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传读后感锦集

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传读后感锦集

《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传》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传》读后感(一):丹心不染真男儿 戎马一生英雄气 ——一世传奇辛弃疾

辛弃疾是一位我特别喜欢的宋代词人,他是豪放派词人领袖,词锋独特,写下很多慷慨豪迈的英雄壮词。和苏东波并称苏辛。“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辛弃疾的诗充满了男子汉气概,读完让人热血上涌。

但我对辛弃疾的喜欢和了解也就仅限于他的词,对他的军事才能,家国情怀和当时的政治背景都不是很清楚。只知道他是一位像岳飞一样的抗金英雄。看完这本《不信人家有白头:辛弃疾传》,辛弃疾的形象才真正在我面前生动起来,我仿佛跟着辛弃疾回到了那个金戈铁马的时代,看到了那些千古流传的词句背后的铮铮铁骨。这本书分少年勇、英雄气、铁汉情、北伐梦、千古词、将军怨、戎马事、山河赋8章,以时间顺序,记录了辛弃疾的戎马一生。

这本书的作者是白瑾宣,研究学者,熟稔经文典著,诗词典故。擅长撰写历史人物与历史故事。作者用独特的视角和诗一般的语言帮我们重现了出生时被金区占领,栖居在祖国伤口上的少年辛弃疾。立志为了民族尊严,为了国家安定“剑指三秦,一站东归”的壮年辛弃疾,和“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老年辛弃疾。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报国坎坷,但忠心未改。辛弃疾出生在金国,也就是当时的北宋沦陷区。父亲给出生在金朝占领区的儿子取名“弃疾”,意在“弃我国家之疾,复我中原山河”。父亲和祖父对他的期望是承辛家家谱,圆抗金复宋之志。在祖父辛赞的培养下,少年辛弃疾与诗书和好酒相伴。上马可横槊杀敌,下马能谈论词赋。

《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传》读后感(二):文武全才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在从小到大的学习过程中,课本中有很多诗词,我个人对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印象非常深刻。这首词前面的内容表达了作者收复失地,杀敌报国的壮志雄心,但是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又让读者对英雄迟暮的现状感到惋惜。但是在从小到大的学习过程中,对辛弃疾并没有太多的了解。《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传》这本书,相对比较详细的讲述了辛弃疾的一生许许多多的人生经历。

对于我个人而言,非常喜欢诗词,特别是喜欢宋词,柳永,苏轼,李煜、秦观、李清照等,辛弃疾也是我非常喜欢一位词人,《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传》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当下我们生活的环境与南宋时期不同,体会不到当时南宋君臣百姓心中的想法,南宋朝廷并没有抗金,恢复故土的决心,对于一生力主抗金的辛弃疾而言,他毕生的愿望都未能实现,必定是辛弃疾一生的遗憾。

我相信很多人都像我一样,对于辛弃疾的了解仅仅限于课本上的诗词,通过阅读《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传》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辛弃疾的另一面,辛弃疾是一位可以带兵打仗的武将,面对金熙宗完颜亮对南宋进行的南侵,辛弃疾带领区区两千兵马困住了金熙宗完颜亮的数十万大军,然而这两千兵马,不是朝廷的正规军,没有朝廷的俸禄,没有青史留名,但是他们和辛弃疾一样,为了保卫国土,他们成为了抗金斗争中的英雄,这样的成果真是让人感到惊叹。随后辛弃疾再次展现自己的军事才能,在清除茶寇的战斗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为什么宋朝在和辽国金国的战争中总是吃败仗,并且纳贡。从书中也了解到了一些原因,宋朝是以文治天下,之前就了解到,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最繁荣的时期,说白了就是钱多。庞大的书生当官,安于现状,缺乏战斗精神。真没想到尽人皆知的包拯包青天放到现在,一年的俸禄可以达到一千五百万元。辛弃疾是一个特殊的文人,虽然仕途斌不是很顺利,但是每当国家需要他的时候他都会站出来,充分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怀。

《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传》并不是单纯的在讲述辛弃疾人生经历,书中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在书中穿插了许许多多辛弃疾的诗词,并且还有其他宋朝著名人物的诗词,例如苏轼。作者介绍了这些诗词的创作背景,同时作者也对诗词进行了的解读。

《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传》读后感(三):武将——辛弃疾的另一面

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第一回中张十五口述的: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是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这首诗展现的就是南宋当政者安于现状,不思收复北方的失地,只为追求寻欢作乐。在阅读《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传》这本书之前,我只知道辛弃疾是一位豪放派的词人,从本书当中我们了解到辛弃疾又是一位武将,一生力主抗金,说抗金历史人物,最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悉的人,一定是被秦桧害死的岳飞。面对南宋朝廷的现状,像辛弃疾、岳飞这样主张抵御外敌,收复失地的爱国将领可谓是生不逢时。第八章山河赋千古事云飞烟灭第一节一个硬汉的泪水,这一章节对北宋和南宋进行了对比,比较详细的分析了南宋为什么安于现状的原因。

辛弃疾出生于北宋的沦陷区,金国境内,但是受祖父辛赞的影响,辛弃疾具有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毅然决然的走上了抗金的道路,并且成为他一生的人生志向。两千民兵困住了完颜亮的数十万大军,打击茶寇的战争中都展现了辛弃疾的军事才华。

辛弃疾的词我非常喜欢,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了读书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书中也有大量辛弃疾的词,作者也进行了一些的解读。像辛弃疾豪放派这样的诗词,对于那些想抗金,想要收复北方故土的仁人志士而言,或许会起到激励的作用,但是对于南宋朝廷而言,只想求和,并不想抗金的国家政策,导致这些豪放派的诗词或许和我们现在的心灵鸡汤是一样的。

或许是因为抗金,收复北方国土,辛弃疾一生的愿望都没能实现而感到遗憾,辛弃疾临终前依然大喊杀贼。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禁让读者感到惋惜。同时让我想到南宋另外一位著名诗人陆游的一首诗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辛弃疾和陆游在临终前都不忘了收复失地,但是南宋最终的结局是被元朝所灭,若辛弃疾和陆游二位在天有灵,看到南宋的结局必定痛心不已。

辛弃疾一生努力报国,为国家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仕途并不显赫,书的后记部也让我们了解到了原因,辛弃疾在科举考试上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就。书的最后部分附录:辛弃疾生平大事记,这一部分用简要的内容,让我们再次了解了一遍辛弃疾的一生。

《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传》读后感(四):豪放词人的家国情

豪放词人的家国情

——读《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传》

滁人也

小时候读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非常喜欢“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样充满生活气息的句子。后来慢慢知道,辛弃疾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年代,其词与苏轼齐名,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于是,一个豪放派词人的形象随着岁月的积淀慢慢地刻进了自己的灵魂深处。

一本《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传》放在案头,却让我感觉到用简单的一个“豪放词人”来定位辛弃疾,那是多么的肤浅、单薄。

《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传》的作者白瑾萱是资深撰稿人,热爱古典文学与历史,熟稔经文典著、诗词典故,文字中往往有着哲学思考。这部《辛弃疾传》,则比较全面地体现了作者的文字风格。

该书一共八章,八章的标题都拟得富有文采,所以摘录如下:“少年勇·栖息在祖国的伤口上”、“英雄气·一个人就是一支骑兵”、“铁汉情·一代武将的单细胞忠诚”、“北伐梦·天下英雄谁敌手”、“千古词·除了刀,还有一支笔”、“将军怨·烈日秋霜里的烟花灿烂”、“戎马事·时势造就悲情”、“山河赋·千古事,云飞烟灭”。从这些小标题不难看出,该书紧紧围绕辛弃疾传奇的一生,叙述了他的传奇经历,结合他的那些脍炙人口的词,全面地展示出一个侠骨柔肠的爱国英雄形象。

辛弃疾从小就生活在金人统治的区域,祖父辛赞曾任开封知府。他的祖父一边在“叛国投敌”的阴影下“夹缝中求生存”,一边又蓄势待发,以期有朝一日能够收复失地,重建大宋王朝。耳濡目染的辛弃疾,小小年纪就种下了爱国的种子。后来他又结识了范邦彦。范邦彦也是委身金室,却有着“居心叵测”的复国愿望的名臣。范邦彦后来在蔡州新息县担任县令,打开城门迎接金人的对手——大宋的军队,让金人恐惧不已。范邦彦的义举,显然给了年轻的辛弃疾榜样作用。

后来,辛弃疾左手执笔,右手操戈,开始了自己戎马生涯。他的爱情,从此也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范如玉受父亲影响,也有一份豪气,因此辛弃疾的眼睛里,其他貌若天仙的女子就不再是心仪的对象。当然,辛弃疾注定不能将一辈子都交给战争——南宋的政治格局,让这位日夜思虑着怎样收复失地、光复国家的爱国将领也“享受”了一段难得的“田园时光”。“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哪怕是在乡村过“宁静”的田园生活,其实词人的内心,依然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其实,辛弃疾的一生,除了“豪放”,除了“侠骨”,同样有柔情。对朋友,如他与陈亮的相识、相知,有趣,也体现着一个铁血汉子对友情的珍视;对百姓,如他在滁州任上申请免除税款,主张重新计算农耕赋税,流露出内心异常柔弱的一面;对家人,如他对祖父的依赖,对妻子的深情,则表现出一个普通人的柔情。

一代词人辛弃疾,戎马生涯家国情。南宋柔弱被欺辱,稼轩豪情铄古今。《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传》一书,是了解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不错的传记作品。

《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传》读后感(五):武将中最会写诗的文人,文人中最会打仗的武将

说起辛弃疾,我想到的是他在战场上“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挥斥方遒; 想到的是他“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的落寞颓唐; 想到的是他作为南宋抗金名将,一生命运多舛、壮志难酬的悲壮。 他作为南宋时期响当当的抗金英雄,为后人留下了大量而丰富的诗篇文集。可以说,他的诗词创作水平比起他的带兵打仗来毫不逊色。 可以说,他是武将中最会写诗的文人,文人中最能打仗的武将。 为什么文武兼备的他,最后却因为郁郁不得志而终,在《不信人家有白头辛弃疾传》这本书中,作者方瑾萱用充满感情的笔墨,描绘了辛弃疾跌宕起伏的一生,剖析了命运多舛的原因。 作者毕业于中山大学,擅长撰写历史人物和故事,视角独特,语言成熟,将其中值得思考的道理和智慧娓娓道来。 01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文天祥出生的时代背景。 他出生在大金控制下的山东一带,一家人从曾祖到这一辈,都是汉人,流淌着忠于大宋赵家的血。 所以,即便从小受到金朝文化的冲击和统治,即便祖父在庙堂之上给金人当牛做马,一家上下关起门来,还是一条心地想要大宋光复。按作者的说法,辛弃疾他们一家就是在大金做的“间谍”,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金人与汉人水火不容,在金人治下,苛捐杂税不说,还不断想要南征,灭掉南宋。于是,在金人的一次南征中,以辛弃疾为首,集结了几千人的非正规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败了几万人的金军,由此开启了他的战场生涯。 他是时代所造就的英雄。 02 辛弃疾带领的几千人,如果说一开始还是非正规部队,能够意外击破金军,那么后来他们被金军反扑,岌岌可危,最后投奔耿京,也就是当时在南宋疆土以北的抗金起义军,这时候的部队规模已经发展到几万人。 他们屡次破金,也越来越受到金人的欺压,于是辛弃疾身受嘱托向南宋朝廷请求支援。他多舛的命运也由此开始。 辛弃疾进了南宋的部队,才知道想的和真的不是那么一回事儿。在起义军,他带兵打仗,一言九鼎,而在南宋军队,他什么都不是。 有上封小肚鸡肠的桎梏,有皇帝安于享乐的怠慢,一腔热血的他,在南宋朝廷被磨钝了棱角。 03 可以说,辛弃疾跌宕起伏的一生,并不是在沙场上,而是在暗箭难防的官场上。辛弃疾文武兼备,是难得的将才,有着惊涛伟略,但是却被言官弹劾说用酷刑害百姓,因此遭到罢免官职,这是第一个坑。而第二个坑来得更凶猛些,他被当朝宰甫弹劾,又再次被收拾包袱回到稼轩居,每天耕种读书。 这些郁郁不得志的经历,使得曾经充满激情的抗金英雄写下了不少愤懑无处发泄的诗篇:“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浪淘沙》);“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贺新郎》) 虽然垂垂老矣,但他胸膛仍跳动着一颗收付河山的心。“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一个老将,一个汉人最后的坚持。 他一生的报复就是收付大宋山河,他以为自己等到了,披甲上阵,没想到宰甫临阵换将,让他胸中郁卒,一年后溘然长逝。 从岳飞到陆游,再到辛弃疾等这些抗金英雄,皆是能战能写,才华横溢,但他们也都被朝堂上诡谲的政治斗争弄得疲惫不堪,最终没能实现胸中的抱负。 他们的可怜的,但也是可敬的,在他们所留下的诗篇中,所展现的民族气节和民族精神,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榜样。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