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枫泾古镇的作文

关于枫泾古镇的作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作文的形式很常见,但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关于枫泾古镇的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枫泾古镇的作文篇一

七月的烈日是最灼人的,但我们仍怀揣着满心的喜悦和期待,顶着七月的炎炎烈日,登上了去往枫泾古镇的巴士。

枫泾是一个拥有者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小镇。无论是一条条蜿蜒的长廊,还是各种房屋建筑,都充满了古朴的风味。

最有特色的就数这长廊了,它们纵横交错着,长廊一面临街,一面临店,在夏天为人们挡住了灼热的阳光。不仅能避开烈日,还能欣赏沿街的各色特产,热情的店主会向你介绍这些食品的典故,甚至请你品尝。

其他地方的人们或许会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而在枫泾,人们只会说“条条长廊通荷塘”。枫泾,若不赏一赏池塘里的荷花,定会留下一大遗憾。夏天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一朵朵荷花争相开放,白的,粉的,水灵灵的,就像这池子里的仙子,在绿叶的陪衬之下,更显亭亭玉立。仔细观察,在碧绿的池塘中,有几条顽皮的鲤鱼穿梭嬉戏于荷叶间,调皮又不失可爱。

午饭后,进入了农民画村。这里的人家祖祖辈辈都画得一手农民画,上到年过九旬的老人,下到尚未成年的孙儿。农民画的风格不一,有的画鸡鸭猫狗,有的画生活写照,更有甚者会画谈情说爱的画面。许多人家在房屋外面的墙上也画上了农民画,使建筑物别具一格,独一无二。

这时若是出了一身汗,可以坐到每家门前大树下的秋千下,有大树遮凉,很快,身上的汗就吹干了。更多人选择到游乐区踏一踏水,凉快惬意。

结束了一天的行程,我们又坐上了巴士,离开了枫泾古镇。眼看着小镇的建筑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不见,还有些恋恋不舍。

枫泾——这个古朴的小镇,我将永远记住它。

关于枫泾古镇的作文篇二

假期,我们一家人随团旅游,放松身心。穿行在古镇,路过一家很有特色的银饰店。店内摆放着项圈、手镯、发簪等饰物,雕工细腻,古朴雅致。妈妈的目光越过琳琅满目的饰品,落到了缠枝莲图案的苗银手镯上。

跟卖银饰的女人讨价还价,最终以68元成交。妈妈将镯子戴在手腕上,掏出一张百元钞付账。女人伸手在腰包里摸索一番,讪笑着对我们说:“找不开钱,我去换一下。”女人踏着青石板路,朝巷子里走去。

我们守在原地等候,几分钟过去了,不见女人的踪影。

导游在一旁催促:“快点跟上,不要掉队。”同行的朋友提醒说:“她或许想到你等不及,故意拖延时间。你再拿她一个镯子不就结了嘛。”妈妈无奈地笑着轻轻摇了摇头。

我们跟随团队踏过双桥,沿着水巷向前走去。忽然听到身后有人在喊:“小妹,等一等。”我转过身,看到了她——银饰店的女人。

她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双手掐腰,一边喘着粗气一边说:“跑了几家店铺才换开,回来就不见你了。这是找你的32元,数一数吧。”

“我以为……”妈妈的话话刚出口,不好意思地笑了。她爽快地接话道:“哪能呢,不能坏了这里的声誉。”

我被一种感动包围着,心里漾起淡淡的欢喜,不仅为32元钱的回归,更为那一份善良与诚信。

她的言行如一滴水,折射出这个古镇的品质。相信多年后的某个黄昏,我还会想起这里诗意的风景。

关于枫泾古镇的作文篇三

水磨古镇,一座灾后重建的镇,没有更多的古镇遗留文化,依照羌族文化记载的新型城镇。 古镇被四周的大山包围着,大山里雨雾蒙蒙,羌族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真是名副其实,常被雨水冲刷的古镇建筑明亮而艳丽,远远就可以看到那些红白相间的色块分割,线条清晰,路边的花柱更是点缀着这座古城的色彩,五颜六色,晴朗的天空灰,让人产生错觉这是一个百花盛开的艳阳天。 我们一家人一步步向古镇里走去,进入古镇,青瓦白墙闪烁着太阳的光辉,恬静而素雅;这才知道,水磨镇是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的交融区,它代表了我们各族人民水乳交融的感情。 哇!眼前这个庞然大物是什么?“羌碉”,它雄伟气派,蕴含了羌族千年历史的文化建筑,凝结了羌族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千百年来,羌族先辈为了避免战争,世代迁徙,碉楼成了他们防御的建筑。 很快我们来到了白塔,这座白塔不算高大,它位于禅寿老街与水磨羌城的交汇处---和谐广场;白塔藏语译为“曲登噶布”,亦称“吉祥的白塔”,塔身形如藻瓶,粗细相间,方圆搭配,造型优美。它还代表了藏族人民和羌族人民的虔诚祈愿。 接着我们来到了禅寿老街,街头人头攒动,人来人往,好不热闹,路边的藏族阿姐正在打着香酥的奶茶迎接远方的来客。老街两旁分布着很多景点,如春风阁,大夫第,万年台等等。 文化是古镇的灵魂,人们喜爱古镇,是被它五彩缤纷的文化所吸引。羌笛广场,羊皮鼓广场,字库广场,一个个文化的符号,将多元的民族风情交汇。

关于枫泾古镇的作文篇四

假期里,爸妈和朋友们一起自驾游贵州。从赤水市前往贵阳市的路上,大家被丙安古镇的介绍所吸引,临时决定要去那里。结果,游古镇十分有意思。

丙安古镇距赤水市区不太远,大约一小时就到了。大家停好车,先远观了一下古镇。隔着滔滔奔流的赤水河,我们看见一个古老的村子建于对面岩石之上,它背倚青山,三面环水。村民们的房子都是一些令我感到十分新奇的木质悬空吊脚楼。我们走过一道古老的石桥,爬上陡峭的石梯,透过一个大大的拱形石门,看到一条窄窄的青石板小路通往远处。不一会,我们来到了一栋木板房子前面,门上的牌子上写着:“丙安古镇红一军团纪念馆”。我不太明白红一军团的意思,于是妈妈给我做了解释,原来它是一支红军部队的编号。

纪念馆墙上有这段历史的介绍,我仔细地阅读完后,知道了古镇的红色故事。1935年1月,当红军四渡赤水时,红一军团第二师和师团部曾在丙安扎营,指挥开展了著名的赤水黄陂洞、复兴场之战,保证红军顺利一渡赤水,取得了胜利,也揭开了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战役的序幕。同时,在这里也留下了许多红军将士悲壮惨烈,英勇顽强的感人事迹。因此,国家批准丙安古镇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地,丙安红一军团纪念馆也成为红一军团在全国唯一的纪念馆。

看完介绍,我又向爸爸提出了问题:“贵州有那么多的古镇,为什么红军要选择丙安成为驻扎的地方呢?”爸爸思考了一会儿,说:“丙安地处赤水河下游的赤水县城,历来为川南入黔古道上的重要场镇,旧时为赤水河航运最繁荣的水陆码头,也是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地。”

红军故事使丙安古镇有了红色记忆,使我们在感叹它的古老纯朴之外,更多了一份敬意!

关于枫泾古镇的作文篇五

新年年即将临近,每天早上我都会翻着日历数离新年还有多少日子。一天、两天、三天、四……新年新计划,老妈说要带我去我的老家——安昌旅游一番,体验一下江南人家是怎样过新年的。

市区到安昌的路很远,所以我们很早就出发啦。当太阳像一个红脸的醉汉从天那边慢慢爬起来的时候,我们已经坐上了前往安昌的车。一路上,到处都是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还不时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安昌古镇到啦!”司机打开车门。我一骨碌爬出汽车,一阵新年的气息扑鼻而来。河这边,热气腾腾的,每一户人家都张灯结彩,沿河的柱子上有用绳子穿好的腊肠,有用细细的竹条撑起的酱鸭,也有洁白如雪的扯白糖。“笃、笃、笃……”还有一些人正在用木锤打年糕,有些人扯着扯白糖,好不热闹呀!有些人,一手提着腊肠,另一提着酱鸭,脸上露出了收获的喜悦。

我走上石桥,踮起脚尖,伸着脖子睁大眼睛眺望着河的尽头。突然,一支浩浩荡荡的船队出现在我的眼前。领头的船上站着一对身着红装的新人“那是干什么呀?”我疑惑不解的问妈妈,“哦,那是迎亲船队呀!”妈妈自豪地说,“这是我们这里的一绝!”只见一只只小船井然有序地行驶着,缓缓地从桥洞下驶过,锣鼓声不绝于耳。

送走了迎亲队伍,我和妈妈到了河对岸,那儿又是一副新的景致:一条条青石小弄穿梭在粉墙黛瓦的老房子之间,只要你钻进这小弄里,便会看见一副热闹的情景:每户人家门前都挂着红灯笼,门上贴着对联,孩子们在小弄里玩游戏,你追我赶。说不定你还会听见有“月腊肠、扯白糖”的吆喝在耳边响着

最美的是桥,它在碧波荡漾的河地衬托下,更显得美轮美奂,安昌古镇是著名的桥乡,其中以最著名的是名为福禄、万安、如意这三座桥,古镇人家嫁女儿时,都要走全三桥。还有河边那沿河而筑的长街,一路铺陈的廊棚,传统特色的店铺作房,古老凝重的台门,逼仄幽深的小弄,三五相间的河埠,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真可谓:“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

落日余晖洒落在老街旁的河水中,沿河人家的窗前都挂起了大红灯笼,在家家的欢笑声中,安昌古镇又沉浸在夜幕中……

关于枫泾古镇的作文篇六

我的外婆家在河桥古镇,那可是一座充满诗情画意的古镇哦!它位于临安昌化,现在就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去游览一番吧!

每到假期我就迫不及待收拾行李,赶紧搬去河桥古镇,那可是我朝思暮想的地方呀!那里的风景美不胜收。走进村口,一座古老的牌坊矗立在我们面前,牌坊上写着“唐昌首镇”四个大字。走进牌坊,用青石板和鹅卵石铺成的小道映入我们的眼帘,路的两边都是古色古香的老房子。每户人家门口都挂着两个大红灯笼,寓意吉祥如意。这里的店与众不同,店铺的布置和古时候一样,店名呢则写在旗子上,河桥小镇古色古香!再低头看看那清澈见底的小河,缓缓流淌的河水唱着欢快的歌曲,些许小鱼儿在水中欢快地嬉戏,生态环境好到让你怀疑是不是来到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当然,河桥古镇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这里盛产山核桃,这可是临安有名的宝贝哦,每到白露,人们可是忙得不亦乐乎。还有有名的面点,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各种面点,古镇里的人可真是心灵手巧啊,不一会儿功夫你就可以看见各种包子、馒头、手擀面、麻花……品种多得让人应接不暇。

古镇里的人十分热情好客。瞧!邻居家奶奶一看见我们回来,就马上给我们端上了一盘临安小香薯和一盘香喷喷的玉米。看,李家爷爷大老远就跟我们打招呼呢!小伙伴们则互相奔走相告,不一会儿都来到了外婆家,真是太开心了!我觉得待在河桥古镇真的好味道!每天早上,外婆都会给我们准备好早餐,比如美味的小肉丸、甜甜的糖年糕、昌化的手擀面……想多丰富就多丰富,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想怎么自由就怎么自由!

河桥古镇还是一个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小镇呢!有一年一度的跳龙灯节,还有许多工艺品,如竹花篮、竹风铃等。古镇还有一位老爷爷,他的毛笔字写得非常好,都可以当“书法大师”了。古镇还有一个小乐队,他们每天都在古街上演奏优美的乐曲。这真是太美好了!

河桥古镇的美,是别有一番风味的。如果你有时间可一定要移步去参观哦!

关于枫泾古镇的作文篇七

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最向往的地方,我最向往的是去过无数次的地方:枫泾古镇。

在上海的西南角,坐落着一个美丽的小镇——枫泾。这里就是我可爱的家乡,一个我生活了11年的地方。

枫泾镇是江南水乡古镇,历史悠久。我国各地的古镇不计其数,各具特色,可是如今商业化的脚步慢慢覆盖住了古镇本该有的面貌。而枫泾,自开发旅游以来,古镇一直保持着原有的风貌,那种小桥流水的枕河人家,旖旎蜿蜒的深邃弄堂,白墙黑瓦,飞檐翘角,百姓们仍然在镇子里面过着平静的生活。这就是我向往古镇的一个理由。

枫泾古镇里的浓浓的生活气息也会让你陶醉其中的。早晨,大家都会早早地起床,只为买到清晨里最新鲜的蔬菜,然后开始一天的忙碌;而到了晚上,你会看到别样的风味,晚上7点左右,古镇的景区都已经关门了,如果那时候从边上的街道进到古镇,感觉跟穿越了一样,一派古拙迷离,整个镇子散发出的浪漫静谧,令人沉醉。夏季的夜晚,外婆总喜欢抱着我,一边摇扇子,一边给我讲枫泾的名人事迹:“我们枫泾,可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先后出现了许多有名的人物……”外婆的开场白一成不变,可我却极爱听。有时,外婆讲累了,休息一会,我却不依,催促她:“后来呢?后面呢?”这时,外婆总是笑眯眯地乱刮我的鼻子,继续讲那古老的故事。就这样,外婆的故事伴随着我的整个童年,有些我都会背了,这些故事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地烙印,也让我对枫泾产生了极深刻的感情。

这就是我向往的枫泾,一个让我不愿离开,满心留恋的地方,枫泾古朴的生活气,深厚的文化底蕴,无不深深吸引着我,我愿意永远生活在这片沃土上,欣赏庭前的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享受这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

关于枫泾古镇的作文篇八

1、坐在乌篷船里,我们或是相互讲讲笑话,或是听听乌篷船那亲切的摇橹声,你听,多有节奏呀“啪哒,啪哒……”或是吃着各自手里香喷喷的扯白糖,好不乐哉。

2、镇政府驻地青树坪,自古为驿站要塞,距县城永丰镇公里,早在清咸丰年间,这里已商贾云集商业贸易十分活跃。年建镇,历史悠久,后虽几经行政区域和机构变更,但青树坪镇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故有“历史名镇”之称。

3、阴霾聚集在古镇的天空,细雨从檐上翘角聚多而滴,它们跌落下来,打在地面的小坑洼里,溅起一小点水花,碎了散了又聚了。于是不多时,檐上的天和檐下的地都被笼罩了起来,一片迷茫的白,似乎笼络了整个世界。

4、一进镇,便闻到了一股江南风味。跨过卧龙桥,信步在北栅街,河埠头,三两妇女拿着木槌捶打着衣服。岸上,煤炉冒出的缕缕白烟缭绕上升。远处,蜿蜒的青山隐约可见,一斜夕阳从山头洒下来,颇有“幽巷深处有人家”的意境。

5、我们边走过瞧,不知不觉又来到一家百货店门前。进去一看,里边的货物真是古色古香呀,看,用丝绸织的伞,用竹子做的小人儿,用木头雕成的茶具。令人爱不释手,真想把客观存在们统统都给买回家去,可惜兜里没有那么多的钱。

6、瓦房是清的,土灰色的墙。一片有一片整齐有序的瓦片在木头架子井井有序的排列着,既不单调又不乏味。一种简单明了的感觉涌上心头。这种美:是一种特色美,木梁横七竖八地摆列着,接头处的一个个惟妙惟俏的龙头,寓意一个人像龙一样飞翔。木架上,刻上了精美的图案,令人赏心悦目。什么龙飞凤舞山清水秀……听着名字都使人舒心。

7、石板是清的,各式各样的石板被自然的拼放在了一起。高高低低的石板把路又一次引向了一个新的拐角。石板颜色也很多,青色的,纯洁无暇,青中带黑的,还有青,带一些清新的翠绿。

8、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南郊,距市区约公里。它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一座建于600年前的军事古镇。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悠悠古韵,被誉为中国最具魅力小镇之一

9、那些柔柔地漾着暗香绵长寂寞的青石板巷,旧色斑驳陆离的砖墙,缝隙中瑟缩了几根细细的野草,撑了油纸伞在烟云雨色迷蒙中踽踽独行的纤丽女子。

10、漫步南浔老街,脚边不远便河水。既是水乡,便一定有风了。丝丝细风掠过水面,便让河水泛起鱼尾纹,甚是有趣。

11、老石板,带着茶马古道的气氛,而茶马互市依旧盛行,走过转角楼,在一条溪流边的水景长廊上,我听见音乐主题餐厅的歌台上,一个吉他少年弹唱着苍凉的声音,在这安静的黄昏,那样深情,需要用眼泪去沉浸。

12、来到安昌古镇,放眼望去,仿佛又回到了从前。你瞧,那用石板铺的路,用石板铺的桥,用石板砌成的柱子。假如再让游人穿上古时的服装,简直是分不出是现代还是过去。

13、旧市古街,被誉为“福建第一街”。古街全长600余米,宽6-8米,街中心全以青石板铺筑,从北到南,随形就势形成“九曲十三弯”,宛如一条腾空欲飞的青龙。古街两旁分布着近百条纵横交错呈网状的卵石巷道,或长或短,或宽或窄,高墙窄巷,古朴幽远。

14、灰砖砌就的矮墙,墙脊上爬满的丝瓜秧,丝瓜秧上盛开的黄花,花蕊中盘桓的蜜蜂,还有那墙壁上挂着的斗笠黄玉米红辣椒,和在如此背景衬托下的罗圈椅,椅子上端坐的闭目养神的老翁,老翁身边躺卧的看家的黄狗,远处的小桥流水,鳞次栉比的白墙灰瓦的河房……江南水乡古镇的元素囊括在一起。

15、古镇百年,翻天覆地。由一条石板街变成三条大街。十来条小街小巷。

16、古老的小镇,连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也是如此古色古香,火红色的高跟鞋与青褐色的石板相互碰撞,发出的“咚咚”声,听起来却如钢琴奏出精灵般的音符,它们笑着,跑着,美得好似城墙上舞蹈的阳光,跳着华丽的华尔兹。

17、穿过几条斑驳的巷,到了老四方街,四四方方的空旷,只有纳西老人坐在石阶上,用古井无波的眼神,打量着过往的光影,让太阳照耀着一把老骨头,感到很享受,很祥和安宁。

18、斑驳的墙面,留下一年又一年的印记,一排排房屋整齐排列,檐角向上轻轻翘起,似乎是一个绝美的笑容。褪色后的红砖青瓦也倍显沧桑。

关于枫泾古镇的作文篇九

枫泾镇成市于宋,建镇于元,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了,它地跨吴越两界,周围水网遍布,区内河道纵横,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带着这样的理解和憧憬,我来到了这座古老的城镇,领略了这里的风土人情。

枫泾古建筑也颇有特色。沿河一长排逶迤绵延的黑色廊棚,黑色小瓦盖顶,黑色小砖铺地,一盏盏大红的灯笼在廊檐下高高悬挂着,正所谓古巷通幽。当我走过一条又一条的青砖石板的沿河老街,跨过一座又一座的古代石桥,一片又一片的古建筑群顺长达五里的河街便铺展开来。使人顿生舒朗之感。

枫泾人热爱生活,不错的,蓝印花布、灶壁画、农民画等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浓郁的民间文化艺术,孕育了金山人民独有的文化特色。那些以枫泾农民画家为主的金山农民的创作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在农民画村里,我参观了一幅幅来自不同地区,拥有不同风格的农民画,还有被称作“丹青人家”的画室。是的,“竹帛所载,丹青所画”,画里包含了农民对幸福、富足生活的美好向往,它所表现的正是一个属于农民的憧憬。

枫泾民风淳厚,崇尚耕读。在古代的封建王朝,农民大多都希望有个好收成,其次便是希望子女可以出人头地了。于是读书便成为了除种地之外的头等要事了,可喜的是,枫泾不负众望,孕育出3名状元、56名进士、125名举人、235名文化名人,可谓人才辈出。我便是去了状元府邸,虽不说雕梁画栋,琉瓦飞檐;却是颇有气派,也属地上是枫泾古镇里数一数二的阔绰排场了,这也反映了枫泾人对读书,对为官的小小崇拜。

枫泾之行令我在参观的同时也放松身心,品味到了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枫泾的那些屋,那些画,那些人,也为这座诗一般,画一般的城添上一份额外的美丽。

关于枫泾古镇的作文篇十

盛夏时节,又是垂杨依依。浓密的树荫遮挡了住骄阳,微风拂过树梢,送来一丝凉爽。在阵阵蝉声中,我们一行蒙山学子踏上青石板路,去枫泾这座千年古镇感受浓郁的古风。

一踏入古镇,入目尽是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粉砖黛瓦,丝瓜藤温温柔柔地缠上古镇人家的庭院门楣,娇羞地开出鹅黄色的小花,颇有些江南女儿的温婉韵致。在导游的带领下,大家陆续参观了朱学范,程十发故居以及丁聪漫画馆,吕吉人画馆。古镇的人杰地灵让同学们赞叹不已。在丁聪漫画馆,大家纷纷驻足在一幅幅生动的漫画前,为丁老画中绝妙的讽刺和那活灵活现的人儿爆发出会心的大笑。同时也在欢笑中体会到了丁老的正直与爱国之情。在三百园中,我们欣赏到了上百种形态各异的灯,还在百篮馆中“终结”了“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俗谚。更是在百行馆中见识了“三百六十行”的风采。

在别具农家特色的“唔呶喔哩”酒家用过午饭后,一行人又来到了农民画村。树木扶疏的村子里藏着农向民画家的一颗颗慧心,欣赏着纸上绽放的桃红柳绿,人也不由自主地想要化入画中,去追寻无忧无虑的桃花源。最后的农家乐游戏,留下所有人的欢笑,再次回首,枫泾就在那里,不声,不语。却是如此的美丽。

汪曾祺先生感叹过北京的胡同,肖复兴先生扼腕过曾经噢阿门联,我没有大师们高超的文笔,却也想学先生此们感叹一次,叹一叹那江南的古镇。

江南的古镇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