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非暴力管教的读后感大全

非暴力管教的读后感大全

《非暴力管教》是一本由[德] 妮可拉·施密特著作,朝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59.80元,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非暴力管教》读后感(一):父母要停止对孩子的情绪暴力

这早已不是“打是亲骂是爱”的年代了。暴力教育方式对孩子产生的负面影响无法估量。

德国Münster大学根据人们的大脑磁共振检测结果得出了一个结论:被暴力对待的孩子学习能力差,这样就进入一个闭环;暴力对待孩子,孩子也会暴力待人。暴力不仅仅存在于肢体上的碰撞,情绪暴力也是暴力。

畅销德国的育儿读物作者妮可拉·施密特在《非暴力管教》中提供“用不指责的方式养育孩子”的思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免不了会被家长批评、指责,作者在书中会分享解决冲突的建设性方法。

比如:当孩子摔东西、孩子打了其他小孩、孩子没有遵守约定好的事情时,我们需要如何回应?

也许曾经你会选择对着孩子抱怨、或者直接言语攻击孩子,但是当你打开这本书,就意味着你需要一些帮助,因为你正想要改变错误的养育方式,那请尝试丢弃情绪暴力。我们与孩子的沟通方式非常重要,如果我们从“孩子其实想合作”的角度出发,很多事情的处理方式便不会极端化。“也许孩子拒绝执行你要求他们做的事情,问题根本就不在于孩子,而在于你的要求。”

孩子不是情绪的垃圾桶,他们需要更好的科学养育。

《非暴力管教》读后感(二):管教孩子不用暴力

在孩子学习的过程当中,肯定会发生让家长生气的事情。但是家长们在生气的事情发生的时候,对待孩子的状态,都不一样。

有的孩子会被家长们语言袭击说这不好那不好。有的孩子会被父母打。有的父母会蹲下来,耐心的教他这件事情做的对不对。前两种教育方式对于孩子来说都不好。家长应该学会非暴力管教。用不指责的方式教育孩子。

在书籍《非暴力管教》当中,作者妮可拉·施密特就告诉我们要摒除家庭教育中的情绪暴力,用不指责的方式养育孩子。

本书当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知识点,就是用玩耍代替吵架。在我们说什么孩子都不听的时候,可以尝试用幽默和游戏的方法。

比如孩子不听话,在车上不系安全带。我们就可以玩消防员的游戏。扮演消防员要去救火,然后消防员要记安全带,然后让孩子当消防员,然后使他系上了安全带。让孩子聚焦于玩耍的开心事情上。不再关注于要系安全带这件事情上。

阅读本书让我们更好的养育孩子。用创意性解决冲突、自我情绪管理的练习的方法防止家庭教育中产生的情绪暴力。

《非暴力管教》读后感(三):如何正确地批评孩子?

《非暴力管教》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实用的精神方面养育孩子的建议,值得父母一看。

父母总是在物质上很容易满足孩子,但是在具体的养育方式方面,如果注意调整的话,对孩子的成长会更有利。

比如,当孩子犯了错误(这很正常),很多父母会指责孩子。对于孩子的批评固然必不可少,但是如果看了这本书上所提到的指责的替代方案——三个规则,父母的批评将会有更加积极的作用。

第一, 保持冷静。过于激动会使人的视野变得狭隘,无法客观审视具体情况,此时容易说出一些伤害孩子的话。

第二, 保持沟通。沟通有助于帮助孩子学习如何建立同理心。

第三, 为孩子提供替代方案,而不是谴责他们。这可能是很多父母做不到的。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家长总是急于向孩子展示证明自己的权威,表达一种“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态度。不仅不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还会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去惩罚和羞辱他们。比如我上初中有一次起床晚了,上学马上要迟到,明明是很着急的事情,我妈就开始数落我,并连同前几天我犯的一些错误加在一起来说。当时我内心是崩溃的,而且觉得我妈毫无道理。要说教也要找准时机。

《非暴力管教》告诉我们,如果父母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冲突,给孩子树立了榜样,那么孩子在之后与同龄人的交往中,也会采取这种方式。

所以,你是想短期内获得作为家长的权威感,还是希望孩子在长期获得健康的成长呢?

《非暴力管教》读后感(四):当非暴力沟通用来教育孩子,瞬间母慈子孝

闺蜜在朋友圈吐槽,儿子刚开学一周,自己的“血槽”就已经空了,看着孩子每天拖拖拉拉地起床,心不甘情不愿地出门上学,简直要被气出心脏病了,恨不得给孩子几耳光!

可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年代早就过去了,不打不闹才是现代家庭教育要遵守的“原则”。但事实却让人十分尴尬,不使用“武力”让教育在某些时候显得十分苍白无力。孩子不会主动学习、生活习惯也不够好,每次做作业都闹得家里鸡飞狗跳……这样的现状成为很多家庭教育的不争事实,是什么让教育变得如此艰难?为什么不再强迫孩子学习,不再使用“武力”教育孩子,就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此“无法无天”?难道就没有好的方法,能够让教育变得不那么难堪吗?

获得德国亚马逊畅销书第一名的《非暴力管教》一书让父母能够摒除家庭教育中的情绪暴力,用不指责的方式来养育孩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是会时不时地遭受家长的批评、指责和惩罚,完全不被惩罚的教育几乎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作者妮可拉·施密特认为,在这个事实的北湖,往往隐藏着父母无数的压力和紧张。

斥责和惩罚并不会缓解这种压力和紧张,甚至都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反而会让我们感觉更加糟糕。

为此,作者在书中指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除了指责孩子,还有别的方法,比如我们可以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同时保持对孩子的同情和关爱,用非暴力的方式对孩子进行管教,这才是最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

是鸡飞狗跳,还是母慈子孝?显然并不是一个非做不可的选择。只要我们能够冷静下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就能及时而准确地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做好孩子的教育。

《非暴力管教》读后感(五):打是亲,骂是爱。这句话,我们小时候经常很反感

打是亲,骂是爱。这句话,我们小时候经常很反感。 没孩子以前,看到有人训斥孩子,总是想这孩子怎么能这么训呢,真可怜? 等到自己有了孩子,才发现,吼叫孩子简直太常见了。尽管在事后,会后悔,在当时,怎么都控制不了。就像那句话。看了那么多的育儿书,还是一个吼叫的家长。 如果你仔细研究人类历史,就会发现现在的小家庭养育孩子的模式是错误的。人类是一个合作成长的物种,在几十万年的进化长河里,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集体中养育孩子的。所以现在单独抚养或两个人抚养一个孩子,确实是一件令人不堪重负的事情。 对于无法控制吼叫的问题,《非暴力管教》一书,这本书在在德国亚马逊相当畅销,我们或许可以从中借鉴一二。 书中的一个观点是,当我们在处于持续性压力中时,更容易训斥孩子。想用稳定的情绪来面对孩子时,需要我们搞定自己来自压力的情绪。 来看一个情景,忙碌了一天的你,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到家,看见家里的玩具又撒了一地。这时候你怎么做?一边收拾,一边训孩子。收拾耗费精力,训斥孩子也更加需要精力。然后,我们更累了,家里倒是干净了,可是孩子也和吓傻了的鹌鹑一样,不敢说话。 在书中介绍了另一种应当方法,我们可以选择战术性退后。收拾家很重要么?其实也没有,不整洁的家,能否定一个人么?好像也不会。那么,我们为何不退后一步,就先这样吧。让家先乱一会儿吧,等有了精力再去收拾。 我们有这收拾发火的精力,不如去陪陪孩子。 作为父母,如果我们经常处于“警报模式”那孩子的很多问题,在我们看来都是威胁。必须加以遏制,不然我们作为父母就失败了。这会让我们亚历山大。 其实,当孩子不顺从时,我们并没有失败,我们不必立刻着手去纠正一切。 但也不意味着孩子可以为所欲为,这只是说明,我们可以放松下来,告诉自己,这些孩子会学会的,也许不是今天,也不是明天,但是他一定会学会。 有趣的是,当我们不施加压力,孩子学习的可能性和速度都会增加。因为他们的自尊心没有受伤,没有因为我们的责骂而被贬低,孩子会更乐于合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