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知音为话题的作文10篇

知音为话题的作文10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作文的形式很常见,但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知音为话题的作文10篇,欢迎大家分享。

第一篇

在我生活的圈子里,我可能真的比其他人优秀一点吧。有一首诗曾写道:女孩的优秀创造孤独,女孩愈优秀愈孤独。我深有体会。也许因为我不善交际吧,没有几个朋友。但我有一个好朋友——杨胜豪。

[幽默+乐观=性格]

杨胜豪跟我们说,他小时候肾特别好,所以他爸给他取名叫“胜豪”。当时只觉得有些惊奇和好笑,我还真的信了。后来他又笑着说这其实是别人给他起的外号。于是以后,我便不再叫他的名字,直接称呼他为“肾好”。肾好是我们组的开心果,总是能把我们逗笑,只要有他,欢乐就没断过。

平时在网上聊天,我总是损他,也总爱拿他开玩笑,他也总发一些愤怒的表情,但从来没有真的生气过。甚好总是非常乐观,有一颗快乐的心。

[善解人意+知音=我的印象]

虽然在学校里我们总是互相讽刺对方,表面上我也总是和他吵架,但我真心觉得肾好是一个非常优秀、会关心别人的男生。有一次我生病了,挂盐水的时候我在QQ上向他倒苦水。肾好就很关心我,告诉我让感冒快点好起来的办法。

我最讨厌的事情就是同学之间抄作业的行为。可无论成绩优秀的人还是学习不用功的人基本上都在抄作业,这让我很苦恼。而肾好最恨的就是早上到学校之后动笔。也算遇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人了吧!

[运动+下棋=特长]

每节体育课,最活跃的就是肾好了。每当体育老师宣布自由活动后,很多人都急着回教室与作业打仗,而肾好从来都是捧着篮球或拿着乒乓拍和好朋友在操场上运动。怪不得体育那么好。

有天闲来无事和肾好在网上下象棋。我只能说是知道每个棋子的走法,但技术真的很烂。连下三局,我都是输。后来爸爸看到了,就让我走开,他和肾好下一局。爸爸在象棋这一方面的造诣算是挺高的了。经过一番输死拼搏,爸爸竟然输了!

肾好也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

我要珍惜身边的朋友!

第二篇

赠知音_抒情诗歌50字

知音难觅曦可见, 切要铭记好时光。 知音又能有几人? 莫要因小而失大?

作者:李小芳

第三篇

自打开始上学以来,我只从书本上接触到“见义勇为”这个词语,略微知道了这个词语的大意,只是还不太确切。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就明明白白地告诉了我这个词语所表示的一切。

那天,天气很冷,风呼呼地吹着。我缩着脖子,在公共汽车站牌那里等车。突然,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小弟弟,就你一个人出来吗?”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大约二十多岁的小伙子,穿着一身蓝色的工人制服,衣服上点点白色的油漆格外显眼。哟,原来是个打工仔。妈妈常常告诫我,千万不要和陌生人打交道,小心上当受骗。更何况这还是个打工仔呢!我警惕地往侧边挪了两步,不做声。那人看我这样态度,也就不再问什么了。

冷死我了!这车怎么还不来呀?“小弟弟,现在几点了?”哼,又是他,话还真多,还不死心呀。我看了看表,正准备告诉他,转念一想,这种人,不能搭理他,于是冷冷搪塞道:“我没带时间。”他或许是看见了我手上的表才问,只是看见我的戒心,叹了一口气,不再做声。

哼,想骗我,你太小瞧我了!我心里暗暗得意着。

就在这时,远远地,等得急死人的公共汽车终于来了。我赶忙做好准备,等车一停稳,车门一开,我马上就挤了上去,向投币箱塞进两元钱,在车里找了个座位坐了下来。

真舒服!我惬意地吐了口气。这时候,发现那个打工的也上了车,只是车上已经没座位了,他只好乖乖地站在车厢中间。

转眼又到了下一个站口,车刚停下,就上来了几个和这打工仔年龄差不多的人上来。车开后,我随意地打量那几个刚上车的人。忽然,我的心一紧:不好,其中一个的手,偷偷伸进了前面一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阿姨的手包里!是扒手!那小偷旁的同伙发现我正在看着,就用狠毒的眼光看着我,仿佛在警告我:小子,别多管闲事!我害怕了,赶忙装作没看见,把头转向了车窗外。

我正胆战心惊着,突然,响起一声叱喝:“把东西还回去!”我转头一看,原来是那个打工仔抓住了扒手的手。扒手也在狡辩:“你放手!我什么时候偷东西了?小心我告你诬蔑!”小偷的同伙也围拢过来,在旁边威胁打工仔。那个打工仔没有松手,只是向车厢里的人说:“你们都检查一下自己的包看看。”这时,前边那个阿姨也警觉过来,连忙在自己的手包里摸了摸,惊呼:“我的钱包不见了!”扒手一伙见事情败露,想要溜之大吉,就挥起拳头准备打人。就在这时,忽然一声喊:“不许动!”原来,车已经停下了,先前,在他们挣扭中,车上有人偷偷报了警。扒手一伙被带走了。

车上的人,都纷纷称赞这个打工仔。我心里也有点内疚:我先前的看法错了!这是个好叔叔啊!我忽然间,也明白了,他的行为,就是见义勇为!

第四篇

最近我发现了一个现象,不论是在等电梯、坐公交车、还是在排队买单时,都会有不少人拿着手机看抖音。抖音越来越流行了,那抖音是因为什么而这么火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思考,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每个人的手里都有一个智能手机,在之前的非智能手机上,人们只能看到文字,后来有了图片,再到后来渐渐地有了视频,人们的娱乐方式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不满足于简单的形式。

抖音短视频有一个特点,它的时间短,人们利用碎片的时间都可以看好几个视频。它不像电视剧那样一集有四十几分钟,而它只有短短的几十秒,在等电梯的时候人们都可以看几个视频,在很短的时间获得很多快乐,这种满足感让人们沉迷其中。

抖音的内容也很吸引人,在抖音上有一些生活的小妙招,说不定哪一个还可以帮到你;还有一些科普视频,能让人们短时间内获得知识;在里面最主要的还是一些搞笑有趣的视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

抖音最大的特点是你不出门,也可以看到你所在的位置所发生的事情,国际新闻、社会新闻、娱乐新闻都会在上面显示出来,这也满足了许多人的需求。

抖音虽然很火,但是却有些不好的地方,会有人过渡沉迷,在什么时候都会看,这很容易发生事故。当人们短视频看多了,就会让人的专注力降低,失去了鉴赏长的影视作品的能力。

抖音虽然好,但是也要合理的使用,才能给生活带来好处。

第五篇

how do movies or television influence people’s behavior? use reasons and specific examples to support your answer.

do movies and television affect our behavior? a special concern is whether movies and television make children and society more violent. i believe that movies and television do influence our behavior, both for the better and for the worse.

movies do make people more violent. the more we see violent acts on television, the less sensitive we become to them. eventually violence doesn’t seem wrong .we may even commit violent acts ourselves.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because we don’t always realize that violence has consequences. actors can be killed and come back for another movie. sometimes we confuse that with reality. we forget that killing someone is permanent.

movies and television also influence our behavior because they make us less active. looking at films is a passive activity. if we watch too much, we become unhealthy, both mentally and physically. we stop using our own imagination when we see things acted out for us. mental laziness becomes physical laziness; we’d rather watch sports on to than play sports ourselves. we’d rather visit with the characters on “seinfeld” or “friends” than go chat with our own neighbors. imaginary people have exciting lives. is it any wonder that some people would rather live a fantasy life than their own?

of course, watching movies and television can also be good for us. it can give us a broader window on the world. for example, seeing movies can expose us to people of different races and cultures. we can then overcome some prejudices more easily. recently there have been more handicapped people in films, and this also helps reduce prejudice.

第六篇

声音,是每个人独有的,它能婉转动人,也能激情昂扬。一个美丽的声音,能使众人铭记在心,也能使声音的拥有者永存于世……

还记得《中国好声音》的一位极具实力的唱将:姚贝娜吗?在我的脑海里,她是一个自强不息的大姐姐。她没有被癌症的入侵给击垮,反而用坚强的意志将病魔驱走。她,在我眼里是个好榜样!

曾经的军人,不服输的歌手,离开《中国好声音》的她没有停止她歌唱的脚步。继续唱,是她对人生的信仰。她唱出了自己的世界,唱出了自己的风采,唱出了自己的一生。

癌症再次侵袭,她用自己坚强的内心做抵抗。歌声并没有停止过,依旧飘荡在听众的耳边。治疗在痛苦,她依旧站在舞台上放声歌唱,歌声仿佛在和病魔叫板:“你来啊!我不怕你!”

病魔伸出死亡之手,她无力站起,在病床上的她渐渐不能唱了,但她的心还在唱,所有人都在为她祈福,而她依旧开朗面对,中途还不忘调皮地发着微博:“……等我好了,就请大家好好聚一聚!”表情中全是坚强的笑脸,没有放弃的念想。

不久之后,虚弱的她还是拗不过癌症的死亡之手,在休克之后,她决定将眼角膜捐献给需要它的人。最后一秒,她疲惫的闭上了眼,笑容、坚强写在脸上。

他终究没逃出死神的掌心,带着她那动人的天籁之音缓缓的到达天堂。留下的是光明的救星,帮助生活在黑暗里的人们重拾光明。就像她生前一样阳光。

她的声音虽然消失,但却留下了一双光明动人的眼睛继续活着。不得不说,那双眼睛是一双有声音的眼睛,它们告诉人们:一定要坚强的面对人生的挫败,勇往直前,做最好的自己。

听,坚强的声音。嗯!它在!它还将在人间停留,它还在天堂继续歌唱。

真想说:“嘿!你在!”……

第七篇

那天在抖音上看到一个十分令人愤懑、担忧的事件——南京一位年仅11岁的小男孩竟然虐猫。他用力拉着玻璃门,强行把上锁的门打开一条缝,吸引猫来,然后关门夹猫,后来又一把类似小刀的东西一直戳小猫,还划猫的眼睛和脸。随后,当把猫勾引出门之后,还去扔鞋子砸猫咪的头,猫咪惊慌失措,连忙逃走,不知所踪。不知道现在情况如何,但是受到的惊吓、伤害可想而知。

看完这个视频,说实话我是极度震惊的。曾经虐猫事件的主角都是成年人,这次竟然变成了一位11岁的小孩。他没成年,甚至是14岁都没满。所以事件发生以后,店家很快报了警,但是最后的结果不过是只能当事人协商。孩子没有道歉,家长的态度也十分的无所谓,就好像这样虐待小动物不过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我不禁有些胆寒。

一个本应该纯真活泼,热爱身边事物的孩子,更何况猫还是这么的可爱,他竟然可以下此毒手,那他必定耳濡墨染过暴力的场景,所以他也会觉得这样对弱小事物实施暴力是正确的。

小学生认知里面讲到,当父母没有对孩子这种不确的行为进行及时干预,就会对他的行为进行强化。小时候是虐猫,长大以后是不是就要虐人了?是不是就要去杀人了?小的时候不告诉他是非对错,将来就会黑白不分。

此外孩子既是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做错事就必须承担后果,受到惩罚。父母的存在是教育和引导,而不是包庇,子不教父之过。你能护他一时,能护他一辈子?

现在小孩子作案犯法的事件层出不穷,很多时候他们并非无知,而是知道自己的行为不会受到什么严厉的裁决。很多时候是知法犯法。我们的法律应该保护的是受害者的权益,而非是那些施加者的。是个人就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无关年龄,年龄大小不是理由。就像那为视频主说,“他是11岁的小孩,我还是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被欺负的也是才四个月的猫。”

没有谁比谁更高贵,在生命面前,众生平等。

尊老爱幼,那是针对慈祥的老人,懂事的小孩,这种畜生,以后出来玩也是危害社会,必须严惩!

千万别让坏人变老了,坏人的孩子长大了。

第八篇

相信自己的事例:变成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

保罗·特斯在36岁之前,是一个长相平凡、因为结巴常常被人欺负的手机销售员,曾经参加过歌唱比赛赢得8000英镑,但为了学习歌剧,他花去了2万英镑,并筑债累累;因为盲肠破裂,住院开刀;刚开刀结束,被发现肾上腺长了一个十公分的肿瘤,再次开刀;两次手术几近痊愈,从脚踏车上掉下来,锁骨骨折;他甚至放弃过歌剧的梦想,只想当好手机业务员。这就是倒霉的手机业务员—— 保罗,曾被人称为“身材矮胖、长着一口烂牙的土豆”的保罗·帕茨。

最终他坚持下来,站在《英国达人》的舞台上,当时包括评委在内,都对他不以为然。然而,当他开口唱出普契尼的《图兰朵》歌剧选段《今夜无人入睡》的第一个音符时,歌声征服了评委和观众,获得了冠军,他的生活从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成为2007年《英国达人》的冠军,发售了首张大碟(一个机会),首周就在英国热卖13万张,荣登本周英国大榜排行宝座,成为英国乐坛第一个首张专辑就拿到NO。1的平民歌手。

从手机销售员变成歌剧表演家,保罗珀特斯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最让他开心的是他终于变成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

第九篇

10日考完试,中午稍休息了一下,就赶去参加音为梦琴行举办的新年晚会排练,晚上表演。 很热闹,舞台很美,还有我很很喜欢的架子鼓。麻麻答应我,等我葫芦丝学好一些,就给我学架子鼓。我暗暗努力,开心。

下午整个排练都很顺利,小伙伴们都很嗨。晚上看演出的人好多好多,晚会在一阵阵掌声中继续着。我们表演的是葫芦丝串烧,有六个人一起吹奏噢。还有好多好多节目,演员们都表演得太棒了,掌声阵阵响起!

最后,我们和老师们一起演唱明天会更好,在新一年,祝愿我爱的和爱我的人都平安健康,同学们,朋友们,新年快乐!

第十篇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读后感450字

读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虽然是由被翻译成中文的,在此过程中难免变得晦涩难懂了许多,或许从某种角度而言较低了可读性,但是仍然震撼心灵,毕竟是一本优秀的书籍。关于教与学,一直以来都是大家一直探索的问题,而在这里,帕克.帕尔默比任何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使我受益匪浅。无论对于课堂教师和教育者还是其他岗位的人,这本书都代领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这本书带领我进行了一次激动人心的、深刻的精神之旅。人们出于情感的原因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他们深爱着自己的学生和课程。但是,教学上的种种要求却常常使得许多教师感到激情消退以致于无力教学。我们能不能也像一些优秀的老师那样,把爱献给孩子们,用心来教,为我们的教学注入鲜活的情感?

在本书中,帕尔默带领着重新把教师职业和学生结合起来的旅程,它重新激发教师从事这份异常艰苦和重要的工作的热情。“这本书建立在一个简单的前提之上:良好的教学不在于教学技巧的纯熟,真正好的教学源于教师正直、诚实的优秀品质。”尽管表现形式不一,但是优秀教师都有这样一个特点:他们完全沉浸在课堂上,和学生作深层次的交流。他们能编织一个复杂的网,这张网联结着学生、课程以及他们自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为他们自己编织出一个世界。这张网以及它所包含的种种联系超越了技巧和方法,存在于教师的内心中。教师的内心包含着知识、情感、精神和意志。

《教学勇气》震撼我的还有它对恐惧文化的诠释。和作者所言相似,作为教师,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恐惧:恐惧教学效率的不尽如人意,恐惧家长、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恐惧绚烂的教育理想之花与现实之间还存在那么大的差距……因为恐惧,继而便拼命地寻找改变的源头活水,一而再,再而三,不断地拼搏、抗争、奋斗,终于,有了小小的收获,然成功的喜悦尚未遍及全身,便发现自己早已因此疲惫不堪,只不过成功之前是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而未觉着累而已;倘若拼搏、抗争、奋斗失败,那更懊恼不已,觉着自己没有功劳连苦劳也忽略不计了。于是忍不住感叹:人是多么渺小,以人个体之柔弱真的根本无法和那些看不见的、又无处不在的力量抗衡。感叹过后,很多人会选择再战,当然也有人会选择逃避,丧失斗志,从此消沉。

《教学勇气》这本书就像陈年酿酒,是越读越香醇。这也是一本具有开创性的书,能带领教育者们,对教学生涯进行永无止境的探索。

这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体验过快乐和痛苦的时日,而且其痛苦时日承受的煎熬仅仅源自其所爱;本书适合这些教师: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心肠变硬,因为他们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学生涯。”教师、和教师相关的人,以及任何关心教育的人都应该读这本书。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读后感450字

我并不是一个非常爱读书的人,我是在带着完成读书任务的情况下开始读《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这本书的。慢慢地,我被书里的30位优秀师教师的教育理念吸引着,我不禁想到这样一个故事:

在非洲的巴姆巴族中,至今依然保存着一种古老的生活仪式,当族里某个人行为有失检点而犯了错误的时候,族长便回让犯了错误的人站在村落的中央,公开亮相,以示惩戒。每当这时,整个部落的人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从四面八方赶来,将这个犯错误的人团团围住,用赞美“教训”他。

围上来的人们,会自动分出长幼,然后从最年长的人开始发言,告诉这个犯错误的人,他今生曾经为这个整个部落做过哪些好事。每个族人必须将犯错误人的优点和善行,用真诚的语言叙述一遍。叙述时既不能夸大事实,也不允许出言不逊,而不能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赞美。整个赞美的仪式,要持续到所有族人都将真面评语说完为止。

巴贝姆巴族人是智慧的,他们对待犯错人的态度是:尽管你犯了错,有了缺点,我们依然爱护你,关心你,接纳你,既然你曾经为整个部落做过那么多的好事,善事,有着那么多的优点,那么,请你认真的反思,然后心悦诚服地改正自己的错误。我们整个部落的人都坚信:你一定具备改过向善的信心与能力。

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不也是这样吗?对于受教育的学生来说,毕竟由于方方面面的因素导致他们的心智发育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可以这么说,没有不存在问题的学生,只不过存在问题的表现不同而已。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学生有了问题或是犯了错误,作为教师该怎么办?

可以简单的训诉,可以粗暴的批评,甚至可以来点体罚……可是效果呢?巴姆巴族人的做法实实在在给我们教育工作者上了一堂生动的课,那就是“鼓励”是教育人的最好方法。

用赞美的方法“教训”人,其实并不比训斥的效果差,只不过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的不少教师缺少这种思维方式,就觉得训斥来的干脆,从而运用的“得心应手”;而要将“训斥”改为“赞美”,有时只要改变以下思维方式即可。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这本书,带给我一种与众不同的教育艺术:赞美我们的孩子,让他们既能发扬自己的优点,又能正视自己的缺点。我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运用这一教育艺术,希望它能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读后感450字

这段时间阅读了《给数学教师的101条建议》这本书,这些建议给所有的新、老教师及时提供了迫切需要也本该得到的帮助和培训:为“教”和“学”提供即时而有效的指导;为新教师提供各种实用的教学技巧;促进新教师和教师指导者之间更多的探讨和互动;为老教师提供有益的指导方法和案例;为任何有意于自身提高的教师提供了素材。这些建议和一些观点,对于当前的数学教育者来说,确实有一定的帮助。数学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直到大学毕业,都离不开数学,数学几乎成了我们生活的必需品。但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又有多少教师真正思考过,数学教学,我们应该追求什么?

我想,数学教学内容首先要精简和目的明确。一节课40分钟,学生的学习精力是有限的,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特别是抓住课的本质内容,就会显得既精又简。

教学过程要简化。数学学习本来应该是一件简单而快乐的事情,有些教师的课堂设计使许多原来简单的课堂变得纷繁复杂。有些教师为了"作秀",特意设计一些障碍与陷阱,搞到学生大半天摸不着头脑,反而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设计应该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学过程简洁明了,轻重得当,没有那种费尽心机联系生活只为理解某一概念的做法,收获甚好。

使用教学媒体要适当。起初,多媒体的使用很流行,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实践证明,过多使用多媒体会引起学生的视觉疲劳,还会削弱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和利用。多媒体课件不是万能的。我们还是要以常规媒体为主,多媒体为补。有些教师过分的依赖多媒体,到了没有多媒体就上不好课的思想,这是不合乎教育教学规范的。关键时候可以用。其实只要我们吃透教材,把握好学生,课堂教学照样可以很成功。

总之,我读了《给数学教师的101条建议》这本书,我受到很大的启发,我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努力,使自己在教学中更成熟。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读后感450字

初看《和教师的谈话》这本书,觉得它很枯燥,没兴趣没什么耐心去看。但是为了写读书心得,于是耐着性子认真地看了一遍,没想到还有些收获和启发。

作者首先回想了“教师”这个词,毫无疑问,在纷繁复杂的人生社会大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即在各种各样的社会群体中居于一定的地位,具有相当的身份。而古今中外有诸多学者对此作过精辟的的论述。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作者还认为,在教育工作中的缺点之一,就在于教师虽然不否认自己有着教育学生的任务,但是常常把它们看成次要的任务。我很赞同作者的观点:一、作者只是认为教育工作没有和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但我认为教师有是正常人,也是凡胎肉体,也有自己的家庭和事业不可能把自己全部的心血和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工作上去。二、我个人认为教师就是应当在教学时间内上好自己的课,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而不是一天到晚忙着干这个想着干那个,因为论文以及其他活动影响自己,特别是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三、我觉得每个教师都渴望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而不是一味培养自己比较眷顾、看重的人,如果长久下去,势必会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进取心。

那么,到底教什么?如何教?教师在学生面前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如何去爱学生?如何用正确的爱去教育学生?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因为恐惧不敢跟父母倾诉苦恼,日积月累,孩子们缺乏诚心,缺乏安全感。所以,我一直觉得,教书固然重要,但是育人更重要。让孩子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对孩子终身发展来说,总是有益的。而通过多途径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恐怕没有比这点更重要的事情了。

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每天,我们都有责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玩耍,他们的世界应该有蓝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欢快的笑声。“学生的很多命运,其实掌握在教师的手里”,所以,只要记牢这句话,你一定会努力的。

作为一名老师,面对这样有独特生命的“精灵”,我们不必去美化他们,但是又不能回避他们在学校生活中的种种矛盾,而是要宽容豁达,善待他们。而我始终坚信这样一句话“用阳光的笑容对待阳光的学生,我们的教育必定会充满阳光。”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读后感450字

有人给师生关系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即电路变压器,相同的教育条件,教育对象,通过一定的师生关系配置,或许能爆发出强烈的教育能量,产生积极的教育效益,或完全相反,会产生短路,使学生厌学。

在这个电路变压器的关系中,老师处在更主动的位置上,建立什么样的师生关系,主动权在老师手上。在以往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在学生面前,他们是知识的权威。但是今天,学生接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宽了,学生独立性的增强和信息来源的扩大,使他们思维敏捷、充满活力,有些教师在电脑操作、畅销书阅读等方面会落在一些学生的后面。老师要乐于向学生学习。老师应该把“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师生之间有时是以“能”会友的关系。现在的学生涉猎广泛,学习速度远远超过教师,作为老师就应该谦虚地向学生学习。这并不是什么不好意思的事情。相反,如果教师不肯放下架子,不加强学习,不主动与学生交流、交心,甚至还把体罚、侮辱学生人格的做法当作最为有效的教育手段,那就不仅不会是受学生喜欢的教师,还会彻底破坏师生关系。

无论高段学生还是低段学生,他们对自己喜欢的教师都会有一些普遍认同的标准。诸如尊重和理解学生;宽容、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平等待人、说话办事公道;有耐心、不轻易发脾气等。

教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

教师要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每当想起叶圣陶先生的话: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身为教师,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

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读后感450字

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的价值取向定位在“研究型”和“专家型”层面上,也就是说,现在的教师不是以前的一本书、一支粉笔就去上课的情况了。其基本素质要求就是:

1.教师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在新的知识经济条件下,课程教材的综合化、开放化,多门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出现了许多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因此,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从而为学生更好的学习而准备。

2.教师要有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师在教学中要开创一种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视野开阔,个性鲜明。同时,从自身全部的教学实践和言论中,可以感觉到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一种独特的教学风格。

3.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把学生当作一种“知识源”,并在教学活动多给学生一点赏识、表扬、肯定和信任,才能同学生一起,把课堂构建成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

4.教师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古人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人们常说“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一个教师德之昭昭,其业也昭昭。一些教师能让学生记住一辈子,重要原因在于他们高尚的人格。

5.教师要有可贵的创新精神。首先观念上应创新,变“少数学生撑门面”为面向全体发展,变“单向培养”为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其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知识传播不是简单复制,而是对教材知识的一种再开发、再创造。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