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DK空间站背后的故事读后感精选

DK空间站背后的故事读后感精选

《DK空间站背后的故事》是一本由【英】DK公司著作,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28,页数:1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DK空间站背后的故事》读后感(一):遨游九霄的国之重器,一书全认识

遨游九霄的国之重器,一书全认识

转眼之间,积贫积弱,连飞机都必须要飞两遍的中国已然成为了世界强国,自从东方红一号冉冉升起之后,中国的航天事业已度过60个春秋。一甲子的岁月让人感慨不已,多少航天人员夙兴夜寐、呕心沥血铸就的大国重器,在浩瀚宇宙中让国人自豪无比。而这“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代表着我们国家的辉煌与壮阔。今日阅读的《DK空间站背后的故事》正是这精神的集中呈现。

在探索浩瀚宇宙的漫长征途中,人类始终没有背弃最初的飞天的梦想。于是发展航天事业就成了全人类孜孜不倦的追求。建设航天空间站,正是发展航天事业必须突破的瓶颈,纵观全球,每一个国家都在争夺着航天的制约权,而今日中国国力强盛,空间站的正是多代人航天人创造的传奇。

那么,空间站背后有哪些故事呢?《DK空间站背后的故事》又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带给我们一场精彩的天空欣赏的盛宴呢?

DK就不用介绍了,几乎每一本出版的书籍都是让人们惊叹而惊艳的,我们不用去考量太多都知道这样的故事是让人精彩的。所以,《DK空间站背后的故事》的着眼点就很高,目标就是打造一本全方位空间站使用指南。

全书的结构分别是按照太空为家、建造空间站、准备发射、空间站中的生活、工作中的航天员、未来的太空任务六大主题,以此来对太空生活进行划分,阅读的时候,最值得注意的,就是这些勇敢的航天员们,在漫步的优雅舞步中,太空里他们怎么去抵达空间站,瑰丽和冒险,远远比不上他们的牺牲和奉献。同时毕竟是“背后的故事”,这里还告诉了我们很多科学家献身航天事业的故事。

建设空间站是一个耗资巨大的工程,目前全球除了国际空间站之后,就只有中国独立建造的天宫空间站。遥想当年,美国联合了前苏联等16个国家才共同建造、运行和使用这个空间站,经过十多年的建设才算真正全面投入了使用。而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呢,在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03秒,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设计寿命两年,实际在轨四年半。

看,满满的自豪感,只要你读一下《DK空间站背后的故事》里这些数据,这种对比都让人无法赞叹!

除了这种建设历程之外,《DK空间站背后的故事》还向读者展示了国际空间站的内部情况,比如结构图,在每一个房间里大概是什么功能,在具体的操作中,航天员是如何在办公区域、存储空间、操作间等操作的,他们在这里是怎么进行飞船的运行,如何让这么庞天的机器与世界同步等等……

除了这些空间站的实际操作和内容之外,《DK空间站背后的故事》还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全世界的航天大事件。比如2003年哥伦比亚号灾难,7名航天员罹难,那时是人类的最悲惨的时刻。再如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最熟悉的太空行走?宇航员是怎么借助机械实现从空间站的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的,展现的还有他们用长钢绳将自己固定的方式呢。

再像人类在空间站的生存指南,比如最简单的生存需求,吃喝,最基本的运动,最简单的能量供给等,空间站的生活都给出了相应的方案。

读完之后真的觉有有意思,就像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地给我们展现相应的过程,然后再在这些过程里让我们看到对应的不同,在这些内容上还给了我们相应的解析,言简意赅,非常适合孩子的阅读,但是很多的专业术语又给了我们所见证的内容许多不同,DK大名,果然名不虚传。《DK空间站背后的故事》更让遨游九霄的国之重器,一书全认识。

《DK空间站背后的故事》读后感(二):空间站的发展历程及其使用指南

20世纪50年代初,世界知名的航天技术专家,美籍德裔火箭技术奇才、“现代航天之父”沃纳·冯·布劳恩(Wernher von Braun)描述了一个利用旋转来模拟策略效应的轮形空间站,并在矿工周刊中刊登了他带有环状结构的空间站设计,这是人类空间站征程的开端。

1983年美国总统里根首先提出国际空间站的设想,经过近十余年的探索和多次重新设计,国际空间站于1993年完成设计,开始实施,并于1998年开始发射组装的扩充模块。

如今国际空间站是太空中最大的人造结构,由16个国家共同开发,由美、俄、加、欧、日等航天机构共同支持,以保证其平稳地运营。它的成功运转,表明了世界各国可以为人类的利益而共同努力,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直接体现。

自2000年以来,国际空间站中一直有航天员居住在里面。

国际空间站内的每件物品都必须用尼龙搭扣、胶带或夹子固定,以防止它们飘走。由于空间站的内部使用空间非常宝贵,因此每个表面都被设计成方便存储物品的模式。

2003年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和天宫空间站的建立,我国的太空计划由此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如今我国已成为和美俄相媲美的太空大国。

2012年,刘洋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中国女性,在为期13天的太空飞行中,她进行了太空医学实验。

太空的失重环境让航天员的体液发生转移,味觉和嗅觉也跟着发生相应的变化,导致航天员普遍喜欢吃刺激性强的辛辣食品。

航天员既是通识之士,亦是多重身份的能人,集科学家、工程师、太空漫步者、厨师、植物学家和社交媒体达人于一身。

本书还描述了空间站的发展历史和运作模式,航天员在空间站的工作与衣食住行等令人惊叹的太空生活之旅,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一键式吸收专业而详实的航天科普知识,展望更加美好的未来!

《DK空间站背后的故事》读后感(三):DK带你了解“空间站背后的故事”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是人类不懈追求的梦想。

而建设航天空间站,一方面代表了航天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又代表了一个国家的航天实力。

如今,我国的航天事业已走过60个春秋。

伟大征途背后,既是几代航天人夙兴夜寐、呕心沥血所铸成的不朽传奇,更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所铸就的“通天之路”。

随着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的开展,令我们这些普通人,对航空航天的知识,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在英国DK公司编著的《DK空间站背后的故事》,就是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为我们讲述了一场十分精彩的太空旅程。

本书从6个架构着手(太空为家、建造空间站、准备发射、空间站中的生活、工作中的航天员、未来的太空任务),详细阐释了空间站如何运作,勇敢的航天员如何冒着生命危险抵达空间站,以后及空间站背后众多科学家献身航天事业的故事。

目前,全世界只有2座空间站正在环绕地球运行。

一为国际空间站,是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由美国和前苏联及其他国家一起合作建造而成;据悉,此空间站的建造和维护费用已超过1000亿美元。

二为中国独立建造的天宫空间站。

那么,何谓空间站?

空间站是人类在太空中的长期基地,航天员一般会轮流去那里工作;也是为科研工作者提供的独特环境,以此开展在地球上无法进行的重大科研价值的实验。

譬如,我们看到航天员飘浮在空间站吃东西,这其实是“微重力”的表现。

对于航天员来说,这种状态除了新奇“好玩”,有时也会带来一些麻烦。

因为,太空探索本身就是一种终极挑战。

航天员无论是在站内工作,还是去站外进行太空漫步,都必须将自己的身心能力发挥到极致,他们甚至还会面临许多潜在的危险。

比如,为了执行任务,他们会暴露在有害辐射中,也可能会被太空碎片击伤等等。

如此特殊的环境,空间站又是如何建造的?

早期空间站的结构以圆柱体为主,只需经过一次发射就能被整体卷入近地轨道。

而后来的和平号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则是在太空中分阶段进行组装而成;被称为模块的独立单元,被一个接一个地发射到太空的预定轨道上;接着便是航天员出舱,并利用航天飞机的机械臂(加拿大臂)将这些模块组装在一起。

可以说,国际空间站是人类历史上最雄心勃勃的建设项目——组装过程涉及数十次火箭发射、航天飞机飞行,以及太空漫步。

所以,本书展示了国际空间站内部的基本情况,其中包括了国际空间站结构图、连接的模块、办公区域、存储空间……

另外,书中还介绍了航天大事件。

比如,2003年哥伦比亚号灾难,导致了7名航天员在这场悲剧中丧生,航天飞机因此停飞了2年多。

那航天员又是用什么方法实现太空行走?

严格来说,航天员想要“出去走走”,就必须借用“加拿大臂2号”,才能实现从空间站的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此方法可节省不少时间和体力;还有,为防止被飘走,他们还需用一根长钢绳将自己系住。

另外,人类要在空间站生存,就一定离不开能量的供给,那空间站该如何解决此问题?

很简单,通过类似于“巨大翅膀”的太阳能电池板,便能实现能量供给。

太阳能电池板是以硅元素为基体材料的器件,能将光能转化为电能;而来自太阳的光能,则可通过太阳能电池板的表面传递到内层,继而转化为电能,供空间站使用,并为存储电能的电池充电。

2003年,中国将第一艘载人航天器神舟五号飞船送入3预定轨道,运送航天员杨利伟执行太空任务。

如今,我国太空计划稳步发展,可与美、俄相媲美,成为世界领先的太空大国。

到2021年,我国天宫空间站的首批航天员,在90天的任务时间里,进行了一系列科学实验之后,乘坐神舟12号飞船成功返程,为我国航天技术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DK太空站背后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科技如何发展,始终离不开“人”这个核心元素。

对于航天科技的发展来说,既要重视航天员的培养,也要重视幕后人才的发展,如科学家、工程师等等。

总而言之,有了一流的团队,航天事业才能开辟出新的“康庄大道”;而未来的空间站,也将担负起人类太空探索的更大使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