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动物学家的星际漫游指南》读后感精选

《动物学家的星际漫游指南》是一本由阿里克·克申鲍姆著作,文化发展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页数:3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动物学家的星际漫游指南》读后感(一):有点难读

不知道是翻译问题还是内容问题,读起来非常别扭。

比如P11的“自然选择的这种短视性在实际上让我们对外星生命的预测得以大为简化。”

但是内容还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生物学家来阐释:外星人究竟是啥样的?

还引用了一些《星际迷航》的词儿,例如:

史波克:舰长,我们都知道,我不是人类。

柯克:史波克,你知道吗?所有人都是人类。

史波克:我觉得这种说法侮辱了我。

也引用了很多不错的图片,可惜都是黑白的。

《动物学家的星际漫游指南》读后感(二):人类进化学最新研究成果展示-多学科理论综合应用

这些年读自然科学科普类的书籍,越来越喜欢读新书,和社科类不同的是,自然科学有时效性的存在,窃以为,读自然科学就应该读前沿作品,这本就是一本前沿的、有深度的作品。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大概是:

早期的生命很简单,它们从无生命的来源获取能量,可能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们的能量来源都是其行星所在的星系中的恒星光照,同时也有可能直接来源于行星本身发出的热量,或许还有其他来源,比如辐射。

第一次创新是某些生命形式(我们称之为“掠食者”)开始从其他生命(“猎物”)身上直接获取能量,利用他人从自然界捕获的能量(见第3章)。不劳而获永远是一种选项,同时博弈理论也似乎决定了这种“作弊”行为的进化不可避免。

为了吃掉对方,以及不被对方吃掉,掠食者和猎物同时展开了竞争,运动也由此产生(见第4章)。

一旦生命体进化出了运动功能,社会行为就随之产生(见第7章)。猎物动物可以通过集群的方式降低自己被吃掉的概率,而这也为更积极的防御策略提供了可能性:警戒行为、建立群体结构等。

当任意两个生命体彼此产生联系的时候,交流就成为必要(见第5章),至少它们可以通过交流找到彼此。

最晚到这个时候,不管是互相帮助,还是彼此竞争(可以是相似的生物,也可以是存在于掠食者与猎物之间)的生命体的复杂互动导致了智力的进化(见第6章),即预测世界判断何种情况对自己更为有利的能力。

交流、社会性行为和智力的互相叠加导致了交流系统的进化,这种系统中可以容纳大量的信息(见第8章),同时也造成了可能与我们甚为相似的生态系统的出现。即使外星生物的具体样貌,甚至是组成身体的化学成分都完全无法被我们预测,但它们一定也会像地球上的动物一样,发出鸟鸣、狮吼,或者海豚的哨声。

这种生态系统会持续多长时间,我们并不知道。或许很难进一步继续进化。我们知道它至少在这个宇宙中发生了一次,但这一次进化从开始到现在花费了至少30亿年的时间。无论原因与机制如何,在某个时间点上,复杂的交流会进化成语言(见第9章)。

最终,某种社会性、具有智力、拥有语言能力的生命体或将不可避免地发展出复杂的科技。我们很难预见其他方向的发展结果。很快,他们将造出宇宙飞船,探索宇宙--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他们没有在发展到这一步之前将自己毁灭。

喜欢企鹅出品的引进作品,少一颗星是因为翻译还有提升空间。

《动物学家的星际漫游指南》读后感(三):探索地外文明

所有的人是不是都在脑海里想象过外星人的样子,想过那些科幻电影中的情节,我们也对未知的文明抱着极大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我们是相信太整个宇宙中是有除了人类以外生物存在,人类也一直在用尽一切办法和手段去探索未知的宇宙和可能存在的智慧文明。

《动物学家的星际漫游指南》剑桥大学动物学家阿里克·克申鲍姆博士利用他对地球上的生命和(适用于全宇宙的)达尔文进化论的专业知识,为我们解释了外星生命可能的样子:这些生物会如何移动、社交和沟通。 这一切都是作者根据合理的依据进行的大胆猜想和推理,并且给我们一个幽默有趣的解释,为我们拼凑出了一个外星生物的模样。 看完整本书,整个人很震惊,这完全就是一个科幻的剧本啊,相当去作者重新构建了一个文明,从无到有,借鉴了人类的整个生命形式,社会形态,行为准则,还有道德规范,这就是在编写一个科幻故事。

看这本书得时候不但是一个对外星人得探索过程,更是一个对人类重新认识得过程。学习和探索是一个刚柔并济得过程,也是更了解自己得过程。 在探索宇宙的时候,我们关心的还是宇宙中究竟还有没有其他智慧生命的存在?在中国贵州,作为世界上蕞大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在2022年6月其研究团队就透露,已经发现了几例来自地球之外,可能的地外文明候选信号,正在进一步的甄别和排查,这些信号会不会成为搜寻外星文明的重大突破呢?

《动物学家的星际漫游指南》读后感(四):用地球的方式揭秘外星生命的行为

有关外星生命的好奇从古到今一直存在着,从神话到科幻到科学,人们从幻想到探索,不断猜测着它们的模样。

在《动物学家的星际漫游指南》中,就用了一种格外有趣的方式,为我们揭开外星生物可能会存在的模样。

这个方式,就是我们地球动物的生存、行为模式。

从形态与功能、能量的交换与获取、运动、交流渠道、智力、社会性、信息交互、语言这八个方面,全面的探讨如果有外星人,那么会是什么样子。

首先,这个世界一定是存在于外星人的,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不可能是唯一有生命的存在。

氨基酸、水、氧并非是地球的独家产品。根据如今的科学探测,这三样生命的起始物质实际上在太空中到处都是。

那么一定存在着一些其它星球,与地球一样,有着相似的生物。但是,它们的形态会根据生存的环境而产生变化。

比如在氧气稀薄之处,在重力很大的地方,不可能有巨大的会耗费氧气的生物存在。这点在地球上的生命中就可以看出来。

陆地上的庞然巨物早已灭绝,因为它们需要消耗的氧气和能量太大了。它们要移动,就要对抗地心引力,那么就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为了维持生存,它们还要摄取大量的能量。同时要抵御外来威胁,还要进行种族繁衍。

对于如今的地球时代而言,这是无法达到的。因为如今地球空气中的氧气,已经不能支持这些巨兽了。

但是在海洋中,却有着不同的模式。浮力帮助了这些巨兽可以不那么消耗能量,而它们也有着更多获取氧气方式。比如地底气流等等。

因此,如今真正的巨兽都在海洋。

那么如果有个类似的星球,通过重力和空气中含氧量就能大约知道,这个星球上生物的体型会是什么样的。

深海和火山中的生态环境与我们陆地上是截然不同的,它们可以靠硫生存,因为没有阳光,也不需要视力,甚至没有进化出眼睛。

那么如果对方的星球是类似的环境,外星人也可能会像是那些生物一样。

总之,环境决定了它们的形态,决定了它们会拥有哪些功能。

因为对于生命而言,能量是必不可少的,如何获取能量,用什么方式获取,决定了它们的基本形态与行为。

植物为了获取更多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会选择往上生长,或者是扩大叶片。

无法进行光合作用的动物,只能通过移动去寻找并吞噬足够的能量,从而产生了运动。

那么如果有外星人的话,它们是可以靠自身以及空气又或者说恒星的能量产生生命的能量,还是说也需要吞噬其它物种的能量呢?

这就决定了它们的运动模式。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运动都得靠腿,腿的定义也有很多。如果浮力够的话,漂浮也是一种可能性,就像是水母那样。

除了这些外,交流的渠道也很重要。这里的渠道包括是声音、画面、还是波。因为不同的渠道,决定了它们会有哪些器官,会如何接收到人类的讯号,也决定了它们如何发射信息,以及如何感知信息。

然后就涉及到了智力,它们能不能自主的分析信息,是否拥有智慧,这些智慧会被用在哪里。

社会性也是很重要的,它是能够让基因延续的重要方式。作为物种有两个基本目标,自我发展与种族延续。

有些生物是可以单体复制的,但这样就会导致基因的不变性,它们无法得到更好的进化,一旦遇到风险可能会全军覆没。

分为两种性别的种族延续,好处在于基因的多样性,有助于物种的进化,也有助于在风险到来时,总会有优势些的基因能够存活。

实际上说到这里,应该就很清楚这本书是通过地球生物的进化论来推测外星生物可能的生态方式。

例如所讲的协作与竞争。

为了能够更好的协作,或许外星人也会和地球上很多生物一样采取群居的方式。毕竟这种方式可以帮助生物更好的抵御外敌,有更大几率进行种族延续。

竞争的话则是优势基因传递,不管是种族内,还是种族外。更能在竞争中获得胜利的基因,更有助于进化。

就是非常明显的进化论的理论,适者生存,更适物种长存。

不过,《动物学家的星际漫游指南》不止于此,它还讨论了另一种可能,那就是会不会存在外星生物都是AI的可能性。这个可能性很科幻,但也很有趣。

虽然我们对外星世界是未知的,对外星人也是未知的,它们或许有着与我们完全不同的宇宙法则,甚至于空间维度。

但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地球生物,了解我们正在生活着的世界,以及正在发生的一切。

生命比我们想的更复杂,但也更为简单。

或许在浩瀚的星空,正有与我们相同的生物,也在用自己的行为模式推测着我们。

想到这里,这本书又变得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