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从万里江山到灯火阑珊:辛弃疾传》读后感1000字

《从万里江山到灯火阑珊:辛弃疾传》读后感1000字

《从万里江山到灯火阑珊:辛弃疾传》是一本由王江山著作,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3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万里江山到灯火阑珊:辛弃疾传》精选点评:

●。

●在一个连晴数日忽秋雨萧瑟的傍晚于灯下读完这本《从万里江山到灯火阑珊:辛弃疾传》,为之动容,不仅是辛弃疾,还有作者的文笔。

●“因为太年轻了,以为遭遇几次失败,就是人生全部的失败,以为经历几次风波,就能料想未来所有的风波。足够自恋,也足够自怜,永远以为自己怀才不遇,永远以为自己是唯一被困住的那人。而年轻的生命根本没有那般丰厚的质地 ,只是为了深刻而深刻罢了”

●时间轴比较乱,古诗词搭配不怎么合理,个别事迹有重复,四星足矣。配上情感激昂的纯音乐慢慢读这本书,有上战场的感觉!

●这本书感觉就是诗词翻译、赏析,除了前几章没有多少耳目一新的感觉,很多都是作者在写自己眼中的辛弃疾,缺乏历史厚重感,不过是为数不多的写辛弃疾的书籍。

●一气读完了 在已经知道是个悲剧的前提下 每次点滴的快乐竟然也会让人觉得有些欣慰 这是不是也是一种乐观?

●当故事看吧

●挺不错的一本书,不是作者写得有多好,只是辛弃疾的生平太有料。花一个下午好好读了一下,读到最后,眼眶有些湿润。建议和b站历史那些事之辛弃疾的忧郁配合食用

●主观臆断太多

●“思危、思变、思退”是中国文人与政客亘古的精神底色,辛弃疾将“思危”与“思变”贯彻到底,唯独缺了“思退”,这是他的幸运,也是他的不幸。(PS:友人赠书)

《从万里江山到灯火阑珊:辛弃疾传》读后感(一):八天

2.21开头致敬《百年孤独》,好感倍增。“晚风卷起战袍,一路林声飒飒”,他不知道那是他人生最闪耀的时刻,他以为的开头,实则是结尾。 2.22“意志再拗,拗不过形式理想;理想再大,大不过时局”辛弃疾没有选择的道路,党怀英替他走了。他知道烛火终将熄灭,却仍选择一次次点燃。 2.23“愿年年、人似旧游”他能重新建设一个衰退的城市,但日子终究是在辗转于一座座城市中耗费着。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正是辛弃疾自己。 2.24“时代有多苍白,他就有多倔强”私藏金字牌建造营房、训练飞虎军,犯欺君之罪也在所不惜。时间的纵轴冷酷地向前延伸,他的身上却一直存有少年的影子。 2.25“如果这一生早晚要败下阵来,不如为自己寻觅新的归处。即使输了运气,仍不输气势”他曾被皇帝召见,也曾被小人诋毁。他一直在等一个机会去一展宏图,然而那个机会始终没有来 2.26“因为太年轻,以为遭遇几次失败,就是人生全部的失败,以为经历了几次风波,就能料想未来所有的风波”年轻的生命没有丰厚的质地,辛弃疾一直以为自己是那个唯一被困住的人。披星戴月去追挚友的辛弃疾,仍怀有一颗赤子之心。“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2.27“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温柔与雄壮竟然可以共存于一人

《从万里江山到灯火阑珊:辛弃疾传》读后感(二):《一个人和时局对抗而失败的故事》

既豪迈疏狂 也细腻柔情~

1140年 辛弃疾在山东历城(济南)出生 ;岳飞接到“措置班师”诏令,退兵。

1162年 辛弃疾以五十对五万,通过精密谋划和过人胆识抓住叛徒张安国。(人生的高光时刻较早到来)

南宋文学家洪迈在《稼轩记》里说辛弃疾:“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辛弃疾一直觉得自己能成为一位伟大的将军,但真正使他闻名于世、流芳千年的却是他的文采词章:千年已逝,后人们仍会在元宵佳节念起那句“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失意时感怀“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在回顾往昔时吟出“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在激动时想到“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展现自己的豪迈和疏狂)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山海经》中一怪物刑天,和黄帝争位,被砍去头颅,以双乳为目,以肚脐为口,挥舞盾牌和大斧,再战黄帝。赞颂刑天即使失败但刚毅精神永存。

《美芹十论》,《列子·杨朱》:有人向同乡富豪赞美芹菜好吃,结果富豪吃了却嘴肿闹肚子。同样是芹菜,有人爱的不行,有人避之不及。自己的文章可能也像芹菜一般吧,芹菜虽美,却未必能遇到知味的人。

“渥洼”是产千里马的地方。

辛弃疾喜用典。

-“泪落哀筝曲”(借谢安故事表达自己被皇帝冷落,不得舒展襟抱的悲哀)孝武帝执政时任谢安为宰相,后听信谗言,疏远谢安。一次孝武帝设宴,大将桓伊和谢安都在宴上,桓伊擅长弹琴,弹奏一曲《怨诗》,借表忠心。谢安联想到自己遭遇,禁不住泪落抒怀。孝武帝也面有愧色。

-“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怀中绿”(借此典表达了自己一片丹心无人问的不平)典出唐李濬《松窗杂录》里的一个故事:秦淮河有渔人网到一枚能照见人五脏六腑的宝镜,却因惊恐过度,导致宝镜落水,后遂不能再得。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世说新语·言说》:桓温多年北征,偶然经过金城,发现自己以前亲手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树都长得这么高大了,自己当然也已经老了!

北宋都城汴梁,南宋都城临安。

辛弃疾献给朱熹祭文:“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1207年 辛弃疾去世。

终其一生都是一个人如何对抗整个时局而失败的故事。然而他终身未改其志,其实已经是一种苦涩的胜利。

《从万里江山到灯火阑珊:辛弃疾传》读后感(三):辛弃疾:像我这般优秀的人

01 历史有时具有极大的偶然性,但是一切又好像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 1140年抗金名将岳飞被十二道金牌召回,并以莫须有的罪名下狱。就在那一年,辛弃疾在山东出生,他一生以北伐为己任,希望能收复失地,然而一生都没有实现这个愿望。 辛弃疾一生壮志未酬,只因命中缺少了时机二字。 从北方到南方,从官场到乡间,从醉里挑灯看剑到稻花香里听取蛙声一片,从23岁从敌营中手抓叛徒到65岁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他终身只坚守唯一夙愿,虽败犹荣,他不是败给了任何人,而是败给了时局。 02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像辛弃疾这样的文武全才,历史上并不多。文人有傲骨,武将有抱负,像辛弃疾这般优秀的人,也是时势早就的。 因为他从小出生的地方,就一直被金国占领着,他从小就立志将来要做大将军,为收复中原鞠躬尽瘁。因而从小就酷爱研究诗书兵法,勤练剑术武功。 辛弃疾的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军事才能 23岁的时候辛弃疾只带几十人马,凭借过人胆识和谋略从敌营中把叛徒张安国抓了回来,全身而退。 这也是他一生最意气风发的高光时刻,年少有为而有勇有谋。 为了用自己的策论打动老大,鼓励北伐大业,辛弃疾提笔写下了军事理论著作《美芹十论》,分析了兵败的原因和目前宋军的优势,希望宋朝能取得战争主动权。 江西茶商起义,前几任一直镇压不了,辛弃疾组建了一支特别的敢死队,成功劝降茶商军。 二、政治才能 辛弃疾一生多次辗转多地做官,或升或贬,总能把一方土地治理得井井有条。(因为得罪了老大,基本上在一个地方待的时间不会超过几年,就会被调动。) 任滁州知州的时候,滁州因为战乱一直非常荒芜,辛弃疾上书免除赋税,鼓励百姓耕地,建造“奠枕楼”。 任湖南安抚史,当地此前发生多起武装暴乱,辛弃疾并没有用严刑峻法压制,而是修缮大坝、缓解水涝、发放粮食,建立正规军队飞虎军。 江西赈灾,赈济措施得力及时,两地平安度过灾荒之年,没有出现流民和瘟疫。 他真的是一个好官,深得百姓拥护。 三、文学才能 辛弃疾一生做梦都想驰骋疆场,可最后使他流芳百世的是他的诗词歌赋。我们认识他,知道他这个名字,是通过语文课本。 登楼望远,感慨城市繁华,写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船头看江水东流,想到百姓仓皇逃难的生活,提笔写下“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寻常巷陌拜访农家的时候,看到农民生活的淳朴与真挚,提笔写下“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白发苍苍时与好友饮酒舞剑时提笔写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现实惨淡,他只能用诗词给自己编织一个武将的梦。 03 南宋偏安一隅,在与金的战争中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一直奉行主和。 宋孝宗欣赏辛弃疾的才能,这么多年,辛弃疾被无数次更换官职,但是所到之处,公务都处理得很好,无论是推动经济发展,还是组建军队。 但是你再好,你老是提北伐他还是不高兴呀,老大不高兴,你还能高高兴兴上班? 辛弃疾这个人性格比较耿直,有点锋芒毕露了,的确得罪了很多官场的人,经常被罢官、贬谪,一身抱负总是无法施展。 “历史是一个巨大的荒野,世事如白雪纷纷而落,然后在其中行过的人,留下的足迹再深,也只是尽最大努力稍稍改变了雪地的样貌,但他们改变不了雪的下落,也撼动不了整个荒野。”——王江山《辛弃疾传》 于一个时代而言,个人犹如大海中的一滴水,时代大涌流奔腾而下,一滴水掀不起任何波澜。 像辛弃疾这般优秀的人,本该灿烂过一生。 若遇到对的时机,他一定是一代战神,可比韩信沙场点兵,可比霍去病封狼居胥。 只可惜错了时间,最后只能感叹:时不济我,生不逢时。

图片来源网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