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旅行使我们谦虚读后感精选

旅行使我们谦虚读后感精选

《旅行使我们谦虚》是一本由毕淑敏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48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12-1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旅行使我们谦虚》读后感(一):旅行的意义

同样的风景,以不同的视角去看,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以前自己去旅行,喜欢的是新鲜地方的新鲜事。但是,后来旅行,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景色还是一样的迷人,但看景色的人却看不出景色的美。现在看到了毕淑敏这样写旅行,我是明白了。旅行不单单是欣赏风景,更不是为了炫耀,而是透过风景看当地人看当地事。只有这样旅行的意义才更充实

《旅行使我们谦虚》读后感(二):旅行的过程使我们谦虚

生命这么短暂,在有限的生命里又阅不尽世间的一切,谁敢不谦虚呢

对书中开始部分印象比较深的是作者的童趣,这么多年竟然对一只腿的锡兵一直念念不忘,我也很喜欢安徒生,喜欢美人鱼,明年应该会去认识下北欧,感受散漫的生活。

也知道了瑞士的巧克力是世界上最好的,因为他们的牛的生活条件赢在了起跑线上,牛奶自然也就赢了,那么加到可可里的牛奶混合物就是最好的巧克力了。

原来台湾的冻顶乌龙和我们吃的百合都是要牺牲自然环境的,冻顶乌龙种在半山腰,破坏了原有植被,打上农药又会污染溪流;百合需要松散的土壤,周边不能有大树遮挡,自然也会让土壤沙化了。

书中还有一些故事,本人记忆力不佳,些许不记得,但我读的开心,仿佛自己游览了一遍,读完最后用宝石画画的两位女工,此书也读到了尽头,就这些吧 留给大家参考下。

《旅行使我们谦虚》读后感(三):读书随笔

罐子里盛装的是冰岛高山之巅的空气。还有的罐子里装的是冰川之上的空气,想必更寒冷清冽一些吧。计算了一下价钱,每罐空气约合人民币70元,不知道拉开罐盖大口吸入,能不能保持一分钟?从实用的角度来看,价值几乎是零,但按照我的喜好,会买下来。我一厢情愿地认为,人到过一些地方,由此所产生的思绪需要附着在一些物件上面,就像人的肌肉要长在骨骼的关节之上,才能屈伸自如。 很是认同这一段,我习惯每到一个地方买一个笔记本或一本书,写上日期地点,同行的伙伴的名字,以后翻起来会很有画面感和时空感。

豹纹百合和菜百合不是同一个品种,但属于一个大家庭,餐桌上吃的是百合的球茎。这几年,由于百合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人们对它的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种百合。百合这种植物,是植物中的山羊。 山羊在山上走过,会啃光植被,连苔藓都不放过。所以,很多国家严格限制山羊的数量,因此羊绒在世界上才那样昂贵。百合也须生长在山坡疏松干燥的土壤里,要将其他植物锄净,周围没有大树遮挡……几年之后,土壤沙化,农民开辟新区种植百合。百合虽好,土地却飞沙走石。 很巧,看完冻顶百合这篇的第二天,跟一群人出去吃饭,上了一道我不认识的菜,邻座尝完,说是百合,我本就对不认识的东西很抗拒,一听,更是大写的拒绝。群体都是由个体慢慢发展起来的,愿越来越多人加入拒绝食用百合的队伍。

《旅行使我们谦虚》读后感(四):《旅行使我们谦虚》:我走遍世界,发现风景不过如此

文/三无

01

一个朋友去了泰国,大晒各种照片,即使是太阳,沾上异国也成为一种资本。普圈同庆三天,引来众多好友的点赞和阵阵艳羡。我本无感,但每天却忍不住点开朋友圈,想要看看手机屏的另一边到底是隐藏着一个怎样的世界。看到亮眼的服饰、精巧的食物、柔软的沙滩,心中燃起些许向往和期待。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旅行成了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志。近几年,出国游也演变为一种时尚。

旅行,渐渐成为一款营养丰富的正餐,亟待入胃。

02

读《旅行使我们谦虚》的时候,我正规划着人生的第一次出走。我并不崇尚说走就走,毕竟人生有很多事情都需要从长计议。

作者毕淑敏,当过军医,踩过西藏的雪水和土地,环游过世界,心理师,作家,还被公认为地地道道的生活家。我想,生活家的身份应该是从她爱上旅行开始的。毕老师的很多作品都和生活相关,花了大笔墨写旅行的种种。

旅行,真的这么重要吗?毕老师是这样说的:

“每个人都是可怜的夏虫,不可语冰。于是,我们天生需要旅行。生为夏虫是我们的宿命,但不是我们的过错。在夏虫短暂的生涯中,我们可以和命运做一个交易,尽可能地把这口井掘得口径大一些,把时间和地理的尺度拉的伸展一些。就算最终不可能看到冰,夏虫也力所能及地面对无暇的水和渐渐刺骨的秋风,想象一下冰的透明清澈和痛彻心肺的寒冻。”

准确来说,旅行不是生命的必需,不旅行,并不会危及生命安全。但旅行可以横向扩宽我们的人生,增加生命的厚度。

有时候,精神的贫瘠和空虚比饥寒交迫更容易让人消瘦。而旅行,是温饱之外的饕餮盛宴。

03

我从没有真正地行,大学毕业时也没规划过毕业旅行。我想,我应该是喜爱旅行的。小时候,外婆是唯一远到需要乘车的亲戚,我就特别喜欢去外婆家,因为可以乘车。然后,一到外婆家就想离开,便是为了再次乘车。很长一段时间,都以为自己喜欢的是车,慢慢地,我知道自己喜欢的是窗外闪过的不一样的树,不一样的山,不一样的风声,不一样的一切。

后来上了大学,6个小时的单程火车,想到能遇见些不认识的人,风闻些不曾知晓的故事,看见些不一样的山水,每次都竟有些兴奋。那种心跳加速的感觉,来自于一种陌生的新意和紧张。

学生时代,其实很少回家,因为每次可以省下些路费做更重要的事情。所以,我的旅行就只限于转乘和终点的短暂停留和扫视。父母更是习惯了节俭,从舍不得买些生活必需品之外的东西,更没有闲暇和勇气幻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尝尝他乡的食物。

其实,有很多人心中都空有远方的江河湖海,却始终囿于眼前的困顿潦倒。

04

一个熟识的叔叔,一名工人,家中并不优裕。但他特别喜欢种花,他家的阳台一年四季都有鲜活的生命绽放。养花其实是一个很烧钱的爱好,他的生活并不考究,但种养的花不乏名贵的品种。他伺候花草的时间也不少于工作的时间。很多人都说我这个叔叔有点傻,说他的生活根本不需要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

我很多次想问他为什么这么喜欢花?最后我还是忍住了,因为他要的从来都不是财富,他应该和毕老师一样都是一个生活家,突然间我竟感受到自己的世俗并为之羞愧。

每个人都有钟情的东西,而对自己钟情的东西持之以恒地付出则是一种最长情的告白。其实,我们的生命已经那么短暂,能够找到自己爱的东西并持续地爱下去,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其他的什么东西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叔叔脾气好,对家人朋友都很贴心,人也和善达观。我想,这和他喜欢花草有很大的关系。植物有着青春一样的活力,让每个接触它的人都容光焕发。植物也是不会记仇的,它们远比人类要宽宏大量得多。叔叔,并没有因为穷而过得一塌糊涂。

真正的贫穷都是精神上的,我们始终都需要一些物质之外的东西。旅行和种花一样,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生活。

拿着并不丰厚的薪水,吃着惨淡的晚餐,睡在坚硬的木板床上,我却像个伟大的英雄,点滴规划着一生的远行。

05

最近在看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我不止一次地思考我向往的生活是什么?到现在,我也没有想出一个出彩的答案。

生活很复杂,我一时无法参透。暂且,读一些杂七杂八的书,听一些不快不慢的歌,干一些不大不小的事。但我清楚的是,我想去看一看世界是什么样子,趁着自己耳聪目明,趁着自己步履未艰。

我的生命本是宇宙中微薄的睡莲,终有偃旗息鼓闭合的那一天。在这之前,我一定要抓紧时间,去走,去看。这样当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想到也曾有过一番随心所欲的游历,奄奄一息时的情绪,也许是自豪。那时候,骄傲地说最后一句话:

我走遍世界,发现风景不过如此。

简书首发链接

《旅行使我们谦虚》读后感(五):重要的是旅行,不是旅游

毕淑敏的《旅行使我们谦虚》一书描述的是自己多地旅行过程中的感受。吸引我看这本书的,是这本书的题目,本来这书已经在亚马逊的收藏夹内了,因为县图书馆有这书,于是就省下了一笔购书费用了~~

整本书最使我喜欢的是前面两篇文章——《旅行使我们谦虚》以及《带上灵魂去旅行》,这两篇告诉了我们出发的理由,以及该如何旅行。除了这两篇总纲式的文章,其他篇幅都是描绘自己在旅行过程的所思所想,不得不说,毕淑敏作为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文笔真的相当了得,一件小小的事情,在她的笔下,道理说得非常透彻,读来使人心有戚戚焉。我并没有把所有故事都读完,只是挑了几篇浏览了一下, 《北纬66度》讲的是有关旅行购物的几件事情,购买了之后会睹物思人,但最后讲到的那个砚台,虽然没有买到,但也会睹物思人。《冻顶百合》讲的是因为人类的贪婪,因为一点点的口腹之欲,给一些物种所带来的灾害,包括台湾玉山的冻顶乌龙茶,表面是“蜜盏金菊”,实际上是豹纹百合的球茎(植物中的山羊),还有巴黎服装商店的皮衣(“野蛮人”)。小故事透露大智慧,毕淑敏将自己所经历的故事用优美的笔触表达出来,与读者分享自己的经历,在这方面,我还有很多需要继续锤炼。

还是说回那两篇我最喜欢的篇章吧。“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旅行的确不易,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出发的脚步。选择人在旅途,那是因为这时代,我们的温饱已经得到了基本的解决;选择人在旅途,那是因为旅途中可能发生的事情,敦促我们警醒,唤起我们的好奇;选择人在旅途,那是因为久久的蜗居,已使我们的视野变得狭小。正是因为众多的未知数,因为我们还有着一颗充满激情的心,才促使我们放弃在家的安逸日子,毅然选择了人在旅途吧。在《带上灵魂去旅行》一篇中,毕淑敏提到了旅行的三件要紧物件,分别是时间,放下忧愁,以及活在身体的此时此刻。前两者容易理解,最后一件,指的是活在当下的自己,身体尚好,一番随心所欲的游历并不是没有可能。最后,毕淑敏还提到,旅行中最最要紧的一样东西,须臾不可离身——自己的灵魂。灵魂似乎是个身负重担或是手脚不利索的弱者,经常掉队。在旅途中,我们的身体和灵魂是不同步的,一次绝佳的旅行,身体和灵魂需要高度协调一致,生死相依。我想毕淑敏做到了,后面那么多有深刻见解的文章,就是身体和灵魂高度协调的一个反映面,旅途的一点一滴,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通过作家敏感的心,用优美的笔触表达出来了。

大学里面出走的地方不算少,每次出发我都做好了攻略,以备不时之需,但在带上灵魂上路这一方面,我认为自己还是菜鸟一个,我走过了很多很多的风光,但一次真正的旅途,不应该是以看过的风光来做标的的,“飞驰的速度,变换的风光,奇异的遭遇,萍逢的客人”,真正让旅游变成旅行的,应该是后两者,而我太过注重前两者了吧。有些东西之前朦朦胧胧意识到的,毕淑敏的文章让其更清晰了。我想,我明白下次出发,更需要带上的是什么了。

附录:

《旅行使我们谦虚》

由于工作的关系,常常旅行。旅行比居家的时候辛苦,这是不消说的。中国有句古话——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说的就是这份不易。但时间长了,待在家里,筋骨锈了,就会生出一份隐隐的焦灼,迫不及待地想到外面走走去。

是什么诱惑着我们放弃安宁和舒适,离开温暖的家,在某一个清晨或是深夜,毅然到遥远的他乡去了呢?

当然,很多时候,是为了谋生,为了无法推卸的责任和理由。但是,随着温饱的解决,我们越来越多自觉自愿地选择了——人在旅途。

一次,我应邀到国外访问。在规定的活动完结之后,主人很热情地让我挑选一个完全自由的项目,以便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个国家。我想了想,提笔写下了:“乘坐火车或是长途汽车,在大地上旅行。”主人看了看那张纸说:“好,我们很乐意满足您的要求。只是,您的目的地是哪里呢?您究竟要到哪里去呢?”

我说:“没有目的地,不到哪里去。坐着车在土地上行走,就是目的,就是一切了。”

我固执地认为,要真正认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块土地、一处山水,你必得独自漫游。

旅行使我们谦虚。飞驰的速度,变换的风景,奇异的遭遇,萍逢的客人……这一切旅途中可能发生的事件,强烈地超出了我们已知的范畴,以一种陌生和挑战的姿态,敦促我们警醒,唤起我们的好奇。在我们被琐碎磨损的生命里,张扬起绿色的旗帜;在我们被刻板疲惫的生活中,注入新鲜的活力。

久久的蜗居,易使我们的视野狭小、胸怀逼仄、肌力减弱、肺廓扁平……这个时候,收拾好行囊,辞别了亲人,踏上旅途吧!

珍惜旅途吧!火车上那些不眠的夜晚,凭窗而立,看铁轨旁一盏盏路灯,闪着紫蓝色的光芒,倏忽而逝,许多记忆幽灵般地复活了。

人们常常在旅途中,猛地想起湮灭许久的往事,忆起许多故人的音容笑貌。旅行好像是一种溶剂,溶化了尘封的盖子,如烟的温情就升腾出来了。

人们常常在旅途中,向相识才几小时的旅伴倾诉衷肠,彼此那样深刻地走入了对方的精神架构。我甚至知道几位青年,竟这样找到了自己的终身伴侣。

有人把这些解释为——旅途使人们亲近,是因为没有利害关系。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正是因为同乘一列车、同渡一条船,才使我们如此亲密。旅行使人性中温暖的那些因子弥散开来。

旅途也有困厄和风雨、艰难和险恶。但是,这不会阻止真正的旅行者的脚步。旅行正是以一种充满未知的魅力,激起人们不倦的向往。

《带上灵魂去旅行》

人的知识永远是不完备的,他无法知道一个地区或是一个时代是否就是空间和时间的全部。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都是井底之蛙,所不同的只是栖息的这口井的直径大小而已。每个人也都是可怜的夏虫,不可语冰。于是,我们天生需要旅行。生为夏虫是我们的宿命,但不是我们的过错。在夏虫短暂的生涯中,我们可以和命运做一个商量,尽可能地把这口井掘得口径大一些,把时间和地理的尺度拉得伸展一些。就算最终不可能看到冰,夏虫也力所能及地面对无瑕的水和渐渐刺骨的秋风,想象一下冰的透明清澈与痛彻心肺的寒冻。

旅行,首先是一场体能的马拉松,你需要提前做很多准备。先说说身体方面。依我片面的经验,旅行的要紧物件有三种。

第一,当然是时间。人们常常以为旅行最重要的前提是钱,于是就把攒钱当成旅行的先决条件。其实,没有钱或是只有少量的钱,也可以旅行。关于这一点,只要你耐心搜集,就会找到很多省钱的秘诀。如果把一个人比作一辆车,驱动我们前行的汽油,并不是金钱,而是时间。这个道理极其简单,你的时间消耗完了,你任何事都干不成了,还奢谈什么呢?或者说,那时的旅行只有一个方向,就是地心了。

第二桩物件,是放下忧愁。忧愁是旅行的致命杀手,人无远虑,乃可出行。忧愁是有分量的,一两忧愁可以化作万只秤砣,绊得你跌跌撞撞鼻青脸肿。最常见的忧愁来自这样的思维:把这笔旅游的钱省下来可以买多少斤米多少缕菜,过多长时间丰衣足食的家常日子。将满足口腹之欲的时间当作计量单位,是曾经有用现在却不必坚守的习惯。很多中国人一遇到新奇又需要破费的事,马上把它折算成米面开销,用粮食做万变不离其宗的度量衡。积谷防饥本是美德,可什么事都提到危及生命安全的高度来考虑,活着就成了负担。谁若一意孤行去旅行,就咒你将来基本的生存都要打折,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流落街头……别怪我说得凄惶,如果你打算做一次比较破费的旅行,你一定会听到这一类的谆谆告诫。迅即地把诸事折合成大米的计算公式,来自温饱没有满足的农耕时代遗留下来的精神创伤。如果你一定要把所有的钱都攒起来用于防患于未然,这是你的自由,别人无法干涉。可你要明白,身体的生理机能满足之后,就不必一味地再纠结于脏腑。总是由着身体自言自语地说那些饥饱的事,你就灭掉了自己去看世界的可能性,一辈子只能在肚子画出的半径中度过。这样的人生,在温饱还没有解决的往昔,是不得已而为之,甚至可能成为能优先活下来的王牌。在今天,就有时过境迁、过于迂腐之感了。

第三桩,是活在身体的此时此刻。此话怎讲?当下身体不错,就可以出发,抬腿走就是,不必终日琢磨以后心力衰竭的呕血和罹患癌症的剧痛。我琢磨着自己还有能力挣出些许以后治病的费用,我相信国家的社会保障机制会越来越好。我捏捏自己的胳膊腿,觉得它们尚能禁得住摔打,目前爬高上低、风餐露宿不在话下。若我以后真是得了多少万人民币也医不好的重症,从容赴死就是了,临死前想想自己身手矫健耳聪目明时,也曾有过一番随心所欲的游历,奄奄一息时的情绪,也许是自豪。

我是渐渐老迈的汽车,油料所剩已然不多。我要精打细算,小心翼翼地驱动它赶路。生命本是宇宙中的一瓣微薄的睡莲,终有偃旗息鼓闭合的那一天。在这之前,我一定要抓紧时间,去看看这四野无序的大地,去会一会英辈们留下的伟绩和废墟。

终于决定迈开脚步了。很多人有个习惯,出远门之前,先拿出纸笔,把自己要带的东西都一一列出。旅游秘籍中,传授这种清单的俯拾皆是。到寒带,你要带上皮手套、雪地靴,到热带,你要带上防晒霜、太阳镜、驱蚊油。就算是不寒不热的福地,你也要带上手电筒、黄连素加上使领馆的电话号码……

所有这些,都十分必要。可有一样东西,无论你到哪里,都不可须臾离开,那就是——你可记得带上自己的灵魂?

据说古老的印第安人有个习惯,当他们的身体移动得太快的时候,会停下脚步,安营扎寨,耐心等待自己的灵魂前来追赶。有人说是三天一停,有人说是七天一停,总之,人不能一味地走下去,要驻扎在行程的空隙中,和灵魂会合。灵魂似乎是个身负重担或是手脚不利落的弱者,慢吞吞地经常掉队。你走得快了,它就跟不上趟儿。我觉得此说法最有意义的部分,是证明在旅行中,我们的身体和灵魂是不同步的,是分离分裂的。而一次绝佳的旅行,自然是身体和灵魂高度协调一致,生死相依。

好的旅行应该如同呼吸一样自然,旅行的本质是学习,而学习是人类的本能。身为医生,我知道人一生必得不断地学习。我不当医生了,这个习惯却如同得过天花,在心中留下斑驳的痕迹。旅行让我知道在我之前活过的那些人,他们可曾想到过什么、做过什么。旅行也让我知道,在我没有降生的那些岁月,大自然盛大的恩典和严酷的惩罚。旅行中我知道了人不可以骄傲,天地何其寂寥,峰峦何其高耸,海洋何其阔大。旅行中我也知晓了死亡原不必悲伤,因为你其实并没有消失,只不过以另外的方式循环往复。

凡此种种,都不是单纯的身体移动就能解决问题的,只能留给旅行中的灵魂来做完功课。出发时,悄声提醒,背囊里务必记得安放下你的灵魂。它轻到没有一丝重量,也不占一寸地方,但重要性远胜过GPS。饥饿时是你的面包,危机时助你涉险过关。你欢歌笑语时,它也无声扮出欢颜。你捶胸顿足时,它也滴泪悲愤……灵魂就算不能像烛火一样照耀着我们的行程,起码也要同甘共苦地跟在后面,不离不弃,不能干三天停一天地磨洋工。否则,我们就是一具飘飘荡荡的躯壳在蹒跚,敲一敲,发出空洞的回音,仿佛千年前枯萎的胡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