饭,还将余下的钱都留给了沈从文。而郁达夫那篇著名的《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所指的文学青年其实就是沈从文。在那之后不久,沈从文的作品开始陆续在《晨服》《语丝》《现代评论》上发表,沈从文也渐渐在文坛拥有了一席之地。 书中收录的《丈夫》一篇,也是极富湘西风情的作品。故事中河畔边停泊的妓船上的女子,并非因被拐被骗来到这里,而是由她们的乡下丈夫送到这里来的——一个不亟亟于生养孩子的妇人,到了城市,能够每月把从城市里两个晚上所得的钱送给那留在乡下诚实耐劳种田为生的丈夫……名分不失,利益存在,是极其平常的事了。 七丫头是其中一条妓船上的姑娘,丈夫从乡下来看她时,她除了“作生意”陪客人,还是“作生意”陪客人。丈夫初到船上时,看七丫头的一切行为都能坦然接受,他在七丫头“作生意”时缩在船角,在七丫头上岸时守船,在水保说晚上要来船上时同样将水保视作“客人”。然而,从一开始视一切理所当然,到后来突然捂着脸孔莫名其妙地哭了,没有人注意到丈夫的心路历程,及至故事于“两夫妇一早皆回转乡下去了”戛然而止,才了然丈夫在短短两日之内对这一“乡俗”从认可到不认可的思想转变。 《从文习作小说选》中收录的每一部分作品都值得反复品读,《从文自传》更是为我们走进、了解沈从文以及沈从文的作品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它值得所有喜爱沈从文的珍藏。 —END—

《从文小说习作选》读后感(四):乡下人燃烧的感情

《从文小说习作选》是1936年首次出版的沈从文自选集,书中收入了《从文自传》、中篇小说《神巫之爱》和短篇小说集《月下小景》《短篇选》。厚厚的一本,描摹沈从文眼中的乡下和城里的世界,也可以当作从事十余年文学创作的一个阶段成果总结。

沈从文阅历丰富,自小就用好奇的眼睛领略苗家乡下的种种活力,长大在行伍之中又被迫经历了战乱的残酷,北上改行从文之后再走进了城市的生活。沈从文用敏锐的洞察力把现实世界的美与丑尽收眼底,也通过难得的人生经历积累了文学创作的素材和灵感来源。

沈从文的笔力也毋庸置疑,在展现明快淳朴气息的同时,往往能用朴实简洁的语言把深刻的、激烈的、隐藏的感情和思想表达出来。他很不希望读者“买椟还珠”,“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

在代序中沈从文坦承,作为乡下人在文坛“感觉异常孤独”。即使如此,他仍然坚持用自己的作品表达乡下人燃烧的感情,“对于人类智慧与美丽永远的倾心,康健诚实的赞颂,以及对愚蠢自私极端憎恶的感情”。

所以,从这本《从文小说习作选》也可以看到,沈从文在作品中展现他所了解的各种不同的人生形式,展现他所了解的自然的人性。人生中有欢乐、幸福,也有艰难、痛苦;人性中有美好、纯粹,也有自私、虚伪。人生有五味杂陈,人性有善恶多面。在这些作品中,沈从文能看透现实,仍怀揣理想。

《三三》中活泼的乡下女孩三三,遇到来养病的城里少爷,内心自然萌发出懵懵懂懂的一丝情愫。这种似有若无、欲寻无迹的少女心思,朦胧而美好,让人不禁生出怜惜。《柏子》又让人在水手柏子直接、热情、开放的情感生活中,略微感到他们离别时的哀伤和生活的艰辛。

《丈夫》却让人看得难过。丈夫水保看到在船上做生意赚大钱的媳妇的真实生活状态,经历了翻来覆去地心理建设和内心挣扎,在接受与拒绝之间饱受折磨,终究选择了回归原来的生活。水保内心的反复纠结,让现实的、传统的、开放的、保守的、自私的、自重的多重人性矛盾展露无遗。

《龙朱》写出青年男女直白、热烈、纯真的情感,《神巫之爱》在形式和内容上跟《龙朱》都形成对照。神巫跟龙朱一样是令女子爱慕向往的优秀青年,但神巫的际遇和心理更复杂,所遇到的哑女也给他们的结局增添更多不确定性。所以,《龙朱》结束在童话般幸福婚姻的完美结局,《神巫之爱》却在神巫与哑女终将坦诚面对时戛然而止,留下想象的空白。

另外,《龙朱》和《神巫之爱》中大段的对歌给人一种奇特的感觉,一面让人联想起少数民族热情开朗、直抒胸臆的对歌情景,而另一方面又莫名让人感觉像舞台剧,仿佛莎士比亚笔下的热恋中的人在舞台上一段又一段地朗诵台词。

前面这些展现的都是带着乡土气息的原生态世界,《八骏图》却是刻画城市人的隐藏内心世界。八位教授,实实在在的城市知识分子,在感情方面却都有些心口不一、虚伪做作,抵御不了外在世界的诱惑。最后,就连计划返回的达士先生,也忍不住装病推迟、流连海边了。

不管是湘西世界还是城市生活,沈从文都能洞察幽微,在文字中用朴实的语言、平常的言行,自然地展示出人生的种种滋味、人性的多面复杂。很多时候,三言两语,就能精准点出一个共性的心理特征。

能看透现实,仍怀揣理想。在了解了人性自私、虚伪、丑恶的一面之后,更加赞美人性中善良、智慧、美好的一面。他笔下的乡下人,爱憎分明、保守顽固、做事认真、行事风格带着些野性,不缺少机警但不甚懂诡诈。所以,他用乡下人燃烧的感情所构筑出的湘西世界,总是那么充满原生态的淳朴热烈的乡土魅力,令人向往。

2022.10.23雾凇

《从文小说习作选》读后感(五):坐标和定位

一九三四年的一月十八日,沈从文归乡途中船过两个大滩,他给张兆和写信,萌生一个想法:“我想印个选集了,因为我看了一下自己的文章,说句公平话,我实在是比某些时下所谓作家高一筹的。我的工作行将超越一切而上。我的作品会比这些人的作品更传得久,播得远。我没有方法拒绝。我不骄傲,可是我的选集的印行,却可以使些读者对于我作品取精摘尤得到一个印象。”这是沈从文第一次提到印选集的想法,他进入文坛刚好十年。

这样的言辞,抱负、自信溢于言表,作家为自己在文化长河中予以定位,两年后,厚厚的《从文小说习作选》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作家既是自谦,又是自傲,沈从文1924年在《晨报副刊》发表处女作《一封未曾付邮的信》,他十年的工作仅仅是完成了习作,即为习作,成长和提高还有巨大的空间,作家本人也是这样做的,在今后的岁月里不断对旧作进行修改,这样的做法在现代作家里极为罕见,对于文字从不餍足,用沈从文自己的话说,这是“扭曲文字试验它的韧性,重摔文字试验它的硬性”。只是出版《从文小说习作选》时他还无法意识到,后来的文学命运,是一个戛然而止、苦心改业,既丰富又分外心酸的故事。这样的传奇历程和心路历程现代作家独此一份,对文学的虔敬,对文字的执著,再无一个作家可以比拟。

说回到《从文小说习作选》,这本书是作家自己编选的选本,编选时自然敝帚自珍,是对自己一个阶段文学成果的检视,也是对自己作品的认可和喜爱。但从作者、读者、编辑角度来说,看法和评价是不一样的,书中编选了仿《十月谈》的作品《月下小景》,沈从文个人对这部作品极其喜爱,后来也屡有提及,“人不聪明是写不出来的”,但编辑是有一点不满意的,当时这些作品寄给施蛰存发表,施蛰存对这些作品不甚看好,及至20世纪90年代看到《沈从文别集》中编选了这部作品,仍然说“从文对此类作品是有偏爱了”,言下之意,他是不喜欢的。无论如何,这部作品也是沈从文的一个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写故事,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创作,是写给张小五的故事。这些作品依然和他的人生有着巨大的联系。

湘西、兵士、乡下人是沈从文永恒的主题,也是沈从文的定位,《从文小说习作选》出版时,代表沈从文文学地位的作品《边城》刚刚问世,但编选这部书时,边城正在创作之中。通过这本书的检视和回顾,沈也更加明白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作家,他是一个乡土作家,他是一个乡下人,他始终对农人和兵士怀着不可言说的温爱。这些主题的作品都有一个源头,就是他的成长历程,在《从文小说习作选》中,完整编选了《从文自传》,《从文自传》告诉我们一个人是如何成为作家的,一个作家需要有什么样的素质,一切远因和现状都遥相对望,《学历史的地方》《一个转机》悄悄勾画起厚重生命的未来。

近年好多作家选本,乱而杂,起了啼笑皆非的趋时名目,如《想牵着你的手,在青山绿水间》这样的选本,看名字绝不会和沈从文联系起来,网红经济涂抹在一个乡下作家身上,刻意的小资情绪,让人想起沈氏常说的“买椟还珠”论,一部书原汁原味的重新付梓,实在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饱含出版社的开明,编辑对作家的崇敬。1953年上海开明书店将沈从文一切著作的纸型完全销毁,1957年沈从文出了建国后第一个选本《沈从文小说习作选》,他在序言中说:“我和我的读者都行将老去了”……

1936年沈从文在散文中写道“两千年前的庄周,仿佛比当时多少人都落后一点。那些善于辩论的策士,长于杀人的将帅,人早死尽了,到如今,你和我读《秋水》、《马蹄》时,仿佛面前还站有那个落后的衣着敝旧,神气落拓,面貌平常的中年人。”到如今,我们读《边城》、《长河》、《从文自传》……时,仿佛面前还站有那个落后的不修边幅,神气自然,亲切素朴,面貌平常的老人。

2022年7月18日 午后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