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成为梵高读后感摘抄

成为梵高读后感摘抄

《成为梵高》是一本由顾爷著作,磨铁图书&北京联合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4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成为梵高》读后感(一):梵高,一个不一样的梵高

一直很喜欢顾爷的书,书的风格风趣幽默,本来以为这本书也是,结果买来发现是另外一种风格。

梵高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很多,算是最知名的艺术家了。这本书从之前梵高的话和弟弟的书信中还原出一个不一样的梵高。他是天才不是精神病,所有的一切都开始合理化

这里面最主要的还是梵高的追而不得的爱情,那是他创作的源泉,后来变成了他精神状态触发点,正常不正常,一切都开始变得没有那么重要

这本书里面的高更真的不是月亮与六便士的高更了,一个有点猥琐、虚伪、好色的高更。还有一群狐朋狗友,现在看来都是一些知名的艺术家,但是感觉很真实

《成为梵高》读后感(二):哪一抹白

娜塔莉·奥特曼饰演的尼娜是个纽约旅团的芭蕾舞演员,因导演重排《天鹅湖》选角时需要一人分饰两个角色,即黑天鹅和白天鹅。而尼娜在竭力塑造角色的时候发现,黑天鹅这个角色带来的诱惑让她释放了以往被压抑和控制的自我。终究尼娜奋力一跃,将黑天鹅和白天鹅融于一身。不可否认尼娜是天才,而天才的命运往往是相似的,离不开悲惨的结局。顾爷最新的小说《成为梵高》则讲述了另一个绘画领域的天才-梵高的故事。

如同在序中描述的那样,这本书的由来是顾爷想抱着“能让人读完的梵高”这一初衷进行创作的的小说。对于我这个对梵高的认知仅限于

《成为梵高》读后感(三):摘录

看的不是第一本关于梵高的书了,每一本都喜欢。

前几章发现每隔一章是一个故事起点的时候就猜到了最后一章一定会是连接梵高这整段人生的终点。虽然不是首创,但还是足够引人入胜。

“重要的并不是你的初衷究竟是什么,而是你的初衷能不能让别人鼓掌。”

“在想象中握你的手。”

“如果一个瞎子给另一个瞎子带路,他俩都会掉进沟里,难道不是吗?”

“黄色就是属于阿尔勒的颜色”

“真正成功的画家都有个人标识,就好像睡莲代表了莫奈,芭蕾舞女代表了德加。在不久的将来,当别人看到向日葵,就会想到文森特·梵高。”

在听到高更和盖比的背叛之后,梵高割下了自己的耳朵。

在经历了提奥的爆发之后,梵高按下了那只左轮手枪。

“人人都爱你,提奥,你就是所有人心目中的向日葵。”

“总有一天,全法国,甚至全欧洲的人都会看到我的向日葵,而他们看到的其实是你啊。这是我们兄弟俩之间的暗号。”

“当你知道自己不正常是什么样时,假装正常就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成为梵高》读后感(四):只想做个普通人的梵高

“提奥……我不想做个疯子,只想做个普通人……”

聊了那么多绘画的顾爷,并没有在前言里说为什么他的首部小说会选择写梵高,这并不重要。或许他更关心的是《成为梵高》“就是一本大家能看完的梵高”。就像书中梵高最后与提奥的对话一样,这只是想做个普通人的梵高,在梵高的大量书信及传记中,他的故事应该如何讲述,就是看每位作者的取舍及讲故事的策略不同。

“一个生活在21世纪的中国人”用他所处时代的现代语气,讲述一个19世纪荷兰画家的故事,虚构他与朋友之间的大量对话,确实呈现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传记风格。这种风格也许正是为了让人可以轻松愉快的将书看完,从普通人的角度去感受梵高的忧与愁。提到梵高,总让人想起“伟大的画家”、“疯狂的天才”甚至是“悲剧英雄”之类的代名词,然而在《成为梵高》这本书里,这些印象几乎都销声匿迹,只见一位青年画家游走在他的朋友之间,通过一场场对话展现出他的个性与生活状态。因为大量现代对话与史料混合在一起,并不适合作为梵高传记的入门读物,因为很难分清虚构的场景与史料真实记载的关联。

故事从拉乌旅馆7平方米的房间开始,也从这里结束。梵高的一生很短暂,而《成为梵高》选取的时间线索就更少,生命中的最后四年与最后两天,梵高以一位普通青年人的姿态,在经历他生命中的一些重要的或是平常的时光。与欧文·斯通的《渴望生活》里大量抒情完全不同,顾爷在这里全然避开了那些伟大的激烈的词语,所有的磨难与内心的波澜,都化作日常生活。除了画画,也会与同行朋友进行着正常交流的年轻画家。他们谈论画画,也谈论女人,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伟大画家特别之处。那所著名的黄房子,还有失去的左耳,都没有过多的渲染,既不是天才也不是疯子,只是一名普通人。

觉得有点可惜的是,聊艺术得心应手的顾爷,在这本书里并没有过多的谈论艺术。比如像“只会抄袭的垃圾”一节里与莫奈的那段对话,就非常有趣,明显感觉到像找到了写作的熟悉感,读起来精彩很多。而像“大碗岛的奇迹”这一章节里所有的对话就显得疏离一些,对话都显得有些刻意而不自然。而盖比呢,她是为了串起这个故事而存在吗?

所以想拿《成为梵高》当作小说来读,还是当作传记来认识梵高,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就像梵高的每一幅作品,是否有人去认真欣赏,欣赏之后每个人也只会找寻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成为梵高》读后感(五):梵高的痛苦和无奈,藏在最后人生的细节里

最近几年,天价画作不时惹人惊叹,但这也反映出了一个客观现实,画家还是很有前途的,尤其是大画家。

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威廉·梵高的画作,是天价画作里的常客,但遗憾的是,在文森特·威廉·梵高生前,他一文不名,他的画作不为大众所接受,他的人生也变成了悲剧。

艺术爱好者顾爷出了一本《成为梵高》,虽然梵高的各种传记已经足够详尽,但《成为梵高》这部小说还是非常成功的,它不是简单记载梵高的生平事迹,而是针对他生命中的最后4年,进行了艺术性的创作。

1886年2月,梵高来到法国巴黎,跟弟弟提奥·梵高住在了一起;这时的梵高不要说画画,生活都成问题,提奥是为数不多愿意支持他的人。

梵高1853年3月生于荷兰南部布拉邦特的津德尔特市集中心,而那一天是他哥哥的忌日;之后梵高又有了3个妹妹和2个弟弟,但他的性格孤僻,学习成长过程并不顺利。

1869年7月,梵高在叔叔的强烈要求下,进入海牙古皮尔总店当学徒,一年后叔叔患病,梵高在公司的日子开始难过。

1873年1月,梵高被通知调入古皮尔伦敦分行,两年后到达巴黎,却因家人和公司琐事,离开了古皮尔公司,但之后的工作并不顺利。

1880年,梵高开始画画,临摹法国画家让·弗朗索瓦·米勒的作品;几个月后,到布鲁赛尔进行系统的学习,开始对画画有更深入的了解。

1885年3月,梵高的父亲因中风去世,妹妹安娜说是梵高害死了父亲,这让梵高非常难过,几个月后去了安特卫普。

在巴黎,有了弟弟提奥的资助和支持,梵高的绘画技艺和画风都有了改变,而且跟很多印象派画家有了来往,但后来他认为自己是弟弟的累赘,选择离开巴黎。

1888年2月,梵高来到普罗旺斯阿尔勒,他很喜欢这里,还租下了“黄房子”来创作,法国画家保罗·高更搬过来与他同住,但两人很快发生分歧,梵高割下了自己的一小块耳朵,高更选择返回巴黎,不再与梵高见面,这让梵高非常伤心。

1889年,梵高因经常疯病发作,入住圣雷米疗养院,第二年出院后再次找到弟弟提奥跟他同住,但到了7月,梵高因枪伤死在提奥的怀里。

这么多年来,梵高一直被认为是自杀的,但在《成为梵高》中,顾爷通过加歇医生、弟弟提奥和女人·盖比,营造了梵高人生中的另外一种可能,这种推测虽然谈不上正确与否,但对于关心和喜欢梵高的读者来说,也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值得细细揣摩。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